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精品教育文档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特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死了亲人才能比父母离婚更痛苦,更损害身心。”当然,伤害的程度和伤害持续的时间和孩子的个性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关系。但是,不管怎样,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受损相对普通家庭严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及时纠正,必将造成恶性循环,阻碍他们的进步,因此,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一、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据调查,73.5%的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心理不够健康,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自卑。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觉得自己没有别的孩子幸福,因此,害怕与同学谈起自己的家庭,害怕与同学接触,自卑感很强。

2.敏感。因为心灵受过创伤,所以离异家庭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敏感,更脆弱,防御心理更强,他们就像小刺猬一样,浑身长满刺儿,别人稍有“冒犯”,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使他们不顾一切地用刺狠狠地扎人。

3.抑郁。很多孩子因父母离异而伤心痛苦,长时间闷闷不乐。

4.憎恨。有的学生对离异的父母充满憎恨,憎恨父母不顾及他们。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就会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的不满。

总之,离异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也为孩子的教育形成了很多障碍,怎样绕开不利因素,在现有家庭模式中找到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方呢?这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来寻求答案。

二、应采取的教育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

(1)“夫妻离异,孩子无罪”。为了孩子心灵的健康发展,尽量避免“夫妻大战”,既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更不要拿孩子撒气。力求做到和平分手。

(2)为了孩子,双方应通力合作,共同负责。父母应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社会上的表现,不但要按排好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进步。要经常和老师主动保持联系,配合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

(3)离异家长不要有内疚感。不要带着“赎罪”心理教育孩子,这种心理很容易无条件地迁就孩子,培养出一个自私骄横、不会体贴别人的冷血动物,或者让懂事的孩子造成很重的“还债”心理负担,让孩子生活得沉重压抑。

(4)离异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多鼓励他们,培养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2.加强学校教育

离异家庭的子女面对家庭的不完整,更多感到的是孤独、不信任。当他们处于集体中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这些不良情绪体验就会减弱。其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这类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给予更多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教师的爱可以孕育出爱的种子,点燃爱的圣火。有许多离异家庭,父或母一个人支撑家庭,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精力、体力有限,有时候无法照顾周全,也无暇和孩子交流沟通,所以,离异家庭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爱。

老师不仅要当他们的老师,还要当他们的家长、朋友,应做到生活上有困难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及时辅导,思想上有障碍及时沟通。教师对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关爱要真诚、适度。

(2)多开展集体活动。教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减轻、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体验,使他们意识并体验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意识,同时,通过活动对他们进行情绪疏导,有意识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创造表现自己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建立自信心,进而愉快舒畅地生活、学习和交友。

(3)给家长以家教指导。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往往走向三个极端,一种是将孩子的发展当作自己生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支柱,过分要求孩子,希望通过孩子的功成名就来为自己不幸的婚姻争口气,所以,对孩子要求非常苛刻;还有一种家长觉得自己的离异给孩子带来了创伤,所以过分溺爱,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最后一种是,家长把孩子看成再婚或影响再婚家庭生活质量的累赘,就不想抚养孩子,把孩子像踢皮球一样在父母之间踢来踢去。面对这些情况,教师不能一味地责怪家长,而应多听取家长的意见或苦衷,并给予家教指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注意纠正不良教育方法。

(4)努力协调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教师有责任协调离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特别是学生家长再婚后。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和心理抚慰,引导他们依然要孝敬父母,理解和关心父母,帮助学生处理好与继父(母)的关系。

3.社会要更多地关爱离异家庭子女

家庭、学校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小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社会是个大环境,人是社会的人,整个社会影响着人的方方面面,它对儿童的心理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司法部门判处离婚要注重保护子女合法权益。一方面,司法部门要慎重判处夫妻离婚,另一方面,在判处离婚时,应从法律上保护子女的合法权利,以保证离异家庭子女享有的法律权益。

(2)报刊、电视等媒体应及时正面宣传。报道尽职尽责教育子女成才的离异夫妻或继父(母),有关方面应建立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咨询站和心理健康辅导站。应通过舆论宣传,不要歧视离婚者,更不要歧视孩子,不要用可怜的眼光注视孩子。人人努力,尽量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快乐、祥和、充满爱的人文环境里。

总之,作为家长,要以平常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既不苛刻又不溺爱。作为教师,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作为社会,不能歧视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相信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对每个离异子女进行关心、爱护和教育,他们都会获得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都会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受中西思想等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成员的心理状况及社会偏见对这些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多消极影响,使得孩子们心灵遭受巨大的创伤,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承受能力十分脆弱,一碰就会碎,不管是跟随父亲还母亲,家长都要保护他们,不要让他们的心理受到任何的伤害。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性格内向、恐惧、悲伤、焦虑、冷漠或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哭大闹,而且很难止。 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出现偏差,轻者表现为胆怯、孤独、固执和不合群,重者会产生对别人的妒忌和仇恨等不良心理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离异家庭幼儿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分析。 一、离异家庭幼儿容易产生种种心理表现 1.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尤其是第三者插足而造成家庭离异的。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对老师和同学有着莫名的抵触情绪,不易合群。 2.自卑、忧郁。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经济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些离异父母对孩子的推诿,父母间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表现出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他们对父母的争吵觉得丢人、对家庭经济不如以前自觉矮人一等,因而极易产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以至于萎靡不振、破罐破摔。 3.仇视、报复。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由于对父母的憎恨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仇视身边的人,甚至仇视整个社会。 于是就有可能产生报复心理,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报复来宣泄他们长期压抑的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这样很容易导致他们走上歧途。

浅谈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雷清菊 摘要: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新婚姻法对离婚限制的放宽等因素,离婚率急剧上升。离婚家庭的子女就越来越多。离婚的同时,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而这个群体往往不容易被引起关注。本文就分析离异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浅谈,希望离异家庭儿童能够得到更多关心,用正确的教育的亲切的关怀弥补儿童的心灵。 关键词: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一、离异家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出现障碍 1、产生强烈的怨恨感、恐惧感、逆反心理等消极情绪 离异家庭的儿童由于父母的离异,总是感觉自己的家庭是不完整的,是一种耻辱,所以不愿提及这类问题,更害怕同伴知道后看不起自己,所以对这一问题产生恐惧感。由于这种恐惧感就会怨恨父母为什么要离异,造成自己现在害怕这类问题,于是开始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不满,不想再听父母的话,觉得这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所以产生了很多消极心理。 2、产生孤独心理 在父母没有离异后,由于父母离异后家庭的负担变重,原来两个人一起支撑的家需要一个人支撑等很多因素,父母陪儿童的时间相对离异前儿童有父母及家人的关爱要少得多。这个时候儿童就会觉得没人关心自己,相对于离婚前心理落差很大,就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不管做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由于害怕同伴知道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尽管心中有无数的话要说也找不到倾诉的人。儿童认为不管发生什么都要自己承担。这种孤独心理就伴随离异家庭儿童的成长。 3、情绪不稳定出现渺茫心理 由于儿童对父母离婚不理解的长期性,心中的怨恨越来越深。随时会因为生活中的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就会“一触即发”,渐渐养成了暴躁的脾气,经常摔东西,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亲子冲突加剧。另一方面,儿童有较强的依赖性。常常不能自主地安排学习和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同时,父母离异的纠葛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烙印,世间万物在儿童心灵中都是没有色彩的。儿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标签:离异家庭;心理问题;因素;社会;引导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其家庭的特殊环境,较之正常家庭学生心理更加脆弱,更易出现偏差,重视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依据客观性心理原则,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去分析解决其心理问题,实施恰当的教育措施和积极的引导,促进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 1. 恐惧不安。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具有保障机制的家庭,儿童在父母双亲的抚爱和教育下,能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有利于童心的自然正常发展。但是由于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了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和不安,使孩子不信任他人,对外界环境感到害怕,处理不好同学间的关系,常陷入痛苦和极度烦恼之中,遇事胆小紧张,很难应付突发事件,不敢迎接挑战,无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的勇气。 2. 抑郁孤独。家庭的破裂,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后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更为敏感脆弱,他们无法自我调节心理,不能适应家庭破裂的残酷现实,因而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精神,对未来悲观失望,整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接触,对外界常有戒备和厌烦心理,他们把苦恼、不满、怨恨都深藏在内心,不愿向别人诉说,久而久之造成心理上的抑郁,性格上的孤僻。 3. 消极自卑。因父母的离异孩子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处处不如他人,特别是看到同龄孩子与父母亲热玩耍时,孩子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导致自卑情结,进而在自我评价中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自卑懦弱,害羞忧伤。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情绪体验的次数增加,孩子经常沉浸在忧伤、悲伤中,导致孩子交往能力下降,自卑感更强。 4. 怯懦胆小。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怯懦性格。由于一直生活的完整家庭突然破碎,孩子无法适应没有父亲或母亲的环境,因此遇事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夫妻离异后,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使孩子望而生畏,总担心自己使家长失望,时时体验着恐惧的情绪。 5. 叛逆心理。父母离异过程中的恩怨、冲突、冷酷无情易造就孩子偏激的性格。他们得不到健全家庭中的温暖,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奚落和欺负。然而他们也渴望尊重,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谈举止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影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及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父母离异对xx心理影响的分析及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离婚率正有不断上升之趋势,这种婚变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成为一种严重的恶性心理刺激。他们在学习、品德各方面不乏有出类拔萃者,但也有小部分离异家庭小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导致学业落后,品德不良,这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父母的离异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有些小学生会发生性格上的改变,甚至会出现心理上的障碍或疾病。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需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 一、离异家庭xx心理现状 父母离异给小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直接的。对特定的社会文化关系的理解决定儿童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的形成。父母离异,家庭解体,儿童的社会文化关系产生了变化,如果他们没能及时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的情况,继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无法正确认识自己。 1.情绪不稳定,波动幅度大 在离异家庭中,人际关系是多变的。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幼小的心灵时刻承受着情感上大起大落的冲击。孩子的情绪表现为十分烦躁、易怒、爱哭、情绪十分低落,经常发呆。 2.消极心理占主导地位 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破碎使离异家庭子女的情绪情感发展普遍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极易产生强烈的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甚至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 3.情感适应过程比较长 由于婚变给离异家庭子女造成的心理危机一般不会短期内消除,处在这种状态下的小学生很难适应或者无法适应当下的生活,他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父母离婚带来的生活上的影响。 二、父母离异对xx的不良影响

据调查,父母离异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0%以上,超过同类群体的3~5倍。家庭环境影响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尤为重要。离异家庭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残缺不全的家庭中,享受不到正常孩子所能享受的完整的父母之爱,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1.智力发展方面 离异家庭子女的智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认知水平差、智商低、学习成绩落后。一般离异家庭的小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涣散、不能集中,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难以持久,观察问题不仔细,记忆力差。父母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是无法互相替代的,而小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受离异家庭中的父母角色缺失的影响的。 2.情绪情感方面 父母离婚、家庭解体破坏了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温馨的家庭环境。离异家庭中的小学生突然失去了父母的爱,失去了原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感到无法适应,继而变得抑郁、惊恐不安。他们对人怀有敌意,并且不信任人,自我封闭,更不愿与人进行情感交流,遇事易怒、冷漠,稍不如意就采取过激行为来发泄心中长期压抑的不满,做事不考虑后果。 3.社会适应性方面 离异家庭小学生社会性不良发展突出地表现在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人际关系上,家庭结构破裂导致家庭关系失调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家庭关系失调是造成这种社会适应不良的主要的原因,在一个由夫妻和子女构成的三角家庭关系系统中,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家庭结构的破裂,从而使家庭关系失调。 而小学生在社会中与人之间的交往水平、互助水平和评价水平降低恰恰是由家庭关系的失调带来的家庭气氛沉闷所致。 4.性格发展方面 离异家庭的小学生比完整家庭中的小学生更易形成自卑、孤僻、懦弱、粗暴等性格特点。他们怕被人笑话,为父母离婚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自己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无助和不幸。他们的思想、行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曾有心理学家把家庭喻为"制造人格的工厂",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本身对子女的心理变化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正由于不同的孩子长期生活在背景不同的家庭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心理状况。然而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以离婚来解决夫妻之间的各种问题,尽管这是一种解决的方法,但对他们的子女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大局部离异家庭的学生在心理上会在父母分开之后产生不同,因而对这些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也自然不同,要想走进他们,教育他们,首先必须真正了解他们,因为家庭离异对学生心理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根据对所带班级离异家庭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离异家庭学生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状况及表现: 一、情绪低落,自信心缺乏有些生活在离异家庭里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无家可归”的,特别是离异后重组家庭,以为从此美满的现实生活与美好的理想都成“泡沫”。于是内心十分苦闷、沮丧、悲观、情绪低落,没有了常态家庭学生的那份热情,丧失了一切信心。二、不思进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这种学生以放任自由的家庭为多。家庭发生变故后,一方面他觉得前途渺茫,学习上没有奋斗目标,丧失了上进心;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也不负责任,又不作严格要求和正确引导,使这类学生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学习得过且过,成绩直线下降。 三、容易激动,想法偏激 离异家庭学生局部行为固执,不愿意别人劝说,对他人缺乏信任,防范心理特别严重,不能正确地、客观地分析形势,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容易情绪激动,自以为是,过分敏感。

四、封闭自我,与班级同学交流过少 局部离异家庭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使交往无法深入。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人和事,从而不轻易相信人,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除以上几种心理状态外,还有综合性的,即几种心理状态夹杂、成交叉性的,形成较复杂的心理。当然,有的离异家庭中由于家长教育得法,催促、引导正确,子女的心理也能健康开展。在工作中,“高度的责任心加上超强的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用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对待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我所带班级,离异重组或者离异单亲家庭学生有八位,也遇到过各种情况,如何管理好离异家庭学生呢,我试着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老师的真诚,赢得他的信赖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他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凡得到老师肯定的学生往往积极乐观,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离异家庭的学生尽管由于家庭等因素而时常有不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但你走近他细细观察,会发现他身上也有闪光之处,对这些学生老师假设以诚心对待,使他从老师的目光中、语言上得到关怀、指导和帮助,对他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他重整旗鼓,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教师在接受一个新的班级时要主动深入地调查访问,了解所生中离异家庭所占的比例以及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教师本人绝对不能对离异家庭子女有偏见,相反要对这些孩子多献出一份爱心,让他们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开展。班级有个离异家庭的男生小李,贪安逸、图享受,是个喜欢逞能的"老大"。我利用他"好逞能"的特点,让他做班级男生组的组长,负责监督几个男生的作业收交和检查值日生工作,于是他每天到班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男生

【教学论文】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 育对策研究 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离异家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离异家庭是指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以及父母离异后再婚重新组成的家庭。生活在这类家庭的小学生的处境与完整幸福家庭小学生有很大差异。为了缓解和消除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干预是必需的,家庭、学校、社会都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离异家庭小学生的义务和责任。 一、离异家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夫妻离异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广泛的,不仅会遏制其智力、性格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还会导致心理问题。我国心理学研究认为,5岁前与父母分离的男孩,由于缺乏适当的性别行为榜样,[1]他们的行为缺乏男子汉气概,他们的进攻性要比正常家庭中的男孩少一些,而依赖性要多一些,他们在游戏中也表现出较多的女子气动作模式。而缺少父亲的女孩在长大后易在异性交往中出现问题。Lamb的研究表明,在离异家庭中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压抑、认知失调等问题,并在人格方面出现障碍。英国心理学家J.Guidubaldi等进行一项全国性追踪研究,认为父母离异对儿童的学业、社会性及身心健康均有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效应,尤其对男孩的影响较大。王永丽、俞国良的《离异家庭儿童的适应性问题》从适应性方面比较了离异子女与正常家庭子女,结果是,离异家庭子女明显弱于正常家庭子女。郑名、李炙檬的《离异家庭母

亲的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离异家庭儿童行为检出率高于完整家庭。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离异家庭的孩子有不良表现的比率远远高出正常家庭,其中有37%的儿童学习不良,20%的孩子不守纪律,9%的孩子曾经离家出走。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进行的离异家庭子女与非离异家庭子女的对比研究也发现,[2]离异家庭子女情绪低落、压抑、孤独、烦躁、冷漠、学习成绩差,与同伴关系差,越轨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比率高,心理障碍和问题的检出率高。[2] 二、离异家庭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健康水平极其显著地低于正常群体的小学生 结合前人研究及本人访谈结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其一,“部分家庭环境剥夺”是造成离异家庭子女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3]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对孩子来说,不管是与生身父亲生活,还是与生身母亲生活,都是一种“部分家庭环境剥夺”,而“部分家庭环境剥夺”对子女心理发展所造成的有害影响,早被心理学家的实验所证实。[4]当然,父母离异后各自重新组织的新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家庭缺损,但从实质上看,尤其对已经懂事的孩子来说其心目中已经存在的“部分家庭环境剥夺”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父母离异,对其子女的心理发展来说,难免产生负效应,只不过不同的对象,程度不同而已。其二,父母不良情绪的影响。离婚在我们这个富有传统伦理道德的国家里,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不光彩的事情。父母因离婚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通过他们的表情、语言、行为反映出来,使家庭气氛压抑,家庭人际关系恶化。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不仅饱受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而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精品教育文档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特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死了亲人才能比父母离婚更痛苦,更损害身心。”当然,伤害的程度和伤害持续的时间和孩子的个性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关系。但是,不管怎样,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受损相对普通家庭严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及时纠正,必将造成恶性循环,阻碍他们的进步,因此,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一、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据调查,73.5%的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心理不够健康,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自卑。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觉得自己没有别的孩子幸福,因此,害怕与同学谈起自己的家庭,害怕与同学接触,自卑感很强。 2.敏感。因为心灵受过创伤,所以离异家庭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敏感,更脆弱,防御心理更强,他们就像小刺猬一样,浑身长满刺儿,别人稍有“冒犯”,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使他们不顾一切地用刺狠狠地扎人。 3.抑郁。很多孩子因父母离异而伤心痛苦,长时间闷闷不乐。 4.憎恨。有的学生对离异的父母充满憎恨,憎恨父母不顾及他们。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就会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的不满。 总之,离异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也为孩子的教育形成了很多障碍,怎样绕开不利因素,在现有家庭模式中找到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方呢?这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来寻求答案。 二、应采取的教育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

(1)“夫妻离异,孩子无罪”。为了孩子心灵的健康发展,尽量避免“夫妻大战”,既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更不要拿孩子撒气。力求做到和平分手。 (2)为了孩子,双方应通力合作,共同负责。父母应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社会上的表现,不但要按排好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进步。要经常和老师主动保持联系,配合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 (3)离异家长不要有内疚感。不要带着“赎罪”心理教育孩子,这种心理很容易无条件地迁就孩子,培养出一个自私骄横、不会体贴别人的冷血动物,或者让懂事的孩子造成很重的“还债”心理负担,让孩子生活得沉重压抑。 (4)离异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多鼓励他们,培养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2.加强学校教育 离异家庭的子女面对家庭的不完整,更多感到的是孤独、不信任。当他们处于集体中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这些不良情绪体验就会减弱。其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这类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给予更多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教师的爱可以孕育出爱的种子,点燃爱的圣火。有许多离异家庭,父或母一个人支撑家庭,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精力、体力有限,有时候无法照顾周全,也无暇和孩子交流沟通,所以,离异家庭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爱。 老师不仅要当他们的老师,还要当他们的家长、朋友,应做到生活上有困难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及时辅导,思想上有障碍及时沟通。教师对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关爱要真诚、适度。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策略作者:王浩王仰志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第6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异家庭已占很大的比例。近年来,由于离异家庭教育不当引发 出来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可见,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及教育应提 上日程,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一、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分析 2015年,民政部发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依法办理离婚手 续的共有384.1万对,比上年增长5.6%,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14.9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9.3万对。这样造成了很多离异家庭的出现,也就导致了离异儿童的形成。这种离异儿童现象 在我们身边就有发生,其中我校就很突出。我从2007年以来所带班级中至少有31个学生是离 异家庭的孩子,他们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 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他们因为缺少父爱或母 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意识和品 格的发展,并因此出现一些不良行为,问题学生也就不断出现。一个问题学生不是独立存在的 个体,他(她)们对周围同学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问题学生而产生的问题又是一个庞大 的数字。因此,研究离异家庭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回避的社会 重大课题,解决好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意义。 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异子女增多,给当前的教育敲响了警钟——离异家庭孩 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如何通过教育,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调整他们的心态,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 应该思考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笔者认为,首先要对离异家庭孩子心理状况进行认 真研究分析。 离异家庭是指父母离异或夫妻丧偶的家庭,其中,以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离异家庭中的问 题学生居多。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的离婚案件已占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离婚率的逐步 上升,使众多恩怨夫妻得以从原有的婚姻家庭带来的痛苦与不幸中解脱出来,但与此同时,家 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却是难 以估量的。所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造成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 重要的是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如果处理不好,孩子的教育不能跟进,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行为状况呈两极分化。对大多数离异家庭,其特殊环境通常给孩子的 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性格孤噼,情绪容易极端化 据观察分析,约有20%的离异子女患有儿童孤独症。有的孩子因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成为对他人、对社会都极端冷漠、缺乏信任感的人;有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争 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而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还有的是由于父母迁怒于孩子,经常无故殴打孩子,使得孩子经常在恐惧中度日而变得神经质。这些消极的性格特征会影 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相处能力的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 良的影响不仅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逐渐积累,引起更加严重的交往困难,甚至造成交往障碍。经过调查显示出,很多离婚家庭的子女都存在着一些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极其不良的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单亲家庭指的是只有一个父或母独自承担抚养子女的家庭。在当今社会中,由于诸多原因,单亲家庭越来越常见。然而,这种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来探讨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 1.1 物质条件的不足 单亲家庭的家庭经济状况往往较为困难,母亲或父亲一个人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及孩子们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等,因此在物质方面孩子往往会感到缺乏与日常物质生活水平不能满足的不安。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孩子们的消极情绪、愤怒、焦虑、对他人的敌意等一系列问题。 1.2 情感上的冷漠和缺失 单亲家庭中孩子们和父母的相处时间会大幅减少。留给孩子们的时间过短,缺乏充足的精神关怀和安慰,孩子们也可能会表现出不适应环境,不愿意交往等情况。另外孩子们一般都出现在一个父母的照顾下,父母也往往因其忙碌而无暇顾及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因此,单亲家庭的孩子们在情感上可能会有冷漠、缺失等问题。 1.3 学习与成长问题

孩子的学习环境很重要,而在单亲家庭中,另外一个家庭成员的时间常常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时间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孩子的学业和个人成长方面会有很大的压力。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对策 2.1 社会教育和心理疏导 心理教育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健康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能力的一种手段。面对单亲家庭,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可能会消极,有的可能会积极,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2.2 支持性家庭教育 孩子的成长不仅是一种个人因素,社会才是孩子成长的主导因素。单亲家庭要支持积极的家庭教育,加强亲子关系,并且丝毫不影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在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 2.3 辅导和指导 单亲家庭子女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辅导,使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避免出现消极的情绪和其他危害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因此辅导和指导非常重要,在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开展课程,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特别是足够的疏导和安抚措施。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在社会学意义上来说,单亲家庭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形式,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子女共同组成的生活联合体”,即从状态上来讲,一个家庭必须只有单一的父亲或母亲,其子女一般是指未成年的子女 [1] 。由父亲或母亲单方面抚养的孩子即为单亲家庭的子女。根据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可分为离婚式单亲家庭、丧偶式单亲家庭、分居式单亲家庭和未婚式单亲家庭四类 [2] 。 我们了解到,单亲家庭子女与双亲家庭子女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兴趣低,存在厌学情绪 ; 单亲家庭子女可能有冷漠、自卑的倾向 ; 单亲家庭子女没安全感、被忽视感 ; 单亲家庭子女的逆反心理。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单亲家庭中的情感暗示 “无论是离异还是失偶的家庭的父母,都只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思想教育上则掉以轻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家庭暴力,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扭曲。” [3 单亲家庭中,孩子长期跟着父亲或者母亲一方,尤其是离异家庭中,很多带着孩子的那一方一味排斥另一方,不愿意让他们接触,这样会有意或无意的向孩子暗示厌恶对方的情绪,把对方贬低,比如“你妈妈眼里只有工作做,没把咱爷俩放眼里过”、“你爸爸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男人”之类的话,这种话给孩子听多了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排斥没有抚养自己的那一方,这正是许多单亲家庭子女

产生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极端性家庭教育一些单亲家庭的父母在家庭发生变故后,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切,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命根子,在这种心态下的父亲或母亲,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性的教育方式――过于苛刻和溺爱。 (三)家庭温暖的缺失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长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陪孩子,没有更多的耐心与孩子一起面对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让单亲家庭的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生活中应有的温暖,长期的压抑让他们变得抑郁,孤独,寂寞,一方面他们很容易出现自我封闭,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温暖和应有的父爱或母爱而与异性交往,一旦在异性身上体验到自己希望的温暖和关心便会趋向于接近异性,这也是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早恋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单亲家庭的贫困问题由于单亲家庭中经济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在农村单亲家庭中,在空间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孩子享受不到其他孩子应该享受的更好的受教育条件 ; 另一方面,单亲贫困家庭中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自卑、自闭等,而且加上外界社会对他们的偏见也影响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这些也限制了他们一些交往活动和交往眼界。 (五)社会上对单亲家庭的旧观念虽然现在人们的观念都在更新,自由意识增强,打破了以前迂腐的旧观念,认为但是社会上还是有一些人没有摆脱旧婚姻观念的束缚,对单亲家庭还有一些偏见,对单亲家庭另眼相待,尤其是对离婚式单亲家庭的态度更为明显。孩子犯错本来是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其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影 响因素及其教育对策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离婚率急剧上升,离异家庭子女日益增多,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婚后会表现出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情绪情感障碍、适应性差、性格缺陷、学习困难、社会性发展不良等。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家庭影响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关键还在于弥补业已缺损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离异家庭;父母;子女;心理问题;家庭教育 离异家庭子女是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公布的数据称,我国每年离婚的夫妻保持在120万对左右。可以说,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起离婚案。而据统计,我国的离婚数量仍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一般地讲,一个国家的离婚率越高,离异家庭子女也就越多,其对社会的消极作用也就越大。有调查发现,54%的犯罪青少年是因父母离异而造成品德不良。父母离婚对未成年子女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要把这场灾难可能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减轻到最低限度,以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子女采取必要的心理保健和教育措施,而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 (一)情绪情感障碍 由于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婚的不理解和长期郁结在内心的对一方父母的怨恨,使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往往一触即发,主要表现为发脾气、摔玩具、不愿意与人交往、睡眠也不安稳,亲子之间冲突加剧等。而出现情绪问题的诱因也往往只是一些生活琐事。 (二)适应性差 父母离异后,儿童随父亲或母亲过着单亲生活,他们很难适应家庭的这种突变,心理会处在一种严重的失衡状态,表现出极度的愤恨和绝望。有研究表明,家庭解体后,儿童都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心理适应期,一般要经过2~3年或3~5年的时间。这一心理适应期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愤怒、痛苦阶段;盲目乐观阶段;流动、出走阶段;终日忙碌、闭门不出阶段;渴望、思索阶段;获得新生阶段。如果承担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母,离异后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尽快给孩子创设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孩子的适应期可以缩短。而如果承担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母,离异后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经常表现出对离异对方的忌恨、诅咒,情绪消沉、喜怒无

浅谈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

浅谈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 摘要:受当前多元多变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较为深 刻的变化,离婚率的持续攀升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离异家庭所造成的孩子 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较之于正常家庭的 学生,离异家庭的学生心理问题易发多发,心理障碍问题的概率更大。本研究主 要对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现状教育对策 一、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一)逆反抑郁心理 逆反抑郁心理具体表现为很少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或者诉说给别人听,有着非常严重的自我封闭倾向,在心理上有着或轻或重的抑郁状况,有的在行为 上非常粗暴,在进行事件或人物的评价上,离异家庭大学生经常会以父母的离异 为依据和参考,他们往往对别人的信任度较低,也很少将自己的心愿真诚、坦白 地表露出来,在与其他同学的接触过程中往往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这部分学生 的言谈能力相对较弱,在矛盾和问题发生的时候很难和同学及教师之间形成有效 的交流与沟通。 (二)自卑怯懦心理 自卑怯懦心理主要表现为经常感觉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与别人之间的差 距非常大,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在自我评价上往往过低,认为命运是天定的, 自己根本无法进行把握,认为心酸和无奈是生活的主旋律,对生活失去信心,在 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往往都没有什么兴趣,也缺少勇往直前、奋勇拼搏的激情, 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多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感觉学习和生活中缺少 懂自己、理解自己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些学生对事物非常敏感,一些看上去、 听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能造成他们心理情绪的极大波动,如果在疏导和教育 上不够及时,就会让离异家庭大学生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懒散放任心理 懒散放任心理主要体现在,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家长为了一定程度上弥补孩子 思想情感上的缺憾,在物质条件上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满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由 于害怕他们受到委屈而采取娇生惯养的方式,造成这部分孩子的自尊心极强、自 信心却非常弱,不断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习里面,离异家庭大学生往往都以自 我为中心,在性格上表现为放纵任性、自身的意志力非常薄弱、自我学习能力较弱、自我控制约束能力较差,在学校中往往对学生的各项规章制度熟视无睹,对 学校的纪律约束也难以遵守贯彻,表现为涣散的精神、懒散的行为,在学校里经 常会出现旷课、早退、迟到甚至打架等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 二、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对策 (一)强化情况摸底,构建坚实的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施 在学校之中离异家庭大学生是其中的一个极为特殊且占据一定比例的群体, 如果学校和教师在基于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引导上重视不够、针对性不强,不仅会 造成离异家庭大学生在行为上出现一定的偏差甚至走向极端和歧途,而且对于学 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此,学校应当通过摸底调查建立健全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借助心理调查问卷的形式或者教师个别谈话的形 式对这部分特殊学生进行定位,并组织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教师要善于对班 级学生的动态进行观察了解,努力将其中的问题发现出来,及时地进行干预和诊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教育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教育 摘要: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家庭—-这一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不稳定的因素也在不断的增加,家庭破裂呈不断上升趋势。离异家庭指的是父亲或母亲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它是由核心家庭因夫妻离异而形的. 而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后出现的与完整家庭子女不同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而逐渐扩大,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这给许多父母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使他们许多人形成了心理缺陷。因此,本文针对离异家庭子女的一般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科原理,对父母离异后子女的教育做了初步的探讨,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影响 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这里我们谈论的主要是消极方面的影响。消极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遏制其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也会导致问题行为增多。 (一)认知发展缓慢 离异家庭子女在认知发展上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首先表现在智力发展上。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而且这种落后状况在7~13岁各个年龄阶段中都能显示出来。其次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调查显示,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显著地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而且这种差异在7~13岁各个年龄阶段都十分显著。离异家庭子女之所以在认知发展上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既同他们不良的学习行为分不开,也与他们学习中不正确的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但父母离异是造成他们认知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二)情绪情感消极 离异家庭子女消极的情绪情感表现在各个维度上。在情绪体验的性质方面是否定的;在情绪所起的作用方面是消极的;在情绪的紧张度方面是紧张的;在情绪的强度方面是强烈的。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地表现为抑郁、暴躁、孤独、易怒、发呆、焦虑、冷漠、过分胆小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与父母离异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父母离异前后,关系一般极为紧张,时常争吵谩骂、动拳脚、用棍棒。伴随之必然是消极的情绪反应.调查发现,离异家庭的父母有的怒形于色,有的冷漠发呆,有的抽烟酗酒,有的寂寞失眠。这些消极的情绪,通过表情、语言和行为反应出来,致使家庭气氛压抑,家

离异重组家庭子女心理特点及教育

离异重组家庭子女心理特点及教育 现在,每一个班级都有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如父母经商,无 暇顾及子女学业的:父母因经济困难,心情烦躁,无心照管子女学习的:有父母离异,家庭解体,视子女为累赘的;还有重组家庭,关系复杂,难以协调的……这些特殊的家庭会给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离婚率逐年升高,重组家庭也相应多了起来。教育离异重组家庭的子女,已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来自离异重组家庭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心理特点 1情感脆弱,怀有愤懑情绪这些孩子一方面怕失去现有一方的爱,另一方面又对另一方怀有偏见,因而表现为情感的脆弱与愤懑,缺乏安全感。 2抑郁乖僻,忽而胆怯,忽而又肆无忌惮 父母离异,孩子常常会成为父母的出气筒,所以他们就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引起家庭破裂的原因,从而变的郁郁寡欢。他们在学校里调皮捣蛋,以发泄失意和伤感的情绪,回到家里则又安分守己,唯恐仅有的亲人离去。 3少年老成,暴戾无常 由于失去了母亲或父亲的爱,这些孩子的性格变化无常。这与儿童应有的正常的性格显然相去甚远。如果有了继父或继母,他们要么显 得乖巧顺从,要么变得非常暴戾,进而与继父或继母 敌对。

4学习上表现为越来越差 家庭的不稳定,使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以致于学业每况愈下。 二、针对离异重组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应采取以下的教育措施 1用爱去抚慰离异重组家庭子女创伤的心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要想教育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要对孩子充满爱心。一般孩子都需要爱,单亲孩子更渴望得到爱,教师应深知这一点,在工作中,要努力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抚慰每一颗受伤的心灵。如前年,在我接手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他父母离异后,父亲又给他找了个继母。由于父亲经常出差,继母对他冷眼看待。他在家得不到温暖,到了学校就会发泄心中的不满,不是骂这个,就是打那个。有时老师讲着课,他就会阴阳怪气地扰乱课堂。因此,一提起他的名字,老师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学生算没救了。”我接班后的第一节课,他就把他身后的一位男生打哭了。我刚想发火,但很快冷静下来,想到了教育孩子要“爱”字当先。于是,下课后,我找他谈心,教育他要团结同学,上课要认真听讲。事后,我处处留心他、关心他。天气骤寒,当其他家长来送衣送暖时,我也拿上件合适的衣服给他御寒;天降暴雨,当其他家长来送雨具时,我就把自己的雨具给他。当他九岁生日时,我把他接到家中,并约了班中几个和他比较要好的同学,一起陪他过生日。当我们为他唱生日歌时,他哭了,他哽咽着说:“老师你真好! ”我趁机教育他:“其实你的继母跟我一样好,只要你拿出诚心来,她就会爱你,对你好。”从此他变了,不仅改掉了打架的坏毛病,还帮助有困难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 决策略 摘要: 心理健康关系着学生在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中的表现,离异家庭的 学生虽然因父母关系的问题而成为特殊的群体,但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对于此类 学生的心理健康应以同样的标准来进行评判,不应因家庭关系的问题而降低心理 健康的标准,为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情况,从多个方面来判断 学生是否存有心理健康问题,以此为基础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处理,有效地改善 离异家庭对学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参与到学习与生活 活动中。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策略;学生 引言: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可以有效地针对学生情况来进行教育引导,尤其是离异家 庭的学生,因家庭环境的特殊性会使学生在生长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自卑、孤僻、抑郁等都是常见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关注离异家庭学生所受到的负面影响,结合实际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作的角度入手,合理采用教育方法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使离异家庭的学生可以健康成长。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家庭教育的失当,目前在许多离异家庭中,存有父母一方角色缺失的 情况,并且许多家长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存有极端情况,如有的家长推卸教育孩 子的责任、有的家长对孩子倍加溺爱、有的家长则过于苛刻严格[1],离异家庭家 长的内部矛盾较多,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无法进行有效配合,再加上家庭环境的

特殊性使学生面临较大的压力,一些家长为了追求新生活而不愿意承担教育孩子 的责任,使孩子在家长的推诿中缺乏安全感且性格敏感,而这在学生成长的过程 中极易导致学生极端性格的形成,带来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不良风气的影响,虽然现代人的观念逐渐开放,但是许多人在面对离 异家庭的孩子时仍会抱有异样的眼光,尤其是亲戚长辈在生活中所给予的情绪反馈,如过度的怜悯会使本就敏感的孩子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学生已经对社 会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存有情感空位的离异家庭学生来说,社会上许多不良风 气更易对此类学生产生影响,在没有正确的教育引导下极易步入歧途。 二、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分析 (一)情感上的表现 在对离异家庭学生群体的调查中发现,与正常家庭关系的学生相比,在情感 表现上二者存有明显的差异,离异家庭的学受负面情绪的影响较为严重,从自我 情绪影响的角度来看,离异家庭学生存有对他人信任度低、孤独苦闷感严重、存 有失眠特征、内心压力大等表现,而在学校生活中,离异家庭学生外在的表现有 性格自卑、孤僻、抑郁、反叛、暴躁、沉溺于虚幻网络世界等表现[2]。情感问题 是离异家庭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因家庭关系的特殊性使此类学生在成长 中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存有较大的问题,离异家庭的家长未能正确地处理与孩 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会受到多方的压力,在成长过程中以容易产生负面心理情绪,长时间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塑造,此类问题在学生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为严 重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行为上的表现 在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多数教师认为正常家庭关系的学生性 格与行为上更为温和且更易与同学相处,在学生群体中对他人表现出较高的宽容度,在对待特殊情况的学生时,也极少会发生歧视现象。但离异家庭学生因成长 环境的问题,导致在与人相处时更为敏感,并且离异家庭关系中的自卑感与孤独 感也不易使学生与他人进行深入交流,对于家庭关系也不愿提及,过度自卑或过 度自尊使学生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负面感知,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看,

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

一、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1.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离婚现象存在一定的偏见,周遭的议论和评价都会在这些学生的心理上造成强烈的反感。他们往往认为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是见不得人的,这用社会环境给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暗示就成为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2.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性格养成的摇篮。父母早年离异,对子女在少儿时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温暖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是非观;相反,在破碎的家庭会使孩子形成扭曲人格和偏差的观念,消极的对待人生。 3.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其实并不是所有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有一些学生可能在逆境中直面人生,自强自立,但也有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父母离异,想法和行为也比较极端,受到生活的变化冲击,他们不善于调节和宣泄,大多选择消极的抵抗,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回避现实,认为人生没有美满和幸福可言,出现价值偏差。 二、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教育方式 1.父母离异后双方相互推卸,谁也不管子女,把孩子当成了乒乓球,有的还把孩子推给老人抚养。这种家庭往往使孩子易变得自卑、腼腆、孤独、内向,没有归属感。 2.有的家长虽然抚养孩子但责任心不强,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更谈不上家庭教育,这中家庭的孩子在校表现有行为自我、懒散,难于管教。 3.有的家长忙于生计,管理子女力不从心,也没有时间。这样的家长大多对孩子百依百顺,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处处迁就以弥补其感情上的缺失,而忽视子女的心理需求和思想教育,这种家庭的孩子大骄横任性、自私自利。 三、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表现 1.抑郁逆反心理。表现为:从不向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过分的自我封闭,或心理抑郁, 或行为粗暴。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评价人和事,因此不轻易相信别人,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不爱和同学接触, 不善言谈, 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 2.怯懦自卑心理。表现为: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 对自己的评价过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