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23例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23例的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应用跟骨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经3~18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根据足部功能评分,优为17例,良为5例,可为1例,优良率为95.6%。结论跟骨接骨板是治疗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固定牢靠的优点。
标签: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骨骨折较为常见,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其治疗较为困难,若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将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跟骨负重时出现疼痛。本研究探讨跟骨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应用跟骨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23~60岁,平均42.2岁。单侧跟骨骨折21例,双侧跟骨骨折2例;高处坠落伤18例,车祸5例,其中合并其他部位骨折7例;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0例,Ⅲ型8例,Ⅳ型5例,其中合并慢性内科疾病12例、糖尿病5例、高血压6例、冠心病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7~12 d,平均9 d。
1.2 手术方法
手术取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口上端起自外踝尖上1.5 cm,位于外踝与跟腱外侧缘之间垂直向下,至足底皮肤与足背皮肤交界处弧形拐向前,沿皮肤交界面至第五跖骨基部,遠端切口略向上。切开皮肤后不作分层解剖,直接切至骨膜下作锐性剥离,紧贴骨面向上至距下关节面,向前至跟骰关节。腓骨长短肌腱和腓肠神经连同皮瓣一起翻起,充分显露跟骨外侧壁。经骨折线翻开部分骨皮质,探查后关节面骨块,也可经距下关节间隙探查,牵引下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复位位置,根据骨折碎裂程度,决定是否植骨。以钛板+螺丝钉固定,生理盐水冲洗切口,逐层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治疗2 d,冷冻疗法术后3 d~6周,15 kg部分负重;术后10~12周增加负重至体重;有大块骨植入的须部分负重至3个月;关节活动练习。
2 结果
本组23例,手术时间1.0~2.5 h,平均1.5 h。失血量50~100 ml,平均75 ml。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根据足部功能评分:优17例,良5例,可1例,本组有1例出现皮缘坏死经过换药治疗后愈合,优良率95.6%。
3 讨论
3.1 跟骨的解剖特点与分型
跟骨为不规则的长方体,有6个面,其中4个为关节面,外侧骨皮质薄,内侧突起为载距突,骨质坚硬,跟骨外侧壁走行腓骨长短肌腱,腓肠神经位于腓骨肌腱的后方,内侧走行胫后神经血管及肌腱。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75%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它多见于自高处跌下,后跟着地,垂直暴力自距骨传导至跟骨,使跟骨压缩或劈裂;伞兵着陆遭受冲击或海战中水雷爆炸,舰艇遭到冲击由水面上浮,甲板上工作人员足跟受到反冲击力,也可发生跟骨骨折。跟骨为内外弓的共同后壁,其形态和位置对足弓的形成和负重影响极大。跟腱附着于跟骨后结节,如结节因骨折而向上移位,造成腓肠肌松弛,使踝关节发生过度背伸动作,对足跟和足趾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跟骨如骨痂形成增厚引起站立时足跟底疼痛,足跟外翻畸形引起痉挛性扁平足,跟距关节遭受严重破坏可引起严重后果。跟骨骨折必须早期治疗,以免引起病废。跟骨主要为松质骨,遭受暴力常引起粉碎性塌陷骨折,治疗较困难。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分为Ⅰ型:关节内骨折,移位2 mm,同时有跟距关节面的脱位;②跟骨外侧,尤其是腓骨下方的爆裂骨折;③Bohler角变小,距骨下沉明显;④骨折畸形突出压迫皮肤造成溃疡或疼痛。切开复位可在直观下复位关节面骨块和跟骨外侧壁,结合牵引可同时恢复跟骨轴线并纠正短缩和内外翻,使用钢板螺钉达到较坚强固定,使患者早期活动,尽快恢复足的功能,避免由于复位不良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为广大学者所接受。解剖钛钢板的应用优点有:①结构合理,通过前方的骰骨,内侧的载距突及后方的跟骨体进行全方位固定;②固定强度大,术后一般可免除外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③可塑性强,贴合紧密。
3.4 跟骨骨折的手术时机
一般损伤后7~14 d或以上行手术治疗,可减少跟骨骨折开放手术后软组织创伤问题的发生。若出现肿胀和水泡需延迟手术至2~3周后。微创技术早期施行更容易,特别是在损伤后2~3 d,因为损伤2~3 d后的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及致密软组织肿胀使经皮复位移位性骨折碎片困难加大。
3.5 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的选择
外侧切口:绝大部分应用此切口,尤其适应“Blow-out fractures”(5个骨折块、3个关节)和距下关节粉碎性骨折。内侧切口:单纯2个骨折块、单关节骨折,没有距下关节的破裂,载距突有移位的骨折。内、外侧切口联合应用,常见为4个骨折块、1~2个关节骨折。
3.6 跟骨骨折的护理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均需注意临床护理。保守治疗早期应用夹板及抬高患肢以减少肿胀,防止水泡形成,必要时冰敷。只要肿胀和疼痛得到控制,就可开始早期活动。术后24~48 h取出伤口引流片,2~3周拆线。鼓励患者术后3~5 d做足和踝关节活动,负荷延迟至术后8~12周,可期待术后6~12个月返回重体力劳动。禁止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吸烟,直到骨折愈合。骨折愈合后,一般6~12周可逐渐负荷。
3.7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为术后创口皮肤坏死、感染;其次为距下关节、跟骰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足跟增宽,腓骨肌腱撞击综合征,腓肠神经炎,平足,肢体短缩,跟腱变短,跟骨跖侧骨刺,足跟痛,皮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预防措施:①避免在局部肿胀未消退时进行手术;②选择对皮肤血运损伤较小的外侧形切口;③紧贴跟骨外侧壁骨膜下完整剥离皮瓣,尽量不使用电刀;④应用克氏针的皮瓣“不接触”方式显露;⑤术后继续控制治疗软组织肿胀;⑥延迟切口拆线时间或分次间断拆线,防止切口裂开;⑦缝合切口时自两端开始,将皮瓣逐渐向转角处推进,减轻皮瓣尖端的张力;⑧切口转角时做成弧形,引流条放置在切口两端,不要放在轉角处;⑨切口应勤换敷料,保持局部干燥;⑩积极治疗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有利于减少皮肤坏死及感染的发生。
3.8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感染、跟骨骨髓炎、跟骨缺血性坏死、腓肠神经瘤、手术距创伤的时间、皮肤缝合方法、体重指数、吸烟等因素影响骨折愈合,年龄>50岁的糖尿病患者,预后较差。
4 总结
跟骨主要为松质骨,跟骨骨折多造成跟距关节面塌陷、骨质缺损、跟骨增宽。切开复位使直视下复位满意,骨折关节面复位后残留空腔需植入松骨质填充空缺,起到支撑关节面、防止再次塌陷、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同时更好地纠正跟骨增宽、内翻畸形,恢复跟骨的正常形态、跟骨关节面平整,避免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外踝管狭窄、腓骨长肌腱鞘炎引起的疼痛。螺钉、钢板等内固定物适当植入有重要作用,可抬起、支撑关节面,抵抗一定压缩力;固定骨折块,防止分离;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切开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以上跟骨骨折的疗效肯定。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752-755.
[2] 卡内尔,贝帝原.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王岩,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