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以“三个模块”为中心的课程体 系



1.三个模块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4.课程教材 5.学习资源
1.三个模块

临沂大学历史学专业《中国现代史》课程体系 有三个模块组成。第一,知识体系模块,第二, 创新能力培育模块;第三,创业实践能力提升 模块。三个部分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构成本 课程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的完备课程体系。





逆境重生:辛亥革命后社会各界致力于政治、 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努力 开天辟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 民革命的进展与进程 十年较量:国共两党的革命道路、现代化道路 的异同; 同仇敌忾: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历史、中国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历史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3.教学难点

第三,创新是课程建设的灵魂。既然专业学习是创新、 创业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将创新意识作为对老师和学 生的共同要求。首先,精品课程建设首先需要教师是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课程建设也与学 术研究一样,是相通的,从事教学和学术都需要同样 的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以问题为核心进行学术研究 和课程建设。其次,《中国现代史》课程着力于学生 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培育,从课程视野、学习思路 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 创新精神、创新思维。
(1)知识体系学习是基础
逆境重生
开天辟地
知识体系
十年较量
同仇敌忾
历史抉择

紧跟学术研究最新前沿,架构中国现代史的整 个内容体系。本课程用逆境重生、开天辟地、 十年较量、同仇敌忾、历史抉择五个关键词串 联起来,浑然一体,具有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 整体性,具体内容突出历史的精细化和微观化。 在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具体、历时性与共时性 并重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内容。
(3)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根本


针对学术创新,设置读书沙龙、研究小组、 读书会、论文撰写、参与教师课题研究、项 目实践等课程环节,提高研究能力; 针对自主创业与协同创业需求,设置文化创 意竞赛、现代历史资源田野调查、口述访谈、 文案策划等实践课程环节,培养相应能力和 担当、责任、独立品质
2.教学重点:
学习目标
——知识学习:奠定史学 专业功底; ——人文素质养成:爱国 主义精神、理想信念养 成; ——创新精神培育:科学 精神、理性精神、求真 精神、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个层次)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的使命。”
三个层次
独立阅读学 术专著、撰 写研究综述、 分析历史问 题能力
《中国现代史》课程剖析
文学院 魏本权 2015.11.02

一、课程建设理念 二、课程基本信息 三、课程体系: “三个
模块”为中心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方法手段


六、课程考核评价
七、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课程建设理念

第一, “基础+”型课程定位。——基于人文社会科 学基础学科本位的应用型课程,我们简称为“基础+” 型课程。基础学科本位的历史学如何适应创新创业型 人才培养,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厚实 的专业基础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故而我们提倡 在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上,加上创新、创业的基本元素, 构成“基础+”型课程。就本课程来说,我们从“中国 现代历史资源的大众化”角度切入,在课堂教学与实 践教学中楔入“史学普及与大众化理念”,培养学生 将现代历史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和创业资本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性质
学时学分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接

课程性质:面向历史学专业大二年级开设的专 业基础课程。是中国通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连接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断代史”课 程。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教学目标

《中国现代史》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具有跨 学科视野的历史学专业素能为基础,坚持学术 研究创新、历史教师培养、史学普及与大众化 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导向,以考研深造、历史学 学术研究、现代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创新、 创业目标,旨在于培养符合历史学专业培养目 标和培养规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历史研究必 备的跨学科 的问题意识 、创新精神 、研究能力
传承、利 用、开发 现代历史 文化的创 业能力
学习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

知识学习:系统掌握历史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能力培养:解决历史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和较强
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素质拓展:富有创新精神;人文、社会与自然
科学知识结构的完善
(2)创新精神培育是核心


本课程努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宏阔视野、转变思 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激活创新意识、养成 科学理性精神。大学应担负起培养思考独立、 精神独立、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深厚 的人文素养且同时又具备创新、创业和创造能 力的大学生。本课程即立足于此。 突出历史学科特征,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理性精神、求真精神



中国现代历史发展演变的主线:革命、现代化、 社会变迁; 对现代中国革命的理解和阐释。如阶级革命、 国民革命、全民革命、平民革命 中国现代历史的资源转化与文化呈现。建立起 现代革命历史资源与当下红色文化产业、红色 资源教育教学的关联也是难点之一。
4.教材

教材——《中国现代史》 (1919-1949),王桧 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年第3版;
5.学习资源 辅助教材
推荐阅读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10年; 高华:《革命年代》,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 [美]罗威廉:《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百年的暴力史》,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4年; 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回望20世纪中国》,香港天地图书有 限公司2004年; 黄道炫:《张力与界限: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社科文献出 版社2011年; 王奇生:《党员、权力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华文出版社2010年。 [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年; [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 [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二: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主修人文社会科学 基础学科本位的历史学专业学生,亦应与“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与时代需求互 动

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 第一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 2015年3月,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 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被写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 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创业成为改 革、发展“新常态”下的显著时代特征,也对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与思 想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