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较大 (解释率为 92. 45% ) , 运动强度的影
响较小 (解释率为 3. 6% ) , 此外, 运动强度与持
续时间还和 N EO C 之间存在弱交互作用 (交互
作用解释率为 0. 6% )。
3. 3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 EPO C 的影响
如图 2 所示, ANOVA 分析表明, 运动强
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均可明显影响 EPO C 的
2. 2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双因子 3×2 实验设计, 其中,
运动强度设通气阈强度 (A T )、低于通气阈 (低 A T ) 10% 的低通气阈强度和高于通气阈强度 10% 的超通气阈强度 (超 A T ) 三个水平; 运动 负 荷时间设短时间 (10m in ) 和长时间 (20m in ) 二个水平。 每名被试需参加 6 次运动负荷试 验, 试验顺序由匹配方法确定, 以抵消顺序效 应的作用。被试通气阈的检测采用非稳态跑步
表 1 运动后恢复期 VO 2 (O 2mL ·kg- 1·m in - 1) 动态变化
安静 V O 2
运动后即刻
R1
R5
R 10
R 20
R 30
R 40
R 50
R 60
4. 3
40. 9
31. 7 7. 4 5. 5 4. 4 4. 3 4. 2 4. 2 4. 2
4. 3
45. 1
35. 1 8. 7 6. 6 5. 3 4. 9 4. 8 4. 5 4. 4
应用心理学 1999 年第 5 卷第 1 期, 43~ 47
Ch inese Jou rna l of A pp lied P sycho logy
1999, V o l. 5, N o. 1, 43247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Ξ
王 健 史 烈 杨 丹 朱祖祥 ( 浙江大学体育系)
3 结 果
3. 1 运动后恢复期 VO 2、B la 动态变化 如表 1 所示: 运动后恢复期 VO 2 呈先快后
慢的变化模式, 低 A T、A T 和超 A T 10m in 运 动 组 的 VO 2 分 别 在 恢 复 期 的 第 10, 20 和 20m in 已与运动前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但 其绝对值的恢复仍需 30~ 60m in; 而在 20m in 运动后的恢复期第 20m in 时, 各强度运动组的 VO 2 已与运动前无明显差异, 但 VO 2 的绝对值 在恢复期第 60m in 时尚未完全恢复。
图 1 运动及运动后恢复期VO 2 变化模式图
2. 4 数据统计分析 各因子的作用对总变化的解释率以各自
平 方 和 占 总 平 方 和 的 百 分 比 确 定; 恢 复 期 VO 2、B la 变化采用 ANOVA 方差分析; 组间差 异采用D ancan 标验进行。p < 0. 05 作为判断显 著性差异的标准。统计分析采用 SP SS7. 5 软件 包进行。
(N EO C )。 EPO C 指恢复期内机体单位体重超 过安静状态的 VO 2, 通过对 VO 2 恢复曲线依恢 复时间长短作定积分获得; O 2 亏为运动负荷的 需 O 2 量与 N EO C 之差, 而 N EO C 则为运动实 际耗氧量与相应时间内的静息耗氧量之差, 通 过对运动负荷初期 VO 2 变化曲线作定积分以 及运动达稳态后之稳态耗氧量相加获得。
标, 被应用于工效学研究中的人的工作能力评 价以及劳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无氧运动能
力评价, 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1, 2 ]。然而, 作 为测量的结果, 曾有研究发现, 低强度 (30%~ 55% VO 2m ax ) 运动不会对 E PO C 造成较大的影 响[2], 但 也 有 研 究 指 出, 运 动 负 荷 的 持 续 时 间[3, 4 ] 和运动荷强度[2, 5 ] 均可明显改变 E PO C 的 数量。 似乎是在运动负荷强度、持续时间和 E2 PO C 的数量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 决定着 EPO C 的量变, 对此目前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本研究采用运动负荷强度 (3) ×运动负荷持续 时间 (2) 的双因子实验设计就以上两因子对 E2 PO C 的作用进行探讨。
49. 4
39. 1 10. 7 8. 0 6. 3 5. 6 5. 4 5. 2 4. 6
注: 恢复 R 1~ R 60表示恢复期第 1~ 60 分钟。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 王健等
45
表 2 运动后恢复期 Bla (mm ol·L - 1) 动态变化
组别
安静 运动后即刻 R 5
Bah r 等以单因子实验设计考察受试者在 以 70%VO 2m ax强度运动 20、40 和 80m in 后 12h 内的 EPO C 变化指出 EPO C 与运动时间长短 有 关, 实 验 中 并 未 考 察 运 动 强 度 的 作 用[3]; Chad 等虽以双因子实验设计考察运动强度和 持续时间的作用, 但其对 EPO C 的作用并非在 相同的运动强度下比较获得, 由此造成作者得 到运动持续时间为影响 EPO C 主要因素的结 论[4], 而事实上, 很多研究都表明单独改变运动 负荷强度确能影响 EPO C 的数量。故以上两项 研究所得结论尚缺乏确切的实验证据。B rehm 等一些研究认为运动后恢复期 EPO C 的数量 随运动强度的变化具有二种不同方式, 即在运 动强度介于 20%~ 80% VO 2m ax之间时呈线性增 加; 运动强度介于 80%~ 100% VO 2max时呈指数 函数增加[1]; Go re 等以双因子实验设计研究指 出, EPO C 既受运动强度, 也受运动持续时间的 影响, 而且运动持续时间的作用必须是在当运 动强度大于 50% V O 2m ax 条件下方可成立[2 ]。 本 研究虽未计算 EPO C 数量与运动强度的确切 关系类型, 但实验中受试者各种运动负荷强度 基本介于 40%~ 80% VO 2m ax之间。 实验所获结 果与B rehm 等的结论具有相同趋势。至于运动 强度是否要大于 50% VO , 2max 运动持续时间才 能对 EPO C 产生明显影响, 本实验对此未作验 证, 尚待进一步研究。
机运动负荷法, 通过气体代谢仪动态分析通气 量和耗氧变化, 依W a sse rm an 标准确定通气阈 强度并以 V O 2mL ·kg- 1 ·m in- 1 表示; 通过负
Ξ 与本文有关的信件请寄: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体育系, 310027, 王健。
44
应用心理学·1999 年第 5 卷第 1 期
1. 47 1. 89 1. 83 1. 89 2. 06 2. 07
1. 20 1. 51 1. 38 1. 45 1. 74 1. 59
1. 00 1. 31 1. 22 1. 31 1. 29 1. 39
图 3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 EPO C 的影响
图 2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N EO C 的影响
摘 要 本研究采用双因素实验设计探讨了运动负荷强度和持续时间对 E2 PO C 的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 运动过程中机体净耗氧量主要取决于运动持续 时间, 而运动后的 EPO C 既受运动强度, 也受持续时间的影响, 但以前者的作 用更加明显; 运动后 VO 2 的恢复速度快于血乳酸的消除, 不同运动条件下的 氧亏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运动负荷的强度。
较小 (解释率为 24% ) ; 以上两因素和 EPO C 间 无明显交互作用, 证明它对 EPO C 的数量有独 立性作用。3. 4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 O 2 亏 的影响
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运动对 O 2 亏的影响 见图 3, ANOVA 分析表明, 不同运动条件下的 O 2 亏值主要受运动强度的影响 (F = 40. 0, p = 0. 000) , 而与运动持续时间长短无关, 从而使 不同运动负荷强度的 O 2 亏间表现出以下的数 量关系: 超 A T 强度> A T 强度> 低 A T 强度。
数量, 其中, 运动强度的改变对 EPO C 的影响
较大 (解释率为 36% ) , 而持续时间的影响相对
3. 81 5. 12 5. 31 4. 78 5. 92 5. 91
2. 37 3. 37 3. 26 3. 25 4. 13 4. 06
1. 69 2. 37 2. 29 2. 49 2. 76 3. 08
2. 1 被试 8 名男性青年志愿者 (年龄 22. 5±1. 5 岁)
参加实验, 身高: 173. 3±5. 2cm , 体重: 65. 9± 7. 3kg, V O : 2m ax 58. 8±3. 0m l·kg- 1 ·m in - 1, 通 气阈时的耗氧量水平为 44. 4±2. 5m l·kg- 1· m in- 1。被试身体健康, 喜欢参加体育运动, 但未 经过系统训练, 参加实验期间无过 度 疲 劳 反 应。
R 10
R 20
R 30
R 40
R 50
R 60
低 A T ×10m in
0. 48
5. 40
4. 75
A T ×10m in
0. 48
6. 26
6. 24
超 A T ×10m in
0. 48
7. 42
6. 53
低 A T ×20m in
0. 48
6. 82
6. 05
A T ×20m in
0. 48
图 4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O 2 亏的影响
4 讨 论
运动性因素, 亦即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能 否对 EPO C 的数量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方 式的影响, 目前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一定分歧。 Chad、B ah r 的研究曾认为 EPO C 主要与运动 持续时间有关, 而较少受运动强度 大 小 的 影 响[3, 4 ], 而 Go re、Sed lo ck 的 研 究 则 发 现 E PO C 主要受运动强度的影响, 运动持续时间影响 E2 PO C 存在着相应的运动强度阈值[2, 5 ], 甚至还
7. 84
7. 12
超 A T ×20m in
0. 48
7. 87
7. 09
注: R 5~ 60表示恢复期第 5~ 60 分钟。
3. 2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 N EO C 的影响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 N EO C 的影响见
图 1。ANOVA 分析表明,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对 N EO C 均有明显影响, 其中, 以持续时间的
4. 3
49. 1
37. 7 8. 9 6. 3 5. 6 5. 2 4. 7 4. 5 4. 3
4. 3
41. 0
33. 5 8. 7 6. 9 5. 7 4. 9 4. 8 4. 7 4. 5
4. 3
45. 1
36. 7 8. 9 7. 2 5. 7 5. 3 5. 1 4. 8 4. 4
4. 3
荷强度——VO 2 关系曲线确定低、超和通气阈 负荷强度。 被试的血乳酸浓度采用 YS I22300 型全自动分析仪进行, 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 即刻和恢复期 10、20、30、40、50 和 60m in 时取 指尖血进行。
2. 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 VO 2、血乳酸浓度
( BL a )、E PO C、O 2 亏 和 运 动 净 氧 耗 量
关键词 运动后过量氧耗 运动强度 运动持续时间
1 引 言
2 材料与方法
运 动 后 过 量 氧 耗 ( E xce ss Po st2exe rcise O xygen Co n sum p t io n, E PO C ) 系指体力运动后 恢复期超过安静状态耗氧量水平的额外耗氧
量, 曾被著名的生理学家 H ill 最初定义为氧债 (O xygen deb t)。 多年来, EPO C 曾作为检测与 评价人体无氧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生理学指
如表 2 所示, 运动后恢复期各组 B la 浓度 的恢复均呈缓慢态势, 统计分析表明, 除低 A T ×10m in 组在恢复期第 50m in 时 B la 浓度与运 动前无明显统计差异外, 其余各组的 B la 浓度 均未在 60m in 的恢复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组别
低 A T ×10m in A T ×10m in 超 A T ×10m in 低 A T ×20m in A T ×20m in 超 A T ×20m in
46
应用心理学·1999 年第 5 卷第 1来自百度文库期
有人认为在中等强度范围内, EPO C 既不受运 动强度, 也不受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6]。本研究 通过采用双因子实验设计的方法对上述运动
强度和持续时间对 EPO C 的影响进行研究发 现, 运动中 N EO C 既受运动持续时间, 也受运 动强度的影响, 以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为主, 而运动后恢复期 EPO C 的数量, 虽也受运动强 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但以运动强度的影响较 大, 其对 EPO C 总变化的解释率为 36% , 而运 动持续时间的解释率仅为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