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
抗日胜利 对历史的深度反思
![抗日胜利 对历史的深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6eb46c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e.png)
抗日胜利对历史的深度反思抗日胜利:对历史的深度反思日本侵略中国期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其残酷而艰苦的岁月。
然而,在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之后,中国最终取得了抗击日本的胜利。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我们需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深度反思,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国家,珍惜和平,规避战争的重灾。
抗日战争的爆发源于日本的侵略扩张和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事实上,在抗日战争之前,中日两国之间存在多起冲突事件,包括九一八事变和盘古事件等。
这些事件表明,日本对于东亚的霸权野心已经显露无疑。
然而,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由于长期内战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中国内部的统一和战斗力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这给日本侵略者提供了众多的机会。
然而,尽管初期情况不容乐观,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勇气。
无论是城市抗战还是游击战争,中国人民都以顽强的抵抗姿态对抗日本侵略者。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支持。
同时,中国在抗战期间得到了苏联等国家的支持,这对中国的抗击日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抗战过程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之一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八年抗战”。
这场战争不仅要求人民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还需要战争经验和领导层的智慧。
中国人民和领导人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反思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这场胜利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和迎头赶上的结果,也证明了抗日战争的必要性和中国人民的强大实力。
然而,抗日战争胜利也让我们深刻反思历史的教训。
我们不仅需要纪念那些为抗战献出生命的英勇士兵,更需要总结抗战的经验教训,以便我们能更好地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况。
我们必须意识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并摒弃内部分歧和矛盾,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我们还应加强国防力量,建立强大的军事体系,以抵御任何潜在的侵略威胁。
(历史教学设计)《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4d471aee06eff9aef807bd.png)
《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是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
从改革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高度出发,我在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创意设计了《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一课,设计该课教学,旨在:⑴以学生已基本掌握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的知识结构为依托,变换视角,引导学生重组知识结构;同时,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将一般的分析、综合方法,同具体的历史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发展和形成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能力;⑵创设更为典型、复杂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评价辩证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家指出“评价辩证能力是指以评价者为历史的主人,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选择合理的客观标准,对历史上的人、事、物或史学上的有关问题或矛盾作出公正的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索方案或建议的能力。
”(聂幼犁:《中学历史教育论》第91页)⑶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具体教学实践的探索进行概括和提炼,初步归纳为“创设情境,导学探究,发展潜能”教学模式。
该课是这一模式的具体运用。
以下是这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一、日本的战略目标及策略方针的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解析有关问题。
材料1.____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东方会议宣言书》。
首相田中义一根据会议决议写了《田中奏折》,该奏折明确表达:“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再“以支那之富源作为征服印度及南洋各岛以及中、小亚细亚及欧罗巴之用。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2.(日本)今井武夫《支那事变的回想》:“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原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想法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
”负责国事的领导人“为了早日结束事变,不惜任何努力都决心加以尝试也是理所当然的。
”——汪熙《求索集》材料3.(地图略)(以上述材料为依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下列A 型、B型、C型三类不同层次能力要求的问题)㈠A型题1、根据材料1、3,概括指出日本对外侵略的战略目标?引导学生得出:第一期,征服满蒙;第二期,征服中国,第三期;征服世界。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a0814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d.png)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场战争是一次难点卓越的抗争,也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然而,正是通过对抗日战争的教学反思,我们才干更好地认识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从中吸收教训,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抗日战争进行反思。
一、战争背景
1.1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1.2 中国政府的对日政策
1.3 抗日联军的组建和发展
二、战争原因
2.1 帝国主义侵略的根源
2.2 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状况
2.3 日本的军事实力和野心
三、战争过程
3.1 抗日战争的起始和发展
3.2 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3.3 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胜利
四、战争意义
4.1 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4.2 抗日战争对中国民族精神的影响
4.3 抗日战争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五、战争教训
5.1 抗日战争中的失误和教训
5.2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5.3 抗日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
通过对抗日战争的教学反思,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抗日战争中的失误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发展中避免重蹈复辙。
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段历史,将其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后代能够从中吸收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痛定思痛 开创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反思与教训总结
![痛定思痛 开创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反思与教训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ce9a7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9.png)
痛定思痛开创未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反思与教训总结痛定思痛开创未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反思与教训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浴血奋战、为民族独立和人类正义而英勇抗争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痛定思痛,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反思是我们应当进行的重要任务。
同时,总结抗战的教训并且展望未来,将有力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本文将从历史反思和教训总结两个方面展开,探讨抗日战争的意义与影响。
历史反思:痛定思痛,警示前行回顾抗日战争,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共合作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基石。
抗日战争时期,率领中国军队,孤军奋战,领导广大人民阶级和爱国人士,有效遏制了日寇的侵略野心,保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同时,我们要铭记那些为抗战立下丰功伟绩的普通中国人,无数的抗日英烈和抗战志士,他们舍生忘死、报效国家,为祖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然而,抗日战争也暴露出了我们的许多不足之处。
当时的国共两党团结对外,虽然在反日战场上表现出了卓越的合作精神,但在政治意识形态上却存在着重大分歧。
这给了日本侵略者可乘之机,也同时造成了内战的苗头。
此外,对敌斗争中的腐败现象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腐败不但败坏了军队形象,也动摇了国家和军队的根本。
教训总结:汲取经验,奠定未来从抗日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宝贵的教训。
首先,必须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各方力量的团结一致,以坚强的意志和有力的措施来击败任何可能破坏团结和和平的势力。
其次,我们应当深刻反思抗战时期的政策错误和腐败现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党风党纪意识。
这样能够为今后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们要加强教育,提高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坚定中国人民的集体意识。
对于世界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意味着国家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得到捍卫。
日本侵华原因
![日本侵华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e26102deefdc8d376ee321e.png)
5.国共内战以及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
①虽然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出对日作战号召,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2年4月宣布对日作战,但中共当时更多的仍
是有关中国革命的; ②国民党一味强调“攘外必先安内”助长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③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轻易得手;
三、从日本角度解读日本发动侵华战 争的必然性
日本国旗,白色象征神圣、和平、纯洁 及正义,红色则象征真挚、热忱、活力 和博爱。
1.军国主义与民主主义:日本社会的二律背反
①军国主义势力从一开始就出于对民主主义的绝对优 势。 ②天皇专制统治制度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以军部为首 的军国主义势力不断扩大,成为日本扩张军备,发动对外 侵略战争,左右日本社会和国家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力量
6.日本人的盲目自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国力得到空前发展。一 下跃居世界第三,成为太平洋西海岸当之无愧的“超 级大国”。而此时的中国却深陷内战的泥潭不能自拔。 而在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更是扬言“三月灭亡中 国”。
7.关东大地震让日本产生很强的危机感(重点)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 发生7.9级强烈地震。地震灾 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 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 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 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 1996年9月16日,经日本鹿岛 公司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精 确计算后称,1923年发生的 日本关东大地震,应为里氏 8.1级。也就是说,地震规模 比原来的说法要大一倍。
4.日本的裁军风波造成政局的动荡,军部乘机控 制国家政权
①一战结束后日本大规模裁军使军人地位一落千 丈,引发军人的不满情绪。 ② 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成立, 提高了日本军部的能力; ③犬养首相被杀后,以后的文职内阁政府变成了 对军人战战兢兢的畏缩政权,使日本失去控制而走 向自爆的军国主义道路。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adb80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3.png)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和团结力量,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我们需要对抗日战争的教学进行反思,以确保我们向学生传递准确而深入的历史知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教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教材内容不足1.1 缺乏对背景和原因的详细解释抗日战争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和中国民族危机的累积。
然而,目前的教材往往只是简单地列举了事件,而没有深入分析这些事件的背后原因。
1.2 忽视了地方抗战的重要性除了著名的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外,还有许多地方的抗战斗争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些地方抗战的历史常常被忽视,学生们对于这些英勇抗战的人民和事件知之甚少。
1.3 缺乏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详细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但教材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分析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解读中国人民如何取得这一伟大胜利。
二、教学方法不合理2.1 重视记忆而非理解当前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让学生记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忽视了对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这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而无法真正理解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意义。
2.2 缺乏互动和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单向传递知识,而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实践。
抗日战争是一段充满血泪和牺牲的历史,通过互动和实践,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这段历史的真实性和残酷性。
2.3 忽视多样性视角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抗争,还涉及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参与。
然而,当前的教学往往只着重于中国人民的抗战,而忽视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和影响。
三、评估方式不合理3.1 只注重知识记忆当前的评估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知识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样的评估方式无法真正反映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深入理解。
3.2 缺乏综合性评估抗日战争是一场复杂而庞大的战争,仅仅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
日本侵华战争观后感
![日本侵华战争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a7646e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e.png)
日本侵华战争观后感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人民性命根本利益领域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与日本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这场战争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持续至1945年二战结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回顾这段历史,让我对日本侵华战争产生了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首先,这场战争让我认识到侵略战争对被侵略国家和人民的深远影响。
在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大量的城市被摧毁,无辜的百姓失去了家园,无数的人失去了生命。
战争不仅仅是军队之间的对抗,更是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战争从根本上摧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给中国带来了长期的困境和挑战。
其次,这场战争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对于日本侵华战争,有一些人试图否认或歪曲历史事实,甚至试图掩盖日本军队在中国所犯下的暴行。
然而,历史不容篡改。
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正确、客观地对待历史非常重要。
我们不能忘记那段黑暗的历史,更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深入思考,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和平是多么珍贵,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再次,这场战争让我反思人类的本质和普世价值观的重要性。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死亡和破坏,更是对人性的摧残。
在战争中,各种暴行和恶行接连发生,无辜的人们成为了受害者。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需要普世价值观的指引和规范。
无论是什么国家和民族,我们都应该珍惜生命、尊重人权,追求和平与公正。
只有遵循这样的价值观,人类才能摆脱战争的阴影,走向繁荣与发展。
最后,这场战争让我对和平与友好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长期以来也给两国人民的情感交流带来了困难。
然而,正是在历史的考量和智慧的启迪下,中日两国已经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关于抗日战争观后感
![关于抗日战争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534bd1af45b307e971972e.png)
关于抗日战争观后感篇一:抗日战争读后感论抗日战争现在的安逸生活来之不易,回想以前的种种,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令人愤恨的就是65年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就是抗日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从中就看得出日本人的野心。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不久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经过八年的抗战,最终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的侵略计划彻底失败。
而他们曾叫嚣:一个月占领上海,三个月占领中国。
在这八年里,日本在占领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而早在1895《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他们掌握台湾人民的生杀予夺大权,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经济模式,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
之后,日军扶持拼凑伪“满洲国”,策动、拼凑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制造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实行“杀光其居民、烧光其房屋、抢光其粮食”的“三光”政策,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意义重大。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在艰难的近代化过程中,被动挨打,屡屡战败;仅就中日之间而言,日本就多次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包括中日甲午战争,不仅力图阻断中国的近、现代化过程,而且试图鲸吞中国。
百年战败史,到1945年8月15日,终于以中国的胜利和日本的失败而结束。
中国人民也借第二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机,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挣脱出来,洗清了百年半殖民地的耻辱,一跃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在世界正义力量支持下得到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感想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3f8a25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a.png)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感想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下,我对这段黑暗的历史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这场侵略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可贵和历史的严肃性。
以下是我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心得感想。
首先,日本侵华战争使我懂得了和平的重要性。
这场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无辜的生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
战争不仅仅是敌对国家之间的斗争,更是对人类的摧残。
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和持续给我带来了深深的痛心和思考,让我明白了和平是多么的宝贵和不可替代。
只有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才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其次,我对历史的严肃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学习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看到了人类的愚昧和疯狂。
历史不仅是眼前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警示。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不断反思并汲取历史的教训,铭记历史的严肃性和沉痛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同时,历史也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历史的文化和价值观,使其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石。
此外,我对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有了新的期待。
尽管日本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的关系带来了深刻的伤痛,但历史的车轮已经过去,我们不能一直被过去束缚。
相反,我们应该抱着宽容与理解的心态,积极推动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共同走出过去的阴影,推动两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与合作,中日两国才能实现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
最后,我对和平的珍惜与向往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日本侵华战争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和平的可贵。
和平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珍惜和平、追求和平,既需要外在的力量保障,也需要内在的和平意识激发。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使和平成为常态,让人类远离战争的伤害,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繁荣。
总的来说,日本侵华战争让我对和平、历史和中日两国友好交流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会从自己做起,将和平与友善的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越来越和谐,让历史的痛楚不再重演。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8dc96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a.png)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段艰苦卓绝的抗争史。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对于抗日战争的教学反思依然十分重要。
本文将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抗日战争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历史背景1.1 抗日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起因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被迫进行抵抗。
1.2 抗日战争的发展抗日战争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国军民在八年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3 抗日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反思2.1 教材内容选择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选择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重要事件、人物和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来龙去脉。
2.2 教学方法创新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抗日战争是一段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资源利用3.1 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抗日战争的艰辛和英勇。
3.2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亲身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和背景知识。
3.3 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文献、专题网站等,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4.1 培养爱国情感通过抗日战争的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培养爱国情感,使他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4.2 培养英雄崇拜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邓小平等,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拜之情,培养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
中国抗日战争的教训与启示
![中国抗日战争的教训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c9b4a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d.png)
中国抗日战争的教训与启示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抗争。
这场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抗日战争的教训与启示。
一、坚定意志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伟大精神。
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军,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并且积极投入到战斗中。
这一精神彰显了坚定意志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抗日战争教育我们,只有坚定自己的意志,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
同时,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二、加强军事建设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中国抗日战争无疑证明了军事实力对于国家的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当时由于军队的落后与弱小,面对日本的入侵陷入了极度困境。
因此,中国抗日战争教育我们,加强军事建设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
同时,中国抗日战争也告诉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军事实力的支撑。
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有效地保护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利益。
因此,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继续加强军事建设,以应对外部安全挑战。
三、重视民生与人民福祉的重要性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广大中国人民忍受着极度的艰苦和痛苦。
饥饿、贫困、流离失所成为中国人民的普遍遭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对于民生和人民福祉的重视被深深地强调。
中国抗日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人民是国家的基石,民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只有保障人民的福祉,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同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抗争。
中国站在了反法西斯战线的前列,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教育我们,作为一个大国,我们有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
抗日战争带给我们的反思和启示
![抗日战争带给我们的反思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1a102c42cc58bd63186bdcc.png)
2009024119
2009024143
2009024145
一、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哼唱 我坐在角落等待微风告诉你.mp3
启 平 示 。 正 珍 爱 真 的
刻 准 备 战 争 认 , 。 这 就 对 是 抗 平 日 战 争 给 我 们 的 也 最 深 刻 的 和 对 , 时 是 码 才 密 , 的 呵 护 和 平 正 找 真 寻 的 中 争 和 战 , 从 是 才 战 争 出 平 辨 和
第三阶段: 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 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 年 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 年 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反攻阶段。 反攻阶段。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年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1月23日,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中国军队收复滇西失地,打 年 月 日 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中国军队收复滇西失地, 通中印公路,取得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 通中印公路,取得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 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 年 月 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 结束。 结束。 1944年5月,由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先后攻克日军坚 年 月 由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 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收复西南失地, 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收复西南失地,将日军逐出国门 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 日,美 年 月 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 月 日和 日和9日 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 年 月 日 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月 日 毛泽东发表了《 最后一战》 最后一战》的声明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年 月 日 日本政府照会美、 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月 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月 日 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 月 日 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 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 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 缴械投降。 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缴械投降。 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最悲伤的曲子.mp3
《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
![《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https://img.taocdn.com/s3/m/73057c3de2bd960590c677fc.png)
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抗日战争胜利是苏美两国的功劳,和中国丝毫没有关系。
没有中国抗战,美苏一样会把日本打败,而没有美苏对日作战,中国人全部都是亡国奴,很有可能现在我们还是被日本统治呢!!!这是因为国力决定的。
中国之所以抗日战争胜利,完全是因为站对了队,搭上了美苏的顺风车而已,中国一战、二战都是战胜国,但是象这种不是靠实力,而是靠站对了队当上的战胜国。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
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就军队装备而言,日本海军吨位为190万吨,是中国0倍~30倍。
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而中国仅有305架。
拥有近百万之众的中国陆军只是数量上的优势。
日本1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1个师武力装备的3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已经相当于中国的8倍~9倍。
在抗日战争以前,也有许多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日本,如果抗战的话,将会同阿比西尼亚一样地灭亡,这种亡国论的观点在被后来的事实击得粉碎。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国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呢?战争性质?日本人自述国际和日本历史学者怎么看。
抗日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国际和日本第一流的被称为“主流派”的历史学者的大量著作都是这么写的。
日本少数人宣传“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皇国史观”,学术界不认为那是严肃的科学性研究。
事实上,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根本不需要那段历史过去以后才能作出判断。
这里可以看一看就在抗日战争进行中正直的日本皇族成员是怎么说的。
943年至1944年,裕仁天皇胞弟三笠宫崇仁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幕僚,在中国战地广泛考察以后,有感于需要对派遣军总司令部的佐、尉级军官进行教育所写的题为《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文中说:“明治维新以来,伴随欧美文化的输人,日本人也感染了霸权主义的侵略压榨思想,并与欧美诸国一起,对中国实施此等行径,如二十一条要求”。
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
![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https://img.taocdn.com/s3/m/f8fbe21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5.png)
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抗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充满血与火的历程,持续了八年之久。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对抗战中敌我双方的优劣进行一些检讨。
首先,就敌方而言,日本帝国主义在八年抗战期间展现出了一些明显的劣势。
首先,日军侵华的战略计划并未充分考虑中国抗战后期的持久战战略,过度依赖快速攻占重要城市的战术,导致敌后抗战的持续发展。
其次,日军在战时缺乏有效的协作和指挥体系,导致各个军部之间战术支援不足,战术行动出现混乱。
再者,日军在抗战初期并未充分了解中国战情和地理环境,而这些对中国抗战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该客观看待我方在抗战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方在抗战初期由于战略部署不当,战术计划不充分,导致了一些战役的失败,损失了重要的战略地区和资源。
其次,我军在装备和武器方面的弱点也暴露无遗,无法有效应对日本的现代化战争方式。
再者,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存在一些内部问题,如腐败、官僚主义、地方势力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时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尽管敌我双方都存在一些优劣之分,抗战最终以我方的胜利告终。
中国人民在八年的战火洗礼中迸发出了顽强的抗击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全民抗战氛围。
由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牺牲,我方不断调整战略,改进战术,逐渐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回顾八年抗战,我们要从敌我双方的优劣中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
同时,我们也要以八年抗战为鉴,加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消除内部不和谐因素,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日本侵华战争罪行与对历史的反思
![日本侵华战争罪行与对历史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82cbb5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8.png)
日本侵华战争罪行与对历史的反思在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的性质之恶劣,规模之巨大,使得这段历史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和痛苦的一部分。
然而,历史的教训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对待这段历史,如何进行反思,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
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了许多战争罪行,包括大规模的屠杀、强征劳工、性奴隶制度等。
这些罪行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也对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们不能回避这段历史,更不能对其进行美化和掩盖。
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够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和教育。
对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同时,我们也需要将这段历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让年轻一代了解真实的历史,从而懂得珍惜和平,珍惜和谐的社会。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新一代。
第三,我们需要加强中日两国的交流与合作。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痛苦和伤害,而和平与合作才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基础。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两个重要的国家,应该加强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最后,我们需要倡导和平与和解的理念。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仇恨和战争只会导致更多的仇恨和战争,而和平与和解才是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中日两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应该摒弃过去的仇恨,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来面对历史。
只有通过和解,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日本侵华战争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痛点,但我们不能因此陷入仇恨和对立的泥沼。
相反,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和教育,加强中日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和平与和解的理念。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中日两国的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4d541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d.png)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学习抗日战争历史是了解国家命运、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抗日战争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内容不够全面1.1 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抗日战争的爆发源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而这一侵略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有其深层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起因。
教学内容应该深入探讨这些因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来龙去脉。
1.2 抗日战争的进程和战略抗日战争持续时间长,战争进程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战略和战术。
教学内容应该涵盖战争的各个阶段和重要战役,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战争的发展过程。
1.3 抗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国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结构,还对国民心态和文化传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学内容应该强调战争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2.1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抗日战争教学往往采用讲述式教学,学生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思辨。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引入讨论、研讨、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2 资源利用不充分现代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但在抗日战争教学中往往未能充分利用。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实地考察、文献阅读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2.3 跨学科教学融合不足抗日战争涉及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但教学往往局限于历史学科范畴。
教师可以借助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将抗日战争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不够明确3.1 知识传授重于思维培养传统的抗日战争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2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抗日战争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
《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专题复习设计
![《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专题复习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c1c2d6783e0912a3162a9f.png)
《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专题复习设计《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是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
从改革课堂教学,进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高度动身,我在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创意设计了《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一课,设计该课教学,旨在:⑴以学生已差不多把握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的知识结构为依靠,变换视角,引导学生重组知识结构;同时,创设新的咨询题情境,使学生将一样的分析、综合方法,同具体的历史咨询题的解决相结合,进展和形成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能力;⑵创设更为典型、复杂的咨询题情境,进展学生的评判辩证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家指出"评判辩证能力是指以评判者为历史的主人,依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选择合理的客观标准,对历史上的人、事、物或史学上的有关咨询题或矛盾作出公平的价值判定,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方案或建议的能力。
"(聂幼犁:《中学历史教育论》第91页)⑶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具体教学实践的探究进行概括和提炼,初步归纳为"创设情境,导学探究,进展潜能"教学模式。
一、日本的战略目标及策略方针的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解析有关咨询题。
材料1.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东方会议宣言书》。
首相田中义一依照会议决议写了《田中奏折》,该奏折明确表达:"欲战胜支那,必先战胜满蒙,如欲战胜世界,必先战胜支那。
"再"以支那之富源作为战胜印度及南洋各岛以及中、小亚细亚及欧罗巴之用。
"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2.(日本)今井武夫《支那事变的回想》:"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原以为一个回合就能够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方法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
"负责国事的领导人"为了早日终止事变,不惜任何努力都决心加以尝试也是理所因此的。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华战争罪行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华战争罪行](https://img.taocdn.com/s3/m/b0c29a3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f.png)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华战争罪行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抗争。
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了无数的战争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日本侵华战争罪行进行探讨。
一、屠杀和大规模杀害平民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杀害。
南京大屠杀是其中最为突出和惨重的一次。
在南京城内,日本军队对无辜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野蛮的虐杀、强奸和抢劫行为,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惨无人道的死亡。
除了南京大屠杀外,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中国各地也频繁发生了类似的大规模杀害事件,如平型关事件、永济大屠杀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二、摧毁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不仅犯下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罪行,还毁坏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
日本军队焚烧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古迹,损失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的火灾和无数文化古迹的毁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痛点,这些破坏行为不仅给中国当时的文化传承带来了严重影响,也给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挑战。
三、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武器攻击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还对中国人民实施了细菌战和化学武器攻击。
日本军方在华北和满洲地区通过投放细菌弹和使用毒剂对中国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
这些罪行不仅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的死亡,还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伤害。
四、掠夺和劫掠财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和劫掠财富的行为。
他们洗劫了中国的大量资源、财富和文物,并将其运回日本。
这种掠夺行为不仅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也对中日两国的关系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五、强迫劳动和悲惨的生活条件日本在侵华战争中还对中国战俘和劳工进行了强迫劳动,迫使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苦役劳动。
这些战俘和劳工被迫忍受着饥饿、寒冷和无尽的劳动折磨,许多人死于极度痛苦和折磨。
这些强迫劳动和悲惨的生活条件使无数中国人民和日本战俘丧失了生存的尊严和权益。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感想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6e563f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6.png)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感想在有限的字数和题目要求下,以「日本侵华战争心得感想」为题,我将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我的思考和感受。
回望历史,日本侵华战争是一段令人痛心的往事。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伤痛,也给世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了解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教训,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是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无视人性和公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无辜的平民被惨无人道地屠杀,妇女遭受莫须有的侮辱和暴行,无数家庭被强行撕裂,流离失所的难民成为了整个国家的伤疤。
在回顾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不能只抱怨和痛恨,更要反思和思考。
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我们必须要从这段历史中找到启示,守护好和平与稳定,坚决抵制战争和侵略。
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现代社会,努力建设一个和谐、安定、美好的国家。
此外,战争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主义的重要。
与之相对立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国家狭隘主义和侵略主义,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国人民的生命和尊严。
反观中国,尽管在战争中备受摧残,但无数的抗战英烈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斗争,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面对敌人的屠刀,他们选择了牺牲和抵抗,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向这些抗战英烈学习,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和英勇品质。
在和平年代,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推崇爱国主义的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去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尊重和友谊,成就真正伟大的民族。
最后,日本侵华战争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侵略的危害。
这场战争让世界各国认识到了和平的重要性,推动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后,国际社会通过联合国成立,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法规来维护和平与安全。
同时,各国之间加强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和平的地位。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角度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1224edc9172ded630a1cb603.png)
6.侵华战争
① 日本“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 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 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②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 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③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 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 “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④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 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 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5.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最终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日本获胜。1895年4月17日,日本和清朝签订《马关条 约》,不仅割占收入的 四倍多,然后日本又将这些赔款中的一半以上用于扩充 海陆军军备。
第一步: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战 间期建立伪满洲国 第二步:占领全中国 第三步:占领东南亚、澳大利亚 第四步:在印度与纳粹德国会师, 北上攻克苏联 第五步:攻打美国,称霸世界
站在日本角度而言,侵略是其的必经之路:
日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的一些特性强化了日本的
国力,也强化了日本侵华的能力在推动和有利于日本侵华 的种种因素当中,除了武士道、天皇制、军国主义、法西 斯主义和经济发展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体现日本民 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特性的东西,如团结、认真敬业、善于 创造性摹仿和有危机意识等。日本因为强大起来才可能发 动一场全面侵华战争,而日本的强大是与这些民族特性分 不开的。也正因此,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而作为邻 居的我们,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愚昧而 不觉醒。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侵略我们,也就不奇怪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专题复习设计更新时间:2006-1-1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是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
从改革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高度出发,我在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创意设计了《从日本角度反思抗日战争》一课,设计该课教学,旨在:⑴以学生已基本掌握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的知识结构为依托,变换视角,引导学生重组知识结构;同时,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将一般的分析、综合方法,同具体的历史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发展和形成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能力;⑵创设更为典型、复杂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评价辩证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家指出"评价辩证能力是指以评价者为历史的主人,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选择合理的客观标准,对历史上的人、事、物或史学上的有关问题或矛盾作出公正的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索方案或建议的能力。
"(聂幼犁:《中学历史教育论》第91页)⑶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具体教学实践的探索进行概括和提炼,初步归纳为"创设情境,导学探究,发展潜能"教学模式。
该课是这一模式的具体运用。
以下是这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一、日本的战略目标及策略方针的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解析有关问题。
材料1.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东方会议宣言书》。
首相田中义一根据会议决议写了《田中奏折》,该奏折明确表达:"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再"以支那之富源作为征服印度及南洋各岛以及中、小亚细亚及欧罗巴之用。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2.(日本)今井武夫《支那事变的回想》:"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原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想法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
"负责国事的领导人"为了早日结束事变,不惜任何努力都决心加以尝试也是理所当然的。
" --汪熙《求索集》(以上述材料为依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下列A型、B型、C型三类不同层次能力要求的问题)(一)A型题1、根据材料1,概括指出日本对外侵略的战略目标?引导学生得出:第一期,征服满蒙;第二期,征服中国,第三期;征服世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2所说的"白日梦"是什么?日本的"白日梦"是何时破灭的?(1)"白日梦"即指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2)淞沪会战后,日本的"白日梦"破灭。
3、日本"白日梦"破灭后,对其侵华政策又作了哪些调整?这些政策调整的结果又怎样呢?(该问作为预习思考题,其设计目的有二:一是为顺利解决B型题,即课堂讨论题作准备,故课堂上不作具体解答,只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此,引入B型题的解决;二是,引导学生将该问与B型题对比,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历史问题可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而产生许多变式,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B型题:(课堂讨论题)日本外交官重光葵在战后的回忆里,谈及中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处境时说,如"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请问"在泥潭中越陷越深"的本质内涵是什么?日本为从"泥潭"中脱身,在策略方式针上曾进行过哪些重大调整?这些调整成功了吗?为什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下列结论:(1)在泥潭中越陷越深指的是,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束中国战事的战略破产,战略持久态势形成。
(2)日本的策略调整有:诱降、诱和策略;南进策略,即发动太平洋战争。
(3)这些策略均以失败而告终。
(4)诱降、诱和策略失败的原因:①从日本方面看:A、诱和是日本发现自己处于持久战的不利态势,力图从"泥潭"中脱身的一种策略。
B、战争中和谈,必须具备足够的军事威慑力,但自攻占广州、武汉后,日本侵略军军力分散,战线过长,已力不从心。
②从中国方面来看:A、地理条件:地域辽阔,回旋余地大。
B、中华民族:高昂的民族抗日意识。
C、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坚持统一战线,是强大的反妥协力量。
D、国际上:国际支持多(美国、苏联等)。
E、蒋介石:不敢也不愿做民族的罪人。
自始至终蒋介石在与日本谈判中没敢做出有损民族利益的事。
③从世界反法西斯形势来看:欧洲战争爆发、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国际形势更是朝着越来越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南进策略失败的原因:①太平洋战争并没有瓦解中国抗战,相反,更促进了中国抗战阵营内外各方面的紧密团结。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始终都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从日本国力来讲,太平洋战争把欧洲战争与亚洲战争、大陆战争与太平洋战争联在一起。
这是一个远远超过日本国力的一种战争行为,日本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取得闪电式的胜利,但这只不过是"泡沫胜利",因为它后继乏力。
③从地缘战略来讲,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愿想与德国一起将美国放在两洋夹击之中,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却把自己放在了中国与美英的夹击之中。
④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来说,中国坚持抗战,拖住了日本的有生力量,美国国力强大,军力尤甚,世界正义力量互相配合,相互支持,更使日本无法招架。
⑤从所谓东亚新秩序、大东亚共荣圈来讲,所谓东亚新秩序,实质上是奴役中国的新秩序,所谓大东亚新秩序更是日本控制下的巨大殖民主义体系,日本是秩序的绝对统治者,其成员则是日本的殖民地,故其出台即招致全世界正义人民的一致谴责和反对。
(三)C型题: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资记取的历史教训应该有哪些?(在A型题、B型题解决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解决,解决该问,有助于学生更加懂得"以史为鉴"、"论从史出"的道理。
引导学生,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
(2)正视中日关系史上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一代。
(3)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
(4)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二、战后日本对侵略战争的反省和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98年8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日本靖国神社:"神社里已是人来人往。
一个白色的大帐蓬里,第十二回战没者追悼中央国民集会"正在进行。
路边有个免费茶摊,一位黑瘦的老人端着大托盘给人们递茶水。
他斜披一条白带,上书'告慰英灵'几个黑色大字。
遮阳帽上别着一个纸牌,上书'缅甸派遣独立汽车第五十九大队油保宗四郎'……凄厉的军号声传来,循声望去,老兵的游行已经开始。
光芒四射的海军军旗、指挥刀、三八枪、洁白的军服。
兵虽老但队列整齐,步履依然有力。
……老兵队列过去,又一拨儿警察,又一拨儿衣袖上缝着太阳旗标志的现役自卫队队员。
在正殿前扔硬币、合掌、鞠躬的日本平民,络绎不绝"。
材料2.1998年8月15日晚上,日本:"那晚回家看电视,得知刚上任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和几位阁僚一起参拜了靖国神社。
野田只有三十六岁,是战后日本最年轻的内阁成员,而且是一位女性。
……从吉田茂到桥本龙太郎,许多日本政界要人不顾中国人的不满以'个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以上材料均引自董炳月《靖国神社与日本人》载《读书》1999年第11期(一)A型题:(1)上述材料反映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结合近几年的时政知识,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实质: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阴魂不散,煸动新一轮民族沙文主义情绪,以实现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的目标。
举例:略(2)若近期日本又有阁僚去参拜靖国神社,假如你是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对此事你将作如何评论?评论可分以下几层(1)中国政府十分关注事态发展,望日本政府能给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的人民一个满意的交待。
(2)国际社会一致认为(众所周知)靖国神社是供奉日本侵略战争罪犯的场所,中国政府一贯反对日本政府成员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政府应正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3)正视历史,正确地对待历史,不走军国主义的道路,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日本人民的福祉所在。
(二)B型题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应做些什么?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扼制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2)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谦。
(3)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应致力于精心培育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
(4)明白中日友好关系是亚太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三)C型题根据A型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取适当角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500-600字)。
答案:略总之,从教学角度来说,本课教学摆脱了教材的束缚,构建了崭新的教学情境,展现了历史学习"经世致用"的价值;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讲,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钻研历史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