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效果探讨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效果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1f167d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8.png)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效果探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数量逐年增加。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社区护理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和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效果进行探讨。
一、社区护理干预的特点和意义社区护理干预是指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针对高血压病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社区护理干预具有以下特点和意义:1. 个性化护理: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根据每位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病情、生活习惯和家庭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2. 全面性护理:社区护理干预不仅包括对病人的药物治疗和生活照顾,还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康复锻炼等方面的全面护理。
3. 持续性护理:社区护理干预可以长期持续进行,有助于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的稳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4. 经济性: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医疗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5. 社会支持: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供社会支持,增进老年高血压病人与社会的联系,降低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二、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效果1. 血压控制效果:多项研究表明,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改善血压控制率。
通过对病人进行规律的血压监测、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2. 生活质量改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康复锻炼等方面的全面护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增加幸福感。
3. 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社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害等。
通过对病人进行有效的血压控制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4. 药物依从性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药物依从性。
社会工作与老年人长期护理的关系与实践
![社会工作与老年人长期护理的关系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cd3f6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7.png)
社会工作与老年人长期护理的关系与实践老年人长期护理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维持尊严、自主和独立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与老年人长期护理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践方法和策略。
一、社会工作在老年人长期护理中的作用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社会工作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经济困难、社交隔离和精神健康问题。
他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援助、社交活动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适应老年生活的挑战。
其次,社会工作与医疗机构和护理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他们在实施护理计划、监督护理质量和协调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者还能为老年人提供有关适应老年生活的咨询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二、社会工作实践方法与策略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有几种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与老年人进行长期护理工作。
1. 个人化护理计划社会工作者应与老年人及家人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这个计划应考虑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偏好,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例如,对于有失能问题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家庭护理和居家医疗服务,帮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康复和照料。
2. 强化社区支持系统社会工作可以建设和强化社区支持系统,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文化和娱乐活动。
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社交聚会和兴趣小组等,老年人可以融入社区生活,减轻抑郁和孤独感。
3. 家庭支持和照顾者培训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长者。
这些支持和培训可以包括护理技巧、情感支持和自我照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建立跨领域合作机制社会工作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如医生、护士、康复师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跨领域的合作机制。
通过共享信息、协调工作和制定共同的护理计划,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效果。
三、结语社会工作在老年人长期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九章社区照顾(精)
![第九章社区照顾(精)](https://img.taocdn.com/s3/m/8e92fc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7.png)
第九章社区照顾(精)第九章社区照顾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居住的地方,还承载着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社交互动。
为了使社区能够更好地照顾居民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服务,社区照顾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1. 社区照顾的意义社区照顾是指社区为居民提供关怀、支持和服务的行为和系统。
它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首先,社区照顾能够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社区中,有一些居民可能有生活无法自理的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和病患者等。
社区照顾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使得这些居民能够获得日常生活所需的帮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社区照顾能够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交互动和社会参与。
社区照顾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还包括心理上的关怀和人际交往。
社区中的居民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参与社区项目的实施等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增进社交关系,提高社会参与度。
最后,社区照顾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通过提供照顾服务,社区能够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居民的社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这将有助于社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 社区照顾的实施方式社区照顾可以通过不同的实施方式来进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式:首先,社区可以建立照顾中心或机构,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就业咨询、心理辅导、培训等多种服务,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其次,社区可以组织各种社区活动,促进居民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志愿者活动等,既增进了居民之间的关系,也提供了一种娱乐和放松的方式。
另外,社区可以通过会员制度来提供照顾服务。
会员制度可以为需要照顾的特殊群体提供专属的服务,如老年人会所、残疾人协会等。
通过这种方式,社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3. 社区照顾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虽然社区照顾的意义和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践,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挑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社区照顾的资源分配不均。
开展社区养老的原因是什么
![开展社区养老的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dbcb5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7.png)
开展社区养老的原因是什么社区养老是指在社区范围内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区养老的开展,是迫切需要应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那么,为什么需要开展社区养老?下文将从经济、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原因1.节约社会成本:社区养老可以提供就近养老的服务,减少了长期护理机构的扩建和建设,降低了基础设施投入和运营成本。
这种集中化的养老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节约社会成本。
2.促进经济发展:开展社区养老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养老服务的职位。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同时,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激发了经济活力。
3.减轻家庭负担:社区养老可以分担家庭照顾老人的压力,使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工作和学习。
对于一些年轻家庭来说,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不仅意味着时间和精力上的压力,还可能给家庭经济带来负担。
通过社区养老的开展,可以降低家庭的负担,实现家庭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原因1.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区养老可以提供更加温馨和人性化的养老环境,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社区中度过晚年。
这种关爱和温暖不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谐产生重要作用。
老年人在社区中获得关爱和关注,更容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减少了社会不安全感。
2.促进社会互助和社交:社区养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让他们保持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感。
老年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增进社区凝聚力和邻里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助机制。
3.传承社会价值观念:社区养老让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传承社会价值观念和经验。
老年人作为社区中的重要一员,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对于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社区养老,社会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进一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7cf40e6c85ec3a87c2c554.png)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课题组陈杰第一章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的研究构架第一节本研究的基本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基本目的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上,LTC社区照顾模式研究的意义在于:一,分析传统文化要素及其变革对LTC社区照顾模式形成与选择的影响;二,探讨心理要素对养老模式的影响;三,论证经济要素与LTC 社区照顾模式形成与决策的关系;三,弄清家庭人口结构因素与LTC社区照顾模式的关系。
在实践上,LTC社区照顾模式研究的意义在于:一,通过确定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的选择,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通过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决策,促进我国老年产业化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三,通过理论分析指导促进我国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形成和发展的政策。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构建LTC的社区照顾模式的理论构架,从理论上阐述LTC的社区照顾模式的性质;2、研究分析我国与英日等国在LTC社区照顾模式的总体状况和差异,汲取可以借鉴的经验;3、通过对数据、资料和实证案例收集分析,探讨适合老年人需要的LTC社区照顾模式;4、对如何建立一个适合老年人LTC需求的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第二节本研究的基本范畴1、长期照顾模式本研究界定的长期照顾模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照顾场所的选择:有专业化的机构照顾,也有非专业化的家庭成员的家庭照顾,还有非专业义工的社区照顾。
②照顾对象的选择:长期照顾需求者一般是指那些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别人在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方面给予照料的老年人。
但是,因国家和地区政策不同,并不是所有有长期照顾需求的人,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
比如英国实行的是福利政策,需求者基本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而日本是有选择的,必须是加入社会护理保险者才有资格。
③照顾管理模式的选择:有政府即制定标准,又经营管理的垄断性管理模式,也有政府只规范标准,各类企业经营的竞争性管理模式。
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家庭支持与照顾
![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家庭支持与照顾](https://img.taocdn.com/s3/m/bedce3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9.png)
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家庭支持与照顾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养老服务成为了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支持与照顾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区养老服务中家庭支持与照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家庭支持与照顾的有效性。
一、家庭支持家庭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成员对老人的情感关怀、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区养老服务中,家庭支持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长期护理和日常生活的帮助。
这包括但不限于老人的营养饮食、个人卫生、康复锻炼等方面。
家庭支持能够满足老年人在家庭中感受到的关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家庭支持也可以缓解社区养老服务的压力,减轻社区机构和护理人员的负担。
然而,家庭支持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家庭成员也有工作和生活上的责任,他们可能无法全天候地提供支持和照顾。
其次,由于老年人的状况可能较复杂,家庭成员可能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养老服务的角色。
因此,加强家庭支持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加强家庭支持与照顾的有效性1. 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帮助家庭成员掌握养老知识和技能,提高照顾老人的能力。
这可以包括日常护理技巧、康复训练方法和紧急情况的处理等内容。
通过这样的培训,家庭成员可以更有信心地应对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更专业、周到的照顾。
2. 建立支持网络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发挥桥梁作用,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他们可以组织家庭支持小组、生活技能班等活动,让家庭成员互相分享经验和资源。
这样的支持网络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让家庭成员感受到他们不是孤立的,可以相互依赖和帮助。
3. 引入科技辅助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养老服务带来了新的可能。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引入智能化设备和远程护理技术,以减轻家庭成员的照顾压力。
比如,智能健康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及时的健康数据和预警。
远程护理技术可以让专业护理人员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给予家庭成员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社区照顾理论
![社区照顾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dda5c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0.png)
社区照顾理论社区照顾理论是一种基于社区发展的照顾模式,旨在提供全面、综合的支持和关怀,使社区中的个体能够获得所需的帮助和资源,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区照顾理论认为,个体的福祉和发展是与其所处的社区环境密切相关的。
本文将介绍社区照顾理论的起源、原则和应用,并探讨其对社区发展和社会福祉的重要性。
社区照顾理论起源于社区心理学和社区发展学领域,旨在回应社区中个体福祉的需求,并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
社区照顾理论主张,个体的发展是通过与他人建立健康且有意义的关系来实现的。
这种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助和支持的基础上,以满足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上的需求。
社区照顾理论的核心原则之一是社区合作。
社区合作强调社区成员之间的互相依赖和相互支持。
通过建立社区合作网络和共享资源,社区成员能够共同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和促进社区发展。
社区合作还能够培养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资本,从而增强社区的抗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另一个核心原则是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性,将个体视为社区决策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通过引导社区成员参与决策制定、资源分配和问题解决,社区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健康领域,社区照顾理论可以帮助构建健康促进的社区环境,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在教育领域,社区照顾理论可以引导学校和社区合作,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教育。
在老龄化社会中,社区照顾理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支持、健康服务和长期照顾,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社区照顾理论对社区发展和社会福祉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参与,社区照顾理论能够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资本,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同时,社区照顾理论还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减少社会不平等和疏离感。
综上所述,社区照顾理论是一种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福祉的重要模式。
通过社区合作和参与,社区照顾理论能够提供全面、综合的照顾支持,满足个体的需求,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
基于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基于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d6a975f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6.png)
基于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逐渐加剧,老人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可以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照顾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
一、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作用和实施情况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顾服务。
该制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种有效的养老保障,满足老年人在健康、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实行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例如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家。
而在中国,该制度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全面实施。
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模式的影响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
它有助于改善老人的养老环境与养老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激发老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推广可以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向养老服务领域投入,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
这些因素都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带动下,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也不断得到创新。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创新点:(一)社区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服务是指在社区内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家庭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文娱活动等服务。
社区护理服务具有方便、经济、精准的特点,能够满足老人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
(二)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模式是指在老人家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
这种模式能够满足老年人对家庭的依恋和需求,保持老人的生活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多元化养老服务机构模式多元化养老服务机构模式是指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不同需求和身体状况,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机构。
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政府责任研究
![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政府责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04fd2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c.png)
政府应负责确定和实施筹资政策,以确保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来源充足,并能够为需要的人群提供经济支持。
筹资与资金来源
政府有责任监督和管理长期护理保险计划,确保其有效运作,并能够及时处理投诉和纠纷。
监督和管理
监管和评估
政府应负责监管和评估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以确保其符合标准并能够为接受服务的人群提供高质量的照顾。
政策分析
对现有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政策的内容、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和作用。
案例研究
选择不同地区的社区居家照护服务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服务的发展现状、挑战以及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和作用。
04
研究结果和讨论
1
政府在长期护理保险中的责任
2
3
政府有责任制定和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确保其覆盖所有需要的人群,并为其提供适当的保障和支持。
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模式
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发展现状
制定政策
政府在长期护理保险和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发展中扮演着制定政策的角色,包括保险产品的设计、照护服务的标准制定、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等。
政府在长期护理保险和社区居家照护服务中的角色
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需要为长期护理保险和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包括对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个人或家庭提供补贴、对提供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机构给予经费支持等。
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和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企业参与其中,促进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长期护理保险和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服务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同时注重对服务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社区托老服务方案
![社区托老服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0bf7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b.png)
社区托老服务方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中,社区托老服务成为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社区托老服务?社区托老服务是指为老年人在家居住期间提供全面、综合的健康及生活服务的一种社区长期护理模式,即社工组织和志愿者定期上门照料和陪伴老人,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满足他们在家中的各种需要。
社区托老服务的意义老年人群体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而社区托老服务的出现就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群体的基本权益和幸福指数。
社区托老服务的意义在于:1.照顾和关心老人的生活:社区托老服务可以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如健康监测、日常饮食、洗衣照料、生活清洁等。
2.促进老人社会交流:集体寓居和接受专业照料的模式可以帮助老人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以及提升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
3.解决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久居家中的老年人往往容易遇到各种安全隐患,例如慢性疾病、意外伤害等。
而社区托老服务则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及时救助和处理。
4.减轻老年人子女的心理负担:社区托老服务可以让子女更加放心,较少对老人的操心与担忧。
实行社区托老服务的形式1.社区托老服务中心:由政府或社会公益组织开设的社区托老服务中心,设有专业护理团队,提供全面而细致的护理服务。
2.志愿者服务:由志愿团体或爱心人士,无偿提供辅助老人的生活服务和娱乐活动。
3.居家养老服务:个体医务人员、理疗师、康复师等到老人家中提供居家式护理服务或者按服务套餐销售。
社区托老服务方案的实施方案社区托老服务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政府、社会组织、机构、志愿者和老人等各方的意见进行整合和协调。
包括以下方面的考虑:1.确立服务对象:明确对哪些需要托老服务的老人、在哪些区域进行服务以及服务的细分内容。
2.设立托老服务中心:根据老人日常照顾的要求,设立社区托老服务中心,建立服务人员和志愿者组织。
3.制定服务标准:老年人的需求因人而异,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服务标准,并赋予相应的权威机构进行审核。
服务社区老年人—老年人的社区照顾
![服务社区老年人—老年人的社区照顾](https://img.taocdn.com/s3/m/d1208ff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f.png)
在服务的购买方面:将购买服务的决定权能授权 给照顾管理者。
5、监督与评估:为顾及评估的全面性效果, 此阶段的评估必须包括:(1)服务是否符合使 用者的需求;(2)服务使用者对整个结果是否 满意;(3)服务提供的目标是否达成。
3、强调使用者的感受、 选择和自决
二、照顾管理的操作与实施
1、个案的发掘与转介:老人直接申请;来自机构的转介; 机构外展工作 2、评估与选择:(1)决定案主是否适合于照顾管理的服务; (2)在案主需求与外在需求,以及案主的能力与可用资源 间取得均衡;(3)了解案主的优点,以作为后续服务干预 的基础;(4)了解资源使用的内在与外在障碍。
4、电话问安: 1问安服务: 2咨询服务: 3精神支持服务: 5、居家服务: 1文书服务: 2医务服务: 3休闲服务: 4精神支持:
谢谢观赏!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
老年人日间照料,是一种介于专业机构照料和家庭照 料之间的新形式,对于社会众多独居、“空巢”老年人来 说,由于退休金不高,加之老人恋家思友的街坊情结,他 们宁肯“独守空房”,也不愿到养老院。而对于一些子女 工作繁忙,白天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家庭来说,“日间托 老”也不失为一种“两全”的养老服务方式。
此外,为照顾者搭建与临床医生咨询健康的渠道,举办 照顾技能培训班,成立照顾者支持团体,或安排短期的郊外 旅游项目也是非居家式喘息服务的内容。
虽服务模式不同,但服务的受益者均是照顾者和被照顾 者。
谢谢观赏。
社区照顾的工作方法
社区照顾的工作方法
照顾管理是社区照顾不可或缺的工作技术与方法,它甚至 可以被认为是社区照顾的基石、核心,它关乎着社区照顾 的成败的工作技术与方法。
社区助老服务开展情况汇报
![社区助老服务开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46eeb9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9.png)
社区助老服务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区助老服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社区助老服务的文档创作者,我将在本文中对社区助老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社区助老服务的开展情况。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区助老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助老服务活动,包括老年人健康体检、心理关爱活动、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等。
这些服务活动的开展,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也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其次,社区助老服务的成效。
通过对社区助老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观察和调研,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助老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他们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其次,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更好的关注和照顾,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此外,社区助老服务也促进了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最后,社区助老服务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社区助老服务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社区助老服务将会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将会更加丰富和灵活,社区助老服务将会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总之,社区助老服务的开展情况汇报到此结束。
通过对社区助老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助老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展现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希望未来社区助老服务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我国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贡献更多的力量。
社会工作者:社区老年工作
![社会工作者:社区老年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0e65b7f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9.png)
挥了余热,又得到了享受。他们为自己创造了充实、富有朝气的晚年生活。 (五)老年人庇护服务 这是由老年人社会保护组织依据法律法规,为那些人身和基本生活权利受到严重侵害的老年人提供的临时性服务。承担这
了但不尽孝道,弄得老人春节过得极为不快,回所后垂头丧气。天津《今晚报》根据庇护所披露的事实,以《有儿女反不如无
近几年在城市老人的构成中,退休职工和离退休干部逐年增加,他们离开了原来的单位、职业乃至领导岗位,回到社区居民之
中,往往会有一种失落感、孤独感甚至否定自我价值。如何为他们创造条件扩大社会联系,建立新的社交圈子,使他们继续参
加社会生活,达到精神上新的平衡,已经成为社区老人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适应这种新情况,各城市基层社区纷纷兴办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茶社、老人之家、寿星乐园等等。这类活动中心,一
般设有游艺室、阅览室,有的还举办书画展览、老年舞会。如武汉市的老人茶社星罗棋布于大街小巷,把老人们从路灯下、马
路边、摊亭前吸引到这里来品茶怡神、打牌下棋、欣赏戏曲,十分开心。有的老人一清早就来茶社等着开门,直到晚上带两瓶
开水回家,一日三餐还可在这里享用。各茶社座无虚席,茶社吸引着老人,老人离不开茶社。
院里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去护理老人每周三次特邀附近医院的主任医师作保健性查房每日一次特邀专职针灸师理疗师为老人针灸按摩治疗和利用健身器械做强化训练尽量争取部分老人能离开病榻恢复一定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社区老年工作是一种利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方法。随着城市家庭规模变小,双职工家庭、核心家庭和老年空巢家庭的增 加,不仅原来的社会孤老需要得到照顾,有退休金保障的老年人也产生了服务需求。所以,在社区开展老年工作,为老年人提 供服务,就成了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社区老年工作的定义:社区老年工作是指老年社会工作者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全 方位的服务的工作过程。 所谓社区,是指同一地域内社会活动或生活属于同一类型的相对独立的地区小社会。其基本构成要素是同一地域、同一类 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社区人口、社区管理体系和社区意识。我国的社区最基本的有三类: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和城镇社区。 城市社区一般以居委会和居住小区为单位,农村社区以村委会为单位,城镇社区以集镇为单位。不同的社区,老年工作的内容 也有所不同。目前,由于我国的城乡差别较大,各地经济条件不同,社区老年工作主要在城市社区和城镇社区开展。 二、开展社区老年工作的意义社区老年工作的作用主要是动员社区内的一切物力和人力,去满足社区内老人的各种各样需 要,以帮助他们能够在社区内幸福地生活。具体来说,开展社区老年工作有如下的意义:社会工作师宝典! (一)有利于老人的家庭照料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家庭规模逐步小型化;年轻一代追求现代形象,忙于学习和工作,无暇顾及家庭照料; 青年人婚后多选择离开父母单独居住,以追求独立自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观念变化,只要条件允许,也不愿与子女同住。以 上诸多原因使现代家庭越来越难以完全承担照料老人(特别是身体有残疾或精神有障碍的老人)的责任。开展社区老年工作,如 包户上门服务等,使老人不离开家庭也能得到很好的照料,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也使老人在家庭得到亲人精神的慰籍。 (二)有利于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 老年人长期在一定的社区中生活,那里有熟悉的环境,有亲朋好友、熟人和玩伴,加上他们年纪大了都有恋旧心理,一般 都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地方生活。在社区中开展老年社会工作,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能满足他们的恋旧心 理,使他们的生活无后顾之忧。而熟悉的社区环境能使他们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在亲朋好友和熟人的氛围中能使他们精神愉 快地生活,有利于老人的养生。 (三)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内的闲置资源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及迅速增长的高龄老年人口,一时难以拿出大量资金发展老人养 老机构。而目前我国各城市社区中,都有不少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低龄老人和下岗工人,他们是开展社区老年工作的重 要资源。如在社区中办小吃店为老人开展送餐服务,办家政服务公司为老人上门提供家政和护理服务,低龄老人通过“时间储 蓄”的方式照顾高龄老人等。利用社区的闲置资源开展老人服务工作,即可为社区老人提供必要的服务,又能为下岗工人提供 合适的工作岗位。 (四)有利于低收入老人的养老 社会工作永远应该面向那些需要救助且自身无力自我救助的人群。中国低收入阶层的老人在过去的岁月中为国家的经济发 展作出了铺路石的贡献,在他们年老且家庭成员缺乏足够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时候,使他们在社区内得到免费和低费的社 区照顾,是他们的权利,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开展社区老年社会工作,能使那些无经济能力购买服务和进各类福利院、 敬老院的老人,从他们生活的社区得到关怀和帮助,以便无忧无虑地度过自己的晚年,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人道主义精神。 社区老年工作的内容和做法: 社区老年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如下: (一)老年人包户服务 这是目前各城市基层社区开展得最早、最广泛的老年人服务项目,也是发展比较完善的项目。被包户的老人除了社会孤 老,还包括退休孤老和身边无子女以及生活上有各种困难的老年人。包户工作的一般做法是,由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或 民政助理员,负责对全街包户工作的组织和检查,由居委会和参加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包户协议,定服务人员、定服务项 目、定服务时间、定服务要求。如粮店送粮、煤店送煤、菜场送菜、理发店派人到户理发、医院定期巡回体检、打针送药、学 生搞环境卫生,老人原所在单位逢年过节探望慰问,解决某些生活难题并承担必要的责任。 此外,居委会还广泛组织邻里包户,服务者为老人送药、送水、代购物品、帮助安排生活、处理家务琐事等等。实践证 明,这种邻里互助效果很好。南方的一些城市,服务者和被服务对象,往往住在一栋楼里,甚至常常只有一墙之隔,炖了鸡 汤、排骨汤,包了馄饨等送去一碗,老人病了服务者陪在身边,方便如一家。 上海市政府从1992年至i996年,连续几年把下列为老年人服务的项目列入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实事:(1)对需要帮助解决吃 饭难的老年人提供午餐,能走动的,落实搭伙单位,不能走动的送饭上门,饭菜质量、服务收费合理。(2)为生活有困难的老 年人提供劳务服务(有偿与无偿相结合)。(3)为独居老年人安装求助电铃,落实援助户、援助应急措施。(4)为有病老人送医上 门,地段医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设家庭病床,为行走不便的老人就近治疗。(5)为有住室的社会孤老建立家庭敬老室,对 居室进行粉刷、装修,确定生活服务内容、项目、服务措施、确定服务人员。 (二)为老年人提供的收养和寄托服务 这项服务一般由街道和居委会兴办的老年公寓(小敬老院、小福利院)、和托老所承担。收养对象首先应是社救孤老(三无对 象)。近年来不少退休孤老、身边无子女和有其它困难的老人,也纷纷到这里安度晚年或得到日间托养照顾。这类老人公寓和 托老所,一般规模较小,地点设在本社区之中,有的利用旧房屋改造而成,有的是通过换房,把分散在社区内需要照顾的老年 人集中到一个院子或一栋楼房中办起来的,也有的是利用社区空地建成。近两年来,有不少城市在小区规划时就留出几套房子 以备举办小型老人公寓或托老所。 一所老人公寓的落成往往受到辖区内不少单位和个人的资助,给老人们送来所需的生活用品,如桌椅、床、柜、被褥甚至 电器、应急药物等等。在这些老人公寓里,一般都设有专人做护理工作,包户服务组也常到院内为老人服务,逢年过节,街 道、居委会干部前来慰问,过生日为老人祝寿,春秋季节带老人游玩,散居在社区的老人以及街道幼儿园的孩子,也常来老人 公寓和老人一起活动。老人公寓还和附近医院挂勾,医生定期上门检查,老人有病随请随到,解决了老有所医的问题。 老人公寓把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结合起来,对社救孤老实行义务服务、优先服务,对其它老人实行自费收养服务。在组建 街道老人公寓方面,广州市穗港金色晚年养老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该院座落在白云山下,麓湖之滨,环境优雅,空气 清新,是老人颐养天年的理想之地。他们的口号是:给老人温暖、给老人活力、给老人自信、给老人们一个金色的晚年。院内
长期照护服务社区化发展
![长期照护服务社区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30ef36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5.png)
社区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1.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衡问题,特别是在农村 和偏远地区,老年人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2.社区化发展可以通过整合社区内的医疗资源,提供更加便捷 和高效的长期照护服务。 3.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推动社区化长期照护服务发展的重要因 素。
▪ 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不足
社区化发展的模式探讨
社区化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
1.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是影响社区化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 需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并满足居民的需求。 2.社区的资源状况,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也会影响社区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实施。 3.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社会对长 期照护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等,也会对社区化发展模式产生影响 。
社区资源整合的概念和重要性
1.社区资源整合是指将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如医疗、教育、文化等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资源的最 大化利用。 2.社区资源整合对于照护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照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老年人 的多元化需求。 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资源整合在照护服务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1.目前我国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 需求。 2.社区化发展可以通过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有效缓解长期照 护服务的供需矛盾。 3.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不足是推动社区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区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政策支持和引导
1.政府在政策上对社区化长期照护服务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引导 ,为社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政策支持和引导可以推动社区化长期照护服务的规范化和专 业化发展。 3.政策支持和引导是推动社区化长期照护服务发展的重要保障 。
社区居民参与度的提升策略
社区照顾——概念和理论
![社区照顾——概念和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d2afe2b0b4c2e3f57276357.png)
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理论和实践张学泰导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关心和照顾的问题日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世界性的社会政策议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速发达的工业社会,使人均寿命有了显著增长。
随着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1999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首次达到了10%,这就意味着全世界的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已进入了老年型阶段。
至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
虽然目前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比例(20%)高于发展中国家(9%),但发展中国家从年轻型人口转变为老年型人口的时间将大大缩短,预计在未来25年里,全世界75%的老年人口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由于近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口死亡率的迅速下降,老年人口迅速增加,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199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近1.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0%,而且,从2010年到2040年,中国的人口为高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十年提高3.99个百分点,这样的老龄化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中国的养老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照顾问题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不断增长的人均寿命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庞大的老龄人口全体也确实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大量的社会福利与照料服务,因此也常常被政府部门视为一种负担。
从70年代开始,在几次经济危机时期,欧洲及北美一些国家的政府都表达了对老龄人口的忧虑。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和服务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
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在老年人照料问题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开始反思以前那种大型院舍式照顾的问题,并开始支持一种“属地养老”的原则,即在生理或心理上有障碍或患病的老人,住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照料,或者尽可能地在靠近他们自己社区的、类似“老人之家”的机构中接受照料。
老年社区照护方案
![老年社区照护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660c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f.png)
老年社区照护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对老年照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社区简易医疗条件下,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及有效的照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社区中的老年照护方案,以增进老年人的福祉。
居家护理服务居家照护是指在老年人所在的家庭中提供的长期照护服务,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医疗服务、心理疏导和专业护理人员上门服务。
在社区中,居家护理是老年照护的一项主要服务,可以使老年人在家中得到细致、有效的照护,避免不必要的去医院治疗。
居家护理的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起居照护、食品调理、药物管理、基础康复治疗、生活护理等。
有一些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或精神原因需要定期接受专业护理师的服务,以保证他们的健康长时间稳定。
一些社区为居民提供了这种服务,通过为居民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和健康。
社区护理中心社区护理中心是为寻求全面照护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机构。
通常包括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康复治疗、病人照顾、情感调解及家庭支持等服务。
社区护理中心是楼房或社团的种类,可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的照护,以提升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社区护理中心的作用在于,为老年人提供最好的且能够持续的照护保障。
社区护理中心有一群专业护理师,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护需求,也会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健康建议,以保持他们的身体健康。
养老院养老院是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和看护服务的机构。
养老院通常位于郊区或偏远地区,并设有餐厅、医疗保健、活动室、澡堂、花园和康复室等设施。
养老院的服务包括:长期看护、营养顾问、举行健康的康复治疗、社交活动和娱乐等。
在养老院中,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全方面的看护和照顾,同时也能和其他老年人交流。
对于老年人群体,养老院作为一个集体的生活场所,能够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能够度过愉快的晚年生活。
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是指由志愿者提供的社区照护服务。
志愿者服务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让老年人感到有人在乎他们。
老年人生活建立社区养老中心的好处
![老年人生活建立社区养老中心的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fe884b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9.png)
老年人生活建立社区养老中心的好处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关怀,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建立养老中心。
以下是老年人生活建立社区养老中心的好处。
1. 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中心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包括饮食、起居、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
老年人可以在充满温馨和关怀的环境中享受专业的照顾和服务,保证他们身心健康。
2. 强化社交网络:社区养老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流和交友的平台。
他们可以与同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互相支持和鼓励。
这有助于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提供各类娱乐活动:社区养老中心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如舞会、音乐会、手工制作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4. 专业护理和康复服务:社区养老中心配备了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康复师,能够提供定期的身体检查、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
老年人可以得到及时和专业的医疗服务,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5. 安全和便利的居住环境:社区养老中心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老年人可以住在整洁、明亮、设施完善的房间,不用为生活琐事操心,享受充实和舒适的生活。
6. 照顾者的减压:社区养老中心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减轻了家庭照顾者的负担和压力。
家庭成员可以安心工作或休息,不再为照顾父母或祖父母而忧心忡忡,同时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7. 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养老中心的建立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老年人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可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带来智慧和经验,增强社区的活力和魅力。
总结起来,社区养老中心的建立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养老服务,强化了社交网络,提供了各类娱乐活动,提供了专业护理和康复服务,创造了安全和便利的居住环境,减轻了照顾者的压力,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老年人可以在这样的社区中享受晚年生活,拥有更加美好幸福的老年生活。
社区养老中心的建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
![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https://img.taocdn.com/s3/m/ebe036b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a.png)
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都忙于工作、学习和家庭事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这个背景下,社区健康照顾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社区健康照顾是指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提供定期、全面而符合需求的健康照顾服务。
本篇文章将从社区健康照顾的重要性、其优点以及如何实现社区健康照顾等方面进行探讨。
社区健康照顾的重要性社区健康照顾对于居民的健康和福祉具有长期影响。
首先,社区健康照顾可以检测和预防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通过定期体检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增加居民的健康自助能力。
其次,社区健康照顾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慢性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面临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很多居民需要心理咨询、营养指导等专业的服务。
社区健康照顾服务可以帮助居民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专业营养调节、康复治疗等,以达到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社区健康照顾可以增强社区的联结和凝聚力。
来自社区的医疗人员可以与居民进行更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且更好地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和需求。
社区健康照顾的优点社区健康照顾的优点是其针对性、实用性、便利性和可持续性。
一方面,社区健康照顾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居民提供定制化的健康服务,充分考虑居民的健康需求和个性化建议。
另一方面,社区健康照顾便于居民实际接受。
社区服务中心和医疗设施相对集中,居民不用走太远的路就可以得到实用的健康建议和治疗服务。
这样,社区居民更可能坚持接受服务,从而更好地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状况。
此外,社区健康照顾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其优点之一。
社区健康照顾的服务和项目不仅在短期内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也可以在长期内推动社区的发展和繁荣。
社区的健康照顾项目的发展和实施,更能加强社区资源整合、合作发展和共享共赢的理念和做法,最终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和稳定。
如何实现社区健康照顾实现社区健康照顾需要政府、社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实施老年人居家护理计划减轻老年人照料负担
![实施老年人居家护理计划减轻老年人照料负担](https://img.taocdn.com/s3/m/49f859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7.png)
实施老年人居家护理计划减轻老年人照料负担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宝贵资源,他们为社会作出了长期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更好地关心和照顾他们。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实施老年人居家护理计划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老年人居家护理计划的意义、实施方法以及如何减轻老年人的照料负担。
一、老年人居家护理计划的意义老年人居家护理计划是指通过社区和家庭的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生活关怀和医疗服务。
它意味着将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等需求,整合为一个系统,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居家护理服务。
这项计划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和权益。
通过居家护理计划,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得到照顾和关怀,不会因为身体或精神上的困难而被迫离开家人和亲友。
2.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居家护理计划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和需求,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营养、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生活支持,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压力。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经济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照顾老年人。
居家护理计划的实施可以分担部分照料负担,减轻家庭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二、老年人居家护理计划的实施方法1. 评估老年人的需求和状况。
在实施居家护理计划之前,需要对老年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确定老年人所需的具体护理内容和服务形式。
2. 建立多学科合作的团队。
居家护理计划需要由医生、护士、社工、康复师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
建立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可以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3.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根据老年人的评估结果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包括定期身体检查、药物管理、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内容,确保老年人得到全面的关怀和照顾。
4. 开展社区居家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课题组陈杰第一章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的研究构架第一节本研究的基本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基本目的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上,LTC社区照顾模式研究的意义在于:一,分析传统文化要素及其变革对LTC社区照顾模式形成与选择的影响;二,探讨心理要素对养老模式的影响;三,论证经济要素与LTC 社区照顾模式形成与决策的关系;三,弄清家庭人口结构因素与LTC社区照顾模式的关系。
在实践上,LTC社区照顾模式研究的意义在于:一,通过确定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的选择,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通过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决策,促进我国老年产业化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三,通过理论分析指导促进我国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形成和发展的政策。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构建LTC的社区照顾模式的理论构架,从理论上阐述LTC的社区照顾模式的性质;2、研究分析我国与英日等国在LTC社区照顾模式的总体状况和差异,汲取可以借鉴的经验;3、通过对数据、资料和实证案例收集分析,探讨适合老年人需要的LTC社区照顾模式;4、对如何建立一个适合老年人LTC需求的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第二节本研究的基本范畴1、长期照顾模式本研究界定的长期照顾模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照顾场所的选择:有专业化的机构照顾,也有非专业化的家庭成员的家庭照顾,还有非专业义工的社区照顾。
②照顾对象的选择:长期照顾需求者一般是指那些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别人在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方面给予照料的老年人。
但是,因国家和地区政策不同,并不是所有有长期照顾需求的人,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
比如英国实行的是福利政策,需求者基本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而日本是有选择的,必须是加入社会护理保险者才有资格。
③照顾管理模式的选择:有政府即制定标准,又经营管理的垄断性管理模式,也有政府只规范标准,各类企业经营的竞争性管理模式。
④财政模式的选择:长期照顾费用的支出者,因国家体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国家财政税收支持,也有社会保险支付,还有本人或家人支付的。
本研究所界定的范围为以社区照顾为主体的长期照顾。
为此,我们首先规定长期照顾和社区照顾的基本范畴。
2、LTC:长期照顾老年人长期照顾(英文为Long Tem Care,略称LTC)1是老年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领域。
老年人长期照顾是指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他人给予的各种帮助的总称。
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照料(包括在医院临床护理、愈后的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和训练)等2。
老年人长期照顾是相对于临时或短期照顾而言的,所谓一个较长的时期到底有多长,目前暂无统一标准。
本课题组认为一个较为合理的长期应为6个月以上。
其主要依据是,6个月以内一般家庭还可以承担照顾工作,时间再长则成为家庭异常沉重甚至难以承受的负担。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各种器官都相对于逐渐衰弱,一旦由于身体某个器官的疾病导致卧床或需要他人的护理和帮助,这个阶段时间一般都较长,一般都在6个月以上至十数年甚至一直延续到老人生命结束,这给目前主要靠家庭成员照顾的模式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实行计划生育较为彻底的城市区域,4-2-1的世代人口结构势必造成家庭照顾的极端困难性,这不仅有经济上的问题,护理技能上的问题,而且还出现了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
因此,探讨家庭模式之外的老年人照顾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研究关注社区照顾方式的理由就在于此。
所以,我们在本文中所分析的LTC是相对于短期而言,但就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而言,一旦他们需要护理和照顾时,不管我们能否做到,这种需要都将是长期的、大量的、急迫的。
3、CC:社区照顾社区照顾(英文为Community Care,略称CC)的定义有很多种,现在人们较为普遍接受的是英国1989年的《社区照顾白皮书》对社区照顾所下的定义:“社区照顾是指提供适当程度的干预和支持,以使人们能获得最大的自主性,且掌握自己的生活。
为给老人提供服务的老人家庭成员提供喘息照顾(Respite Care)和日间照顾,通过团体之家和临时收容所,以增加照顾范围,直至提供居1为了便于行文,下文中提到的照料、照护、LTC均指老年人长期照顾。
2见邬沧萍等《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的社会政策和产业开发刍议》华龄出版社,2001年7月第26页。
家照顾。
社区照顾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是不使老年人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进行服务;二是动员社区资源,运用社会人际关系即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3。
照顾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家庭照顾、机构照顾和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家庭照顾、机构照顾而提出的。
社区照顾作为一种老年人照顾模式,最早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它是英国推行社会服务的一种方法,也是英国在福利国家政策变化下倡导的一种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综合上面的LTC社区照顾及相关概念界定,本报告研究的范围用下图所示的灰色部分。
图1 本报告的研究范围第二章社区养老——中国式社区照顾模式第一节社区养老的巨大需求我们知道,LTC即使在发达国家都是一个棘手紧迫的社会课题,在我们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严峻的但又必须面对的挑战。
由于我国是极其迅速地进入老龄社会的,因而各方面都缺少相应的准备。
我们对LTC研究还比较少,很多工作刚刚起步。
我国传统上都是家庭养老,老年人从生活上的赡养、健康的维护、生活上和有病的照顾直至到精神的慰籍,都是由家庭成员负担,偶尔由亲友帮助,进入养老机构来解决长期照顾是很少的。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生活水平较低,人均寿命较短(平均50—60岁)。
在医疗水平落后,技术不十分发达,延长寿命的手段还不多的条件下,老人需要的长期照顾,也只能由家3见夏学銮主编《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31页。
庭成员尽其所能来承担。
在城市,有些老年人在患病且有公费医疗的情况下,所需要长期护理干脆就由医院负责,这种医护不分的状况是对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老年人对LTC的需要就突出地显现出来,医院人满为患,无力满足大多数人的长期照顾的需求,日常在医院陪床的任务只能由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或由工作单位负担,使人们感到LTC需要由家庭和医院以外的新型组织来解决。
到九十年代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LTC需求的老年人急剧增加,由于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疾病,诸如:老年痴呆症、心血管病愈后人群增多,骨折的老人增加,最主要的是由于人的寿命延长后,产生了一段很长的时间难于完全自理,又不需要进医院的亚健康状况,这就造成LTC需求量进一步加大。
在诸多老年人问题中,LTC是一个最大的难题,也是近年来出台的医疗政策、护理政策关注的重点。
如何满足老年人的LTC需求,是老龄化社会中除了老龄经济保障,老年医疗保障问题外的又一个现实而棘手的社会问题,我们已经说过,随着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水平的提高,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照顾护理的老年人数和比重的大幅度增长将是必然的。
第二节中国式社区养老模式随着我国老龄化的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伴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多,老年人长期照顾的人数也随之攀高,这个数据比例大概是老年人总数的10%,他们对照料服务需求是大量的。
但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些照顾服务通过传统的家庭方式或者养老院等机构养老方式能否充分提供呢?事实上,尽管有许多困难,在现阶段,政府和社区并没有承担起太多的老年人照顾服务,家庭依然是提供这项服务的绝对主力军,机构养老为辅助形式。
但是,家庭养老模式正在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机构养老模式也存在相应的难题。
下面我们分别做一简单分析。
1、家庭养老模式的问题在我国,家庭一直是赡养老人的重要力量或主流模式,从传统文化观念讲,赡养老人被认为是家庭和子女的传统美德和责任,“养儿防老”依然是中国人重要的生育观和家庭观。
从法律角度讲,婚姻法和老人权益保护法也规定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力图通过法律强化传统文化的力量。
但是近年来,我国家庭养老功能有明显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减弱趋势。
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高龄化,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费用尤其是医疗费用、人工费用居高不下并且日益高涨,致使人数减少且实力不足的子女们对老年人的经济回报能力、家庭照护能力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迅速变化所造成的经验知识重要性的降低,老年人在年轻时太多关注工作而对子女付出的不足,老人人数过多等等,使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家庭观念、尊老敬老思想的发生巨大变化,从而造成老人的地位产生前所未有的动摇,使家庭养老模式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比如,以前大家庭子女人数众多,对老人的照顾在经济上可以分担,在时间上也容易轮流照顾,不至于过于影响工作。
但随着子女的减少,老人寿命的延长,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成为较大负担。
尤其是对于学历低,技能不足的低收入家庭,更是巨大负担。
这种实际困难也影响到传统文化所宣扬的所谓孝心或法律规定的赡养老人的义务,有不少人是有心无力或力不从心。
这对于老人和子女双方都是巨大压力。
因德和财的不同,造成各家庭在老人照顾状况方面的巨大差异。
有的老人能够颐养天年、天伦之乐;有的老人被子女甩在家里,甩在养老院,或者由于交通事故被甩在医院等,孤苦伶仃、贫病交加。
家庭养老模式主要是靠传统道德外加法律手段维护的。
但根据我们在丰台区的调查发现,自古以来一直到今天,传统道德在养老方面所起的作用总有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值得尊敬的老人身上自然起作用,但没有要素可以保证每位老人养育子女的言行都能够得到子女的尊敬。
实际上,以孝心为核心的道德感也必须通过社会约束才能真正起作用,不是像宗教信仰一样可以是完全来自内心的动力。
同时老人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也要让子女真正感到父母恩情。
这是家庭养老的道德上的局限性。
再比如,养儿防老,也要看儿子又没有这样的能力。
这是家庭养老模式的经济上的局限性。
2、机构养老模式的问题那么,将老人送到养老院等,通过机构养老能否解决一些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
至少可以解决儿女在老人照顾和工作之间在时间上的冲突问题。
我们调研了北京几个有代表性的民办和官办养老机构。
如北京爱地老人颐养中心、北京东方太阳城、北京第四老人福利院、国际养老院、四季青老人福利院等。
事实上,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就开始兴办一些养老院、护理院、福利院、疗养院等设施,希望靠养老机构来解决一些问题。
但是,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LTC问题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并不像一些人原先认为的像西方福利国家一样机构养老是一种理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