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1.农业生产以土地为对象,对土地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农业必须依靠大 量土地(包括草场、水面)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土地对农业具有双重性, 既是农业的劳动对象,又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因此具有不可替代性。 2.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区性、明显的节律性和较长的周期性。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首先表现为农业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各种作 物、林果、家畜、水产等,均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和适生环境,即使同一作 物或者畜禽因其不同品种,也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 农业生产的节律性:主要是指各种农作物和畜禽等都有各自的一定 的生长发育阶段。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何时播种,何时中耕施肥,何时成 熟收获,均有一定的节律限制,超过季节则生长不良,甚至减产绝收。因 此耕、种、管、收,不违农时,是获得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贻误时 机,就难以补偿。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一般来说,农业从投入到生产整个生产过程要比 工业生产时间长,必须经历一个连续的生长周期。而且这一生产周期与 下一个生产周期紧密相连,不能完全割断。
3.生物灾害。生物灾害在全国普遍存在,不同地区内,害虫、鼠、杂草等的种
类不同。恶性杂草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云南省境内有24万平方千米,每
年经济损失2.8亿元。比如,从缅甸入侵我国西南的“紫茎泽兰”,现正以每年 30千米的速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地推进,而且它适应环境能力很强,2至3年就能成为本地优 势种,现已对西南地区生态构成灾害。再如“水葫芦”,当时我国从中美洲引
进,是为了作为动物饲料,但现已在江浙一带形成生态灾害,当地政府部门每年
花巨资打捞。我国的生物灾害除上述外,还包括蝗虫灾害、鼠害等。其危害 程度与地区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
4.地质灾害。我国地质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灾害种类齐全,主要有:地震、
滑坡、泥石流、活火山、崩塌和地面裂缝等。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藏性强, 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被称为“群害之首”。
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
一
农业的战略地位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农业的战略地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13亿多人口,约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最 基本的国情,也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同时,也决定了中国农业远 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农业具有更加重要的和特殊的地位。俗话说“无农不粮, 无粮则乱”,生动地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农业的发展状况 和现代化水平,是社会安定和国家稳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不但关系到国民 经济的全局,而且关系到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1.农业是城乡人民的粮食和基本食物的主要来源。“民以食为天”, 13亿 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主要靠发展农业来解决。 2.农业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水 平低,乡村人口仍占绝大多数。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就业和收入来源。
(二)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特征 1.灾害种类多,造成灾害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地域辽阔,构造复杂,地理 生态环境多变,有着各种灾害发生的生态条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发现我国的灾害种类几乎包括了世界所有灾害类型。 2.灾害发生范围广,造成灾害影响面大。我国东西、南北间,一年四季 几乎总有灾害发生。春季北方有“十年九旱”之称,江南多低温连阴雨。 春夏之交北方常有干热风,南方多冰雹、雷雨、大风和局部暴雨。秋季 在东北地区常有早霜袭击,长江中下游有“寒霜风”危害。冬季全国各 地都有寒潮、霜冻威胁。牧区有“白灾”和“黑灾”。这些灾害在平 原、高原、山地、海岛等凡有农业的地方都会发生,说明我国自然灾害 的范围极其广泛。 3.灾害发生频率高,造成灾害频繁。洪涝和干旱是对农业危害最大的两 种自然灾害,其出现的时间和地区都比较集中,危害程度很大。南方一 般发生在5~6月,北方7~8月。珠江、长江、淮河、黄河等流域是旱涝 最频繁的地区。 4.时空交替分布,对农业的影响复杂。因受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影响,我国 汛期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呈跳跃形式,其前进速度或停滞时间异常会形 成一方出现洪涝,而另一方出现干旱的情况。因此,干旱与洪涝在地区 分布上往往是相嵌分布,最常见的形式为南涝北旱,南北涝中间旱,或北 涝南旱。
(一)我国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 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气 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及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例如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 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温度有关的低温冷害、冰雪 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暴 风(包括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季风强盛的东南、 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 2.生态灾害。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这 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荒漠化 集中于西北及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周围、额尔多斯高原、河 西走廊等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多发重发区。水土流失灾害以黄土高原、太 行山区及江南丘陵地区最为严重。
3.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农业的 主要产品,如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蚕茧、茶叶、烟草以及畜类 产品和水产品等,是轻工业的原料,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 4.农业产品及其加工品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但是,我国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特征,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种植经 营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尤其受气象和政策波动的影响,容易引 起农业生产的波动起伏。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农业稳 定增长,什么时候工业和国民经济就稳定增长。农业生产的波动,一直 是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 业,认真研究农业尤其是探讨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二
农业自然灾害的种类、特征
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
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南涝北旱、台 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
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分布规律等,提高
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