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
高二年级语文组公开课
《滕王阁序》
王勃
授课教师:赵生龙
授课班级:高二(9)
授课时间:2012-2-23
《滕王阁序》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三、教学方法设计: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四、教学时数: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教学流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 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称名的沿革,道出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襟”“带”活用为动词,生动形象,并同“控”“引”
一样,将洪州的气势写出,可见地势宏伟。
“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突出:人才杰出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和“宇文新州”大驾光临”“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突出:宾主尊贵。
小结:作者由古及今、由天到地、由物及人集中体现洪州历史久远、界域辽阔、地势宏伟、物产丰富、人才辈出的特点。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美景描绘:正是深秋九月,远远望去积蓄的雨水已经干涸因而潭水越发的寒冷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因而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近看那严整、豪华的车马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在崇山峻岭
间悠然的观望风景。抬头仰望山峦起伏一片苍翠,直冲云霄;凌空架起的阁道,朱红的油彩
更是鲜艳欲滴;低头俯视地好像没有了似的,白鹤漫步的沙滩,野鸭栖息的小洲,极尽岛屿
萦绕迂回的情致;桂木建筑的殿堂,香兰装饰的宫室,依照冈峦波澜起伏。
镜头聚焦来个特写,打开彩绘的阁门,俯视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那空旷的山野平原,尽收视野;曲折浩茫的江河湖泊看了更使人吃惊。近看房屋满地,都是钟鸣鼎食之家,那河
岸的渡口船只满泊,有许多是装饰豪华的龙舟。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明朗。仰望青天
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成趣。傍晚暮色里的
归舟传来声声渔歌,歌声响彻鄱阳湖畔;寒风中的大雁发出阵阵惊鸣,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
滨,好一幅雕梁画栋,井然有序,轩昂壮丽,流光溢彩滕王阁晚秋暮色图啊!
2、作者为大家描绘一幅轩昂壮丽,流光溢彩的晚秋暮色图令人美不胜收,回味无穷,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问题来了,作者是怎样将这幅晚秋暮色图惟妙惟肖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呢?
•明确:静动结合: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到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由上及下:层峦叠嶂,上出重霄;与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由远及近: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到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由明及暗及虚实结合: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由里及外:“披绣闼”,是由外至里;
视野:由集中到开阔
注: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绘壮丽的滕王阁秋景想表达什么情?
明确:总体是愉悦的。但色调上“清、紫、寒、翠”等看,总体色调偏冷,加之“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喜悦的情感只是外表,其内心还有隐隐的愁绪。
3、有人说:“《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
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请问本文的二、三两段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
“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
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
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
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
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