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方法研究作者:李丽杰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第11期
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低下和身体受到先天、后天的损伤,在家庭教育不当及社会不接纳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社会适应性行为重度缺乏,主要表现在生活不能自理,不懂得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提高社会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接纳程度,对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方法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情景体验法;家居生活训练法
一、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智力障碍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
智力障碍儿童作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有生存发展的需要,接受教育的需要,获得职业的需要,服务社会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学习、工作和完善个体生活的需要,受到理解、尊重、平等参与的需要。智力障碍儿童更需要提供个体全面发展的机会。
2.家庭对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的强烈需求
相关调查研究以及和智力障碍儿童家长的沟通都表明,智力障碍儿童家人对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需求。许多家长因为各方面压力,不愿意把孩子带出家门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寄希望于学校和机构,很愿意配合训练。学校只要从不同的发展水平出发,着眼于智障教育,使用合乎人性的训练方法,是能够将智力障碍儿童培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生活自理的“人”,从而满足家庭对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强烈需求。
3.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需要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高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智力障碍儿童能否正常融入社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就成为衡量智障教育的重要指标。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本质就是将正常儿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和掌握而智力障碍儿童无法习得的教育内容移到课堂上,课堂也就成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通过一些专门的方法建立和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人性,逐步完成他的社会化,使之能进入社会。
二、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法
1.情境体验法
情境体验法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真实的场景给智力障碍学生制造真实体验,从而使教学目标达成的方法。通过情景体验的方法,可以使智力障碍儿童产生足够的生理需求,从而提高主动表达需求的能力,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选择此种干预方法主要是基于智障儿童普遍缺少真实体验刺激的特点,由于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在适应此方法时教师要制订不同的干预侧重点,并在训练同一内容时也应有不同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家居生活训练法
家居生活训练法指的是教学中根据一日生活节律安排合理的学生家居生活作息,在家居活动中进行相应的生活自理及生活化体能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并在其中对相应的能力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教师可通过家居训练法,使学生在家居生活的各活动段进行相应活动的学习训练,如三餐中进行用餐的训练,起床时进行穿衣训练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基本身体活动能力,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在国内主要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实施。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干预越早越好,而家庭就显得更为重要,家庭要与学校、社区密切配合,做好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创造一切条件,加强智力障碍儿童的培训教育。学校是智力障碍儿童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随着人们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关注的提高,很多家庭会选择就近把智障儿童送到智障学校或者机构。学校能针对不同的智力障碍儿童制订出个性化培训计划,为家庭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又能客观评估家庭的成果,提出科学意见。在学校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是智障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和其他技能的前提。
编辑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