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接受美学与英语旅游景点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受美学与英语旅游景点翻译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有不同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国家的游客走到一起,给当代的旅游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探析了在英语旅游景点翻译中对译文读者“期待视野”的考虑和原文中“未定性”的填补,从而对如何提高旅游翻译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到不同的国家领略异国风情,观赏美景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也将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旅游活动中,由于游客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往往通过语言翻译彼此进行交流沟通。英语已成为国际旅游中最普遍使用和大众普遍接受的交际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文化背景、历史、地理、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民俗及文学艺术,等等。然而,就旅游翻译活动中景点名称的翻译现状而言,虽然翻译的质量已大为提高,低级的翻译错误已大大减少,但现实中国外民众对我们旅游翻译的认可度、接受度仍不高。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这对旅游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如何提高旅游翻译质量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又“接受理论”,它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现象学和阐释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姚斯和伊瑟尔理论中所采用的一些重要的概念范畴,诸如“期待视野”、“效果史”、“未定点”等均是从海德格尔(Heidegger)的“先在结构”、“理解视野”和伽达默尔(Gadamer)的“视野融合”等概念范畴衍化而来的(王岳川,1998)。姚斯认为,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之前,都已处在具备一种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知识框架的状态,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期待视野是读者理解和阐释作品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没有它,任何作品的阅读都将不可能进行。从作品来看,它总是要激发读者开放某种特定的接受趋向,唤醒读者以往阅读的记忆,即唤起一种期待(周宁,金元浦,1987)。伊瑟尔(1987:97)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接受过程中,读者使得作品内容现实化。在姚斯(1989:43)看来,“读者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能动构成。文学作品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过程,作品才能进入一种连续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

接受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由于把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放在文学研究的首要地位考查,充分承认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性作用,从而给文学翻译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转变了传统的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马萧,2000:48)。该理论认为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文学历史能动的创立者。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阅读译本的过程不是译者与译本单向向读者灌输形象和意义,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的过程,而是读者积极地介入与参与,与译本、译者形成辩证的对话关系(秦洪武,1999)。马萧(2000)高度评价:接受美学的诞生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接受美学不仅在文学研究领域掀起了巨大波澜,而且在翻译界引起了极大反响,为翻译研究开辟新天地提供了卓越指南。接受美学在转变传统的文学翻译观的同时,为应用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旅游翻译集翻译与广告两种文体于一身,因此在翻译时

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接受水平,因而,接受美学对旅游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品作用于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所引起的“审美距离”决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品视野如果大大超出了一般接受者的审美期待,其虽然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不被人或只为少数人所理解,只有当接受者普遍的期待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到某种高度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才会为广大接受者所认识和理解。旅游翻译包含了许多中国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中国人来讲属于大众化的通俗读物,但对于国外民众来讲,其所带来的审美距离较大,非一般读者可以理解,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点,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考虑到他们的审美要求和接受水平,灵活地使用变通手段调动其审美参与,使译文让国外民众看得懂并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传递信息并激发旅游欲望的目的。

三、如何做好旅游景点英语名称的翻译

旅游英语景点的翻译应遵循接受理论的指导,时刻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性,考虑到观众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本着文化交流的目的,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进行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以愉悦读者,得到读者的认可。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名称翻译。

(1)直接音译

直接音译最大的优点是既保留了原文的“原汁原味”和“本来面目”,又简单明了,充满异域风情,为大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者的视野是在不断变化和扩大的,在翻译原作时,对于那些已被目标与读者接受和熟知的汉语言文化知识,就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和备注,以免缩小读者的阅读空间,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显得译文冗长乏味。在翻译时,我们要根据读者的接受水平和现有的经验,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对读者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加以引导和提高。在翻译城市名的时候,因其是涉及文化背景较少的专有名词,不容易造成误解,同时考虑到外国游客的接受能力、审美水平和创造性视域,在翻译时多采用直译,即音译加首字母大写。比如说:北京(Beijing)、上海(Shanghai)、江苏(Jiangsu)、天津(Tianjin)、山东(Shandong),等等。

(2)音译+意译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翻译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采取音译法,这样既会显得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容易引起歧义,不太能被译语观众所理解和接受,又可能影响到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如果游客对于翻译的名称不理解的话,就很难吸引游客的旅游欲望。这个时候如果采用音译加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的话,音译就传达了字面意思,意译以补充原名称的隐含之义,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原文的信息含量,增强译名的艺术感染力,吸引更多的译语读者。如在翻译“老舍茶馆”时,我们不能用汉语中的“老”对应英语中的“old”,“舍”对应“abandoned”,“茶馆”对应“tea house”这样的逐字翻译方法。不仅让游客感到诧异,一个被废弃的茶馆为什么会成为景点呢?更破坏了原文的文化内涵。鉴于外国游客对这里的文化背景的不清楚,不知道“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北京籍作家舒舍予先生的笔名,更不清楚因其写的话剧《茶馆》而被中国大众所熟知,由此得名“老舍茶馆”,所以最好采取音译加意译的译法译为:“Laoshe Tea House”。类似这样的翻译方法有:天安门广场(Tian’anmen Square)、毛主席纪念堂(Chairman Mao Zedong Memorial Hall)、周口店遗址(Zhoukoudian Ancient Site)、龙门石窟(Longmen Stone Cave)、苏州园林(Suzhou Gardens)、蓬莱水城(Penglai Water City)、峨眉山(Emei Mountain)、杜甫草堂(Du Fu Cottage)、昭君墓(Zhaojun’s Tomb)、毛泽东故居(Mao Zedong’s former Residence)、周恩来故居(Zhou Enlai’s former Residence)和中山公园(Zhongshan Park)。

此外,由于中英文属于不同语系,汉字主要透过其象形的特点或者一撇一捺展现其内涵和美,而英语字母的美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完全的对等存在。比如汉语中由山、河湖、海、峡、岛等专有名词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英语通常用mountain,hill,range,stream,river等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