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有利于构筑绿地系统框架,承载城市生态安全 山脉、水廊有利于形成城市的通风廊道,从而促进城市的空气流通,并有效地把城市外围的新鲜空气带入到城市中,调节城市气 温,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外围的山水与城市内部的山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城市山水格局起到把城外自然生态要素引入城市 内部的作用,有利于城市内部水源补充、水体净化、水土保持,从而使城市生态更为稳定。
3.5增添绿地系统文化色彩,赋予城市人文内涵 山水城市不应该简单的理解为有山有水的城市,它是具有山水物质环境和精神内涵的理想城市,应该有中国文化风格[4]。中国古 代山水文化培育了城市中特有的文化内涵。钱学森认为“中国的山水城市应该有深邃的文化内涵,要有诗情、画意、建筑情、园 林意。这是东方特色所在,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首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可分为两个方向: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以及以《管子 》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功能性的规划理论。 《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它很早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市的基本规划思想的城市 格局。它提出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基本上已经奠定了之后几乎 所有城市的基本格局。城市不仅仅是一个供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城市已经成为了一种“工具”,在其中暗示着一种社会关系 和秩序。高大宏伟的府邸和低矮简陋的普通住宅,时时都提醒着人们统治者的权威;清晰地街坊和宽广笔直的街道暗示着人们 要规规矩矩,不能违背’礼‘制。 相比于《周礼考工记》的限制性,在《管子》一书及后世的一些有关风水的理论中则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中的理性 、功能主义的一面,《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要因天时,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 所以,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即使如此,《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 ,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这些理论对后世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4提升城市品质,创造丰富多样、方便宜人的城市绿色空间场所 城市的山水格局形成,从起源到发展形成经历了漫长历史过程,山水是许多城市起源的摇篮,因此,最能体现现代城市绿地景 观的基底和特色,对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城市山水空间因其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灵活多变空 间形式成为一个城市优质宝贵的休闲、休憩空间,其连续性与完整性便与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联系纽带,形成符合中国人审 美情趣并融合了自然特征的场地空间,具有潜在的休闲游憩的价值。
可以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经涂 1.亦作经途。亦作经涂。2.南北向的道路。3.所历路程 市朝一夫,指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 《考工记》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里的国也就 是国都。它是一座方形的城,即方方九里之城。其总体布局为城的每面有3个城门,即都城12门。有南北向的街道9条,东西向 的街道9条,即九经九纬。也就是说,通向每个城门的有3条平行的街道,构成左出右入,车从中央的街道格局。经涂9轨,指 经纬之途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凡八尺……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①。一步按1.4米计,则每条街道的宽度为 16米左右,也是相当宽畅的。左祖右社,指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面朝后市,指朝廷要建在王宫南面, 或指宫殿大门向南,市场要建在王宫北面,即朝廷在前,市场在后。市朝一夫,指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 南北各长140米左右。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一夫,一百亩)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 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 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 正方形)。
中国山水城市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关系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 后被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 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 主体。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 种状态。
“天人合一”思想的来源和产生主要 以《周易》与《道德经》为 主,它所表述的是 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原则《周。 易· 乾 卦· 文言》中所述“大人者与天地合 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 合其序,与鬼 神合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 时”,其中 “天地”即指人类外部自然界, “人 ”指人类本身及其创造性活 动,这句 话揭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人类发 展的最高境 界。它所包含的意义即人类 应该与外部自然界规律保持一致,不 违 背天时,按规律办事,表现了一种“天人 和谐”的思想;另外 ,在其他部分也有体 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有 天道,人要研究天道,以适应天道;人的生 活目的应“参赞天地 之化育”等等《道德
3 山水格局对城市绿地系统构建 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山水城市建设热潮方兴未艾。山水城市构建的 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城市与自然 和谐,绿地系统是强调城市与自然的交融。一个城市只有 充分尊重山水格局,使绿化构成系统,才能维护和改善城 市环境和生态问题。因此,构建结合山水格局的绿地系统 是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对的生态环境恶化、缺乏 特色、传统文化丢失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山水城市 的关键所在。尊重城市的自然山水格局,重视保存优质宝 贵的山水自然资源,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或建成城市公 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或构筑绿色廊道、城市绿脉, 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和血脉,越来越成为绿地系 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理论趋势,这一理论也在许多城 市被赋予了实践,并取得的很好的效果。山水格局对城市 绿地系统构建的意义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五个面。
2.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风水理论以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为基础,揉合了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伦理道德方面 的内容,将崇尚自然的山水文化同城市环境和经营融于一体,指导了千百个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的创造和建设[2]。 近些年来,由钱学森正式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他在1990年7月给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首次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 中国山水条件优越的城市,可以把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溶合在一起,把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相结合,创造“ 山水城市”,使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这是21世纪中国城市构建的模型 [3]。钱学森关于山水城市的构想与建议,对我国城市的科 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单元小结汇报
姓名:洪亮
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1中国古代城市总的特点: ① 中国古代城市始终都是封建社会型的城市,城市有变化和发展,也有不同类型的城市,但发展方式上没有根本 变化。 ② 中国古代虽然统治力量在更换,但城市始终是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没有出现由于朝代的更换城市衰退、 缩小或废弃。 ③ 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是中央集权统治,有完整、庞大的官僚机构,封建都城规模远比欧洲中世纪大,一般城市 的规模也不小;而且由于中央集权的控制,许多城市是以加强军事、政治目的而修建起来,由经济发展而完全 自发产生发展的城市较少。 ④城市中统治阶级是中心,宗教也是封建统治利用的工具,宫殿、官署衙门是城市布局中突出的主要建筑物,与Biblioteka Baidu儒家思想结合的封建理制和等级观念支配着城市规划思想。
3.1有利于城市绿地系统特色的塑造,增强城市归属感中国高速的城市化发展。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林立,但是,这些纯粹的钢精混凝土构筑物并未能让市民有更多的归属感。相反,由于城市面貌持续 快速更新,打破了人们对城市意向的认知,从而丧失对该城市的归宿感与认知感。自然山水以其相对的稳定性、丰富的形态特征 、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积淀,相比几年就建立成形的人工构筑物,更能让人认知,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
1.现代城市格局
中国是个多山多水的国家,许多城市与自然山水紧密结合,构成了城市山水格局的布局风貌。从一个城市的地图上来看,就可以看 出来我们的城市很少离开山、离开水[1]。山水作为城市的特色又积淀了传统的人文历史特质。“山水格局”“绿地系统”都是与城 市建设关系密切的相关词汇,对城市个性的形成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城市山水格局既包括自然山体,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湿地本身,而且包括自然山水的相互位置关系,山脉水系走向以及大小等 级、山水秩序、山水城的关系等等,也包括人类对自然山水所做的有益补充。城市山水格局的研究是个系统的研究,它不仅包括城 市内部及外围的自然山水整个系统的大小位置,也还包括自然山水与城市建设地块的形态关系,还包括对城市山水文化内涵方面的 研究。
⑤中国封建社会有两大类型:
一是从政治军事统治要求出发而新建的城市,一般多有整体规划意图布局规划方正规则; 一是由于经济地位的原因在原地不断发展扩建的城市,布局不太方正规则,有一定的自发性;居住方式为里坊制 和街巷制,商业为集中设市和分散的市和商业街。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早期因政治军事需要新建、规则形式的、采用里坊制、集中设市的城市要多一些,后期因经济 原因在原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不规则的、采用商业街和街巷制的城市要多一些。 1、古代城市具有哪些特征?(1)城市所处位置大都是交通便利之处,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农产品的集散地 ; (2)手工业匠人在城市的专业化和集中化趋势不断增强,城市对乡村和周围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手工业生 产的集中地; (3)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的吸引能力,总体规模较小、数量很少; (4)城市消费规模超过生产规模,城市的消费主要靠农村的地租和税赋来支撑,这时,城乡关系是对立的。古代 城市的这些特征使城市功能逐步多样化,一些城市管理问题也开始突出,相应的法律条文也开始产生
3.3赋予绿地系统美学意境,体现自然之美和人事之工山水格局使城市的空间更加丰富,更富有自然的美感。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城市绿色场地的设置强调“虽有人做,宛自天开”的美学意境。因此,城市山水格 局赋予绿地系统美学意境,体现自然之美和人事之工。首先,城市内外的山体轮廓线蜿蜒曲折,既是城市天然的背景,也是城市 内外空间联系呼应的天然纽带,保持城市内外山体轮廓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证山与山视觉走廊的开敞性,会使城市更加具有 源于中国哲学的美学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