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和防治原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3/24 40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易感人群相对集中
– 年龄因素(老人、婴幼儿) – 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功能损伤者(抗感染能力下 降)
2.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的应用
– 器官移植 – 大血管插管 –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 介入检查和治疗
2019/3/24
41
3.损伤免疫系统的因素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激素治疗 4.医院是微生物汇集和扩散的场所
1、细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
外源性感染: 病人、带菌者、患病及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 条件致病菌、体内潜伏的致病菌
2、传播途径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皮肤创伤感染、 经节肢动物媒介、接触感染、多途径感染
2019/3/24
30
传播途径
途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 性传播 血液
径
方
式
疾 病 举 例
伤寒、痢疾、食物中毒 皮肤化脓感染,破伤风 淋病、艾梅乙等 艾梅乙
显性感染依病情缓急不同分:
急性感染:
突然发作,症状明显而急,病程 较短(数日-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 体内消失。如:霍乱弧菌、脑膜炎奈瑟菌
慢性感染:
病情缓慢、病程长(数月-数
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 如: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34
2019/3/24
显性感染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局限在某一部 局部感染:
LPS),在菌体崩解时释放出来。 • 特性:耐热,毒性相对较弱,对组织无选择性, 对机体的毒性效应基本相同,抗原性弱,甲醛处 理后不能成为类毒素。 • 生物学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 症与内毒素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019/3/24 24
2019/3/24
内毒素的致病机理
5、分子结构:多数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为A-B
模式,即由A和B两种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 外毒素活性部分,决定其毒性效应;B亚单位 无毒,能与宿主靶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结合, 介导A亚单位进入靶细胞。A或B亚单位单独对 宿主无致病作用,因而完整性是致病的必要 条件。
2019/3/24
19
细胞表面 结合单位 活性单位
2019/3/24 27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 感染 来源
主要见于毒力较强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内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
或体表,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
2019/3/24 28
细菌的致病性与抗菌免疫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
结局?
抗菌免疫
机 体
2019/3/24
29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
存在于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不同 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 时,对人体无害有益的细菌。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①生物拮抗作用 ②营养作用 ③免疫作用 ④抗种肿瘤和抗衰老作用
2019/3/24
二、机会致病菌
• 机会/条件致病菌
有些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而 当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
43
四、总结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
• 感染的地点必须在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时间界限指患者
• • • • •
在医院期间和出院后不久出现的感染。 感染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是机会致病性 微生物。 传染源为病人、病原携带者、环境传染源、动物传染源 。 传播途径为接触、空气、媒介物。 感染的对象是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 分离的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株。
一、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细菌能引起机体产生疾病的 性质。 侵袭力
2019/3/24
细 菌 致 病 相 关 因 素
细菌的毒力
毒素
细菌侵入宿主的数量
细菌侵入宿主的途径
8
(一)细菌的毒力:
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
毒力的衡量指标:
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在一定条件下使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或半数发生 感染所需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21
肠毒素
霍乱弧菌
大肠埃希菌(产毒型) 肠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 葡萄球菌
2019/3/24
肠毒素 肠毒素
2019/3/24
A型肉毒毒素面部除皱
22
除皱术:A型肉毒毒素注射
肉毒毒素除皱术前 除皱术后4月
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导的功效
2019/3/24 23
2.内毒素(endotoxin)
• 来源: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
2019/3/24
1
关于细菌感染的基本概念
• 细菌的感染:
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外源或内源性感染方式, 突破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后,在宿主体内生长繁 殖,或产生侵袭性酶和毒素,引起一系列病理生 理的过程。
• 致病菌或病原菌:能感染宿主引起疾病的细菌 •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不能感染宿主致病的
细菌
2019/3/24 2
致病条件:
• 寄居部位的改变 •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 菌群失调, 如: 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
2019/3/24 4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平衡: 指正常微生物群、宿主与外部
环境处于动态平衡。
影响因素:
•宿主因素(年龄、饮食、激素水平等) •正常微生物群(种类、比例、数量) •外界环境(空气、温度、水)
达体内适宜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败血症(septicemia)
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
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
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
2019/3/24 37
脓毒血症(pyemia)
化脓性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
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
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 脓病灶。
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
A
B
破伤风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
2019/3/24 20
细菌常见的外毒素
类型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细菌
破伤风梭菌
名称
痉挛毒素
引起疾病
破伤风
肉毒梭菌
白喉棒状杆菌 葡萄球菌
肉毒毒素
白喉毒素 TSST-1
肉毒中毒
白喉 毒性休克综合征
表皮剥脱毒素
A群链球菌 致热外毒素 肠毒素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猩红热 霍乱 腹泻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由于机体免疫力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较弱或 数量不足,感染后机体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 临床症状,称隐形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
2.显性感染
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菌 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 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 临床症状和体征。
2019/3/24
位引起感染或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如:金
黄色球菌引起的疖、痈等。 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 全身感染:
通过淋巴或血液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性症
状的一种感染类型。临床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2019/3/24 35
毒血症(toxemia)
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 不侵入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 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及细胞,引起特 殊的中毒症状。
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形成的膜状结构。 • 更容易附着在物体表面,也可以对抗机体 的免疫杀伤。
2019/3/24
(二)、细菌的毒素
•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
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 外的蛋白质。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
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
气溶胶,飞沫方式吸入 肺结核、白喉、百日咳
粪-口方式,食入 皮肤创伤、破损 性接触 输血、注射、针刺
节肢动物
多途径感染
2019/3/24
叮咬
经消化、呼吸、创伤等
鼠疫,沙门菌病
结核及炭疸杆菌感染
31
二、细菌的感染类型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带菌状态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来自百度文库
1.隐形感染
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病原微生物,增加了人 与微生物接触的机会。
5.其他因素 -抗生素使用不当
-呼吸机的长期应用、外科手术及各种引流 -住院时间过长
2019/3/24
三、医院感染中微生物的特点
• 机会致病菌占主导地位
主要为细菌,其次是真菌和病毒。
• 常为耐药菌株
•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2019/3/24
2019/3/24 38
(5)带菌状态
• 概念: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
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 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 没有临床症状但经常会间歇排出病菌。 • 该宿主称为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隐性感染后带菌 恢复期带菌者:显性感染后带菌
2019/3/24 39
第四节 医院感染
2019/3/24
44
五、医院感染的实例
①:小李是王老先生的陪护,昨日自觉眼部不适,结膜充血,刺痒 ,分泌物增多,诊断为“细菌性结膜炎”,除小李外,前几日该 病区已有几位病人患有同样的眼疾。 ②:吴先生,因车祸致失血性休克,在某医院输注400ml全血,出 院后吴先生一直在家休养,一月后,吴先生感到全身乏力,纳差 ,诊断为“丙型肝炎”。 ③:某医院入住一位“非典”病人,护理这位病人的王护士,也出 现了身体不适,后被诊断“非典肺炎”。 ④:张先生,因肺炎住进呼吸内科,经治疗,病愈,拟定明日出院 。在出院的前一晚,其病室急诊住进一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 张先生第二天又出现鼻塞,打喷嚏,低热等症状。
2019/3/24
9
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
毒 力 因 子
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防御屏障,
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 的能力。包括粘附素、荚膜、侵袭素、 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等。
毒素:细菌合成的对机体组织细胞有损
害作用的毒性物质。主要包括内毒素和 外毒素。
10
2019/3/24
(一)、侵袭力 1.黏附素 • 一类细菌表面与黏附相关的蛋白质。 • 细菌的黏附作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黏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 应,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 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 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 克、DIC等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 抗体作用弱;甲醛液不能 26 脱毒形成类毒素
抗原性
2019/3/24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 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细菌侵入的数量:
2019/3/24
17
1、外毒素
1、来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
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释出。
2、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
酸、蛋白酶分解破坏。
3、抗原性: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
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4、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
2019/3/24 18
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症状。
感染的发生,除致病菌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物 质外,还需足够的数量。一般是细菌毒力愈强,引起感 染所需的菌量愈小;反之则菌量愈大。
细菌侵入的部位:
除一定的毒力物质和足够的数量,致病菌,还 须侵入易感机体还需要适宜的部位,才能引起感染。 各种致病菌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这与致病菌需要 特定的生长繁殖的微环境有关。如破伤风梭菌需进入 深部的伤口才能感染。
一、概念
又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或医院获得 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包括: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患者在医院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患者入院时已发生的直接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019/3/24 5
菌群失调
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细菌的种群发 生改变或各种群的数量比例发生较大幅度 变化导致微生态失衡。
诱发因素
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
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
因菌群失调而导致的疾病。
2019/3/24 6
第二节
少数细菌总有致病 性
细菌的致病机制
许多细菌具有潜在致病 性
大多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附素和宿主细胞表面的黏附素受体。 • 配体与受体相结合的方式在细菌的黏附过 程中最为多见。 • 分为菌毛黏附素和非菌毛黏附素两大类。
2019/3/24 11
2019/3/24
细菌菌毛
12
G菌毛
细菌
受体(糖类)
G+
膜磷壁酸
粘连蛋白
2019/3/24
13
2.荚膜和微荚膜
• 抗吞噬细胞吞噬
• 抗有害物质损伤的作用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
G-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中大量繁殖,崩解后 释放出大量内毒素;或由病灶内大量G-菌死亡、 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引起发热、DIC和休 克等全身中毒症状。
2019/3/24 36
菌血症(bacteremia)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
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
• 黏附作用
2019/3/24
14
3.侵袭性物质
病原菌产生的有利于其在机体内定植、繁殖 和扩散的物质。
• 侵袭素:
由侵袭性基因(inv)编码的蛋白质 介导细菌侵入临近的上皮细胞内
• 侵袭性酶类:
利于细菌抗吞噬作用,并向周围组织扩散
2019/3/24 15
4.细菌生物被膜
• 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附着在有生
25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特性区别
区别要点 来源 编码基因 存在部分 化学成分 稳定性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质粒、前噬菌体或染色体基因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 出 蛋白质 60~80℃,30分钟破坏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染色体基因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 出 脂多糖 160℃,2~4小时破坏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易感人群相对集中
– 年龄因素(老人、婴幼儿) – 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功能损伤者(抗感染能力下 降)
2.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的应用
– 器官移植 – 大血管插管 –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 介入检查和治疗
2019/3/24
41
3.损伤免疫系统的因素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激素治疗 4.医院是微生物汇集和扩散的场所
1、细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
外源性感染: 病人、带菌者、患病及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 条件致病菌、体内潜伏的致病菌
2、传播途径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皮肤创伤感染、 经节肢动物媒介、接触感染、多途径感染
2019/3/24
30
传播途径
途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 性传播 血液
径
方
式
疾 病 举 例
伤寒、痢疾、食物中毒 皮肤化脓感染,破伤风 淋病、艾梅乙等 艾梅乙
显性感染依病情缓急不同分:
急性感染:
突然发作,症状明显而急,病程 较短(数日-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 体内消失。如:霍乱弧菌、脑膜炎奈瑟菌
慢性感染:
病情缓慢、病程长(数月-数
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 如: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34
2019/3/24
显性感染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局限在某一部 局部感染:
LPS),在菌体崩解时释放出来。 • 特性:耐热,毒性相对较弱,对组织无选择性, 对机体的毒性效应基本相同,抗原性弱,甲醛处 理后不能成为类毒素。 • 生物学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 症与内毒素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019/3/24 24
2019/3/24
内毒素的致病机理
5、分子结构:多数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为A-B
模式,即由A和B两种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 外毒素活性部分,决定其毒性效应;B亚单位 无毒,能与宿主靶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结合, 介导A亚单位进入靶细胞。A或B亚单位单独对 宿主无致病作用,因而完整性是致病的必要 条件。
2019/3/24
19
细胞表面 结合单位 活性单位
2019/3/24 27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 感染 来源
主要见于毒力较强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内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
或体表,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
2019/3/24 28
细菌的致病性与抗菌免疫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
结局?
抗菌免疫
机 体
2019/3/24
29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
存在于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不同 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 时,对人体无害有益的细菌。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①生物拮抗作用 ②营养作用 ③免疫作用 ④抗种肿瘤和抗衰老作用
2019/3/24
二、机会致病菌
• 机会/条件致病菌
有些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而 当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
43
四、总结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
• 感染的地点必须在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时间界限指患者
• • • • •
在医院期间和出院后不久出现的感染。 感染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是机会致病性 微生物。 传染源为病人、病原携带者、环境传染源、动物传染源 。 传播途径为接触、空气、媒介物。 感染的对象是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 分离的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株。
一、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细菌能引起机体产生疾病的 性质。 侵袭力
2019/3/24
细 菌 致 病 相 关 因 素
细菌的毒力
毒素
细菌侵入宿主的数量
细菌侵入宿主的途径
8
(一)细菌的毒力:
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
毒力的衡量指标:
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在一定条件下使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或半数发生 感染所需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21
肠毒素
霍乱弧菌
大肠埃希菌(产毒型) 肠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 葡萄球菌
2019/3/24
肠毒素 肠毒素
2019/3/24
A型肉毒毒素面部除皱
22
除皱术:A型肉毒毒素注射
肉毒毒素除皱术前 除皱术后4月
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导的功效
2019/3/24 23
2.内毒素(endotoxin)
• 来源: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
2019/3/24
1
关于细菌感染的基本概念
• 细菌的感染:
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外源或内源性感染方式, 突破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后,在宿主体内生长繁 殖,或产生侵袭性酶和毒素,引起一系列病理生 理的过程。
• 致病菌或病原菌:能感染宿主引起疾病的细菌 •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不能感染宿主致病的
细菌
2019/3/24 2
致病条件:
• 寄居部位的改变 •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 菌群失调, 如: 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
2019/3/24 4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平衡: 指正常微生物群、宿主与外部
环境处于动态平衡。
影响因素:
•宿主因素(年龄、饮食、激素水平等) •正常微生物群(种类、比例、数量) •外界环境(空气、温度、水)
达体内适宜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败血症(septicemia)
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
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
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
2019/3/24 37
脓毒血症(pyemia)
化脓性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
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
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 脓病灶。
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
A
B
破伤风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
2019/3/24 20
细菌常见的外毒素
类型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细菌
破伤风梭菌
名称
痉挛毒素
引起疾病
破伤风
肉毒梭菌
白喉棒状杆菌 葡萄球菌
肉毒毒素
白喉毒素 TSST-1
肉毒中毒
白喉 毒性休克综合征
表皮剥脱毒素
A群链球菌 致热外毒素 肠毒素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猩红热 霍乱 腹泻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由于机体免疫力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较弱或 数量不足,感染后机体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 临床症状,称隐形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
2.显性感染
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菌 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 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 临床症状和体征。
2019/3/24
位引起感染或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如:金
黄色球菌引起的疖、痈等。 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 全身感染:
通过淋巴或血液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性症
状的一种感染类型。临床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2019/3/24 35
毒血症(toxemia)
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 不侵入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 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及细胞,引起特 殊的中毒症状。
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形成的膜状结构。 • 更容易附着在物体表面,也可以对抗机体 的免疫杀伤。
2019/3/24
(二)、细菌的毒素
•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
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 外的蛋白质。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
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
气溶胶,飞沫方式吸入 肺结核、白喉、百日咳
粪-口方式,食入 皮肤创伤、破损 性接触 输血、注射、针刺
节肢动物
多途径感染
2019/3/24
叮咬
经消化、呼吸、创伤等
鼠疫,沙门菌病
结核及炭疸杆菌感染
31
二、细菌的感染类型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带菌状态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来自百度文库
1.隐形感染
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病原微生物,增加了人 与微生物接触的机会。
5.其他因素 -抗生素使用不当
-呼吸机的长期应用、外科手术及各种引流 -住院时间过长
2019/3/24
三、医院感染中微生物的特点
• 机会致病菌占主导地位
主要为细菌,其次是真菌和病毒。
• 常为耐药菌株
•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2019/3/24
2019/3/24 38
(5)带菌状态
• 概念: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
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 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 没有临床症状但经常会间歇排出病菌。 • 该宿主称为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隐性感染后带菌 恢复期带菌者:显性感染后带菌
2019/3/24 39
第四节 医院感染
2019/3/24
44
五、医院感染的实例
①:小李是王老先生的陪护,昨日自觉眼部不适,结膜充血,刺痒 ,分泌物增多,诊断为“细菌性结膜炎”,除小李外,前几日该 病区已有几位病人患有同样的眼疾。 ②:吴先生,因车祸致失血性休克,在某医院输注400ml全血,出 院后吴先生一直在家休养,一月后,吴先生感到全身乏力,纳差 ,诊断为“丙型肝炎”。 ③:某医院入住一位“非典”病人,护理这位病人的王护士,也出 现了身体不适,后被诊断“非典肺炎”。 ④:张先生,因肺炎住进呼吸内科,经治疗,病愈,拟定明日出院 。在出院的前一晚,其病室急诊住进一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 张先生第二天又出现鼻塞,打喷嚏,低热等症状。
2019/3/24
9
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
毒 力 因 子
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防御屏障,
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 的能力。包括粘附素、荚膜、侵袭素、 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等。
毒素:细菌合成的对机体组织细胞有损
害作用的毒性物质。主要包括内毒素和 外毒素。
10
2019/3/24
(一)、侵袭力 1.黏附素 • 一类细菌表面与黏附相关的蛋白质。 • 细菌的黏附作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黏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 应,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 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 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 克、DIC等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 抗体作用弱;甲醛液不能 26 脱毒形成类毒素
抗原性
2019/3/24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 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细菌侵入的数量:
2019/3/24
17
1、外毒素
1、来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
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释出。
2、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
酸、蛋白酶分解破坏。
3、抗原性: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
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4、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
2019/3/24 18
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症状。
感染的发生,除致病菌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物 质外,还需足够的数量。一般是细菌毒力愈强,引起感 染所需的菌量愈小;反之则菌量愈大。
细菌侵入的部位:
除一定的毒力物质和足够的数量,致病菌,还 须侵入易感机体还需要适宜的部位,才能引起感染。 各种致病菌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这与致病菌需要 特定的生长繁殖的微环境有关。如破伤风梭菌需进入 深部的伤口才能感染。
一、概念
又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或医院获得 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包括: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患者在医院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患者入院时已发生的直接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019/3/24 5
菌群失调
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细菌的种群发 生改变或各种群的数量比例发生较大幅度 变化导致微生态失衡。
诱发因素
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
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
因菌群失调而导致的疾病。
2019/3/24 6
第二节
少数细菌总有致病 性
细菌的致病机制
许多细菌具有潜在致病 性
大多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附素和宿主细胞表面的黏附素受体。 • 配体与受体相结合的方式在细菌的黏附过 程中最为多见。 • 分为菌毛黏附素和非菌毛黏附素两大类。
2019/3/24 11
2019/3/24
细菌菌毛
12
G菌毛
细菌
受体(糖类)
G+
膜磷壁酸
粘连蛋白
2019/3/24
13
2.荚膜和微荚膜
• 抗吞噬细胞吞噬
• 抗有害物质损伤的作用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
G-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中大量繁殖,崩解后 释放出大量内毒素;或由病灶内大量G-菌死亡、 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引起发热、DIC和休 克等全身中毒症状。
2019/3/24 36
菌血症(bacteremia)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
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
• 黏附作用
2019/3/24
14
3.侵袭性物质
病原菌产生的有利于其在机体内定植、繁殖 和扩散的物质。
• 侵袭素:
由侵袭性基因(inv)编码的蛋白质 介导细菌侵入临近的上皮细胞内
• 侵袭性酶类:
利于细菌抗吞噬作用,并向周围组织扩散
2019/3/24 15
4.细菌生物被膜
• 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附着在有生
25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特性区别
区别要点 来源 编码基因 存在部分 化学成分 稳定性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质粒、前噬菌体或染色体基因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 出 蛋白质 60~80℃,30分钟破坏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染色体基因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 出 脂多糖 160℃,2~4小时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