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行为概述
电气工程中的用户侧需求响应研究

电气工程中的用户侧需求响应研究在当今能源消耗日益增长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电气工程领域中的用户侧需求响应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用户侧需求响应旨在通过引导用户合理调整用电行为,实现电力供需的平衡,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同时降低能源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用户侧需求响应的概念并不复杂,但它的实现却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根据电力供应的情况以及价格的变化,主动或者在一定激励措施的引导下,改变自己的用电习惯和模式。
比如,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不必要的用电,或者将一些可灵活安排的用电活动转移到低谷时段。
要实现有效的用户侧需求响应,首先得有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
这就像是天气预报一样,只有知道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概的用电需求,才能更好地规划和调配电力资源。
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包括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算法以及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
然而,这些预测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历史数据可能无法完全反映未来的变化,机器学习算法可能会受到数据质量和特征选择的影响。
价格机制在用户侧需求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时电价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它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设定不同的电价,用电高峰时段电价高,低谷时段电价低。
这样一来,用户为了节省电费,就会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低谷时段增加用电。
但是,分时电价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既要保证电力公司的收益,又要让用户能够接受。
除了分时电价,尖峰电价、实时电价等价格机制也在逐渐得到应用和研究。
除了价格机制,激励措施也是推动用户侧需求响应的重要手段。
比如,对于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或者在低谷时段增加用电的用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现金返还、积分兑换等。
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积极性。
然而,激励措施的设计也需要精心考虑,要确保奖励的力度足够吸引人,同时又不能给电力公司带来过大的成本压力。
在技术层面,智能电表和能源管理系统的普及为用户侧需求响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国内外需求侧响应的研究与实践现状

国内外需求侧响应的研究与实践现状钟鸣;赖威敏【摘要】需求侧响应通过用户主动负荷调整来提高系统和资源的利用率,对电力工业和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需求侧响应的特点,然后介绍了国内需求侧响应的研究和实践现状,最后介绍了国外在需求侧响应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实践现状.【期刊名称】《贵州电力技术》【年(卷),期】2016(019)010【总页数】5页(P21-24,54)【关键词】需求侧响应;国内外;研究现状;实践现状【作者】钟鸣;赖威敏【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广东河源517000;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广东河源5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14随着电力竞争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电力系统的利益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需求侧资源在竞争市场中的作用被重新认识——从垂直一体化的电力公司的负荷管理工具转变为与供应侧相对应的重要系统侧资源[1-2]。
需求侧响应的概念是在美国进行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后,针对需求侧管理如何在竞争市场中充分发挥作用以维护系统可靠性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而提出的,需求侧响应通过用户主动负荷调整来提高系统和资源的利用率,对电力工业和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1-2]。
对于引入竞争后的电力市场而言,需求侧响应更是保证了系统可靠性,促进市场有效运作的必要手段。
从广义角度看,需求侧响应是指需求侧终端消费者通过对市场的价格信号、激励或者来自于系统运营者的直接指令产生改变其短期电力消费方式(消费时间、消费水平)和长期电力消费模式的行为。
从资源角度看,需求侧响应可以作为一种能够减少高峰负荷或者装机容量的资源。
从电网运行角度看,需求侧响应能够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增强电网的应急能力。
从用户行为角度看,需求侧响应能让用户参与负荷管理,调整用电方式。
综合以上不同角度,需求侧响应是指在不同市场化程度下,通过技术、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鼓励和引导用户主动改变常规用电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用电,以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管理工作[1-2]。
电力需求侧响应理论与实证

统计分析法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 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案例
学校电力需求侧响应实证研究
01
针对学校用电特点,设计电力需求侧响应方案,通过实际运行
数据评估其效果。
商业中心电力需求侧响应实证研究
03
0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用户根据需求合理使用电力,减少 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保障能源安全
合理调度和引导需求侧,有助于保 障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
04
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早期的电力需求侧响应主要依靠拉闸限电等行政手段实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 展和技术的进步,价格激励和智能电网等手段逐渐成为主流。
04
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策略与措施
政策与法规策略
政策引导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用户合理使用电力,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
法规约束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用户用电行为,确保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实施。
技术策略
智能家居
利用智能家居技术,实现家庭用电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效率。
储能技术
发展储能技术,实现电力的储存和释放,优化电力需求侧响应。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针对商业中心用电量大、用电集中等特点,实施电力需求侧响
应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居民区电力需求侧响应实证研究
03
针对居民用电波动大、可调节潜力大的特点,制定电力需求侧
响应方案,通过实际运行数据验证其可行性和效果。
实证研究结论
不同用户类型对电力需求侧响应的认知和参与 程度存在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特点制定相
需求响应基本资料

-需求响应基本资料————————————————————————————————作者:————————————————————————————————日期:ﻩ背景电力需求侧管理概念引入我国已有20多年,它对我国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需求需求响应作为需求侧管理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需求响应是一种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包括云服务在内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有巨量用电单位集体参与的用电与供电之间双向互动的有计划的项目活动,其目的是实现用电高峰期区域电力最高负荷的削减。
需求响应本质上是一种用电负荷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各种负荷的使用情况、历史数据或即时数据以及企业用电模式等进行精细分析,在企业内部寻找在用电高峰期被浪费掉的、可以调控的、可以节省的的负荷,把这些负荷分门别类与调控模式联系起来、储备起来,在电力高峰时使用。
需求响应的作用取决于电力用户参与的规模。
与传统的有序用电管理相比,需求响应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的行动,客户参与的驱动力是公开、透明的政府的鼓励政策与激励办法。
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帮助电网削减了电力尖峰,维护了电网的稳定、节省了投资、节省了能源、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因而可以得到相应的、各种可能的回报。
国际上,美国加州及纽约通过十几年需求需求响应的实施,在不增加发电机组的情况下就满足的电力增长的要求,尤其是当遇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需求响应对电网稳定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与新建发电厂、输配电设施相比,需求响应实施的成本一般只有它们的三分之一。
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选定北京、唐山、佛山、苏州市成为国内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尝试完成了需求响应试点任务。
为了吸引用电企业参与其中,各个试点城市都加大了财政补贴的力度,佛山、苏州和北京的补贴标准分别为每千瓦130元人民币、100元人民币和80元-120元人民币。
需求响应实施构架及实施过程分析系统概述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是服务于需求响应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应能够有效地支持政府部门、电网企业、电能服务商、电力用户共同完成的需求响应活动,提供政府、电网、电能服务商和用户之间对需求响应互操作性的共同理解。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下的需求侧响应介绍及技术探讨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下的需求侧响应介绍及技术探讨发布时间:2023-02-02T02:29:49.745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8期作者:胡明健[导读] 通过介绍新型电力系统的定义与特征,说明对需求侧响应对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意义。
胡明健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510000摘要:通过介绍新型电力系统的定义与特征,说明对需求侧响应对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意义。
并对需求侧响应的不同负荷根据响应特性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智慧用能系统的需求侧响应流程示例,认为在“双碳”政策下,国内需求侧响应将迎来蓬勃的发展时期。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负荷分类、响应流程、负荷聚合商。
0 引言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宣布了中国的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
据统计,在能源系统的碳排放中,能源活动占排放总量的88%,电力系统排放占37%,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电力系统必须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零碳电力系统发展。
在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进一步部署,明确了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强调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数字电网为支撑平台,具备多能协同互补、源网荷储互动、用能需求智控功能,具有绿色高效、柔性开发、数字赋能基本特征的新一代电力系统[1]。
图1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的电力系统相比,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具有以下特征[2]。
1)源荷双侧随机性。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由于负荷的不确定性,采取的是“源随荷动”的规划或运行决策。
由于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特征,当其装机容量占比提升后,新型电力系统将在供需双侧都呈现出随机性的特征。
2)源网荷储互动。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上升,传统电力系统“发输配售用”的功能界限将逐渐趋于模糊。
电力需求响应中的用户参与机制

电力需求响应中的用户参与机制在当今社会,电力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能源,其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对于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市场的改革,电力需求响应作为一种有效的需求侧管理手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而在电力需求响应中,用户的参与机制则是决定其成效的关键因素。
电力需求响应,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引导用户在电力供应紧张或价格波动时,主动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以实现电力供需的平衡和优化资源配置。
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能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促进节能减排。
用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基于价格的需求响应,即当电价在高峰期上涨时,用户减少不必要的用电,或者将用电行为转移到低谷期。
例如,居民用户可以选择在电价较低的夜间使用洗衣机、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工业用户则可以调整生产计划,避开用电高峰时段。
另一种方式是基于激励的需求响应,电力公司会向用户提供一定的奖励,鼓励他们在特定时间段内减少用电量。
比如,在夏季用电高峰时,电力公司可能会向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发放优惠券、现金奖励或者积分,用户可以用这些奖励来抵扣电费或者换取其他商品和服务。
然而,要实现用户的有效参与,并非易事。
首先,用户对于电力需求响应的认知度和理解程度往往较低。
许多用户不清楚自己的用电行为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不了解参与需求响应能够带来的好处。
这就需要电力公司和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用户普及电力需求响应的知识和操作方法。
比如,可以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发布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和案例分析;也可以组织线下的宣传活动,如社区讲座、工厂培训等,面对面地为用户解答疑问。
其次,激励措施的合理性和吸引力也是影响用户参与的重要因素。
如果激励力度不足,用户可能觉得参与需求响应所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回报不成正比,从而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电力公司在制定激励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用电习惯和成本效益,确保激励措施能够真正打动用户。
电力市场中的用户需求响应与行为分析

电力市场中的用户需求响应与行为分析在当今的电力市场中,用户需求响应与行为分析正逐渐成为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随着电力供应与需求的平衡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响应模式和行为特点对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用户需求响应指的是用户根据电力市场的价格信号、激励机制或其他相关因素,主动调整自身的电力消费行为。
这种响应可以表现为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用电量,在低谷时段增加用电量,或者选择使用更节能的设备和技术。
而用户行为分析则是通过对用户的用电习惯、消费模式、偏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背后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用户的需求响应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价格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
当电价在高峰时段较高时,一些用户可能会选择推迟一些非紧急的用电活动,如洗衣服、充电等,以降低用电成本。
相反,在低谷时段电价较低时,他们可能会提前安排一些可以灵活调整的用电任务。
其次,用户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发挥作用。
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了减少碳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主动参与需求响应计划,例如选择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的设备。
此外,用户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模式也会对需求响应产生影响。
比如,上班族在工作日的用电模式与周末或节假日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家庭用户在夏季空调使用高峰和冬季采暖高峰的用电需求也会有显著的变化。
而对于工业用户来说,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的安排直接决定了其用电需求的时间和强度。
不同类型的用户在电力市场中的需求响应行为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居民用户通常对电价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对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较为关注。
他们可能会因为简单易行的节能措施和少量的经济激励而改变用电习惯。
商业用户,如商场、写字楼等,其用电需求较为稳定,但在高峰时段也面临着较高的用电成本压力,因此可能会采取一些集中式的能源管理策略来参与需求响应。
工业用户由于生产规模大、用电量大,其需求响应行为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更为显著。
电力需求响应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电力需求响应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今年受高温天气影响,全国多地出现电力缺口。
在当前电力供需紧平衡状态下,电力需求响应已经成为当前调节供需平衡的重要措施。
同时,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是必然趋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任务十分迫切,对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需求,发展电力需求响应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电力需求响应发展现状(一)基本概念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指电力用户针对需求响应实施机构发布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做出响应,并改变自身用电模式的市场化参与行为。
具体来说,就是在电能供应和使用必须实时平衡的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出力波动、极端天气及可靠性事件等导致系统在局部地区、时段出现缺电或者调峰能力不足情况时,由需求响应实施机构组织用户或者负荷聚合商按照不同响应级别调节自身用电功率,并根据电价或者激励政策获得一定收益。
总体上,需求响应按照驱动方式可分为价格型和激励型两类。
价格型需求响应是指通过电价政策引导用户主动改变自身消费行为,包括分时电价、实时电价及尖峰电价等;激励型需求响应是指直接采用激励政策和补偿方式,引导用户参与系统所需的负荷调整项目,包括直接负荷控制、可中断负荷等。
(二)发展历程世界范围内来看,美国电力市场环境开放,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最先启动电力需求响应技术研究和试点,是世界上实施需求响应项目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国家。
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区先后广泛开展试点研究,均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经验。
21世纪初,电力需求响应的概念引入我国,2012年,北京市、苏州市、唐山市、佛山市四个城市被确定为首批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上海市为需求侧响应试点,分别实施了项目试点工作并逐步发展形成规模。
国家层面相继出台政策文件,2015年《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逐步形成占最大用电负荷3%左右的需求侧激动调峰能力;今年出台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
需求侧响应工作手册

需求侧响应工作手册需求侧响应是一种灵活的能源管理方法,通过调整能源使用行为来响应电网需求变化,以平衡供需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电网更加高效地运行,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需求侧响应工作手册是为了帮助能源管理人员和用户了解需求侧响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到需求侧响应活动中,从而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做出贡献。
第一部分:需求侧响应的原理和意义需求侧响应是指通过调整能源使用行为来响应电网需求变化,以平衡供需关系。
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需求侧响应可以帮助减轻电网负荷压力,避免电网过载;在能源短缺期,需求侧响应可以帮助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
因此,需求侧响应对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需求侧响应的操作方法1. 能源管理人员应该了解本地电网的负荷特点和需求侧响应的潜力,制定相应的需求侧响应计划。
2. 用户可以通过调整用能行为来参与需求侧响应活动,比如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减少用电,或者在能源短缺期采取节能措施。
3. 使用智能电网技术,对用户的能源使用行为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实现需求侧响应的自动化管理。
第三部分:需求侧响应的案例分析1. 某地区的一家大型工厂通过调整生产计划,参与了电网的需求侧响应活动,成功减少了电网负荷压力,避免了电网过载。
2. 某小区的居民通过安装智能电网设备,参与了电网的需求侧响应活动,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能源浪费。
第四部分:需求侧响应的未来发展未来,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侧响应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网设备实时监测自己的能源使用行为,并根据电网需求进行自动调整,以实现更加高效的需求侧响应。
同时,电网运营商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加精准地预测电网需求,制定更加有效的需求侧响应计划。
总结需求侧响应是一种灵活的能源管理方法,可以帮助电网更加高效地运行,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能源管理人员和用户了解需求侧响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从而能够有效地参与到需求侧响应活动中,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做出贡献。
我国需求侧响应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进一步推广,“需求侧响应”一词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本篇小科普,我们来梳理下需求侧响应的基本概念,聊聊国内的实行现状并展望其美好未来~(文章来源:一只小电驴作者:小也驴)需求侧响应是什么众所周知,电力系统要时刻保持供需平衡。
传统的做法是在负荷需求高时增加发电机组出力,但负荷高峰时段往往持续时间较短,为了满足这部分需求而增加的发电和输配电投资利用率很低,而且调峰机大多是成本高、不环保的火电机组,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或者延迟需求侧的电力负荷来实现供需平衡,这就是需求侧响应(Demand Response)。
需求侧响应可以定义为:当电力批发市场价格升高或者系统可靠性受到威胁时,电力用户根据价格信号或激励措施,暂时改变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减少或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从而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性,抑制电价上升的短期行为。
需求侧响应的分类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们经常见到的另一个词:需求侧管理。
比如前段时间修订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这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电网公司主要承担的一项工作任务。
也就是说,电网企业每年都需要完成一定的需求侧管理目标并受到政府部门的考核。
相对来说,需求侧响应则更侧重的用户主动参与,更加“市场化”。
但在很多语境下,“需求侧管理”与“需求侧响应”的含义有很大重叠,可以认为后者是前者发展的成熟阶段。
国内需求侧管理现状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引入了需求侧管理的概念,但并没有能够大范围推广。
直到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12年将北京市、苏州市、唐山市、佛山市四个城市设立为首批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上海为需求侧响应试点。
来源: 参考资料12014年以来,除唐山市外,北京、上海、佛山三市和江苏省已成功实施了几次需求侧响应项目,基本是每年夏季实施一两次。
其中江苏省需求侧响应从实施范围、响应容量来看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7年7月江苏省经信委组织省电力公司对张家港保税区、冶金园启动了实时自动需求响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仅用1秒钟时间即降低了园区内55.8万千瓦的电力需求,创下了国际先例。
需求侧响应调控技术

需求侧响应调控技术
从能源管理的角度来看,需求侧响应调控技术可以帮助电力系
统管理者更好地预测和应对用电高峰期,通过引导用户在高峰期减
少用电或者转移用电时间,从而避免系统过载,提高系统稳定性。
此外,通过智能电能管理系统的监测和控制,用户可以更加精细地
管理自己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从用户角度来看,需求侧响应调控技术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
灵活的用电方式,例如根据电价波动灵活调整用电时间,参与电力
市场交易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电成本。
同时,智能家居设
备的普及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参与需求侧响应的可能性,例如智能
家电可以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进行智能调节,实现更加智能、舒适的生活。
在能源政策层面,需求侧响应调控技术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能
源管理手段,可以帮助政府实现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等目标。
因此,各国政府和能源管理部门也在
积极推动需求侧响应调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总的来说,需求侧响应调控技术在能源管理、用户和政策层面
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为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用户节能减排和能源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相信需求侧响应调控技术在未来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能源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技术方案

能源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技术方案第1章能源大数据概述 (2)1.1 能源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2)1.2 能源大数据的应用场景 (3)1.3 能源大数据的价值与挑战 (3)第2章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 (4)2.1 数据源选择与接入 (4)2.2 数据清洗与融合 (4)2.3 数据存储与管理 (5)2.4 数据质量评估与提升 (5)第3章能源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 (6)3.1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 (6)3.2 能源关联规则分析 (6)3.3 能源聚类分析方法 (6)3.4 能源时序数据分析 (7)第4章能源消耗预测技术 (7)4.1 能源消耗预测概述 (7)4.2 传统预测方法 (7)4.3 机器学习预测方法 (8)4.4 深度学习预测方法 (8)第5章能源需求侧响应分析 (8)5.1 需求侧响应概念与分类 (8)5.1.1 按参与对象分类 (9)5.1.2 按响应特性分类 (9)5.1.3 按实施方式分类 (9)5.2 需求侧响应策略 (9)5.2.1 价格策略 (9)5.2.2 激励策略 (9)5.2.3 技术策略 (9)5.3 需求侧响应数据分析方法 (10)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0)5.3.2 相关性分析 (10)5.3.3 时间序列分析 (10)5.4 需求侧响应预测与优化 (10)5.4.1 预测方法 (10)5.4.2 优化方法 (10)5.4.3 案例应用 (10)第6章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 (11)6.1 分布式能源系统概述 (11)6.2 分布式能源系统建模 (11)6.3 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法 (11)6.4 分布式能源系统数据分析与预测 (11)第7章能源市场预测与风险管理 (12)7.1 能源市场概述 (12)7.2 能源价格预测方法 (12)7.3 能源市场风险管理 (12)7.4 能源市场预测与决策支持 (12)第8章智能电网数据分析与预测 (13)8.1 智能电网概述 (13)8.2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 (13)8.3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13)8.4 智能电网大数据应用案例 (14)第9章能源政策与经济分析 (14)9.1 能源政策概述 (14)9.2 能源经济分析方法 (14)9.2.1 成本效益分析 (15)9.2.2 边际分析 (15)9.2.3 投入产出分析 (15)9.2.4 能源需求预测 (15)9.3 能源政策对能源市场的影响 (15)9.3.1 能源价格 (15)9.3.2 能源投资 (15)9.3.3 能源结构优化 (15)9.3.4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 (15)9.4 能源政策优化与建议 (16)9.4.1 完善能源政策体系 (16)9.4.2 强化政策执行力 (16)9.4.3 促进能源市场改革 (16)9.4.4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16)9.4.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6)第10章能源大数据应用与未来发展 (16)10.1 能源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16)10.2 能源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 (16)10.3 能源大数据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7)10.4 能源大数据发展策略与建议 (17)第1章能源大数据概述1.1 能源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能源大数据是指在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巨量、高速、多样、真实的数据集合。
需求响应基本资料

-需求响应基本资料————————————————————————————————作者:————————————————————————————————日期:ﻩ背景电力需求侧管理概念引入我国已有20多年,它对我国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需求需求响应作为需求侧管理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需求响应是一种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包括云服务在内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有巨量用电单位集体参与的用电与供电之间双向互动的有计划的项目活动,其目的是实现用电高峰期区域电力最高负荷的削减。
需求响应本质上是一种用电负荷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各种负荷的使用情况、历史数据或即时数据以及企业用电模式等进行精细分析,在企业内部寻找在用电高峰期被浪费掉的、可以调控的、可以节省的的负荷,把这些负荷分门别类与调控模式联系起来、储备起来,在电力高峰时使用。
需求响应的作用取决于电力用户参与的规模。
与传统的有序用电管理相比,需求响应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的行动,客户参与的驱动力是公开、透明的政府的鼓励政策与激励办法。
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帮助电网削减了电力尖峰,维护了电网的稳定、节省了投资、节省了能源、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因而可以得到相应的、各种可能的回报。
国际上,美国加州及纽约通过十几年需求需求响应的实施,在不增加发电机组的情况下就满足的电力增长的要求,尤其是当遇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需求响应对电网稳定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与新建发电厂、输配电设施相比,需求响应实施的成本一般只有它们的三分之一。
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选定北京、唐山、佛山、苏州市成为国内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尝试完成了需求响应试点任务。
为了吸引用电企业参与其中,各个试点城市都加大了财政补贴的力度,佛山、苏州和北京的补贴标准分别为每千瓦130元人民币、100元人民币和80元-120元人民币。
需求响应实施构架及实施过程分析系统概述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是服务于需求响应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应能够有效地支持政府部门、电网企业、电能服务商、电力用户共同完成的需求响应活动,提供政府、电网、电能服务商和用户之间对需求响应互操作性的共同理解。
电力市场中的用户需求响应与管理

电力市场中的用户需求响应与管理在当今的电力市场中,用户需求响应与管理已成为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有效地理解和引导用户的电力需求变得愈发关键。
用户需求响应,简单来说,就是用户根据电力市场的价格信号或者激励机制,主动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以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一概念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电力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过去,电力供应相对单一,用户只是被动的消费者,对电力的使用没有太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机制的引入,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如今,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实时了解电力价格的波动,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经济考量,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和用电量。
例如,在电力价格较高的时段,用户可以选择减少非必要的用电设备,如推迟使用大型电器、关闭部分照明等;而在价格较低的时段,则可以进行一些耗电量较大的活动,如洗衣服、给电动汽车充电等。
这种灵活的用电行为,不仅能够为用户节省电费支出,还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用户需求响应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
智能电表的广泛应用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智能电表能够实时精确地测量用户的用电量,并将数据快速传输给电力供应商和相关的管理部门。
这使得电力供应商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用户的用电情况,从而制定更合理的供电计划和价格策略。
此外,智能家居系统和能源管理软件也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控和管理用电设备。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个设备的耗电情况,设定用电计划和目标,并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调整。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用户需求响应,仅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和激励政策。
电力市场的价格机制应当能够准确反映电力的供需关系和成本变化,为用户提供清晰明确的价格信号。
当电力供应紧张时,价格适当上涨,鼓励用户减少用电;当供应充裕时,价格降低,刺激用户增加用电。
需求响应在居民用户侧的应用

需求响应在居民用户侧的应用戴玮;吕亚【摘要】通过对需求响应以及其在智能电网框架下发生的变化的分析,考虑峰谷电价比、补贴政策、尖峰电价等因素,结合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和分布式发电系统技术,建立基于需求响应的配电收益与支出模型.结合具体实例,对多种情形下用户侧实施需求响应前后收益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给类似需求响应提供借鉴与参考,有助于需求响应系统的价值发现和其在电网中的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13)004【总页数】7页(P62-68)【关键词】需求响应;智能电网;分时电价;电动汽车;分布式发电系统;尖峰电价【作者】戴玮;吕亚【作者单位】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6;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855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已推出了各自的减排计划,以帮助整个世界走上低排放经济增长模式之路.在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1]的概念应运而生.智能电网将与竞争型电力市场下的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 DR)结合[2],共同实现电力系统可靠、安全、经济、高效、清洁、互动的目标.文献[3]从节能减排、重构能源供应体系出发,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构建适应可再生能源资源特点的新型电力系统主要措施,并未给出具体模型;文献[4]阐述峰谷分时电价的意义和作用,分析我国当前居民峰谷分时电价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对居民用电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居民峰谷分时电价方案,并以重庆电网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但是只针对低谷电量、低谷下浮和高峰上浮比例讨论供需双方收益;文献[5]对扩大峰谷电价比所产生的避峰量给出了详细的定量分析,对不同峰谷电价比情况下的居民用户的用电成本进行了分析,没有从供电方成本、环境效益方面分析.以上研究缺乏对智能电网下新型居民用户,如配有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系统的用户,需求响应在用户侧的应用,以及DR对用户侧、供电方、社会环境三方影响的综合研究.本文基于智能电网框架下的需求响应,结合电动汽车储能技术、DG系统技术,考虑峰谷电价比、补贴政策、尖峰电价等因素,建立基于需求响应的配电收益与支出模型,结合具体实例,对多种情形下用户侧实施DR前后收益进行比较分析,显示了需求响应在居民用户侧应用的多方效益,从而给类似DR提供了借鉴与参考,给DR系统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思路.1.1 需求响应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 DSM)措施也在发生变化.DR作为全面参与电力市场的新资源,能够维持系统可靠性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将需求侧和供应侧同等对待,会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率更高.将DR定义为[6]:电力市场中的用户针对市场价格信号或者激励机制做出的响应,并改变正常电力消费模式的市场参与行为.根据响应方式的不同,DR被划分为两类:1) 基于价格的DR包括分时电价(time of use pricing, TOU)、实时电价(real time pricing, RTP)、尖峰电价(critical peak pricing, CPP);2) 基于激励的DR有直接负荷控制(direct load control, DLC)、可中断负荷(interruptible load, IL)、需求侧竞价(demand side bidding, DSB)、紧急需求响应(emergency demand response, EDR)、容量/辅助服务计划(capacity/ancillary service programs, CAMP).1.2 智能电网框架下的需求响应到目前为止,智能电网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可靠、安全、经济、高效、清洁和互动的目标.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智能电网和DR有相通之处,联系紧密[2],二者的相互配合可以极大地推动电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智能电网框架下,DR的功能有所发展,主要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1) 参与DR项目的用户响应更迅速.先进的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在支持DR和促进电网与用户沟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用电特点和风险大小,选择合适的DR项目,并能通过双向通信系统实时取得电价和负荷信息,在AMI帮助下,迅速响应,合理调整自身用电计划;2) DR项目智能化.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可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快速响应紧急情况,有效改善停电管理流程;DR可选择多元化的资源优化电网运行,兼顾成本和可靠性,使DR项目的管理更加智能化;3) 与分布式发电等技术紧密结合.随着一次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高效、环保的发电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DR作为一种可以灵活配置的电力资源,与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装置的有效配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各种需求侧资源在优化电网运行方面的作用,用户侧还可以出售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装置的富余电能,实现电力供需的双向互动.1.3 分布式发电系统和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分布式发电系统运用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技术,向用户提供电能和热能,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供能可靠性高、污染物排放少、经济性好等优点.多种发电技术的融合,通常会比单一形式的发电技术,表现出更大的优越性.作为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利用白天、夜晚时段和季节上的互补性,可以大幅提高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并且已经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电动汽车作为一种世界潮流,不仅有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还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减少污染排放.另外,电动汽车的电池可以作为一种灵活的移动储能装置,通过有序的引导,在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反馈电能,有利于削峰填谷,减缓高峰时刻的供电压力,提高电能综合利用效率.2.1 居民用户DR潜能分析未来居民用户除了拥有照明、彩电、热水器、空调、电磁炉等常规电器设备,还将拥有电动汽车、DG系统等设备.其中,电动汽车、DG系统在实现电能双向流动方面作用明显.设置合理的峰谷分时电价,在此基础上添加尖峰电价,制定合理的电动汽车、分布式发电系统相关补贴政策等手段,都将有利于提高居民用户参与DR项目的积极性.2.2 需求响应在居民用户侧应用模型讨论对象为某地区夏季某户居民的日用电情况[7].以1 h为单位进行时段划分,将一天等分为24个时段.一天中的峰、平、谷时段对应于若干个彼此可能不相邻的等分时段,假设分别对应于f、p、g个等分时段,且f+p+g=24;结合居民用电的特点,可以将峰、平时段合并,统称为峰时段[4],则f+g=24.设实行峰谷电价政策前用户的购电价格为c;若实行峰谷电价后,基本电价保持不变,上浮比例为α,下浮比例为β,拉开比为λ=α/β,峰、谷电价分别为cf、cg,则cf=(1+α)c,cg=(1-β)c,峰谷电价比γ=cf/cg.记用户日总用电量为w,假设实行峰谷电价后,用户日总用电量不变(无分布式发电DG系统或不工作,电动车电能不回馈电网的情况).实行峰谷电价后,峰时段用电量为wf,谷时段用电量为wg,则用户日电费支出为式中x用以区分实行峰谷电价前、后,x=0表示实行峰谷电价前的情况,这时c=cf=cg;x=1表示实行峰谷电价后的情况.供电方日获得销售收入为设置合适的峰电价和谷电价拉开幅度α和β,若要既能提高供电方的经济效益,又能在不改变电网峰谷特性的条件下保证用户的利益,同时满足系统削峰填谷的目的,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调动用户和供电方的积极性,就需要满足实施分时电价后,用户电费支出不升高和供电方减少的收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考虑用户只从大电网获取电能的情况.用户家中的电器设备数量为n,编号为i,其中电动车编号为j,DG系统编号为k(1≤j,k≤n).设用电器功率为pi,自大电网取电时间(通常认为的用电时间)为ti,系数ai定义为电器设备i自大电网取电系数,ai=0表示该设备未从大电网取电,ai=1表示该设备从大电网取电,则用户日总用电量实行峰谷电价后,峰或谷时段用电量式中y用以区分实行峰谷电价后的峰、谷时段,y=f表示峰时段,y=g表示谷时段.考虑DG系统直接向用户供电的情况,一般建议此模式用于峰时段的某段时间,以减小大电网供电压力.假设在峰时段内,DG系统直接向用户供电m小时,则对于被供电的电器设备(由于电动车功率较大,不包括电动车),可认为这m小时,电器设备i自大电网取电时间为0,故式(4)中的tiy要用tiy-z替代(z为电器原峰时段用电与其自DG系统取电重合的时间,z≤j);谷时段计算方法类似.考虑电动车、DG系统向大电网反馈电能的情况.由于电动车电池容量有限,并且不宜频繁充放电,所以建议于峰时段的某段时间向大电网反馈电能;出于对DG系统启动成本的考虑,DG系统不宜频繁启停,假设其一直工作.将可向大电网反馈电能的设备i(这里有且仅有i=j或k)的售电时间段划分为q段,对应时间段的售电补贴价格有q种,时段编号为r,则用户通过设备i获得售电收益式中:wiback_r为设备i在第r时段向大电网反馈的电能数量;ci_r为设备i在第r时段向大电网反馈电能时的售电补贴价格.配备了电动车、DG系统的用户日电费支出变为式中系数bi表示设备i向大电网反馈电能系数,bi=0表示该设备未向大电网反馈电能,bi=1表示该设备向大电网反馈电能.2.3 需求响应在居民用户侧应用算例分析假设某地区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前,平均售电价格为0.50 元/(kW·h);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后,峰时电价上浮10 %,谷时段下浮40 %,峰谷时段划分如表1所示.某普通居民用户,电动汽车采用快速充电法,充电功率为50 kW,完全充电2 h;分布式发电系统采用文献[8]中结构,假设储热蓄能装置能满足热水器的需求,并且DG系统可以满足用户除电动车外的供电需求.这里,用户侧需求响应的实施,是分时电价、储能装置(这里指电动汽车)和DG系统的综合应用.实行DR前,家用电器功率及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实行DR后,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调整为凌晨4:00~6:00,其他使用情况不变.此用户(除电动汽车)峰值容量5.16 kW,考虑备用容量,设DG系统容量5.5 kW,假设DG系统发电成本为5.47 元/(kW·h)[9].根据实行峰谷电价前、后,有、无电动车,有、无DG系统,可得8种基本方案,见表3.实行峰谷电价前,电动汽车、DG没有电能反馈环节.供电方给予DG系统直接给用户供电的补贴为4.97 元/(kW·h),对用户而言,采用DG系统直接供电与选择大电网直接供电,在电费支出方面无优势,主要作用是提高电能供应的可靠性,即在大电网出现故障时,DG系统可以保证用户的电能供应,一般不启用DG系统.实行峰谷电价后,电动汽车、DG设有电能反馈环节.以方案1为例:n=7,按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前,平均售电价格为0.50 元/(kW·h);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后,峰时电价上浮10 %,谷时段下浮40 %,峰时段电价cf=0.55 元/(kW·h),谷时段电价cg=0.30 元/(kW·h),拉开比λ=0.25,峰谷电价比γ=1.83.1) 补贴政策不变,调节峰时段上浮比例α,谷时段下浮比例β,数据见表4.2) 峰时段上浮比例α、谷时段下浮比例β不变,α=10 %,β=40 %;DG系统和电动车售电时间不变,调整补贴政策,此调整涉及表3中方案6、7、8的变化,数据见表5.3) 补贴政策不变,在峰谷分时电价的基础上,考虑尖峰电价[10].假设实行尖峰电价后,尖峰时段:11:30~12:30,19:30~20:30;尖峰电价上浮比例为δ,尖峰时段用电量为wj,尖峰段、峰段、谷段电价比为ε,此调整涉及表3中方案5、6的变化,数据见表6.4) 实施DR前、后该用户日负荷数据见表7、表8,负荷曲线见图1、图2.5) 实施DR前,居民日总用电负荷(方案4)为131.63 kW·h;实施DR后,居民日总用电负荷(方案8)为-25.37 kW·h,减少了157 kW·h.2.4 算例结果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随着峰谷价差的拉大,用户日电费支出将减少.我国现行的峰谷价差比多为2~3,虽然国外峰谷价差比一般达到5~8,甚至9~10,对用户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但是考虑到我国DR项目尚不成熟,峰谷价差比的设置有待进一步研究.电动汽车、DG系统发电在发展绿色电力方面具有积极地作用,但目前成本较高,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表5显示,提高售电补贴能减少用户日电费支出.这里仅为一种假设的补贴设置,实际操作中的政策制定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供需双方规避风险、若用户侧不积极响应将要接受处罚、需求侧竞价等问题,以确保DR的实施.表6显示,在峰谷电价基础上添加尖峰电价,将进一步拉大峰谷电价比,时段划分更为细致,用户获得收益更为明显.推广用户侧需求响应,会引导用户积极主动地采用各种方式使用低谷电量,如表7、表8中数据及图1、图2对比所示.对于供电方而言,虽然用户电费收入减少了,但是可以推迟电力设备升级换代的时间,减少电力系统增容投资.大力推广DR,将使大电网的负荷曲线相对平稳,整个大电网将运行在更为稳定、可靠的状态,降低故障率.另外,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加入,将会减少由于发电产生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并且,随着不可再生一次能源的日益减少,价格逐渐升高,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日趋明显.[11]1) 本算例中使用的是DR项目里的TOU和CPP,而不是智能电网所提倡的RTP,这主要是由于AMI等智能电网相关技术还未成熟.若实行RTP,售电侧和用户侧双向实时互动,将对电网多项技术提出更严格的要求.2) 如果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DR项目,电动汽车、DG系统的大规模接入,将考验电网的安全问题.所以,需对用户侧响应行为进行合理引导、严格监控.3) 本算例中未考虑电动汽车、DG系统、DR项目的初期投资,但是,很明显,大规模推广DR项目的初投资是巨大的,需要鼓励多方合作,开展DR、智能电网的专题研究,加快新技术研发,以降低新产品价格.4) DR项目的成功推广,离不开制定健全的政策法规.由于实施DR项目可能会减少供电方的售电收入,影响其投资积极性,这就需要引入合理的激励机制,降低投资风险,从财政、税收、贷款等方面对发展DR项目和智能电网给予充分政策、资金支持,以实现各利益相关方共赢的局面.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和讨论虽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各国电力行业的共识.DR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在智能电网的发展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电动汽车储能装置、DG系统,作为未来电网实现高效、环保、优质供电的一个重要手段,与DR的结合,效益将越来越明显.E-mail:***********【相关文献】[1] 余贻鑫,栾文鹏.智能电网[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25(1):7-11.[2] 张钦, 王锡凡, 付敏, 等.需求响应视角下的智能电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49-55.[3] 史立山.构建适应可再生能源资源特点的新型电力体系[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25(4):1-4.[4] 郭玲丽,董如.居民峰谷分时电价研究与实证分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11(2):54-57.[5] 熊虎岗,程浩忠,章文俊,等.峰谷电价对上海居民用户用电特性影响分析[J]. 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8(6):17-20.[6] 张钦,王锡凡,王建学,等.电力市场下需求响应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3):97-108[7] 姜勇.南京市居民夏季用电负荷特性分析[J].继电,2003,31(4):24-26.[8] 王渝,黎灿兵,苏喆,等.风—光联合功能系统[J].河南电力,2008(3):13-16.[9] 卞海红, 万秋兰, 徐青山.可再生能源微网发电系统的可行性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10(5):10-13.[10] 周永灿,李扬.考虑需求侧响应的尖峰电价实施效益的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11(2) ;12-14.[11] 宁亚楠,姜高霞.基于CBS-GM的时序数据短期预测方法[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4,30(2) ;17-22.。
电力需求响应中的用户参与研究

电力需求响应中的用户参与研究在当今能源领域,电力需求响应正逐渐成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
而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的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力需求响应,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或价格机制,引导用户在电力高峰时段减少用电,在低谷时段增加用电,从而实现电力供需的平衡。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电网压力,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还能减少能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用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基于价格的需求响应,即当电价在高峰时段升高时,用户会主动减少不必要的用电,比如关闭一些非关键的电器设备;而在低谷时段电价降低时,用户可能会选择开启一些可以灵活安排时间的用电设备,如洗衣机、电动汽车充电等。
另一种方式是基于激励的需求响应,电力公司会提前通知用户在特定时间段进行用电调整,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补贴。
然而,要实现用户的有效参与,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用户对电力需求响应的认知度和理解程度往往有限。
很多用户可能并不清楚什么是需求响应,以及它对自己和整个电力系统的意义。
这就需要电力公司和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用户解释需求响应的原理、好处以及参与方法。
其次,用户的用电习惯往往具有一定的惯性,改变并非易事。
比如,一些用户习惯在下班后立即开启空调、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即使知道在高峰时段用电成本较高,也难以迅速调整习惯。
因此,需要通过长期的引导和培养,帮助用户逐渐形成更加合理的用电习惯。
再者,技术方面的限制也可能影响用户的参与。
例如,一些用户的家庭智能电表和用电设备可能不具备远程控制和监测的功能,无法实现自动化的需求响应。
此外,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和大型工业用户来说,调整生产流程和用电设备的运行时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这也使得他们在参与需求响应时存在顾虑。
为了提高用户的参与度,电力公司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激励机制,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211065639_江苏居民电力需求响应行为分析

探索与创江苏居民电力需求响应行为分析刘洋∗张江琪竺杏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务贸易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 要: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
电力需求响应是调节电力供需的重要手段。
本文立足江苏实情,对江苏居民电力需求响应行为展开分析,设计出江苏居民电力需求响应意愿的调查实验,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江苏居民电力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为地方政府实现“双碳”目标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电力需求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影响因素江苏居民中图分类号:T M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8(c)-0231-06 Analysis of Power Demand Response Behaviourof Jiangsu ResidentsLIU Yang∗ZHANG Jiangqi ZHU Xingyue(School of Business and Trade, 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Province, 210023 China)Abstract: China has put forward "double carbon" strategic goal, namely, "carbon peak" by 2030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by 2060. Power demand respons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gulate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Jiangs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ponse behavior of Jiangsu residents' power demand, designs an investigation experiment on Jiangsu residents' power demand response willingness, analyzes the survey data, ob-tain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iangsu residents' power demand willingness, provides feasibl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the experiment, 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achieve the "double carbon" goal.Key Words: Power demand response; Carbon peak; Carbon neutralis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Jiangsu residents在能源的综合管理中,力求达到电力的供需平衡状态,电力生产部门电力供不应求会影响社会的生产、生活,供过于求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用户侧需求响应资源参与市场运营的具体规则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用户侧需求响应资源参与市场运营的具体规则是指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积极参与市场运营,并获得相应的资源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行为概述
居民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行为是指在电力市场,居民用户能够参与电
力需求侧响应活动,通过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使用户的电力需求与输电
网络的负荷和供电量保持平衡。
针对居民用户,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参
与电力需求侧响应活动:
一是采用时间和容量分担协议。
时间分担协议是指居民用户将自己的
用电行为分为多个时间段,并根据需要在每个时间段调整自己的用电行为。
容量分担协议是指居民用户安装节能器具,通过节能器具的运行来实现节能。
在时间和容量分担协议中,居民用户只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容量来
参与用电,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二是建立可插拔电力系统。
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可插拔电力系统已
经成为居民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的重要方式之一、可插拔电力系统可
以实现居民用户对自己的用电行为的动态调整,让用户的用电行为与输电
网络的负荷和供电量保持平衡,使用户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三是利用智能电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