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谈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霉菌毒素在动物饲料、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中广泛存在,它是由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污染不仅可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部分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癌性或致畸胎性,且可在动物的肉、蛋、奶中残留,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国霉菌毒素污染比较严重,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引起一些疾病。因此,饲料霉菌毒素感染已成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消除霉菌毒素,对保证动物健康,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能降低经济损失有重大意义。而与其他家畜比较,猪的饲养管理最为粗放,因而猪的饲料中毒病,在各种家畜中发病概率最高,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最大。

1 霉菌毒素的产生与分类

对畜禽养殖业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是由以下四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AFT、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T-2毒素、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我们通过表1可以清晰看出其产生原因与类别。

表1 主要霉菌毒素的产生原因与类别

2 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

霉菌毒素影响广泛,从动物的急性死亡,慢性死亡到生长缓慢和繁殖性能降低。摄入一定量的霉菌毒素可削弱其免疫力,降低动物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可使动物脏器损伤(如肝脏、肾脏、胃肠道和繁殖器官等),繁殖性能下降,并且在动物性产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表2概括了常见几种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2 常见霉菌焘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霉菌毒素中毒主要是动物食入了被毒素污染的饲料,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缺乏蛋白质、硒和维生素也是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的因素之一。由于大多数常见霉菌毒素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的毒性与霉菌毒素的毒性不同,因此减少或增加外源性的化合物、代谢的药物可影响机体对毒素的反应,这类药物对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的作用比较大,而对单端孢霉毒素相对比较小。通常饲料中霉菌毒素不是单一存在而是两种或几种同时存在,当不同毒素同时存在时,霉菌毒素的毒性会可能出现加性效应、亚加性效应、协同效应、增效效应和颉颃效应。加性效应(Synergistic effects)是指2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等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亚加性效应(Less than additive effects)是指发生于2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低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协同效应(Synergistic effects)指2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高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增效效应(Potentiate effects)指一种霉菌毒素对某组织或器官不产生毒性作用,但摄人另一霉菌毒素后,前者使后者毒性增强。颉颃效应(Antagonistic effects)是指一种霉菌毒素干扰另一种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这种情况较少见。

2.1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为AF)在各霉菌毒素中,被认为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致癌物质,其耐热性强,超过80℃才能破坏,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是黄山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产物,几乎所有动物对AF都敏感,禽类最为敏感。AF对幼龄动物的毒性强,致死率高,而成年动物的耐受力较强。黄曲霉菌(AF)可分为黄曲霉菌B1、B2、G1、G2、M1、M2 ,其中危害最大,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菌B1 (简称为AFB1),对动物的主要影响是致肿瘤、免疫抑制、致突变和致畸,影响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是一种肝毒素,可引起肝脏出血、肝脏脂肪变性、胆管增生等,并可导致肝癌的发生(徐运杰等,2008;胡兰等,2001)。黄曲霉毒素是养猪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毒素,对猪的危害主要有(1)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当猪采食受其污染的饲料后,首先免疫系统受到干扰,对疫病易感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差。(2)是凝血因子抑制剂,表现在伤处长时间流血不止及浆膜下层淤斑出血,小肠和结肠出血等。(3)侵害肝脏,致使肝功能下降,肝脏肿大,胆汁分泌减少,导致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利用率下降(李梦云等,2005)。研究表明:生长育肥猪日粮中含黄曲霉毒素200-400μg/kg时,猪生长受阻和饲料报酬降低;含400-800

μg/kg时,造成肝脏显微损伤,胆管炎、肝炎,有免疫抑制作用;含800-1200μg/kg时,生长受阻,采食量减少,被毛粗糙,黄疸,低蛋白血症;含1200-2000μg/kg时,表现为黄疸,凝血病,精神沉闷,厌食,部分死亡(闫甫等,2007)。

2.2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素(Ochratoxin,简称OCT)是由曲霉属及青霉属中的某些菌种产生的一类结构相似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以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简称OTA)的毒性最强。其毒性与黄曲霉毒素相当,肾是其主要的靶器官,是一种肾毒素,赭曲霉毒素A几乎对所有的动物都有肾毒性。尤其是人类,低摄入量时可造成生殖性能下降。研究表明,OTA对所有的单胃哺乳动物均有肾毒性,可引起动物肾萎缩或肿大、颜色变灰白、皮质表面不平及断面可见皮质纤维性变;显微镜下可见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小球透明变性和肾小管环死等,并伴有尿量减少、血中尿素氮升高、对氨基马尿酸清除降低、尿频、尿蛋白和尿糖增加等肾功能损害(李鹏等,2009)。试验表明给猪饲喂含赭曲霉毒素1mg/kg的饲料3个月,可引起腹泻、厌食和脱水,出现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低,剖检多见肾苍白、坚硬,即橡皮肾[6]。除肾毒性外,OTA还有肝毒性、抑制免疫、致畸和致癌性。在生殖毒性方面,对于雄性动物而言,赭曲霉毒素A还可以使公猪精液品质下降(Biroeta1,2003)。

2.3 桔青霉素

桔青霉素(Citrinin)是青霉属和曲霉属的某些菌株产生的真菌毒,是一种肾毒素,它能引起猪、鸡、鸭和鸟类等几乎所有动物发生肾脏病变,但急性毒性在不同的品种之间有所差异。对鸭来说,半致死剂量是57mg/kg;鸡是95mg/kg;兔子是134mg /kg。桔青霉素与赭曲霉毒素A有协同作用,可抑制鼠科动物肾脏RNA的合成,小麦、燕麦、黑麦、大麦、玉米、稻谷等都可生长桔青霉素(刘仁荣等,2004)。

2.4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单端孢霉烯毒素是由镰刀菌属产生的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种类超过148种,其中主要代表有:T-2毒素(T-2 toxin)、二乙酰基镳草镰刀菌烯醇(DAS)和脱氧雪腐烯醇。主要损害动物的肝脏和肾脏,而且大多属于组织刺激因子和致炎物质。T-2毒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器官,如胸腺、骨髓、肝、脾、淋巴结、生殖腺及胃肠粘膜等,抑制这些器官细胞蛋白质和DNA合成,并造成神经机能损害。T-2毒素或DAS会损伤禽类的消化道粘膜,引起口腔溃疡,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或丧失,胃肠炎症,出血,呕吐,免疫机能降低等(Kubena等,1994)。猪对DON最敏感,主要导致猪食欲减退、拒食、呕吐和胃肠道损伤。许多研究显示:当日粮DON水平达3-5mg/kg时,猪的食欲大大减退,生长和生产性能下降。当生长育肥猪采食含有14mg/kg DON的饲料后,10~20min即会出现呕吐,不正常的焦虑和磨牙现象,DON对泌乳母猪的影响更严重,由于食欲不振导致母猪的泌乳量减少,从而导致仔猪生长速度缓慢。另项研究表明:DON含量在0-14mg/kg的试验中,饲粮中每增加

1mg/kg DON,生长肥育猪的采食量减少6%,含毒量超过10mg/kg时,即完全拒食(Trenholm等,1994)。饲料摄入量降低与饲料中DON浓度升高呈线性关系。其它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对反刍动物的健康或生产性能无影响(侯然然等,2007)。研究还表明T-2毒素对不同动物的毒性还有一定种属差异,新生或未成年动物比成年动物对毒素更敏感,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也要敏感(霍星华等,2008)。

2.5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是镰刀霉菌通过聚酮途径合成的对哺乳动物具有雌激素样效应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适宜的条件下,所有的谷物类作物或饲料产品都可受到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而受影响最大的部位是其生殖系统。由于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