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幼儿童话、寓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民间童话,指由劳动人民创作、 通过口口相传,流布于民间,后经由 专家、学者搜集、整理而成的童话作 品。如法国夏尔·贝洛搜集、整理的 《贝洛童话》,德国格林兄弟整理、 编撰的《格林童话》,以及意大利作 家卡尔维诺编著的《意大利童话》等。
民间童话的特点: 1.情节结构和叙述方式大都形成了固定的套路,具有模式化的 特点,便于记忆和复述。 2.主题内容的丰富、驳杂与叙事结构的原始、粗粝而具有文本 形态的开放性、生长性。
(二)知识童话
幼儿知识童话也称作幼儿科学童话,它是相对幼儿文学童 话而言的,主要是指借助童话的幻想结构、艺术表达向幼儿 传授、普及知识的一种童话体裁形式。
幼儿童话以奇妙的幻想、丰富的情节、拟人的手法、生动 的语言为小读者所喜闻乐见。
因此,通过艺术构思,将知识融化于孩子们喜爱的童话形 式中,就成为向幼儿传播、普及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也是知 识童话之所以存在的现实依据。
第五章 幼儿童话、寓言
第一节 幼儿童话的历史概说
一、“童话”溯源 “童话”一词的由来?
童话的定义
实际上,所谓童话,就是指 以幻想为核心,通过拟人、夸 张、变形、荒诞等艺术手段所 创作出来的既符合儿童身心发 展特征和情感、想象方式,又 适宜于他们阅读接受的叙事性 儿童文学样式。
也就是说,在童话作品中,形象 往往是虚拟的,环境常常是假设 的,情节大多是新奇的,语言也 多是夸饰的。之所以如此,就在 于幻想是童话的核心美学。幻想 是童话的生命线,童话中的一切 通常都是幻想的产物。没有幻想, 就没有童话文体的存在。
二、简说幼儿童话发展 所谓幼儿童话,顾名思义,就是以幼儿作为阅读接
受对象的童话。从写作方式上看,幼儿童话依托幼儿认 知思维方式和现实心理感受,经由创造性想象来编织故 事,情节以幻想性为主,通过拟人、夸张、变形、错位、 荒诞等艺术手法,追求内在真实,最终体现生动、活泼、 形象、曲折、奇异、幽默的阅读效果。
安徒生及其童话作品的出现,则是世界童 话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海的女儿》《丑小鸭》《小意达的花》《夜莺》
(二)中国的文学童话
1.五四时期发轫, 2.20世纪50年代后,优秀童 话作家:陈伯吹、任溶溶、黄衣青、 孙幼军等,代表作品:《萝卜回来 了》《“没头脑”和“不高兴”》 《咕咚来了》《小马过河》《神笔 马良》等。
贝洛童话《小拇指》---格林童话《大拇指》---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
(二)创作童话 创作童话是指由作家潜心构思、大胆想象、
独立运笔而创作出来的童话作品。在世界童话 史上,安徒生是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童话作家, 《海的女儿》、《丑小鸭》、《小意பைடு நூலகம்的花》、 《夜莺》等作品,则是第一批纯粹而精致的创 作童话。
《小红帽》《玫瑰公主》《青蛙王子》等尽管都融汇了作 为杰出学者的贝洛与格林兄弟的智慧、才情,但终究还是无法 脱去民间童话质朴甚至粗粝的底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作童 话不仅与民间童话有着直接渊源,而且还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民 间童话的价值实现与艺术再生。
实际上,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安徒生之后的几乎所有童 话家都是创作童话的践行者,而他们也几乎无一例外地从民间 童话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二、文学童话与知识童话(题材内容角度)
(一)文学童话
文学童话与上文所说的“创作童话”是一脉相承的。它以审美 功能为主导,强调情节、语言的文学性,内容上多以幼儿所熟悉的 动、植物形象或新奇的幻想性人物为主体来展开故事,情节贴近幼 儿心理发展、思维特征,能给幼儿带来情感熏染和想象趣味。
文学童话的特点:
更加强调题材内容上的日常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 化。
具体而言,就是文学童话常常将故事背景置于生活 之中,并有意打破现实世界与幻想空间的界限,从而构 建一个双线并行、亦真亦幻的虚拟世界,这样一来,童 话中往往出现了一种现实与幻想或相向而行,或比邻而 居,或交错盘桓,或遥相呼应的符合效果。
《时代广场的蟋蟀》:蟋蟀柴斯特从没想过离开康涅 狄格州乡下的草场,可它却因贪吃跳进了一个野餐篮, 被带到纽约最繁华的地方——时代广场的地铁站。在 人情冷漠的纽约,幸运的柴斯特遇到了聪明又略带市 侩的塔克老鼠和忠诚、憨厚的亨利猫,还遇到了爱它 的主人——男孩玛利欧。蟋蟀柴斯特用它绝妙的音乐 天赋回报了朋友们的真诚友情,帮助玛利欧一家摆脱 了困境,自己还成为了震惊整个纽约的演奏家。
生活中,幼儿童话一直是成人和孩子最为喜闻乐见 的儿童文学样式。
(一)世界幼儿童话 1.最早的幼儿童话都是经过
改变的民间童话。 贝洛整理的《小红帽》《穿靴子的猫》
《鹅妈妈的故事》是一部介于民 间童话与艺术童话之间的承上启下的 童话作品。
2.欧洲18世纪末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 由作家独立创作的艺术童话已经成为浪漫主义 文体实验的形式之一。
幼儿知识童话的评价:
1.所涉及、所传达的知识必 须科学、准确。
2.知识必须是形象化的表达, 必须与故事、情节、语言、形 象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小蝌蚪找妈妈》《圆圆和方 方》《在牛肚子里旅行》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 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 “那得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一答应; 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 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去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 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了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3.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幼儿童话 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代表作家:郑渊洁、 周锐、葛冰、郑春华。
4.新世纪,幼儿童话迎来了一个“黄金 期”,代表作家:金波、孙幼军、周锐、白 冰、唐池子等等。
中国的文学童起步很晚,各个时期的发展 也极不均衡。
第二节 幼儿童话的主要类型
一、民间童话与创作童话(创作主题角度) (一)民间童话
民间童话的特点: 1.情节结构和叙述方式大都形成了固定的套路,具有模式化的 特点,便于记忆和复述。 2.主题内容的丰富、驳杂与叙事结构的原始、粗粝而具有文本 形态的开放性、生长性。
(二)知识童话
幼儿知识童话也称作幼儿科学童话,它是相对幼儿文学童 话而言的,主要是指借助童话的幻想结构、艺术表达向幼儿 传授、普及知识的一种童话体裁形式。
幼儿童话以奇妙的幻想、丰富的情节、拟人的手法、生动 的语言为小读者所喜闻乐见。
因此,通过艺术构思,将知识融化于孩子们喜爱的童话形 式中,就成为向幼儿传播、普及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也是知 识童话之所以存在的现实依据。
第五章 幼儿童话、寓言
第一节 幼儿童话的历史概说
一、“童话”溯源 “童话”一词的由来?
童话的定义
实际上,所谓童话,就是指 以幻想为核心,通过拟人、夸 张、变形、荒诞等艺术手段所 创作出来的既符合儿童身心发 展特征和情感、想象方式,又 适宜于他们阅读接受的叙事性 儿童文学样式。
也就是说,在童话作品中,形象 往往是虚拟的,环境常常是假设 的,情节大多是新奇的,语言也 多是夸饰的。之所以如此,就在 于幻想是童话的核心美学。幻想 是童话的生命线,童话中的一切 通常都是幻想的产物。没有幻想, 就没有童话文体的存在。
二、简说幼儿童话发展 所谓幼儿童话,顾名思义,就是以幼儿作为阅读接
受对象的童话。从写作方式上看,幼儿童话依托幼儿认 知思维方式和现实心理感受,经由创造性想象来编织故 事,情节以幻想性为主,通过拟人、夸张、变形、错位、 荒诞等艺术手法,追求内在真实,最终体现生动、活泼、 形象、曲折、奇异、幽默的阅读效果。
安徒生及其童话作品的出现,则是世界童 话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海的女儿》《丑小鸭》《小意达的花》《夜莺》
(二)中国的文学童话
1.五四时期发轫, 2.20世纪50年代后,优秀童 话作家:陈伯吹、任溶溶、黄衣青、 孙幼军等,代表作品:《萝卜回来 了》《“没头脑”和“不高兴”》 《咕咚来了》《小马过河》《神笔 马良》等。
贝洛童话《小拇指》---格林童话《大拇指》---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
(二)创作童话 创作童话是指由作家潜心构思、大胆想象、
独立运笔而创作出来的童话作品。在世界童话 史上,安徒生是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童话作家, 《海的女儿》、《丑小鸭》、《小意பைடு நூலகம்的花》、 《夜莺》等作品,则是第一批纯粹而精致的创 作童话。
《小红帽》《玫瑰公主》《青蛙王子》等尽管都融汇了作 为杰出学者的贝洛与格林兄弟的智慧、才情,但终究还是无法 脱去民间童话质朴甚至粗粝的底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作童 话不仅与民间童话有着直接渊源,而且还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民 间童话的价值实现与艺术再生。
实际上,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安徒生之后的几乎所有童 话家都是创作童话的践行者,而他们也几乎无一例外地从民间 童话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二、文学童话与知识童话(题材内容角度)
(一)文学童话
文学童话与上文所说的“创作童话”是一脉相承的。它以审美 功能为主导,强调情节、语言的文学性,内容上多以幼儿所熟悉的 动、植物形象或新奇的幻想性人物为主体来展开故事,情节贴近幼 儿心理发展、思维特征,能给幼儿带来情感熏染和想象趣味。
文学童话的特点:
更加强调题材内容上的日常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 化。
具体而言,就是文学童话常常将故事背景置于生活 之中,并有意打破现实世界与幻想空间的界限,从而构 建一个双线并行、亦真亦幻的虚拟世界,这样一来,童 话中往往出现了一种现实与幻想或相向而行,或比邻而 居,或交错盘桓,或遥相呼应的符合效果。
《时代广场的蟋蟀》:蟋蟀柴斯特从没想过离开康涅 狄格州乡下的草场,可它却因贪吃跳进了一个野餐篮, 被带到纽约最繁华的地方——时代广场的地铁站。在 人情冷漠的纽约,幸运的柴斯特遇到了聪明又略带市 侩的塔克老鼠和忠诚、憨厚的亨利猫,还遇到了爱它 的主人——男孩玛利欧。蟋蟀柴斯特用它绝妙的音乐 天赋回报了朋友们的真诚友情,帮助玛利欧一家摆脱 了困境,自己还成为了震惊整个纽约的演奏家。
生活中,幼儿童话一直是成人和孩子最为喜闻乐见 的儿童文学样式。
(一)世界幼儿童话 1.最早的幼儿童话都是经过
改变的民间童话。 贝洛整理的《小红帽》《穿靴子的猫》
《鹅妈妈的故事》是一部介于民 间童话与艺术童话之间的承上启下的 童话作品。
2.欧洲18世纪末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 由作家独立创作的艺术童话已经成为浪漫主义 文体实验的形式之一。
幼儿知识童话的评价:
1.所涉及、所传达的知识必 须科学、准确。
2.知识必须是形象化的表达, 必须与故事、情节、语言、形 象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小蝌蚪找妈妈》《圆圆和方 方》《在牛肚子里旅行》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 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 “那得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一答应; 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 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去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 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了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3.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幼儿童话 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代表作家:郑渊洁、 周锐、葛冰、郑春华。
4.新世纪,幼儿童话迎来了一个“黄金 期”,代表作家:金波、孙幼军、周锐、白 冰、唐池子等等。
中国的文学童起步很晚,各个时期的发展 也极不均衡。
第二节 幼儿童话的主要类型
一、民间童话与创作童话(创作主题角度) (一)民间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