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弯曲正应力(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研究主要研究等直梁在平面弯曲时,其横截面上的 正应力、剪应力以及有关的强度计算。
§7-1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一、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纯弯曲(CD段): F
F
FS = 0,M = const
A
C
a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
横力弯曲或剪切弯曲 (AC段和DB段):
注意:上述公式是由矩形截面梁在纯弯曲情况下推导出来的, 但它对具有所有横截面形状对称于y轴的梁都适用,例如截面 为圆形、工字形和梯形等。此外,上述公式是在直梁的条件下 推导的,一般不能用于曲梁;但当曲梁的曲率半径于截面高度 之比大于10时,也可以近似应用。该公式适用于弹性范围。
讨论
(1)应用正应力公式时,一般将 M和y 用绝对值代入. 根据截面
第七章 弯曲应力
第七章 弯曲应力
§7-1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7-2 梁横截面切应力·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7-4 提高梁强度的主要措施 §7–5 弯曲中心的概念
比较—分类法
第7章知识点
梁的正应力 (公式、适用范
围、最大正应力)
梁的切应力 (各种截面的切应力
及其最大切应力)
提高梁强度的百度文库施 (三方面)
α d D
h
d
z y
b
z y
D d
z y
(2)对于中性轴不是对称轴的横截面(有两个抗弯截面模量)
应分别以横截面上受拉和受压部分距中性轴最远的距离
ycmax和 ytmax 直接代入公式
σ My Iz
σc max
yc max
M
z
σ t max
Myt max Iz
M Wz1
σ c max
Myc max Iz
弯曲中心的概念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及其解决的三问题
梁的切应力强度 条件及其计算
AσydA M
τdA A
Fs
dA M
dA FS
在横截面上,只有法向内力 元素σdA才能合成弯矩M, 只有切向内力元素τdA才能 合成剪力FS
M FS
M
dA y dA
FS
z dA
所以,在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
弯矩的正负号就可直接判断 的正负号. 例如截面弯矩M为正时,
中性轴以下为受拉区,则该区域各点的正应力为拉应力;而中性
轴以上为受压区,则该区域各点的正应力为压应力。
(2)梁某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该横截面上离中性轴最 远的点处.
σmax M ymax
Iz
引用记号
Wz
Iz ymax
—抗弯截面系数(或称为抗弯截面模量), 单位:m3、cm3,mm3。
then propose the hypothesis 形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deformation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stress



Establish the formula

观察变形, 提出假设 变形的分布规律
应力的分布规律
M Wz 2
yt max
y
σtmax
Wz1
Iz yt m
a
x
,Wz
2
Iz yc m ax
二、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和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一)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My
IZ 上式是在平面假设和单向受力假设的基础上推导的, 实验证明在纯弯曲情况下这是正确的。
对于横力弯曲,由于剪力的存在,横截面产生剪切变形, 使横截面发生翘曲,不再保持为平面。理论证明在L/h大于5 时该式的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
E y
设中性轴为z
M
y
z dA
FN
dA 0
A
E y dA 0
A
E
ydA 0
A
A ydA Sz 0
中性轴Z必过截面形心
横截面对Z轴的静矩
M y
zdA
A
0
A
zE
y
dA
E
A
zydA
0
E y
zydA I yz 0 截面的惯性积( y为对称轴)
A
M z y dA M
则公式改写为
σ max
M Wz
请同学们思考等直梁最大正应 力公式如何写?
梁的抗弯截面系数(抗弯截面模量):
(1)当中性轴Z为对称轴时
实心圆截面 Wz
Iz d /2
πd 4 / 64 d /2
πd 3 32
矩形截面
Wz
Iz h/2
bh3 /12 h/2
bh2 6
空心圆截面
Wz
πD3 32
(1 4 )
M xy
Iz
(二)梁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等直梁的危险截面:最大弯矩Mmax所在的截面; 等直梁的危险点:危险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的点。 其正应力强度条件可写成:
M
A
yE
y dA
M
A
y2dA I z
设中性轴为z
y
z dA
A
截面对z轴(中性轴)的惯性

1 M 中性层的曲率公式
EI z

1 M
EIz
代入
σE y
得到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My σ
Iz
式中:M为梁横截面上的弯矩;
y为梁横截面上任意一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Iz为梁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2.单向受力假设:
梁由无数根纵向纤维组成,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 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
中性层
梁在弯曲变形时,凹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凸面
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 缩短,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
中性轴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建立公式
一.几何变形
弯曲变形动画
(1)aa、bb弯成
弧线,aa缩短,bb
伸长,部分纵向线
段缩短,另一部分 M 纵向线段伸长。
mn aa
M
(2)mm、nn变形后
仍保持为直线,且仍
与变为弧线的aa,bb
bb mn
正交。
M
M
1.平面假设:
梁各个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变形
后的轴线,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
横截面上任一点的线应变
y
y
z
dx
y
d
dx ( y)d d y
dx
d
结论:一点的的线应变与它到中性层
y
的距离成正比。
二. 物理关系
E
Ey
dx
dx
结论:一点的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
三.静力平衡
FN dA 0 A
M y
z dA 0
A
M z
y dA M
A
l
FS
F
FF
Da B
FS ≠0,M ≠0
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剪应力。
F
M
Fa
梁弯曲动画
弯曲正应力公式推导思路
deformation geometric relationship
physical relationship
static relationship
Examine the deformation, 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