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青年的科学素养
——对湖北省289位青年的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作者参与的2001年5月湖北省公众科学素养状况抽样调查的数据,对城市青年的科学素养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湖北省城市青年在获取科技信息渠道方面,有使用现代信息传播工具的趋势;绝大部分的城市青年对科学知识感兴趣,并对科学技术抱有乐观态度。但城市青年总体科学素养水平达标率仅为7.3%,对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达标率只有23.2%。城市青年科学素养水平在性别和文化程度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在年龄上没有差异。要提高科学素养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文化程度水平。
[关键词]城市青年;科学素养;调查研究;湖北省
一、导言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一词早在本世纪初就出现了。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术界才有了更多的机会来讨论和研究这个问题。由于各国的社会观念、文化、政治、经济和其他各种因素的不同,他们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理解也不同。有人认为,科学素养是科学知识,这种科学知识可以是某一领域的知识,也可以是综合科学知识;有人认为,科学素养是多元的,科学知识是由各种层面的对科学的认识组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伊利诺宜大学公众舆论研究所所长米勒教授的观念,他认为,科学素养是多层面的组合结构。1990年,他首先提出了公众科学素养的标准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本了解。他认为,一个公众只有对三个部分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具备了基本的水平,才可以认为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的水平。同时,米勒教授认为公众科学素养是可以测量的,并提出了测试科学素养的一系列指标体系和测试方法。[1]科学素养研究在中国已有所进展。自从1990年中国将美国和欧洲这种对公众理解科学的全过程和对公众科学素养的研究方法引进中国科普研究领域和学术领域后,中国的科普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过去的感性了解或单纯的人类学方法(典型分析)的研究进入到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的重要阶段,还建立了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观测网。现在,即将进行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第四次调查。纵观以往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绝大部分是全国性的,[2]有一些是大城市性质的,比如上海市、沈阳市、宁波市等,对一个省进行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基本没有。本文所利用的数据就来自2001年5月开始的湖北省公众(18~69岁)科学素养状况抽样调查,这就是一个全省范围的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湖北省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以及总体科学素养水平的状况。
二、调研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湖北省公众(18~69周岁)为总体,采用分层、多阶段和概率比例系统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包括武汉市、襄樊、孝感、麻城、赤壁、潜江等,共调查了1200个18~19周岁的常住成年人(不包括智力障碍者)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结构式访问法(当面访问法)收集资料。问卷由四个部分组成——个人基本情况、信息的来源与兴趣、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实际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3.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由笔者利用SPSS10.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和逻辑斯谛回归。
4.本文所引用数据的处理
本文的总体是湖北省城市青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提出的一份报告中说:“……青年的定义应适用所有的青年人,根据各国的情况应把这个定义的年龄提高到三十和三十五岁。”(中央团校青年工作教研室:1985,92)所以,本文青年的年龄界限为18~35岁,符合要求的样本有289个。同时,根据分析的需要,笔者把18~35岁分为三个年龄段:18~23岁为青年前期:24~29岁为青年中期;30~35岁为青年后期。本文利用的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289个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类别男女合计不识字或识字很少—1(0.3)1(0.3)小学6(2.1)5(1.7)11(3.8)
初中26(9.0)38(13.1)64(22.1)高中或中专63(21.8)59(20.4)122(42.2)
大专以上53(18.3)38(13.1)91(31.5)
合计148(51.2)141(48.8)289(100.0)(注:—表示此栏数据为0)
湖北省城市青年年龄的构成情况如下:
处于青年前期的青年占总体的24.2%;青年中期的28.7%,比青年前期的高出4.5%;占比例最大的是青年后期的青年,有47.1%。由此可见,在被调查的湖北省城市青年中,近半数是30~35岁的青年。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湖北省城市青年获取科学技术信息渠道的总体状况
在理解科学技术的工作中,及时了解和掌握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是十分重要的。人类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发生变化的。因此,在信息时代,对传播科学技术信息新手段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获取科技信息的数量、质量及速度。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城市青年主要是通过以下渠道来获取科技信息:报纸、杂志、图书占85.1%;电话、电影占78.2%;和亲友、同事的谈话占23.2%;互联网占21.1%。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知道,湖北省城市青年仍以传统的方式来获取科技信息,如报纸、杂志、图书或电话、电影;不过,对新型的传播媒介——互联网的使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仅比和亲友、同事的谈话这一渠道低2.1%。
那么,湖北省城市青年对电脑的了解程度如何呢?自报知道电脑的城市青年
高达91.7%。进一步调查得知,知道什么是电脑软件的还未过半数,占47.1%;而且,其中59.2%的城市青年使用过电脑(包括曾经使用过或者现在一直在使用)。在使用过电脑的城市青年中有43.4%每天平均使用电脑时间为半小时至2小时,38.0%为半小时以下,2小时至6小时的占15.7%,6小时以上的只有3.0%。由此可见,湖北省城市青年对电脑的使用情况一般,近五分之三使用过电脑,并以2小时以内为主,占81.4%。
2.湖北省城市青年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的总体状况
兴趣是人们参与科学技术实践的动力基础。青年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反映了对科学技术的热心程度,是青年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方便比较,笔者把五维的量表简化为三维,即把“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合并为“感兴趣”;把“非常不感兴趣”和“不感兴趣”合并为“不感兴趣”。对于科学新发现、新发明和科技的应用、医学上的新进展、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及国防科技等6项科技知识的感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过半的城市青年对这6项科技知识感兴趣,但是,对灾害防治感兴趣只有48.1%。具体数据如表2。
表2.湖北省城市青年对科学知识的感兴趣情况(%)
项目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不知道(n)科学新发现63.5 26.7 6.3 3.5 288 新发明和科技的应用54.3 30.1 12.1 3.5 289
医学上的新进展53.6 26.6 15.2 4.5 289 灾害防治48.1 36.7 12.1 3.1 289
环境保护68.5 22.8 7.3 1.4 289
国防科技59.2 23.5 12.8 4.5 289
湖北省城市青年对科技知识是感兴趣的,而且他们也能积极地评价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78.9%的城市青年认为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积极影响为主,9.7%的认为积极与消极影响差不多,仅有 2.7%的认为以消极影响为主,不知道/说不清占8.7%。湖北省青年认为科技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飞机等)(65.1%)、良好的医疗条件(56.1%)和家用电器(电视、冰箱等)(45.0%);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70.3%)、食品添加剂的滥用(39.9%)和农产品中有害成份增加(33.7%)。
同时,湖北省城市青年对科学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的能力抱有乐观的态度。46.7%的城市青年认为科技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大部分问题,45.7%认为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一部分问题,有5.5%不知道,仅有2.1%认为科技几乎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由此可见,92.4%的城市青年认为科技能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而城市青年最期望科技解决的是癌症及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72.6%)、环境的保护(59.0%)和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及防护(37.5%)。
总之,湖北省青年对科学技术充满了信心。他们期望科学技术能够解决科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希望科技能够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健康问题,比如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
3.湖北省城市青年科学素养水平的总体状况
正如梁启超所说,少年强则中国之强,少年富则中国之昌盛。青年是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