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年版)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资料共51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资料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主要技术规定一览表

国家级气象站原负担气象旬(月)报和气候月报发报任务保持不变。
气簿-1统计要求
气簿-1(基准)中非定时观察时次云、能见度等栏空白不填,其它请参考新气簿-1格式进行调整。负担夜间航危报任务台站,在发报时段内天气现象按白天统计方法,另记在值班日志(气薄-11)中。
参考新气簿-1格式进行调整。负担夜间航危报任务台站,在发报时段内天气现象按白天统计方法,另记在值班日志(气薄-11)中。
“正点地面观察数据维护”输入说明
雪深统计一律正确到0.1cm(包含8时),开启降雪加密时,需在“应急加密观察”位置输入降水量及累积时间。8次定时观察时次(通常站为3次)按各时次要求输入人工观察云、能、天、降水量、过去六小时关键天气现象等统计,并对云、天气现象进行编码。
天气现象编码
白天(08-20时)上传11、14、17、20时新长Z文件时,按《天气汇报电码(GD-01Ⅲ)》相关要求编码(即:保持现行编码要求不变)。夜间(20-8时)上传23、02、05、08时新长Z文件时,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编报时段不变,其间出现全部天气现象按要求配合编报。假如只有一个现象编报“过去天气”,而又不能确定该现象是否占满过去一小时之前整个时段时,按未占满处理, W1编报该现象, W2编报0。其她正点(白天08-20时)按A文件格式要求由人工输入,逐时追加,当需要统计起止天气现象在小时正点没有终止时,统计至该时整时整分。以“.”表示结束。因缺测无统计时,存入“//,.”,并点击编现在天气码,过去码自动编为//。
20时人工对比观察数据文件
每日20时后将人工对比观察数据输入“数据维护-自动站与人工观察比较”。形成“全月20时人工对比观察数据文件”(AWSDataCompare_IIiiiYYYYMM.xls),并进行分析,立刻发觉并上报处理传感器数据漂移等问题,文件上传上级业务管理和装备保障部门。该文件保留在BaseData目录下。
(完整word版)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1.1.1 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县级综合业务题库-汇总-2-地面业务规范

17 有电线积冰观测任务的台站,应伺机测定每次积冰过程的最大直径和厚度,当所测雨凇 、湿雪冻结物或包括雾凇在内的混合积冰的直径达到( )时,尚须测定一次积冰的 最大重量,以克/米(g/m)为单位,取整数: A:31mm B:35mm C:38mm D:39mm
题号 题 目 20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中定义采集数据在外存储器(卡)以文件方式 进行存储,能够存储至少6个月全要素分钟数据,全部数据以( )的文件方式存入, 微机通过通用读卡器可方便读取。 A:TXT B:BAK C:FAT D:BAT E:INF 311 正点前( ),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并及时进行处理。 A:15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397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综合观测司气测函〔2016〕13号文)规 定,若日极值出现时间恰为24时,对于辐射极值,一律记录为( ),其它要素记录 为24时00分和00时00分均可。 A:24时00分 B:00时00分 C:24时01分 D:00时01分 281 每日监测并在()中记录探测环境变化情况,探测环境有变化时应及时上报。 A:备注栏 B:纪要栏 C:值班日记 2 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 A:蒸发 B:电线积冰 C:雪压 D:冻土 )、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
159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 )。 A:雪深 B:雪压 C:蒸发 D:云 296 “95VVV” 中“VVV”是指视程障碍现象的能见度。它以( )为单位编报
A:m B:10m C:0.1km D:km 119 没有电线积冰观测任务的台站,当08时有雨凇(包括混合积冰)结成或留存,14、20时 过去6小时内雨凇直径有增加时,在 通过业务软件录入雨凇直径。 A:14时 B:17时 C:20时 D:相应时次 429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综合观测司气测函〔2016〕13号文)规 定,每日20时后上传当日分钟数据文件,00时后自动上传日数据文件,若已自动发送的 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 )时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 (或重新)上传。 A:08 B:10 C:07 D:11 193 观测时制检查 北京时:( )代表一天的开始,( )代表 一天的结束。 A:20 时 00 分 00 秒 001 毫秒 B:24时 00 分 00 秒 001 毫秒 分 00秒 D:20 时 00 分 00 秒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制度篇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汇集-2015版目录第一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 ...................................- 1 -第二章不正常记录处理 ................................................... ...............................................- 6 -第三章重要天气报 ................................................... .....................................................- 11 -第四章降雪加密观测 ................................................... .................................................- 18 -第五章气候评价使用的一些天气和气候标准 ................................................... .........- 19 -第六章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 .................- 21 -第七章仪器设备维护保障 ................................................... .........................................- 36 -第八章云 ................................................... ...................................................... ...............- 37 -第九章能见度 ................................................... ...................................................... .......- 38 -第十章天气现象 ................................................... ...................................................... ...- 39 - 第十一章气压 ................................................... ...................................................... ...- 42 - 第十二章风向和风速 ................................................... .................................................- 43 - 第十三章降水 ................................................... ...................................................... ...- 44 - 第十四章雪深和雪压 ................................................... .................................................- 47 - 第十五章蒸发 ................................................... .........................................................- 48 - 第十六章辐射 ................................................... ...................................................... ...- 51 - 第十七章日照 ................................................... ...................................................... ...- 52 - 第十八章地温 ................................................... ...................................................... ...- 54 - 第十九章冻土 ................................................... ...................................................... ...- 54 - 第二十章电线积冰 ................................................... .....................................................- 54 - 第二十一章月报表 ................................................... .....................................................- 56 - 第二十二章年报表 ................................................... .....................................................- 59 - 第二十三章气象电报及资料传输 ................................................... .............................- 61 - 第二十四章酸雨 ................................................... ...................................................... ...- 62 -第一节酸雨业务规定 ......................................................................................................... ...................................- 62 -第二节酸雨需上报的材料 ................................................... ...................................................... ...........................- 64 -第三节甘肃省气象局酸雨电极配发更换规定 ................................................... .................................................- 64 -第四节酸雨样品考核要求 ................................................... ...................................................... ...........................- 65 -第五节甘肃省气象局酸雨观测操作规程 ................................................... ...................................................... ...- 67 -第六节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业务规章制度》 ................................................. ...............................................- 81 -第七节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业务创优质竞赛活动办法》 ................................................. ............................- 95 - 附件: ................................................. ...................................................... .......................- 104 -一、天气现象编报规定 ................................................... ...................................................... .................................- 104 -二、长Z文件上传数据格式.................................................... ...................................................... ........................- 111 -三、地面日数据文件格式 ................................................... ...................................................... .............................- 122 -四、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 ...................................................- 123 -五、气象辐射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 ...................................................... .................- 158 -六、地面气象年报数据文件格式 ................................................... ...................................................... .................- 167 -七、中国气象局酸雨日、月数据文件格式 ......................................................................................................... .- 180 -八、自动站业务规章制度(2012年) ................................................. ...................................................... ..........- 191 -一、岗位职责 ................................................... ...................................................... .........................................- 191 -二、工作制度 ................................................... ...................................................... .........................................- 191 -九、甘肃省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个人评选办法(试行) ................................................. ......- 195 -十、万用表和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 ...................................................... .............- 208 -(一)测量导线是否导通方法 ................................................... ...................................................... .............- 208 -(二)测量电阻值的方法 ................................................... ...................................................... .....................- 208 -(三)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 ................................................... ...................................................... ...............- 209 -(四)测量交流电压的方法 ................................................... ...................................................... .................- 209 -(五)计算机串口测试方法 ................................................... ...................................................... .................- 210 - 十一、DZZ6型自动气象站故障排除方法 ................................................... ...................................................... ..- 212 -(一)DZZ6型自动气象站介绍 ................................................... ...................................................... ..........- 212 -(二)自动气象站故障判断 ................................................... ...................................................... .................- 212 -(三)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的排除 ................................................... ...................................................... .....- 213 - 十二、CAWS600系列自动气象站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 .................................- 221 -(一)CAWS600系列自动气象观测站的介绍 ................................................... .........................................- 221 -(二)CAWS600系列自动站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 .....................................- 221 - 十三、自动气象站日常维护要求 ................................................... ...................................................... .................- 226 -(一)一般性维护 ................................................... ...................................................... .................................- 226 -(二)注意事项 ................................................... ...................................................... ...................................- 228 - 十四、甘肃省气象局自动气象站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试行) ................................................. ..................- 229 - 十五、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 ...................................................... .- 234 - 十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GB 31221-2014) ............................................... ................- 238 -2第一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1.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的观测项目,台站不得中途停止观测。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单选1.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DA 比较性B 代表性C 真实性D 完整性2.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
AA 雪深B 雪压 C浅层和深层地温 D云量3.某一般站观测项目包含能见度、冻土、雪深、雪压、降水量(结冰期),以下哪个是该站20时观测项目:A A能见度 B冻土 C雪深 D雪压4.复验日照需更正的,在次日()时前更正上传。
CA 08B 09C 10D 115. 若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时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或重新)上传。
AA 08B 09C 10D 116.夜间正点记录异常时,应在当日10时前完成修改、上传。
A 08B 09C 10D 127. 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识的台站,扬沙、浮尘、霾的能见度判识阈值为()。
DA 1.0kmB 10.0kmC 0.75kmD 7.5km8.若某站某日17、18、19、20、21、22、23、00时由持续霾现象记录,则在()记霾。
CA 日界前B 日界后C 日界前、后9.承担辐射观测任务的台站,辐射表夜间可不加盖,但应在北京时()时前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对光点)、散射辐射表感应面遮蔽和净全辐射表薄膜罩状况。
AA 08B 09C 1010.A文件中降水量的方式位X=( )。
有自动观测记录时,第1段定时降水量用自动观测数据代替,2段自动降水量不变,第3段降水上下连接值以自动降水量为准。
CA 4B AC 6D 9多选1. 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
(有顺序)ECA 1B 2C 3D 4E 5F 62.以下哪些不是基准站、基本站20时的观测项目:DEFA总云量 B低云量 C云高 D冻土 E雪深 F雪压3.每日()和()巡视观测场和现用自动站的采集器、传感器、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等仪器设备及备份观测设备。
2016年济宁市测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试题详解

2016年济宁市测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试题(一)(本试卷总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一、单项选择(60题,每题0.5分,共计30分。
选错不得分)1、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 )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6小时《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P7二、异常情况处理(一)设备故障处理2.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1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无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的,仅在定时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补测。
2、雪深观测每次须作三次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
三次测量的地点,彼此相距应在( ) (丘陵、山地气象站因地形所限,距离可适当缩短)。
A、8mB、10mC、8m以上D、10m以上规范P61:每次观测须作三次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
三次测量的地点,彼此相距应在10m以上(丘陵、山地气象站因地形所限,距离可适当缩短),并作出标记,以免下次在原地重复测量。
3、处于吸收带的卫星云图是( )云图A、可见光B、水汽C、红外D、中红外卫星PPT P92:水汽图像,6.7µm波长,属红外波段,水汽强吸收带。
4、雪压、冰雹重量、电线积冰重量的单位分别是:( )A、g g/m g/cm2B、g/cm2 g/m gC、g/cm2 g g/m规范P61、P27、P92雪压是单位面积上的积雪重量,以克/平方厘米(g/cm2)为单位,取1位小数。
当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大于10mm时,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以克(g)为单位,取整数。
从积冰架上的导线开始形成积冰起,至积冰消失止,称为一次积冰过程。
有电线积冰观测任务的气象站,须视机测定每一次积冰过程的最大直径和厚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整数。
当所测的直径达到以下数值时,尚须测定一次积冰最大重量,以克/米(g/m)为单位,取整数。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的处理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的处理发布时间:2021-06-17T12:09:21.6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作者:李洪梅1 周琴2[导读] 摘要: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正点前10分钟内(51-00分)接近正点的正常记录、正点后10分钟内(01-10分)接近正点的正常记录、备份自动站记录、内插记录的顺序代替。
1.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气象局青海平安 8106002.青海省西宁市气象台青海省西宁市 810003摘要: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正点前10分钟内(51-00分)接近正点的正常记录、正点后10分钟内(01-10分)接近正点的正常记录、备份自动站记录、内插记录的顺序代替。
其中,风向、风速异常时,均不能内插,瞬时风向、瞬时风速异常时按缺测处理。
对于连续观测的要素值,相邻前后两时次数据正常时,当前时次记录不应缺测。
关键词:气象要素内插观测记录一、自动气象站正点数据缺测按有关规定处理记录时,除要注意处理顺序外,内插求取时要注意小数位四舍五入;内插方法为:对缺测前一个时次与后一个时次求平均。
例如某定时(13时)数据缺测时,应当用12时和14时的数据内插求得。
即:内插值=(12时观测值+14时观测值)/21、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不能相互代替;自动站记录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时,也遵循此原则;特别注意:用正点前后记录代替时,(不包括极值项和时累积值)。
2、气温或相对湿度为替代值时,水汽压和露点温度均应反查求得。
自动站相对湿度缺测或异常,需要人工补测时:a、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则用毛发湿度表进行补测,水汽压、露点温度用自动站气温和经过订正后的毛发湿度表读数反查求得。
b、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需同时观测干球和湿球温度,用以计算水汽压、相对湿度及露点温度。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主要技术规定一览表

启动降雪加密观测时,雪深和降水观测数据输入“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维护”中,不再上传降雪加密观测文件(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SNOW-TEMP.TXT)。
自动站雨量计故障说明
因自动站故障无法获取降水量资料时,应使用人工雨量筒每小时进行观测记录,在“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输入到时降水量中,分钟降水量作缺测处理。
在非守班期间各定时30分钟前出现的霾、浮尘、沙尘暴、雾、雷暴等重要天气现象,且持续到定时前30分钟之后,达到始发或续发重要天气报标准时,应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此时GGggW0中的GGgg以正点前31分编发。
维持现行业务不变,当在08、14、20时整点前半小时(30~00分)内观测到大风、龙卷、冰雹等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可以合并的内容合并到该正点新长Z文件中,不再另发重要天气报,不能合并的单独编发。
上传08、14、20时新长Z文件时,按《加密天气报告电码(GD-05)》的有关规定编码(即:保持现行的编码规定不变)。守班期间其他正点按A文件格式规定由人工输入,逐时追加,当需要记录起止的天气现象在小时正点没有终止时,记录至该时整时整分。以“.”表示结束。因缺测无记录时,存入“//,.”,并点击编现在天气码,过去码自动编为//。
维持现行业务不变(8、14、20时定时观测)
天气现象
夜间(20时~次日08时)天气现象连续观测调整为4次正点(20、23、02、05时)观测,不连续观测。保留白天(08时~20时)天气现象连续观测。夜间天气现象按夜间不守班台站的输入规定操作。
维持现行业务不变
天气现象记录规定
天气现象按照夜间不守班台站的有关要求观测。将气簿-1天气现象栏划分为“夜间”(20-08时)和“白天”(08-20时)两栏。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应结合自动观测记录尽量判断,记入“夜间”栏,只记符号,一律不记起止时间和方位;白天出现的天气现象在“白天”栏内正常记录。最小能见度记录在相应的时段内。
常见MDOS平台疑误信息反馈与处理方法

常见MDOS平台疑误信息反馈与处理方法作者:王淑,王行松,张振顺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年第8期王淑1,王行松1,张振顺2(1.霞浦县气象局,福建355199;2.福建省宁德市三沙气象台,福建355101)摘要:本文通过对气象资料处理平台(MDOS)常见质量控制疑误信息反馈与处理的分析,帮助县级数据处理人员解决MDOS平台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逐渐熟悉实时一历史资料一体化业务流程,实现各类数据实时滚动同步更新,提高地面观测业务的数据质量。
关键词:气象资料处理平台(MDOS);疑误信息;气象要素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674-9146.2016.08.0851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平台的运行和要求自2014年5月20日08:00起,全国所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开展一体化试运行业务,每天10:00和16:30两次在气象资料处理平台(MDOS)上对省级疑误数据信息进行反馈,及时填报国家级地面站的元数据信息。
2015年7月10日正式运行后,国家级地面观测站不再承担地面观测报表预审任务,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由省级MDOS系统完成。
因此要求综合气象业务人员既要做好地面观测,同时又要做好数据处理工作,提高疑误数据的处理能力。
笔者分析和总结MDOS平台运行一年多来常见疑误信息的反馈与处理方法,以供从事综合观测业务的同行参考。
2各种疑误信息的产生和处理2.1未通过持续性检查持续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气象要素会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某要素长时间无变化,可能是仪器发生故障或是天气原因而导致。
出现这种疑误信息并不能说明数据就是错误的,而应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具体分析。
如冬季的全日阴天,浅层地温可能长时间无变化而无法通过持续性检查,这种情况应确认地温是正确的【1】。
2.2未通过时变检查时变检查是指大气中有些气象要素与时间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时间一致性。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模板

附件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6年2月编写说明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
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2016年2月目录一. 观测业务要求 (4)(一) 观测时次 (4)(二) 观测项目 (4)(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5)(四) 校时 (7)二. 观测与记录 (7)(一) 云 (7)(二) 能见度 (8)(三) 天气现象 (8)(四) 湿度 (11)(五) 降水 (11)(六) 蒸发 (12)(七) 雪深雪压 (13)(八) 电线积冰 (13)(九) 辐射 (14)(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4)(十一)异常记录处理 (15)三. 气象报告 (21)(一) 天气现象电码 (21)(二) 重要天气报 (22)四. 应急加密观测 (27)附表:废止的技术规定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观测业务要求(一)观测时次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2016版)
一、观测业务要求 二、观测与记录 三、气象报告
四、应急加密观测
一、观测业务要求
观测业务要求
(一)观测时次 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 2.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 日3次(08、14、20时)。 (二)观测项目 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 (含草温)、雪深。 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和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 面状态。 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 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台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蒸发专用雨量、 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台站,应保留人工观测设备作为备份,并按要求进行维护。 5.已实现自动观测且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项目,取消该项目的人工观测。 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区站号:53399)、长春(区站号:54161)、寿县(区 站号:58215)、电白(区站号:59664)、贵阳(区站号:57816)、格尔木(区站号:52818)、银川 (区站号:53614)和阿勒泰(区站号:51076)共8个基准站长期保留人工器测观测任务,在08、14、 20时开展原有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类别 (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定义了34种天气现象。 (2)当前保留观测和记录的有21种: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 阵性雨夹雪、冰雹、露、霜、雾凇、雨凇、雾、轻雾、霾、沙尘暴、扬沙、 浮尘、大风、积雪、结冰。取消了13种:霰、米雪、冰粒、吹雪、雪暴、烟 幕、雷暴、闪电、极光、飑、龙卷、尘卷风、冰针。其中,雪暴、霰、米雪、 冰粒出现时,记为雪,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雨夹雪。
浅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 版)和霾的观测与订正探讨

浅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 版)和霾的观测与订正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 引言随着近年来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关注度提高,霾的观测格外受到关注。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也在不断完善调整霾的观测技术规定,使之尽可能合理和便于操作。
2016 年 2 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下发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 版)(以下简称《规定》),对近年来印发的业务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是当前一线地面气象业务工作的最新执行文件。
《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霾的观测记录规定,并首次提出了对日数据中霾天气现象进行订正的要求。
由于《规定》执行时间较短,且霾的订正是一个全新概念,执行中存在着理解误区或对订正结果不敢确认的情况,造成日数据中多记或漏记霾。
而且,自2015 年7 月地面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平台正式运行以来,疑误记录要经过查询台站、台站反馈、省级确认才能正式入库,台站数据有误时,修改过程较为繁琐,因此,正确观测记录霾并对日数据进行符合要求的订正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业务实践,对《规定》进行深入解读,分析霾观测与订正中常见的理解误区,并对《规定》中有待商榷之处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希望对基层业务人员更好地掌握霾的观测与订正和促使霾观测与订正规定更加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2 霾的观测与订正解读《规定》中关于霾的内容,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霾的观测方法,二是日数据中霾的订正方法。
霾的观测方法决定了逐分钟天气现象判别结果,以及逐时正点现在天气编码是否正确。
霾的订正方法决定了日数据是否保留霾,即霾是否作为一个霾日最终进入原始存档的A 文件。
霾的观测《规定》中关于霾的观测内容:(1)能见度自动观测且正式业务运行的台站,视程障碍现象由软件自动判识,取消该类天气现象人工观测。
(整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技术规定.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54号)文件要求,制定本技术规定。
本规定自2014年1月1日(北京时2013年12月31日20时)起执行,其他业务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之处,以本规定为准。
一、观测业务调整(一)人工观测时次调整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时次调整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
人工观测天气现象,白天(08-20时)保持连续观测,夜间(20-08时)按照一般站规定执行。
(二)观测项目调整1.云一般站取消云量、云高、云状观测。
基准站、基本站保留云量、云高观测,取消云状观测。
云高记录前不再加记云状。
云高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云高人工观测。
2.能见度能见度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能见度人工观测,其他站保留人工观测。
3.天气现象(1)观测内容调整保留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雹、露、霜、雾凇、雨凇、雾、轻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大风、积雪、结冰等21种天气现象的观测与记录。
取消雷暴、闪电、飑、龙卷、烟幕、尘卷风、极光、霰、米雪、冰粒、吹雪、雪暴、冰针等13种天气现象(同时取消相应的现在天气现象电码04、08、13、17、18、19、29、38、39、76、77、79、87、88、91-99和过去天气现象电码9)。
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一律记为雪。
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一律记为雨夹雪。
(2)观测方式调整○1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能见度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并且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由软件自动判别的观测站,取消该类天气现象人工观测,原则上以业务软件自动判别记录为准。
当自动判别出现明显偏差时,仅对定时时次的现在和过去天气现象记录进行人工订正,能见度记录仍以自动观测为准,允许自动能见度记录与该类天气现象不匹配。
能见度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但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仍由人工观测的观测站,原则上以能见度自动观测记录为判断依据,当能见度自动观测出现明显偏差时,以人工观测能见度为判断依据,能见度记录仍以自动观测为准,允许自动能见度记录与该类天气现象不匹配。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一、概述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部门进行实时气象观测和记录的重要任务,为正确预报天气和提供气象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
为了加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本技术规定。
二、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包括气象站和气象传感器。
气象站主要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降水量等观测要素的仪器设备,气象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降水传感器等。
三、地面气象观测操作规程地面气象观测操作规程分为日常观测和特殊观测两类。
1. 日常观测日常观测主要包括定时观测和报时观测。
定时观测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气象要素进行观测,一般为每小时一次。
报时观测是指当天的观测数据获取完毕后,报告给气象台或气象局。
2. 特殊观测特殊观测指对特定气象现象进行观测,如暴雨时段的观测、重大天气事件的观测等。
特殊观测需要事先制定观测方案,并在观测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灵活性。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和传输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正和数据存储等环节。
数据录入应确保准确无误,校正环节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存储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以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传输一般分为手工传输和自动传输两种方式。
手工传输主要指通过传真、电话等渠道将观测数据传输给气象台或气象局,自动传输主要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五、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控制是保证观测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校准、观测操作的规范执行、数据的实时校验和数据缺失的补充等。
六、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培训和考核地面气象观测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气象观测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应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包括气象观测规程、气象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和传输等。
七、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监督和评估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应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评估。
监督包括对观测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观测人员的日常督导和培训指导等;评估包括观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和业务效果的评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一.观测业务要求1.1观测时次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
(摘自气发〔2008〕475号)2、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
(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1.2观测项目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温(含草温)、雪深。
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和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
(1-3条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13〕321号)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观测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蒸发专用雨量筒、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观测站,仍保留现有人工观测设备。
(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5、云高、能见度、雪深、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降水类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相应的人工观测。
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长春、寿县、电白、贵阳、格尔木、银川和阿勒泰8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任务的基准站,保留08、14、20时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
(摘自气测函〔2012〕36号、气测函〔2013〕321号)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1.3观测任务与流程1.每日观测任务(1)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和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
具体时间各站自定,站内统一。
(2)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看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和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志等。
(3)逐时上传地面小时数据文件、辐射数据文件,按规定上传加密数据文件。
(4)按规定编发重要天气报告。
(5)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固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程的最大值为原则。
(6)日落后换日照纸,20时后-23时45分上传日照数据文件。
(摘自气测函〔2015〕45号)(7)每日20时后上传当日分钟数据文件;检查当日数据是否齐全,并做好数据文件的备份;00时后自动上传日数据文件(现行业务软件利用霾日统计算法在00时后对日数据文件中的天气现象段进行自动订正上传)。
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时,在次日08时前利用业务软件更正上传。
(摘自气测函〔2015〕45号)(8)自动站设备出现故障时,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业务职责流程(试行)》(气测函〔2010〕235号)填报ASOM系统。
(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9)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1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无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的,仅在定时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补测。
(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10)每日监测并记录探测环境变化情况,探测环境有变化应及时上报。
2. 定时观测流程(1)45-60分观测云、能见度、雪深、雪压、冻土及其它人工观测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
(2)正点前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
(3)00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
(4)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的观测,并显示正点定时观测数据,发现有缺测或异常时及时按有关规定处理。
(5)01-03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6)03-05查询监控数据文件传输1.4校时观测业务系统应按照《关于全国气象业务系统统一校时的通知》(气预函〔2012〕97号)的要求使用网络时间协调与授时系统定期校时。
Windows系统默认的时间同步间隔为7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校时时间及校时频率。
二.观测与记录2.1云1、基准站、基本站观测云量、云高,不观测云状,云高前不记录云状。
云高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云高人工观测。
一般站不进行云的观测。
(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2、因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无法辨明或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可完全辨明时,按正常情况记录。
因霾、浮尘、沙尘暴、扬沙等视程障碍现象使天空云量全部或部分不明时,总、低云量记“-”,若透过这些天气现象能完全辨明云量时,则按正常情况记录。
(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有修改)2.2能见度人工观测能见度记录以千米(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舍去,不足0.1km记0.0。
自动观测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
最小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
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有1分钟能见度值(瞬时值)和10分钟平均值。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Z文件)VV段的1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分钟能见度值,10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0分钟平均值,最小能见度为小时内最小10分钟平均值,以m为单位,取整数。
CW段的能见度为正点前15分钟(46-00分)内的最小10分钟平均值,以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及之后的数值直接舍去。
自动观测视程障碍现象的最小能见度为过去10分钟平均值的10分钟滑动平均值,以m为单位,取整数,小数点后数值舍去。
重要天气报告中的能见度(95VVV编码组中的VVV)以过去10分钟平均值的10分钟滑动平均值为准,以10m为单位编报,不足10m时,米数舍去,高位不足补“0”。
2.3天气现象2.3.1天气现象类别《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定义了34种天气现象。
当前保留观测和记录的有21种: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雹、露、霜、雾凇、雨凇、雾、轻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大风、积雪、结冰。
取消了13种:霰、米雪、冰粒、吹雪、雪暴、烟幕、雷暴、闪电、极光、飑、龙卷、尘卷风、冰针。
其中,雪暴、霰、米雪、冰粒出现时,记为雪,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雨夹雪;雷暴、龙卷出现时,记录在值班日记中,作为重要天气报编发的依据。
(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2.3.2记录规定1、已实现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
未实现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白天(08-20时)保持人工连续观测,夜间(20-08时)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只记符号,不记起止时间。
2、夜间降水类天气现象应与降水量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有降水量但无降水现象的记录。
(摘自气测函〔2015〕45号)3、由于降水现象影响人工观测能见度小于10.0km,不必加记视程障碍天气现象。
(摘自气测函〔2005〕227号)4、08时定时观测时,对夜间出现的所有天气现象按规定配合编报。
如果只有一种现象编报“过去天气”,而又不能确定该现象是否占满过去一小时之前的整个时段时,按未占满处理,W1编报该现象,W2编报0。
(摘自气测函〔2012〕26号)2.3.3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1、能见度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由软件自动判别,取消该类天气现象人工观测。
(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2、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判别的台站,扬沙、浮尘、轻雾、霾的能见度判别阈值为7.5km,沙尘暴、雾的能见度判别阈值为0.75km,能见度人工观测的台站其判别阈值为10.0km和1.0km。
(摘自气预函〔2014〕4号)3、观测人员要参考上游天气状况、卫星云图及本地大气成分监测数据,结合本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进行综合判识。
定时时次对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判识结果、现在天气现象编码和连续天气现象进行人工确认。
(摘自气测函〔2015〕45号)4、霾的观测(1)霾现象自动观测的台站,若日内现在天气现象的霾记录持续6个(含)以上时次,则当日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记霾。
日内霾现象持续记录不足6个时次,但20时日界前后达6个(含)以上时次时,若日界前(后)持续霾现象记录达4个(含)以上时次则在相应日记霾;若日界前和日界后持续霾记录均为3个时次,只在日界前记霾。
08时白天与夜间栏记录霾的原则同20时日界处理。
若某时次现在天气现象缺测,则该时次按无霾现象记录处理。
(2)对霾现象以人工判识为准的台站,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记霾方法不变。
(3)由业务软件自动实现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霾记录,当正点数据文件的现在天气现象缺测或数据异常时,日数据连续天气现象段霾记录以人工处理为准。
(4)A文件中霾记录以日数据记录为准。
(摘自气测函〔2015〕45号)日数据文件中日界前后霾的记录处理2.4湿度严格执行湿度传感器月维护制度,每月清洁保护罩,确保测量准确性。
禁止触摸传感器感应部分,以免影响正常感应。
每月维护情况应在气簿-1备注栏、MDOS元数据和ASOM月维护中记录。
(摘自气测函〔2015〕45号)2.5降水非结冰期,所有降水记录原则上以翻斗雨量传感器为准,称重降水传感器或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作为备份,取消人工观测。
无自动观测设备备份的观测站,保留人工观测作为备份。
结冰期,所有降水观测记录以称重降水传感器为准,人工观测为备份;无称重降水传感器的观测站,以人工观测记录为准。
有自动观测记录时,08时、20时定时降水量以自动观测数据为准;无自动观测记录时,08时、20时定时降水量以人工观测记录为准。
(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各省(区、市)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机构,应根据本省降雪出现的平均时间和分布情况,统一要求提前启用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同时停止翻斗雨量传感器。
(摘自气测函〔2011〕199号)2.6蒸发1、基准站、基本站保留蒸发观测,一般站不进行蒸发观测。
2、蒸发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非结冰期的大型蒸发人工观测。
(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3、蒸发自动观测的台站,降水期间不加盖,但应及时取水,防止因降水过多发生溢流。
4、使用E-601B型蒸发器冬季结冰期较长的的台站应保留小型蒸发器安装支架,冬季结冰或大型蒸发故障时使用小型蒸发,两种仪器切换时间应选在结冰开始和化冰季节的月末20时观测后进行。
(摘自气发〔2008〕491号)5、冬季结冰期很短或偶尔结冰的地区,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进行观测。
2.7雪深雪压1、各省(区、市)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机构,应根据本省积雪出现的历史最早(晚)时间和分布情况,统一要求提前启用(停用)自动雪深传感器。
(摘自气测函〔2012〕278号)2、自动观测雪深又承担雪压观测的台站,根据雪深自动观测记录,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人工观测雪压。
(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2.8电线积冰1、电线积冰架安装在观测场外,选择观测场附近空旷、平整、适宜观测的场地,按照现有要求架设。
(摘自气测函〔2012〕264号)2、电线积冰架上的观测导线为直径26.8mm的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