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学概念:
1.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创造有一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
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选材:是挑选具有良好天赋运动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
起始性工作。
3.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
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
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竞技能力: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
6.项群: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
7.项群理论:节食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理论
8.运动成绩:简要地说就是运动竟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
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9.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
10.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
技能力
11.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2.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
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或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3.生活效应: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称为生活效应。
14.训练效应:通过运动训练活动所产生的生物适应叫训练效应。
15.单因素特征模型: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某一个决定因素所建立的特征模型称为单因素特
征模型。
16.多因素组合模型:即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某些决定因素所建立的组合模型。
17.总体特征模型:即对运动竞技能力决定因素所作的全面分析及所建立的相应特征模型。
18.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需遵循的基本准
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9.竞技需要原则:即只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
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20.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
的训练原则。
21.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22.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23.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24.竞技状态:运动员参赛的准备状态,叫做竞技状态。
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的过程的训练原则。
26.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的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
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27.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
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
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28.直观教练员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
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9.适时恢复原则:即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
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30.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31.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
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32.模式训练法:是一种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
的控制性方法。
33.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
且逻辑性地编织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34.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
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35.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36.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次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
方法。
37.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8.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9.变化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
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40.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
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41.循环重复训练法:是指按照重复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站之间和各组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
不做特殊规定,以使机体得以基本恢复,可全力进行每站或每组循环练习的方法。
42.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训练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规律或原理、专项比赛的基本规则或部分
规则,进行专项练习的训练方法。
43.检查性比赛方法:是指在模拟或真实的比赛条件下,严格按照比赛规则,对赛前训练过
程的训练质量进行检验的训练方法。
44.模拟比赛方法:是指在训练的条件下,模拟真实比赛的环境和对手,并严格按照比赛规
则进行比赛的训练方法,
45.适应性比赛训练方法:是指在真实比赛条件下,力求尽快适应重大比赛环境的训练方法。
46.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是指周期性重复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习。
47.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是指将几种单一结构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48.固定组合练习手段:是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固定形式组合的身体练习。
49.变异组合练习手段:是指多元动作结构下,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变异形式组合进行的身体
练习。
50.进攻战术配合练习:在设置防守对手的情况下,专门进行少人或多人的某几种进攻战术
配合应用练习。
51.防守战术配合练习:在设置进攻对手的情况,专门进行少人或多人的某几种防守战术配
合应用练习。
52.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
速度、柔韧和灵敏等。
53.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征。
54.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55.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人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克服阻力
的训练为动力性等张收缩。
56.静力性等长收缩:在身体固定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
力的练习方法,称之为静力性等长收缩。
57.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58.耐力素质:是指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9.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60.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
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61.动作技术:即事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62.技术环境:是指运动员(队)周边相关群体(国家、地区或运动队)的整体水平。
63.直观法:指在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起对练习的表象,
获得感性认识,帮助运动员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
64.语言法:指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
练方法。
65.完整法:是指运动员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
术的训练方法
66.分解法:是指把完整技术动作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使运动员分
别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7.想象法:指在练习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使技
术动作完成得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
68.表象法:又称念动法,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哦的回忆与再现、
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
69.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又决定意义的、
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70.技术规范:又称技术规格,依据科学原理而确立的人们在进行技术训练时所必须遵从的
模式化要求。
71.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
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72.运动技术评价:是指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和评定的活动。
73.定性评价:是对于运动技术的性质的特征所进行的评价。
74.定量性评价:是对于运动技术的量的特征所进行的评价。
7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76.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
的思维活动过程。
77.创纪录战术:指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以打破记录或创造个人最好成绩为目标,按预先制
定好的速度、重量及用力程度安排进行比赛。
78.夺标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以夺取最好或较好名次为目标而采取的战术。
79.心理战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和措施,对参赛队手心里上施加影响,使对手不能顺
利完成其预定的战术决策和战术行动。
80.战术能力:指运动员(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
的重要构成部分。
81.分解战术训练法:是指把一个完整的战术组合过程化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
分部分进行练习的方法。
82.完整战术训练法:是指完整地进行战术组合练习的方法。
83.加难练习法:是指以高于比赛难度的要求进行训练的方法。
84.模拟训练法:指在获得准确情报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的主要特
征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
85.战术决策:指针对比赛中具体情况而进行的决策。
86.运动员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
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87.模拟训练: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
88.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
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89.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
90.单周期安排: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
91.双周期安排: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
92.多周期训练安排:按3个以上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