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跨学科跨专业计算机类通识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院校跨学科跨专业计算机类通识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邢俊凤白金牛石磊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02期

摘要:大学生通识课程是大学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要基础。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医学院校跨学科跨专业计算机类通识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研究。为了更好地满足医学院校各医学相关专业特点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解决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类通识课程设置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文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分专业教学实践研究,分专业、层次设置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将慕课和翻转课堂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构建了基于慕课及翻转课堂的分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跨学科;跨专业;计算机类通识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2-0084-02

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通识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能力,更注重的是对于计算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来解决专业问题成为

当前计算机教学发展的新目标[1]。计算机类通识课程教学对象涉及全校非计算类专业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由于学生所属专业不同,计算机方面知识学习背景不同,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也各不相同。医学院校的大学计算机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包括临床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预防医学、精神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儿科学、药学、放射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等医学专业以及英语(医学信息方向)、市场营销(医学信息方向)、法律(医学信息方向)等非医学专业。跨学科、跨专业计算机类通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 基于慕课及翻转课堂的分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往往会缺乏面向其专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训练。本文采用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和互补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中,充分考虑各专业人才培养对计算机基础知识需求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具备不同层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构建了基于慕课及翻转课堂的分专业教学体系,从而不仅可以更好地提升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更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让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素养,为就业和从业奠定坚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2]。

医学院校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是有很大差别的,根据专业特点分专业、层次设置多元化的教学內容是必要和可行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类知识掌握的情况、专业对计算机类知识的需求情况等因素设置不同的教学单元内容,满足专业需求的同时促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麻醉学和预防医学专业,专业需求可偏向于大数据处理、Python 程序设计。法学(医学信息方向)专业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加强论文撰写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3]。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可以开设Access数据库、Python 程序设计等课程。医学影像学和放射医学专业可以开设医学图形图像处理相关课程。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市场营销(医学信息方向)、法律(医学信息方向)等非医学专业主要学习内容是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因此,针对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将比较成熟的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医学院校计算机类通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中,以期提高医学院校跨学科、跨专业计算机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基于慕课及翻转课堂的分专业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增加学习中的互动和提高学生心理优越性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弥补现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

1.1 分专业、层次设置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量的情况和所学专业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匹配不同的学习知识单元,能够使学生在符合目前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学习,尽可能达到学生已具备该方面水平和新的学习内容相匹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尽可能与专业知识相匹配,学习过程中和专业知识相互应用,从而提高学生计算

机基础知识在气温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和能力。高中阶段文科和理科两个层次也是教学内容选取需要考虑的关键点,选取不同教学内容。

1.2 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分解和微单元制作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与之匹配的教学目标,把课程分解、制作成微单元进行精准教学。微单元的分解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单元或者教学章节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划分。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分别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不同学习阶段进行设计和布置教学任务。以Office2010教学为例,首先按照教学内容单元将课程进行第一层次分解,分为计算机基础概论、Word2010 、PowerPoint2010 、 Excel2010 、Access2010、邮件操作等单元。其次,再对每个第一层次分解教学单元进行第二层次分解,以Word2010为例,按照操作一级菜单分解成开始、插入、页面布局、引用、邮件、审阅、视图第二层教学单元。最后,将第二层次教学单元分解为字体设置、字号设置、常用格式设置、段落设置、样式设置等为教学单元。通过三次教学内容逐步分解,最终以微教学单元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1.3 微教学单元设计

微教学单元按照单元导学、课前学习任务、教学课件、微视单元作业或测试、课后思考或任务等结构进行搭建,可以根据微教学单元内容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方法进行微视频制作,微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内容简明、扼要,能够把该微教学单元的重点、难点讲解清楚明了。根据每个微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制作配套的练习题目或单元小测试卷,让学生通过数量适中、难度适度的练习题目内化、检验和巩固微视频学习内容。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微教学单元导图、课前学习任务、教学课件、微视频、练习题目、课后任务等在线学习资源。

1.4 课前教学设计

课前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班级分组、布置课前学习任务两部分。班级学生按照课前学习任务的特点进行分组,学习每组一般3~5人,首先确定组长,组长主要负责小组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辅助老师完成问题收集,按照积分规則做好小组成员得分记录、汇总等工作。

1.5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答疑、操作指导,还可以开展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内容。课堂教学在学生机房完成,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自己动手做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首先要针对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做微练习题目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进行答疑,对操作性问题进行现场示范并解决。再根据微单元的知识目标,组织独立或合作完成练习、开展协作探究问题、成果展示与交流等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