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轮纹病发生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轮纹病发生调查报告
篇一:苹果轮纹病研究现状及综合防治
苹果轮纹病研究现状及综合防治
摘要:苹果轮纹病可同时危害苹果树的枝干和果实,是世界上影响苹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的各大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侵染苹果枝干和果实,引起枝干表皮的结瘤和开裂、果实的腐烂,并造成贮藏期的苹果腐烂,给苹果生产和储藏造成巨大损失。苹果轮纹病病原菌是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下的三个种: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 B. obtusa,其中B. dothidea 是主要类群,和为偶发类群。通过各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可以控制苹果轮纹病的传播。
关键词:苹果轮纹病;综合防治;Botryosphaeria dothidea
ABSTRACT:Apple ring rot is an important apple disease in the world, which is on trunks, branches and fruits of apple tree. And it occurred in the major apple-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It can infect limbs and fruits, cause limb epidermis crevices,nodulation and fruit decay, and cause fruit rot during storage, so it takes serious loss to apple production both in field and in storage. Pathogen of apple ring rot consists of
three Botryosphaeria species: B. dothidea, B. obtusa and B. malicola, so the species B. dothidea is the predominance group in apple production areas. Its spread can be controlled through taking a variety of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measures. KEY WORDS: Apple ring rot;integrated control;Botryosphaeria dothidea 苹果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栽培,其中以亚、美、欧三大洲为主,是一类名副其实的世界性水果。在我国,苹果的生产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XX 多年前。自1992年中国苹果产量超越美国以来,中国苹果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适宜苹果栽种,其中陕西省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公认的苹果优生区。(刘英杰 XX)。近些年,苹果产业已经成为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成为陕西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品牌产品(宿素云和张娣杰 XX,曹咏 XX)。然而,苹果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陕西苹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苹果轮纹病(Apple ring rot)是苹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智利、美国等地也有报道。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将其称为白腐病。
在我国,苹果轮纹病最早于 1982 年在辽宁发现,近
年来随着富士等质优但感病品种的大面积栽种及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果农放松对轮纹病的防治,该病害在我国的危害面积逐
年上升,在我国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逐渐成为目前苹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康玲等 XX;国立耘等 XX)。XX 年,国立耘等(XX)对我国陕西、山东、山西及河南等 7 个苹果主产省市苹果轮纹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轮纹病总体发病率达 77% 以上,且有随着树龄的增大危害加重的趋势。该病害在山东、北京、河南等省的危害相对较重,而在山西和陕西相对较轻。连续 3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陕西省的主要苹果产区 10 年生以上果园的病园率达 100%,轮纹平均病株率达 60%,严重果园可达90%以上,给苹果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林月莉 XX)。
苹果轮纹病主要危害苹果树枝干和果实,偶有侵染叶片的现象。枝干受害后,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棕褐色小斑点,随后病斑不断扩展形成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随时间发展,病斑中部向上拱起呈瘤状,多数情况下周围裂开并翘起呈马鞍状。翌年病斑中央产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以病斑为中心连年向外扩展,形成大斑,同心轮纹状,树势逐渐减弱,严重时可导致枯枝,树木死亡。该病害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因此田间幼果被侵染后一般不表现症状,多数在果实临近成熟时或储藏期才发病。病斑起初也是以皮
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褐色小斑点,随时间而逐渐向四周扩展直至整个果实软腐。典型病斑的表面具有明显的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发病部位一般不下陷,常常伴有酸臭味。后期病斑上逐渐产生散生黑色小点,即子实体。(李美娜和王金友1997;张愈学等 1995;康玲等 XX) 1 病原分析轮纹病菌最早的报道来自 1907 年的日本兴津园艺试验场,病菌来源于梨上,是一种半知菌;1921 年,锹家喜久治发现苹果上也有轮纹病的发生。随后野濑直毅发现其有性世代,并命名为 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学者小金泽硕城研究指出应该用Botryosphaeria 替代 Physalospora。随后小金泽硕城和佐久间勉进一步研究提出苹果轮纹病菌是干腐病菌( de Not)的一个专化型,并定名为 de Not (Nose) Koganezawa et Sakuma。在当时,这一命名得到了日本等亚洲学者的认同,但现在已不常被用到。而欧美一些真菌学家并不接受这一命名,他们认为
是 (Moug.) Ces. & De Not.的异名,应该用 B. dothidea 来作为苹果轮纹病原菌的病原学名(Sutton 1980;Brown and Britton 1986)。Alves 等(XX)和 Slippers 等(XXa)采用 rDNA-RFLP 技术和多基因序列分析证实了上述观点。这一观点现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国内学者同样对引起我国苹果轮纹病的病原菌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