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ppt课件

合集下载

扬州慢姜夔优秀ppt课件

扬州慢姜夔优秀ppt课件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1这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次化用杜牧诗词中的典故,作用是 什么?
小序
1此序文精炼简洁,请概况其主要内容。 2这段小序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交代写作缘由及主旨。
低沉悲凉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旧唐书·地理志》
▪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南宋王 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 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1176年姜夔写作这首词时,虽已时隔十五年 了,扬州依然四顾萧然、疮痍满目。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学习活动二:知情感
1、选择合适曲子配乐朗读。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 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算〕料想
胡马 窥江
昔盛今衰\感时伤世(黍离之悲) 联想杜牧“惊”
下片解读
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 1129年,金兵南侵,攻破扬州 1161年,金人铁骑,再破扬州
“横尸二十里” 1176年,诗人姜夔,途经扬州
胡马 窥江
下片解读
眷恋 昔

“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
(用典、想象) “青楼梦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 邗hán、南兖[yǎn]州、吴州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难杜
尽淮
赋郎
荠左
深俊
麦名
情赏
青都
边 红 药 , 年 年 知 为 谁 生 ?
。 二 十 四 桥 仍 在 , 波 心 荡 , 冷 月 无
, 算 而 今 重 到 须 惊 。 纵 豆 蔻 词 工 ,

姜夔《扬州慢》35877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姜夔《扬州慢》35877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名句赏析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好在哪里?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所写是明月当空, 萧笙聒耳,何等热闹,而姜词所写却是冷月浸在冬至日的水里, 寂静无声,何等冷清。通过对比反衬,把“黍离之悲”渲染的 愈加浓烈。
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但词人移情于物, 刻画了一个疏淡清冷、凄寂萧条的意境:一轮凄冷的孤月 悄然无声地倒映在动荡的水波之中。月仿佛像一位见证人一样, 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
名句赏析
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难生”好在哪里?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 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 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下阕虚拟设想 拟想1: 杜郎俊赏,难赋深情 拟想 2: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拟想3: 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主要内容及鉴赏要点
劫后萧 条景象
比 对
扬州
昔日:名都、佳处
春风十里
今日:荠麦青青
正面渲染
黄昏、清角
侧面烘托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杜郎重到须惊 冷月无声 红药为谁生
《黍离》之悲
淮左名都,
杜郎俊赏,
姜夔
扬州慢
竹西佳处,
算而今、
解鞍少驻初程。 重到须惊。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尽荠麦青青。 青楼梦好,
自胡马窥江去后, 难赋深情。
废池乔木,

扬州慢公开课ppt课件

扬州慢公开课ppt课件
,读出感情。
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 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
表达坚决抗金和投身战斗的 体现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
情感 坚强意志。
和凄凉悲怆的心情。
风格 苍凉悲壮中彰显豪迈 手法 用典
悲凉而略显婉约
今昔对比、 虚实结合 、 借景抒情 、用典
课堂小结
1、黍离之悲 2、手法类试题答题步骤
再读全词,每人至少找出一 处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或词, 就其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运用的手法等某一方面做赏析。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抒写作者抗敌救国宏图大志,描绘昔日的繁华扬州由于
内容 表达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 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
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
• 虚实结合
• 以前的景为虚写,此时的景才是实写;虚实结 合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优秀课件

扬州慢-优秀课件

影响力
扬州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 在创作中都受到了这首词 的启发和影响。
扬州慢的作者介绍
• 姜夔(约1155年 - 约1221年):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 章,号白石道人。姜夔的文学造诣很高,他的词作情感真挚、 意境深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还是一位 音乐家,精通音律,能自度曲。
修身养性
学习扬州慢需要耐心和静心,有助于人们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 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增强文化底蕴
了解和掌握扬州慢等古典文化知识,可以增强个人的文化底蕴和 人文素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扬州慢的内容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开篇描绘
词的开篇“扬州慢·春日感怀”以 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日扬州的景 象,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宁静而美 丽的画面。
历史背景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介绍,让读者 了解扬州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和繁 华景象,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了 铺垫。
词的下片解析
情感抒发
下片开始,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抒 发了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慨, 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失落和哀愁 。
意象运用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落花” 、“燕子”、“秋千”等,这些意象 不仅增加了词的艺术美感,也深化了 词的情感表达。
词的整体解析
艺术特色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词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 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思想内涵
这首词不仅表现了词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感慨,更蕴含了 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 涵。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北 宋交替时期,战乱频繁,
社会动荡不安。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

2.诗人抒情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这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将扬州作了今 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概写 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过春风十里”,则 “尽荠麦青青”,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 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 其强烈。
㈡所听:清角吹寒:
❖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 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 通感 ——(触觉写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 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
❖ 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 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 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倚声协律。
❖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途 经扬州时。十六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两淮沦陷,金 兵一度占领扬州,烧杀抢掠,城池残破不堪。后完颜亮在瓜 州被部下杀死,宋军乘机收复两淮,金兵北去,未能渡江。 但战争给扬州造成的破坏,多年难以恢复,人们的心灵创伤 更难以医治。
❖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 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 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总结:写作特点
❖ 1.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 2.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 3.巧于用典,活于用典。巧于用典,隐为对
比,在对比中述悲愤。 ❖ 4、运用移情手法。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扬州慢》ppt课

《扬州慢》ppt课

写作背景
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 其内,歌楼舞榭,林立其间。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宋王朝南渡,此后金 人屡次南侵,与金隔淮相守,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 于是昔日繁华都会一变而为边城。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 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
初 读 文 本
初读全词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 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jì) 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 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 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厌言兵。 赏析诗句妙处。
“自胡马(借代)窥江去后”交代“荠麦青
青”景象由战火所致。以至于连园林荒废、草
木荒芜之景都似在倾诉厌战之情。 绘图景
作者巧用拟人手法,将废池、乔木人格化,
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不难让人想 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
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天怒人怨,草木 1129年,金兵南侵,攻破扬州
诗人借此抒发世事变迁之叹,以及自己感 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小 结:
下阕怀古伤今,通过扬州景物今昔、盛衰的 对比,抒发了”黍离之悲”。
化用杜牧故事,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 “月”、“波”是眼前景物,今昔对比令人产生 “桥在人去”的怅惘。
译读:看那黍子排列成行,高粱苗儿茁壮生长。走上旧地步履迟缓, 想起往昔黯然神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 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远走?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

娉娉袅袅十三余, 落魄江湖载酒行,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遣怀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豆蔻梢头二月初。 楚腰纤细掌中扬州路, 十年一觉扬州梦, 。
二十四桥明月夜,
卷上珠帘总不如。 赢得青楼薄幸名。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
玉人何处教吹箫。
任务探究
二、总结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姜夔眼中的扬州

(实景)





城 姜夔心中的扬州
-杜牧笔下的扬
州(虚景)
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二十四桥
空城— 破败萧条
名都— 繁华热闹
1、移情于景, 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 情
3、化用诗句 (用典) 4、想象
5、今昔对比, 虚实相生
姜夔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张祜《纵游淮南》
姜夔
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吟诵,置身诗境,体味作品的黍离之悲。 ●3.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忧国忧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写作缘由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他人评价

任务探究
一、何为“黍离之悲”?
用典——黍离之悲
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行迈靡靡②,中心摇摇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 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节选 ①离离:一行行排列的样子②靡(mǐ)靡:行步迟缓貌。③摇摇:心神不定 的样子。

扬州慢姜夔优秀PPT幻灯片

扬州慢姜夔优秀PPT幻灯片
17
写作特色
▪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 虚实相济,情景交融。
纵观全篇,布局严密,由少驻,写到观景 ,由景的荒芜,写到原因,由眼中所见到耳 中所闻,再到心中所思所想,有声、有色, 情景交融;采用点染法渲染,揭示主题,通 过对比手法进一步深化主题。音调谐婉,辞 句精美。
18
写作特色
▪ 清雅空灵的词境 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如“清”“
20
这节课结束,再见
21
22
自己
抚今追昔的感情。
13
设想二: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 当年杜牧曾写过:“二 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 处教吹箫?”反映了扬 州二十四桥的热闹景象 。而今呢?桥虽在,时 已非,水波、冷月,寂 然无声。这真是“物是 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无限痛惜之情, 溢于言表。
▪ 手法: ▪ 1、今昔对比 ▪ 2、化动为静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想三: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时值隆冬,芍药当然未抽蕊开花。 但作者想象到“扬州芍药甲天下” ,将来芍药盛开的时节,有谁来欣 赏呢?这结局,宛如百感交集,一 声长叹,词人感时伤乱,把伤今怀 古之情推向高潮。
15
黍 记行 驻:竹西解鞍(交代行踪) 情景交融 写景 看:荞麦废池(以今比昔) 古今对比
6
整体把握:上阕记行写景抒发感慨,虚实 结合,试找出词中相对应的内容。
▪ 虚写: ▪ 竹西佳处
▪ 春风十里 ▪ 实写: ▪ 荠麦青青 ▪ 废池乔木 ▪ 清角吹寒
名都 记行 空城 写景
▪ 热闹繁华
▪ 所见 ▪ 所闻
昔盛 今衰
▪ 犹厌言兵
感受
▪ 所感
7
梳理词意,赏析句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扬州慢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扬州慢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拓展延伸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 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片,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立刻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 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 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 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词的“境域”时说:“有有 我之境,有无我之境”,这首《淡黄柳》则属“有我之境”,试 作分析。
《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 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慢词是根据曲 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较长。《扬州慢》 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走近作者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 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具 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词 坛上属婉约派。他屡试不中,一生过着清 客生活,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 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 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应。他主张严谨的格 律和章法,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 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著有《白石 道人诗集》。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岑参
本课小结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 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我们可以 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 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 极高评价:“古今词人XXX之高,无 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 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波”是眼前景物,将杜牧“二十四桥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 诗句带出,今昔对照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
鉴赏课文
由上片的游记写景到下片的联想对照,一边是萧条冷落, 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照鲜明的图景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寄寓着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 时伤世的意绪。

《扬州慢》精品课件

《扬州慢》精品课件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 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 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
姜夔词与杜牧诗
一座名城,两个才子,三百多年,词中相逢。
活动任务三
品读姜夔《扬州慢》,找出姜夔词中杜牧 诗的影子,体会其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词句
诗句来源
艺术手法
竹西佳处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赠蔻别梢》头二月初。 青楼梦好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用 典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新知讲解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遣怀》
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
作用: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这句 词中作者突然联想起,假如杜牧来了,此情此景会怎样?纵然有 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 的深情,瞬间令人感受到姜夔杜牧共情的双重感伤。
新知讲解
出 处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歌舞升平,繁华如梦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你还在何处听美人吹箫作乐?
风光独绝,浪漫美丽
姜夔与扬州
300多年后,扬州又邂逅了另一位才子——21岁的南宋词人姜夔,他路过扬州,自 度声律,独创词牌,追古抚今,写下了千古名词——《扬州慢》。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 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 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PPT课件

姜夔《扬州慢》PPT课件
•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 映入词人眼中的仍是一片荒芜。作者追怀丧乱, 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扬州慢》,以寄托对 昔日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 碎的哀思,表达深沉的黍离之悲。
2021
10
情景默写
• 1、杜牧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 歌舞升平的景色,而姜夔的《扬州慢》中 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则用相同的景象写出了冷清沉寂的 扬州。
昔盛今衰之景
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 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021
6
诗歌探究
3.词人除了运用“对比”“借景抒情”“虚实结 合”等手法来抒发感慨,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联想(想象)
•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化用诗句
• 1. 词前小序中词人言“予怀怆然,感慨今昔”。那 么扬州的昔日是什么模样?今日又是什么景象?
虚景
昔日: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繁华热闹 之处
今日:
实景
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黄昏,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生
荒芜冷清 之处
2021
5
诗歌探究
• 2.词人“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词人借此曲抒发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
心 者,摇通摇谓晓。我音何知律我求者。的悠,词谓悠人我苍,天心自忧!写,此何不知人我哉? 彼黍歌离词离,,又彼稷能之自穗己。谱行写迈新靡靡,中 心如的醉曲。调知,我者这,叫谓自我度心曲忧。,不知我
借景 抒情

姜夔《扬州慢》课件

姜夔《扬州慢》课件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
化用诗句等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
解题
“扬州慢”,既是词牌又是词题。 扬州——词的内容
慢——慢词(曲调舒缓)
野的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 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 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 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
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 余过维扬。夜雪 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 角悲吟。予怀怆 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千 岩老人以为有《 黍离》之悲也。
有情感。 词韵——平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念桥边红药, 仄有别、节奏
年年知为谁生!
分明。
翻译: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
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走在昔日繁华的 街道上,到处都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自从金兵进犯长 江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 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号角悲鸣,使人顿觉寒冷, 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昔日扬州 “名都” (虚写)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废池


乔木、二十四桥
( 正
因 :
今日扬州 “空城” (实写)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声—— 清角吹寒
面 渲

染马
)窥

姜夔《扬州慢》优秀PPT课件

姜夔《扬州慢》优秀PPT课件

词人想象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 什么?
因“空”而“惊 ”,曾经在杜牧笔下流 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此时此地,此情 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 “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 目惊心、心惊心痛了。杜牧尚且如此, “我”何以堪?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废池、乔木没有知觉,词 人将其人格化,意即它们目击了 战争的恐怖,种种景象仍留在它 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 何况当地人民呢?这样写,深刻 地反映出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 痛恨,表现了对扬州人民痛苦的 深深同情。
解词牌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 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 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 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 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1.词作时间 2.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 3.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
卷春豆娉 上风蔻娉
赠 别
珠十梢袅 二
帘里头袅 总扬二十
首 (
不州月三 其
如路初馀 一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郎俊赏扬州辞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
《扬州慢》
原句、出处
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扬州慢》ppt课件17张

《扬州慢》ppt课件17张
扬州慢
〔宋〕姜夔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 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黍离》之悲成为重要 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富贵之地 温柔之乡
【探究4】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胡马窥江 宋髙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 年(1129)企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窆。 绍兴三十一年(1161)企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洲再度遭受 浩劫。而南宋朝廷却苟安半壁,朝纲废弛,不思抗金。 1176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发现这现仍是满目 痍,“荞麦青青”,作者追杯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 作。
山起兵叛唐,攻陷潼关。杜甫只身一人投 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 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身处沦陷区 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 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思念家人、期盼和平
表现《黍离》之悲的诗你还能想到哪些?
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伟大的祖国永远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谢谢!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宋〕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课后作业
1、体味《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所表达的《黍离》之悲; 2、赏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
课堂小结
一首《扬州慢》,凄怆悲凉,声声泣泪,昔日 的扬州越美,诗人心中的伤痛就越深。战争带来的, 只有死亡和伤痛。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 起手来,以青春之我,续写时代华章!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 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 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 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 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 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 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扬州,在 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 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 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挚爱 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 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词人虽然初到 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 为三等:狂,狷,乡愿。
孔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就是有进取 心的人;狷者,就是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 人。
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 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等就分 到了乡愿中。姜夔为何归属于“狷者”?
扬州慢
姜夔
任务一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姜夔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诗词俱工,词尤负盛 名,词风清丽典雅。多才多艺,精通音律,集中
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
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出生于一个破落官宦之 家,姜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长大后四次回家乡 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扬州慢》PPT课件下载

《扬州慢》PPT课件下载

黍(shǔ):黍子,农作物,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形似小米,去皮后叫黄米,煮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熟后有黏性。离离:行列貌。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一说低垂貌。行迈:行走。靡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mǐ)靡:行步迟缓貌。中心:
“自胡马窥江去后”交代“荠麦青青”景象由战
火所致。以至于连园林荒废、草木荒芜之景都似在倾
诉厌战之情。
描图景
作者巧用拟人手法,将废池、乔木人格化,连“废
池乔木”都“犹厌言兵”,不难让人想到“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
自然千百倍于“废池乔木”。
明手法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
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远走?
三、读全词:词人为什么产生“黍离之悲”?(找词眼) 并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特点
表现
意境
手法
今 (实写)
昔 (虚写)
空城 (词眼)
名都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荒凉破败 热闹繁华
今昔对比、 虚实结合
四、赏析诗句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 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 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 调单指字数。《扬州慢》共 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 一首慢词。
01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
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 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词作或感慨时世、 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 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有“词中之圣”之称。
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开创了风雅词派,即 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 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解题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般篇幅都比较长。 扬州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
文本解读
《扬州慢》写的是劫后孤城,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 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 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4、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树立初步的文学史整体观。(拓展)
知人论世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
南宋文学家、“格律派”词人、音乐家,擅长创作“自 度曲”。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 试不第,布衣终身。
姜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 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 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吟诵,置身诗境,体味作品的黍离之悲。(重点)2. 掌握赏析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对比、拟人、通感、对比、虚 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的方法,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 感知作品的主题情感。(难点)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另一 面要注意品味诗歌的声韵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 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 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 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 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 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 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 抒写黍离之悲。
下半阕作者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 抒情有虚有实。“桥”、“月”、 “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 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 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 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
Come on
词作主旨
•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 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 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 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 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 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 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 深情。
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 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 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 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 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情的花儿 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 如此,人何以堪?到这里,全词结句,但 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 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手法 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
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 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 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 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 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 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 痛恨。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 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应牛 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 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 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思看,它表 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 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 的象征。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 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 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 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 更为含蓄有致。
“自胡马窥江去后”
兴“四胡借十马代年窥(江1”1指60的)是、高四宗十建一炎年三(年1(161112)9和)孝、宗绍
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 兴四十一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 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 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 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 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的残 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 他的“黍离之悲”。
扬州慢
姜夔
扬州慢 姜夔
序 上片
下片
扬州慢 词牌
慢词:
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创制的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中 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 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 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 《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江 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 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 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 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 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 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 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名声
写作特色
•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 虚实相济,情景交融。
纵观全篇,布局严密,由少驻,写到观 景,由景的荒芜,写到原因,由眼中所见 到耳中所闻,再到心中所思所想,有声、 有色,情景交融;采用点染法渲染,揭示 主题,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深化主题。音 调谐婉,辞句精美。
写作特色
• 清雅空灵的词境 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如
“清”“寒”“空”“波心”“冷月”, 而且还表现在造境上,如用“犹厌言兵” 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 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 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 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 凉。
写作特色
•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 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 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 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佳句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
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 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 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 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 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 原因何在呢?
厉的号通角感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
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 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 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 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 不由人不生感慨。
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 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
上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 “废池”、“乔木”、“清角”、 “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 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 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 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 自然流露出来。
却 清新震峻耀拔一,世立。意姜幽夔远词,的炼风字格琢是句: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 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 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 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 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 忆昔日的繁华,通过扬州昔盛今 衰的对比,发为吟咏,以寄托对 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 河破的哀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