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植物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植物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一、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有氧的条件下,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产生醌。

用分光光度法在525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即可计算出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和比活性。

反应式如下:多酚氧化酶邻苯二酚(儿茶酚)+1∕2 O2 ——————→ 邻醌+H2O三、材料、仪器及试剂1. 材料:马铃薯块茎等2. 仪器:UV-1206或UV-1240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或匀浆机;试管;移液管;纱布袋等。

3. 试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01mol·L-1 pH 6.5磷酸缓冲液;0.1m mol·L-1pH6.5磷酸缓冲液;0.05 mol·L-1 pH5.5磷酸缓冲液;30%饱和度硫酸铵;0.1 mol·L-1儿茶酚;20%三氯乙酸。

四、实验步骤1. 粗酶液的制备称取马铃薯块茎5g于研钵中,加入0.5g 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事先用蒸馏水浸洗,然后过滤以除去杂质)和100ml 0.1mol·L-1pH6.5磷酸缓冲液,磨成匀浆,用几层纱布袋过滤,滤液加入30%饱和度硫酸铵,离心除沉淀,上清液再加硫酸铵使达60%饱和度,离心收集沉淀。

将所得沉淀溶于2~3ml 0.01mol·L-1 pH6.5磷酸缓冲液中,即为粗制酶液。

2. 活性酶的测定在试管中加入3.9ml 0.05 mol·L-1 pH5.5磷酸缓冲液,1.0ml 0.1 mol·L-1儿茶酚在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然后加入0.5ml酶液(可视酶活性增减用量),迅速摇匀,倒入比色杯内,于525nm波长处以时间扫描方式,在1~2min内测定吸光度变化(A)值。

五、酶活性的计算以每min内A525值变化0.01为1个酶活力单位,按下式计算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和比活性。

A 酶提取液总量(ml)酶活力(0.01A·min-1)=———————×———————————0.01×反应时间测定时酶液用量(ml)A 酶提取液总量(ml)酶的比活性(0.01A·g-1Fw·min)=—————————×——————————0.01×W×反应时间测定时酶液用量(ml)公式中:A —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值;W为样品鲜重(g)。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文献综述]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生物工程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1 前言多酚氧化酶(PPO)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果实和蔬菜收获后,PPO所引起的反应常常会使果肉发生褐变、产生异味和损失营养。

本文总结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方法以及对其活性的控制,主要研究了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为果蔬贮藏和加工中酶促褐变的防治提供思路。

多酚氧化酶(PPO)作为一种植物酶类,是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因素。

鲜切果蔬因组织被切分使PPO与酚类底物的接触机会增加,酚类物质被氧化成棕褐色的醌,导致产品褐变。

抑制PPO活性取决于抑制剂的性质和浓度、底物的可利用性、pH值和温度。

一些还原剂、酶类、螯合剂和蜂蜜等均已被用于防止果蔬酶褐变。

本文主要总结了抑制剂对于控制果蔬PPO活性的研究。

2 主题部分2.1 从果蔬中提取PPO(以莲藕为例)2.1.1 丙酮法(丙酮法提取所得酶液比活力最高。

适合需大量制样时使用)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4倍量预冷至.18。

C的丙酮(w/v为1:4)捣碎,搅拌3min,抽滤,冷风吹干残渣后,混匀,得丙酮粉。

称取丙酮粉O.5 g,加入0.2 mol/L,pH为5.4的预冷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缓冲液20ml,搅拌3min,8 000r/min离心10min,所得上层清液即为粗酶液。

【1】2.1.2 匀浆法(匀浆法提取的酶液没有活性)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入0.05mol/L,pH5.4的预冷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含5%的PVPP),料液比为1:2.2,捣碎,搅拌,抽滤。

向滤渣中加入0.05mol/L,pH5.4磷酸氢二钠一柠檬酸缓冲溶液(W/V为1:1)再次搅拌,抽滤,两次滤液合并,8 000r/min离心10rain,所得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2】2.2.3 匀浆浸提法(匀浆浸提法提取所得粗酶液活性最高,操作简便,提取所得粗酶液活性高,且可以直接用于研究)(1)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入0.05mol/L,pH5.4的预冷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含5%的PVPP),料液比为1:2.2,捣碎,搅拌,4。

多酚氧化酶6页

多酚氧化酶6页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金属蛋白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甚至在土壤中腐烂的植物残渣上都可以检测到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由于其检测方便,是被最早研究的几类酶之一。

自1883年Yoghid发现日本漆树液汁变硬可能和某种活性物质相关,1938年Keilin D.和Mann G.研究了蘑菇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和纯化,得到多酚氧化酶并将这类酶称为polyphenol oxidase。

多酚氧化酶又称儿茶酚氧化酶,酪氨酸酶,苯酚酶,甲酚酶,邻苯二酚氧化还原酶,是六大类酶中的第一大类氧化还原酶。

多酚氧化酶的共同特征是能够通过分子氧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对应的醌。

在广义上,多酚氧化酶可分为三大类:单酚单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EC.1.14.18.1)、双酚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catechol oxidse,EC.1.10.3.2)和漆酶(laccase,EC.1.10.3.1)。

在这三大类多酚氧化酶中,儿茶酚酶主要分布在植物中,微生物中的多酚氧化酶主要包括漆酶和酪氨酸酶。

现在大部分文献所说的多酚氧化酶一般是儿茶酚氧化酶和漆酶的统称。

编辑本段二、多酚氧化酶在自然界的分布1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及作用在植物(如苹果、荔枝、菠菜、马铃薯、豆类、茶叶、桑叶、烟草等)组织中,PPO是与内囊体膜结合在一起的,天然状态无活性,但将组织匀浆或损伤后PPO被活化,从而表现出活性。

在果蔬细胞组织中,PPO存在的位置因原料的种类、品种及成熟度的不同而有差异,绿叶中PPO活性大部分存在于叶绿体内[7];马铃薯块茎中几乎所有的亚细胞部分都含有PPO,含量大约与蛋白质部分相同[8];在茶叶中的PPO 分为游离态和束缚态,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液中属可溶态PPO,而后者则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与这些细胞器的膜系统或其他特异部位结合呈不溶态[9],ThanarajS.N.(1990)研究了茶树新梢中PPO活性及多酚含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发现PPO活性强,多酚含量高,对红茶品质有利,相反则利于绿茶的生产[10];新鲜的苹果中,多酚氧化酶几乎全部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应用综述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应用综述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应用综述马烨09营养20090804159(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摘要: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简称PPO)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中的一种铜结合酶。

它是由核基因编码、多基因控制,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一定的方式转运至质体内而成为具酶活性的形式,对农产品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

本文系作者在结合了多篇文章和研究报道后简单的论述了其在生物中的存在和定位、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及应用进展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应用进展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能催化多酚类氧化成醌类的含铜质体金属酶[2]。

由于多酚氧化酶的酶促褐变与果蔬加工、茶叶品质、组培成功等密切相关,人们很早就开始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多酚氧化酶各方面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本文就多酚氧化酶的生理作用、功能、定位分布做简要介绍。

1 多酚氧化酶的分布和定位PPO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中。

PPO相当稳定,甚至在土壤中已腐烂的植物残渣上都可检测到PPO的活性。

研究表明,有活性的PPO定位于正常细胞的质体中。

叶绿体的PPO存在于类囊体上,其它类型质体的PPO存在于各种囊泡上。

定位于类囊体的PPO究竟是结合于类囊体膜上,还是溶解在膜腔中,目前尚无定论。

虽然几乎所有的质体中都包含PPO,但在某些组织中很难检测到PPO活性:例如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保卫细胞的质体。

有些报道认为PPO位于腔中,如马铃薯毛状体的Mr 为59000的PPO,番茄PPOE基因产物,蚕豆PPO。

与此相反,Soderhall和Soderhall认为,萝卜的PPO 最初合成时无活性,是可溶性(不与膜相连)的PPO前体,在进行分级分离时才与膜结合,从而造成与膜结合的假象[1]。

2 多酚氧化酶的分子结构2.1 PPO的基因特性PPO是由核基因编码,多个基因控制,表现出多基因的家族性。

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综述_代丽

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综述_代丽

多酚氧化酶(PPO)是动物、植物、真菌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铜结合酶。

早在1883年Yoghid就发现日本漆树树汁变硬可能与某种活性物质有关。

1894年Betrand首次研究了这种物质,发现它是一种酶蛋白。

1937年Kubowitz在Warburg实验室中第1次分离出多酚氧化酶[1,2]。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多酚氧化酶各方面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笔者就多酚氧化酶的生理作用、功能、定位分布做简要介绍。

1多酚氧化酶的分布和定位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各种器官或组织中,如花器官、分生组织、叶片、块茎、根中,一般在幼嫩部位含量高,而成熟部位较少[2]。

番茄的茎杆的韧皮部、叶片的表皮细胞、花蕾的分生组织、种子和果实中均有积累,在靠近顶端幼叶的PPO主要积累在表皮细胞和毛状体中,成熟叶片中的PPO主要积累在分化的叶肉、韧皮部、毛状体中[3]。

马铃薯芽、根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最高,幼叶和成熟块茎中活性中等,成熟叶和茎叶活性最低[4]。

烟叶在苗期时PPO的活性较高,叶片进入旺盛生长期后PPO逐渐升高,在叶片定长时PPO达最大,进入成熟期后PPO活性开始下降,并且同一生育期烟叶PPO活性比较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5]。

Kruger等研究了小麦籽粒发育和成熟过程中PPO活性变化,指出在籽粒早期就有PPO存在,未成熟籽粒的PPO主要存在于胚乳中,随籽粒的发育成熟,籽粒中的双酚氧化酶活性很高,在成熟后降至很低[6,7]。

Thygesen等[8]报道,马铃薯匍匐茎、块茎、根和花中PPO活性高,而叶和茎中的低,在块茎发育过程中块茎的PPO活性不断升高。

基因水平同样证明,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综述代丽1,宫长荣1,史霖1,陈付军1,巩培智2(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湖北襄樊市烟草公司,湖北襄樊441003)摘要: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简称PPO)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中的一种铜结合酶。

多酚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
简介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简称PPO)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 物体内的含铜金属酶类.由于其与 果蔬加工、品质等密切相关,人们 很早就开始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 研究.
• 铜是酶的活性中心,从蛋白质中除 去一部分或全部铜,将引起酶活性 下降或完全失活,若添加铜的话, 酶活又能恢复。不同果蔬中的PPO铜 辅基的数量会有所不同,如蘑菇中 PPO含4个铜原子,而扁豆的PPO含1 个铜原子。
琼酯糖凝胶
已装柱好的苯基琼脂糖 PenlysepharoseCL4B柱,用高盐缓冲 液A预平衡, 酶液借助梯级蠕动泵加 在柱上,洗脱液以一定流速,从高盐缓 冲液A减弱至低盐缓冲液B,最后以 50%的乙二醇进行洗脱 。由紫外监 控器(280nm)监控,调节分级收集器 流速收集。
酶活性测定 测定波长视底物而定,测定 温度为25℃,反应液由pH4的柠檬 磷酸缓冲液、测定底物和酶液组 成,一个酶活力单位为测定条件下, 每分钟引起光密度改变0.001所需 的酶量。
葡聚糖凝胶
文献报道植物组织中PPO分子量一般 介于40-70K之间,根据葡聚糖凝胶分离大 分子的原理,葡聚糖凝胶分离PPO与杂蛋白。 不同型号凝胶的分离范围是根据球形蛋白 理论模型确定的,而实际分离蛋白的结构 与理论模型常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纯化PPO 时,采用不同型号的葡聚糖凝胶进 行分离效果的比较。
包括Sepharose和Bio-gel A等。 Sepharose与2,3二溴丙醇反应,形Sepharose CL型凝胶(CL-2B ~4B),分离特性基本没变,
琼脂糖是从琼提高,可以在更
广泛的pH范围内应用。
琼脂糖凝胶稳定性要超过一般的葡聚糖 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对样 品的吸附作用很小。琼脂糖凝胶的机械强 度和孔穴的稳定性都很好,一般好于前两 种凝胶,使用琼脂糖凝胶时洗脱速度可以 比较快。 琼脂糖凝胶的排阻极限很大,分离范 围很广,适合于分离大分子物质,但分辨 率较低。琼脂糖凝胶不耐高温。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现状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现状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现状多酚氧化酶的研究现状论文关键词:多酚氧化酶(PPO);催化机理;生理功能一、多酚氧化酶PPO的结构特性二、PPO的催化机理三、PPO的生理功能PPO作为一种氧化还原酶还在光合作用中发挥作用。

如调节叶绿体中有害的光氧化反应速度,参与其中电子传递;PPO还可促进伤口的愈合,也可增加植物对病原体的抗性。

如烟草对炭疽病、黄瓜对黑星病、苹果对轮纹病、棉苗对枯萎病菌、水稻对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以及番茄对小昆虫的抗性等。

PPO的`作用方式有:1.如番茄的具腺毛状体中含有大量PPO,PPO具有存在于表皮中、活化态和可溶性的特性,在毛状体介导的抗病过程中起作用[12]。

4.如番茄中PPO克隆的反义表达可对基因家族的各成员进行负调节,对病原体产生超敏感性(感受性过敏)[14]。

四、PPO活性影响因素随着诱导剂特性的不同,PPO的分子特性如分子量、等电点等都有所改变。

生长培养基的成分也可部分地控制PPO酶产量,例如:硫酸铵抑制PPO形成,而谷氨酸促进PPO形成。

在植物组织中激活剂可打破PPO的潜伏状态。

在蚕豆中PPO可被游离脂肪酸酸化激活,菠菜类囊体中分离出来的PPO可被亚麻酸激活。

这表明PPO的天然激活剂确实存在。

同样PPO的天然抑制剂也存在,例如菠菜叶中的草酸盐,茶叶中的橡黄素、白花青素等。

矿物质营养例如钙或磷的缺乏可导致PPO活性的降低;硼缺乏对单子叶植物无影响,但可导致双子叶植物中PPO活性的增加。

植物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也会导致PPO活性的改变:例如贮存时通风不好或生长时水分不够均可引起PPO水平的升高。

铜是PPO的组成部分,铜缺失时苜蓿叶片不能表现出PPO酶活性,即使后来再补充铜也不行,这说明全酶只能在发育的早期形成。

钟瑾等[16]用自制壳聚糖与戊二醛交联对PPO固定化进行了初步探讨,表明当戊二醛浓度为2%时,酶活力最高,并提出在确定给酶量时,要兼顾酶活和回收率二者的影响以达到最佳。

莲藕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及抑制论文

莲藕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及抑制论文

莲藕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及抑制研究[摘要] 通过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以及抑制剂对莲藕多酚氧化酶(ppo) 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莲藕ppo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30℃。

亚硫酸钠、抗坏血酸(vc)等对莲藕ppo活性具有较好抑制作用,柠檬酸、半胱氨酸等对莲藕ppo活性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可以通过抗坏血酸(vc)溶液浸泡、调节ph值、低温贮藏等方法来抑制莲藕ppo活性,控制莲藕褐变。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抑制剂莲藕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也是我国销售量最大的水生蔬菜之一。

莲藕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较高,是一种珍贵药用食材。

但莲藕表皮薄,含水量高,贮藏加工时易褐变等问题,致其鲜食货架期短,贮藏保鲜困难,严重影响了莲藕鲜食和相关加工产业的发展。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催化多酚氧化的含铜酶类。

ppo催化多酚类物质氧化成醌,醌可聚合成黑色素,因此ppo被认为是莲藕等果蔬褐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抑制ppo活性控制不同果蔬褐变的研究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莴苣、苹果、烟草、茶叶、油桃。

李宁等对鲜切莲藕ppo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莲藕保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迄今为止对莲藕工厂化生产及储存等实际操作的防褐变保鲜等研究未见报道。

本研究探讨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莲藕的保鲜和防褐变控制技术。

1.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与试剂材料:莲藕试剂:聚维酮(pvp)、氯化钙、乙酸、邻苯二酚、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半胱氨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硫脲,均购自嘉信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为分析纯。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754) ,组织捣碎机(jj-2),循环式真空泵(shb-ⅲ)。

1.2 实验方法1.2.1 莲藕ppo粗酶液的提取取鲜切莲藕片组织50 g,按1:2质量比例加入经过预冷(4℃)的0.1 mol/ l 的ph7.0 的磷酸缓冲液(含5%的pvp),在高速组织捣碎机上捣碎,然后于4℃下浸提2 h 。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摘要: 采⽤分光光度法, 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 PPO) 的催化特性、最适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 值、热稳定性等性质进⾏了研究, 同时研究了Vc、EDTA、NaCl、柠檬酸4种添加剂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板栗仁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产物的最⼤吸收波长为410nm, 最佳反应时间为3min, 最适反应温度为30℃ , 最适pH 值为6. 0, ⽶⽒常数Km = 0.0694mo l/L, Vmax = 3.918OD/min。

95℃⽔浴处理5min该酶已基本失活, 其中V c和EDTA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板栗; 多酚氧化酶; 褐变; 抑制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ox idase, PPO ) 是由核基因编码的铜⾦属酶, 其酶促褐变机制是:内源性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成醌, 醌再相互作⽤⽣成⾼分⼦聚合物, 从⽽导致褐⾊素的⽣成。

它能催化两类不同的反应, 可以使⼀元酚羟基化, ⽣成相应的邻⼆羟基化合物;也可以氧化邻苯⼆酚⽣成醌[ 1]。

⽽酚类物质是果疏组织褐变的物质基础, 不同植物、同⼀植物的不同组织, 同⼀植物的不同品种、⽣长环境以及不同的发育期, 其褐变的主要酚类物质均有所不同, 导致酶褐变活性也有所差异。

云南富产板栗, 但对板栗仁PPO 的活性及影响活性因素的研究则未见报道。

1材料与⽅法1.1材料板栗市场购外观良好, ⽆病⾍害, ⽆机械损伤新鲜的云南板栗。

1.2试剂与仪器主要试剂: 聚⼄烯吡咯烷酮( PVPP)、邻苯⼆酚、⼄酸钠、冰⼄酸、磷酸氢⼆钠、磷酸⼆氢钠、甲醇、⼄醛、盐酸、维⽣素C ( V c)、EDTA、柠檬酸、氯化钠等, 均为国产分析纯。

主要试验仪器: TGL - 16G ⾼速台式冷冻离⼼机、722W 型分光光度计、HH - 4型数显恒温⽔浴锅、冰箱等。

1.3试验⽅法1.3.1粗酶液的制备酶液提取参照⽂献[ 2] 的⽅法, 有所改进。

多酚氧化酶实验报告

多酚氧化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多酚氧化酶(PPO)在植物组织中的作用及其活性测定的原理。

2.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PPO活性的操作技术。

3. 分析不同条件下PPO活性的变化,如pH值、温度等。

二、实验原理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

它能够催化酚类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醌类物质,进而引起植物组织的褐变。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PO的活性,通过测量反应体系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来反映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马铃薯、茶叶、茶叶提取物等。

2. 试剂:0.03M磷酸缓冲液(pH 6.0)、0.01mol/L邻苯二酚溶液、5%三氯乙酸溶液、0.01mol/L的间苯二酚溶液、0.01mol/L的NaF溶液、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硫脲等。

四、实验步骤1. 酶提取:取一定量的马铃薯或茶叶,加入适量磷酸缓冲液(pH 6.0),用匀浆机充分匀浆,过滤,收集滤液。

2. 酶活性测定:取适量酶液,加入0.01mol/L邻苯二酚溶液,在4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 酶活性计算:根据吸光度变化计算酶活性,公式如下:\[ 酶活性 = \frac{ΔA}{Δt} \times V_{底物} \]其中,ΔA为吸光度变化,Δt为反应时间,V_{底物}为底物体积。

4. 影响因素实验:分别考察pH值、温度、底物浓度等因素对PPO活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活性测定: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不同样品的酶活性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样品的酶活性| 样品 | 酶活性(U/mg) || -------- | -------------- || 马铃薯 | 1.23 || 茶叶 | 0.98 || 茶叶提取物 | 1.57 |从表1可以看出,茶叶提取物的酶活性最高,马铃薯次之,茶叶最低。

2. 影响因素实验:(1)pH值:在pH 4.0~7.0范围内,PPO活性随pH值升高而增加,在pH 6.0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

多酚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

一、多酚氧化酶研究概况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金属蛋白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甚至在土壤中腐烂的植物残渣上都可以检测到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由于其检测方便,是被最早研究的几类酶之一。

自1883年Yoghid发现日本漆树液汁变硬可能和某种活性物质相关,1938年Keilin D.和Mann G.研究了蘑菇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和纯化,得到多酚氧化酶并将这类酶称为polyphenol oxidase。

多酚氧化酶又称儿茶酚氧化酶,酪氨酸酶,苯酚酶,甲酚酶,邻苯二酚氧化还原酶,是六大类酶中的第一大类氧化还原酶。

多酚氧化酶的共同特征是能够通过分子氧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对应的醌。

在广义上,多酚氧化酶可分为三大类:单酚单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EC.1.14.18.1)、双酚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catechol oxidse,EC.1.10.3.2)和漆酶(laccase,EC.1.10.3.1)。

在这三大类多酚氧化酶中,儿茶酚酶主要分布在植物中,微生物中的多酚氧化酶主要包括漆酶和酪氨酸酶。

现在大部分文献所说的多酚氧化酶一般是儿茶酚氧化酶和漆酶的统称。

编辑本段二、多酚氧化酶在自然界的分布1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及作用在植物(如苹果、荔枝、菠菜、马铃薯、豆类、茶叶、桑叶、烟草等)组织中,PPO是与内囊体膜结合在一起的,天然状态无活性,但将组织匀浆或损伤后PPO被活化,从而表现出活性。

在果蔬细胞组织中,PPO存在的位置因原料的种类、品种及成熟度的不同而有差异,绿叶中PPO活性大部分存在于叶绿体内[7];马铃薯块茎中几乎所有的亚细胞部分都含有PPO,含量大约与蛋白质部分相同[8];在茶叶中的PPO分为游离态和束缚态,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液中属可溶态PPO,而后者则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与这些细胞器的膜系统或其他特异部位结合呈不溶态[9],ThanarajS.N.(1990)研究了茶树新梢中PPO活性及多酚含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发现PPO活性强,多酚含量高,对红茶品质有利,相反则利于绿茶的生产[10];新鲜的苹果中,多酚氧化酶几乎全部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 )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真菌体内,属于氧化还原酶,在广义上根据催化底物酚羟基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1]:单酚氧化酶(酪氨酸酶,EC 1.14.18.1)、双酚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EC 1.10.3.1)和漆酶(EC 1.10.3.2)。

植物中的PPO 主要是儿茶酚氧化酶,能够在有氧条件下催化多酚类物质生成对应的醌类。

PPO 在茶叶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不同加工工序或工艺抑制或提升PPO 活性,可制备出风味迥异的各类茶。

本文对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应用多酚氧化酶提供参考。

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进展邹纯,尹军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摘要:多酚氧化酶是茶叶加工中一类重要的氧化还原酶。

文章归纳了多酚氧化酶的结构性质和酶学性质,重点阐述了其在红茶、绿茶、乌龙茶和黑茶加工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应用多酚氧化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茶叶加工;结构性质;酶学性质;应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2002094)、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610212018014)。

作者简介:邹纯,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研究。

*通讯作者,E-mail :*****************。

The Properties of Polyphenol Oxidase and ItsResearch Progress in Tea ProcessingZOU Chun,YIN Junfeng *Tea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08,ChinaAbstract:Polyphenol oxidase is an important oxidoreductase in tea processing.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tructural and enzymatic properties of polyphenol oxidase,emphasized its research status in the processing of black tea,green tea,oolong tea and dark tea,and prospected it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depth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Keywords:polyphenol oxidase,tea processing,structural properties,enzymatic properties,application一、PPO 的结构与性质1.PPO 的结构(1)蛋白结构植物PPO 通常先以无活性的前体形式存在,其典型结构主要分为3个部分:N-末端转移肽、中间铜离子结合区、C-末端疏水区(图1)[2]。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生物工程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摘要: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各类果蔬植物中,其活性调控对于果蔬加工、保藏及茶叶初加工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着重归纳了多酚氧化酶的催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结合果蔬抑褐保鲜及茶叶加工的应用实例进行了分类综述,并指出了多酚氧化酶在未来生物技术中的价值空间。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酶活;抑制剂;褐变;保鲜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能催化多酚类氧化成醌类的含铜质体金属酶。

由于多酚氧化酶的酶促褐变与果蔬加工、茶叶品质、组培成功等密切相关,人们很早就开始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本文就多酚氧化酶类型、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环境因子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因此,通过多酚氧化酶学性质研究,为果蔬加工过程控制褐变提供了相对广阔的工业化技术和理想方法。

1 多酚氧化酶简介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氧化还原酶;EC 1.10.3.1),是一类氧化还原酶,其由铜离子辅基和主酶两部分组成,铜离子辅基不可透析。

多酚氧化酶首先由Yoghid在1883年在日本漆树研究过程中发现,1938年KeilinD和MannG在对蘑菇的研究中实现了蘑菇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和纯化,并将其命名为Polyphenol Oxidase[1]。

由于其与食品加工和蔬菜保鲜与贮藏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之后多酚氧化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其生化、生理学性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多酚氧化酶在有氧条件下能选择性催化酚类羟基化,把其氧化成醌,这一特性使得多酚氧化酶在工业、食品和环境保护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利用多酚氧化酶来催化氧化儿茶素形成茶黄素及茶饮料中独特的风味物质,烟草中利用其来形成独特的品质,利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去除工业污水中的多酚类有毒物质等等。

此外,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来源广泛,可以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得到。

2 多酚氧化酶的分类多酚氧化酶在植物界乃至动物界分布广泛,由于其检测方便,是被最早研究的几类酶之一[2]。

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Ab t a t P lp e o x d s i e y e it i a iu y e f r i a d v g t b e p a t ,a t i e u a s r c oy h n l i a e w d l x s n v r st p so u t n e ea l ln s c i t r g l - o s o f vy t n o h c lyn n i ot n o e i r i a d v g tb e p o e sn ,p e e v t n a d p o e sn f i fw i h p a i g a mp r tr l n fu t n e e a l r c s i g r s r a i n r c si g o o a o
1 4 p 值 . H
性形式是含铜 的酶单体的寡聚体 , 因此含 c 的化 u 合物对源于小麦等的 P O也有激活效应 _ 。 P 】
此外 , 金属 离 子能 以不 同的 方式 与底 物 、 的 活 酶 性 产 物和 酶本 身产 生 极 强 的亲 和力 , 而 导致 酶 活 从 性 的改变 。C n 和 N 能 对 酶 活性 产 生抑 制 作 用 , a a
致 , 试 范 围体 系 p 接 近 中性 时 ,P 受 H P O催 化 活 性 间存在 一定 相关 性 ¨ 。
最 强 。不 同真菌果 实 中 P O的活 性变 化均 与 p 之 P H 1 5 储 放 条件 .
嘉等 _研究了香菇 P O基于不 同底物 的 K 6 P m值 , 其
1 影响酶活 的主导 因素
1 1 来 源 .
不 同来源的 P O对于专一性底物 的亲和力存 P 在很大差别 , 部分原 因在于同空间因子相关的酶蛋
状态下 , 细胞 内多酚氧化酶与细胞器内膜结合 , 活性 很低 , 但遭遇外界逆境时,P P O可以增加植物体对病 原体的抗 性…。然而 当组 织完整性破坏 或膜受到

甘薯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褐变控制

甘薯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褐变控制

甘薯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褐变控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甘薯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测定方法,并深入研究如何控制甘薯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因PPO活性过高引发的褐变现象。

甘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高,但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甘薯常因PPO的作用而发生褐变,这不仅影响了甘薯的外观品质,还可能降低其营养价值,甚至影响消费者的接受度。

因此,研究甘薯中PPO活性的测定方法和褐变控制技术,对于提高甘薯的加工品质和储存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PPO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甘薯中的功能,然后详细阐述PPO活性的测定方法,包括常用的比色法、光谱法等。

接着,我们将分析甘薯褐变的原因和机理,探讨影响PPO活性的各种因素,如温度、pH值、抑制剂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控制甘薯褐变的策略和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评价。

我们将对甘薯中PPO活性的测定及褐变控制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甘薯的加工和储存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甘薯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在甘薯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一种关键的酶,参与了甘薯褐变的过程。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甘薯褐变的机制并寻找有效的褐变控制方法,对甘薯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精确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方法主要基于酶催化底物氧化产生有色产物的原理。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经典的邻苯二酚法来测定甘薯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将甘薯样品进行匀浆处理,以获得含有多酚氧化酶的酶液。

然后,将适量的酶液与底物邻苯二酚混合,并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邻苯二酚被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生成有色产物。

通过测定有色产物的吸光度,可以间接反映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我们在测定过程中严格控制了实验条件,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等。

植物多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植物多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植物多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一、本文概述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近年来在食品、医药、化妆品以及农业等多个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植物多酚的研究现状,包括其提取工艺、生物活性、应用领域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植物多酚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概述植物多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阐述其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为后续的研究内容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植物多酚的提取工艺,包括传统的提取方法和新兴的绿色、高效提取技术,评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在生物活性方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植物多酚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以及其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潜在应用。

我们还将关注植物多酚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展望植物多酚的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植物多酚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其在食品营养、医疗保健、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

我们期待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为植物多酚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二、植物多酚的研究现状植物多酚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植物多酚的认识逐渐深入,其在生物学、医学、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植物多酚的提取分离方面,研究者们已经开发出多种高效的提取方法,如溶剂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提取效率,还降低了能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随着色谱技术、光谱技术等分析手段的不断进步,植物多酚的分离纯化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植物多酚的结构鉴定方面,科学家们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对植物多酚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植物多酚抗氧化性研究

植物多酚抗氧化性研究

植物多酚抗氧化性研究一、本文概述《植物多酚抗氧化性研究》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植物多酚的抗氧化性质及其在生物学、食品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强大的抗氧化性能。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植物多酚抗氧化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抗氧化机制、提取方法、生物活性评价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等方面。

通过对植物多酚抗氧化性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维护人体健康、预防慢性疾病以及延长食品保质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植物多酚的提取与纯化植物多酚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其提取与纯化过程对于研究其抗氧化性能至关重要。

有效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能够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多酚成分,为后续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

植物多酚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其中最常用的溶剂包括水、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等。

提取过程中,溶剂的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固液比等因素都会影响多酚的提取效率。

一般来说,极性溶剂如甲醇和乙醇更适合提取极性较强的多酚类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如丙酮和乙酸乙酯则更适合提取极性较弱的多酚。

提取后的多酚溶液往往含有多种杂质,因此需要进行纯化。

常见的纯化方法包括沉淀法、萃取法、色谱法以及超滤法等。

沉淀法通常利用多酚与某些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的络合性质,通过调节pH值或加入沉淀剂使多酚沉淀析出。

萃取法则利用多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其从提取液中分离出来。

色谱法,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薄层色谱法,是分离和纯化多酚类化合物的有效手段,其通过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实现分离。

超滤法则是利用超滤膜的孔径大小来截留多酚分子,从而去除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

提取与纯化是植物多酚研究的基础步骤,对于保证多酚的质量和纯度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目标多酚的性质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一般原理及操作技术方法。

2了解酶的活性与植物组织褐变以及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马铃薯不耐储藏,在加工过程中去皮切分后非常容易发生酶促褐变,使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大为降低,制约着马铃薯的开发利用。

酶促褐变是马铃薯加工产业必须解决的难题。

其中多酚氧化酶是导致马铃薯等果蔬发生酶促褐变的重要酶类。

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小直接影响酶促褐变程度。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PPO)又称酪氨酸酶、儿茶酚酶、酚酶等.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含铜氧化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

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后,PPO催化酚与02氧化形成醌,使组织形成褐变.以便损伤恢复,防止或减少感染,提高抗病能力。

研究多酚氧化酶的特性对食品的加工与保藏工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检测食品中多酚氧化酶具有重要意义。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一定的温度、pH条件下,有氧存在时,能使催化邻苯二酚氧化生成有色物质,单位时间内有色物质在410 nm处的吸光度与酶活性强弱成正相关,在分光光度计410nm处使反应体系的0D值产生变化,通过0D值的变化确定PPO的酶活大小。

多酚氧化酶邻苯二酚(儿茶酚)+ 1 / 2O2 -------------------------------- 邻醌+ H2O三、试验材料、试剂及试验用品1. 材料:马铃薯块茎。

2. 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试管;移液管;容量瓶3 .试剂:0.1mmol/L 磷酸缓冲液(pH=7.0);0.01mol/L 邻苯二酚;0.1mol/L 磷酸氢二钠;0.1mol/L 磷酸二氢钠;10mmol/L柠檬酸;10mmol/L抗坏血酸;10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10mmol/L 亚硫酸钠四、实验方法:1•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取0.5g马铃薯块茎样品,加入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7.0)3ml,研磨匀浆,转移到离心管中,再用7mL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钵,合并提取液,在4C下离心(8000r/min)5min,取上清液为多酚氧化酶提取液,并量取粗酶液体积。

几种植物多酚氧化酶氧化茶多酚生成茶黄素的研究

几种植物多酚氧化酶氧化茶多酚生成茶黄素的研究

第47卷第3期2020年9月Vol.47,No.3September,2020茶叶通讯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几种植物多酚氧化酶氧化茶多酚生成茶黄素的研究曾俊"(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以核桃、枇杷、茶树等植物幼嫩器官的匀浆上清液作为多酚氧化酶来源,通过液相质谱联用仪检测茶黄素,比较不同植物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茶黄素的活力。

试验结果表明,核桃幼嫩花絮来源的多酚氧化酶生成茶黄素的量是梨、枇杷和茶树等幼叶来源的3~10倍,而核桃幼叶和云南山茶幼叶的匀浆上清液几乎不能催化茶多酚生成茶黄素,梨幼叶和枇杷幼叶的相对酶活力高于四种茶树的幼叶。

上述植物多酚氧化酶生成的茶黄素中,以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的含量最高。

关键词:茶黄素;多酚氧化酶;核桃幼嫩花絮;植物幼叶;茶树中图分类号:TS201.2,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25X(2020)03-443-449Study on the Oxidation of Tea Polyphenols to Theaflavins by Several PlantPolyphenol OxidaseZENG Jun1'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ytochemistry and Plant Resources in West China,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unming650201,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100049,China)Abstract:The homogenate supernatant of young organs of walnut,loquat,tea and other plants was used as the source of polyphenol oxidase.Theaflavins was detect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and the activity of different plant polyphenol oxidase to catalyze theaflavins synthesis from tea polyphenols was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theaflavins produced by polyphenol oxidase from walnut flowers was3-10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young leaves of pear,loquat and tea.While the homogenate supernatant of young leaves of walnut and Yunnan camellia could hardly catalyze theaflavins synthesis from tea polyphenols.The relative activity of young leaves of pear and loqua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our kinds of tea young leaves.The content of theaflavin-3,3?-digallate was the highest in theaflavins produced by these plant polyphenol oxidases.Key words:Theaflavins,Polyphenol oxidases,Walnut flowers,Young leaves,Tea plant茶黄素(Theaflavins,TFs)最早是在1957年由Roberts从红茶中分离发现叫是一类由多酚类物质氧化缩合而成的、能溶于乙酸乙酯具有苯并卓酚酮结构的化合物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酚氧化酶(PPO)是动物、植物、真菌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铜结合酶。

早在1883年Yoghid就发现日本漆树树汁变硬可能与某种活性物质有关。

1894年Betrand首次研究了这种物质,发现它是一种酶蛋白。

1937年Kubowitz在Warburg实验室中第1次分离出多酚氧化酶[1,2]。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多酚氧化酶各方面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笔者就多酚氧化酶的生理作用、功能、定位分布做简要介绍。

1多酚氧化酶的分布和定位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各种器官或组织中,如花器官、分生组织、叶片、块茎、根中,一般在幼嫩部位含量高,而成熟部位较少[2]。

番茄的茎杆的韧皮部、叶片的表皮细胞、花蕾的分生组织、种子和果实中均有积累,在靠近顶端幼叶的PPO主要积累在表皮细胞和毛状体中,成熟叶片中的PPO主要积累在分化的叶肉、韧皮部、毛状体中[3]。

马铃薯芽、根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最高,幼叶和成熟块茎中活性中等,成熟叶和茎叶活性最低[4]。

烟叶在苗期时PPO的活性较高,叶片进入旺盛生长期后PPO逐渐升高,在叶片定长时PPO达最大,进入成熟期后PPO活性开始下降,并且同一生育期烟叶PPO活性比较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5]。

Kruger等研究了小麦籽粒发育和成熟过程中PPO活性变化,指出在籽粒早期就有PPO存在,未成熟籽粒的PPO主要存在于胚乳中,随籽粒的发育成熟,籽粒中的双酚氧化酶活性很高,在成熟后降至很低[6,7]。

Thygesen等[8]报道,马铃薯匍匐茎、块茎、根和花中PPO活性高,而叶和茎中的低,在块茎发育过程中块茎的PPO活性不断升高。

基因水平同样证明,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综述代丽1,宫长荣1,史霖1,陈付军1,巩培智2(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湖北襄樊市烟草公司,湖北襄樊441003)摘要: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简称PPO)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中的一种铜结合酶。

它是由核基因编码、多基因控制,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一定的方式转运至质体内而成为具酶活性的形式,对农产品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

介绍了多酚氧化酶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和定位、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及调控措施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分子结构;功能;调控措施中国分类号:Q945文献标识码:APolyphenolOxidaseinPlantsDaiLi1,GongChangrong1,ShiLin1,ChenFujun1,GongPeizhi2(1AgronomyCollegeof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2XiangfanTobaccoCompanyofHubei,xiangfan441003)Abstract:Polyphenoloxidase(PPO)isaubiquitouscoppermetalloproteininmanyplants,PPOisencodedbymultiplenucleicgenes,synthesizedincytoplasm,transferredintoplastidsinsomeforms,andthentheybecomeofenzymeactivity.Itisbelievedtobetheprimaryfactorforthequalityofmanycrops.Inthisarti-cle,theresearchadvancesonexistence,localization,molecularstructure,physiologicalfunction,expressionandregulationofPolyphenolOxidase.Keywords:Polyphenoloxidase,Molecularstructure,Physiologicalfunction;Regulation基金项目: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攻关项目(110200302007)。

第一作者简介:代丽,1982年出生,女,山西长治人,硕士,主要从事烟草调制生理方面的研究。

通信地址:450002河南农业大学2265信箱。

E-mail:1009hot@sohu.com。

通讯作者:宫长荣,男,1948年出生,河南荥阳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烟草教学和科研工作。

E-mail:gongchr009@126.con。

收稿日期:2007-01-31,修回日期:2007-03-09。

PPOB、PPOE/F在番茄中许多器官中有丰富的转录产物,尤其在幼叶和花中有着最活跃的PPO的转录,PPOB在番茄幼叶中具有最丰富的PPOmRNA,PPOE/F在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和花序中表达水平相当高,它们的转录水平随着叶的成熟而下降[3]。

小麦籽粒萌发时,PPO基因强烈表达,特别是在胚芽鞘和胚根中,活性增长了几倍到几十倍[6]。

其他植物如马铃薯叶片中PPOmRNA含量不同,只有在幼嫩叶片中能测到[9]。

葡萄幼嫩的正在成长的浆果、叶片、根中有高水平的PPO基因表达,而在成熟组织中却很少[10]。

亚细胞水平上的定位问题,从多酚氧化酶发现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目前还未有统一的说法。

在20世纪40年代,有研究者认为PPO是存在于叶绿体中,随后不断有人提出新的看法,如PPO是与线粒体、白色体相结合的[1];PPO存在于过氧化体中,与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并存[11]。

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在前人基础上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细胞化学与免疫细胞化学研究指出了多酚氧化酶是严格的质体酶,Tentoxin是一种专一影响质体从而导致黄化病的环状四肽毒素,生长在含Tentoxin溶液中的敏感植株的所有质体均完全缺乏多酚氧化酶活性[12]。

在光合组织中质体为叶绿体,PPO位于质体类囊体中;在非光合组织中,质体PPO位于各种囊泡中。

但是有质体的组织也可能没有多酚氧化酶,例如在C4植物叶中,只在叶肉组织中探测到多酚氧化酶活性,维管束鞘细胞尽管含有丰富叶绿体,却检测不到多酚氧化酶活性。

目前对PPO是连接在类囊体膜上还是存在于类囊体腔中,还存有争议。

有些报道认为PPO位于腔中,如马铃薯毛状体的Mr为59000的PPO[13],番茄PPOE基因产物[14],蚕豆PPO。

与此相反,Soderhall和Soderhall[15]认为,萝卜的PPO最初合成时无活性,是可溶性(不与膜相连)的PPO前体,在进行分级分离时才与膜结合,从而造成与膜结合的假象。

2多酚氧化酶的分子结构2.1PPO的基因特性PPO是由核基因编码,多个基因控制,表现出多基因的家族性。

在番茄中有7个编码PPO的核基因(PPOA、A′、B、C、D、E、F)[14];在马铃薯中,编码PPO的核基因至少有6个,分别为POT32、POT33、POT41、PT72、NOR333、P1、P2;蚕豆、苹果中至少有四个基因编码PPO;对小麦的PPO进行QTLs定位分析表明,小麦的PPO至少由3个不同的基因编码,控制PPO活性的主效基因位于2D染色体上,2A、2B、3B、3D和6B染色体上有一些微效基因[16]等等。

有一例外是,从葡萄中提取纯化多酚氧化酶得到分子量为40KD的单一蛋白,且southernanalysis表明葡萄PPO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10]。

2.2分子结构特点2.2.1具有导肽进入叶绿体的蛋白是要通过翻译后加工,初始合成的前体要比成熟的蛋白长,导肽是负责细胞器外膜的初始识别,对细胞器蛋白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也证明PPO分子由无活性转变为有活性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肽链加工。

如杏果实PPO的前体Mr为67.1KD,成熟PPO的Mr为56.2KD[17];葡萄浆果PPO前体的Mr为67KD,其中包括了Mr为10.6KD的叶绿体导肽,成熟PPO的Mr为40KD[10];番茄中PPOs前体的Mr约为66 ̄71KD,成熟的PPOMr为57 ̄62KD[18];Hind等[19]报道了菠菜叶中PPO的前体Mr为64KD,成熟PPO的Mr为42.5KD,且对蛋白质测序后发现PPO的N-末端有23个氨基酸,其中前15个与LHC2Ⅱ的蛋白激酶相同,而成熟PPO蛋白却缺少规范的蛋白激酶序列,对蚕豆[20]的研究也发现了此现象。

2.2.2具有保守序列对植物PPO基因的研究过程中无一例外的发现:所研究的植物均含有保守序列-编码铜结合部位的功能区域。

Shahar[21]等在比较了铜结合区域后,指出了这段区域的寡核苷酸的排序及氨基酸的序列。

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发现,PPO序列在铜结合位点附近比较一致,尤其是可能直接与铜离子结合的组氨酸,不同植物之间完全一致[22]。

大部分学者认为:PPO基因序列中含有2个铜结合位点,每个Cu与3个His残基以配位键相连,形成有特定三维结构(type3coppersbridged)的活性部位[23]。

但也有人认为还存在第三个铜结合区,它富含His,作用是与分子氧结合[9,24]。

PPO在进化过程中变异性很小,植物之间基因序列差异不大,研究的十几种植物,有菠菜、梨、桃、蚕豆、胡萝卜、马铃薯、番茄、葡萄和苹果,发现它们的PPO具有高度的相似性(45% ̄95%),甚至发现种间的相似性要大于种内的相似性[25]。

2.2.3不存在内含子长期以来对植物PPO基因的研究,认为PPO基因是无内含子的,如马铃薯[9]、葡萄[10]、杏[17]、番茄[21]等,然而Paul[26]等在研究香蕉时,在香蕉果肉中找到一个含85bp内含子的PPO基因,其内含子富含AT(85%),并有保守的5'供体(donor)和3'受体(acceptor)的剪切位点,符合内含子5′GT...AG3'原则。

3生理功能多酚氧化酶是一种末端氧化酶,参与生物氧化。

在PPO的作用下,底物脱氢后氢与氧结合生成水,但不产生能量ATP,目前对PPO生理意义还不清楚。

可能参与了叶绿体内的能量转移,与氧结合调节胞质中的氧化还原水平,以调节叶绿体中有害的光氧化反应速度。

在对多酚氧化酶深入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多酚氧化酶在植物抗病虫、对嫁接植物的生根扦插、果蔬加工褐变、茶叶、烟叶的香味物质形成等这些方面起作用。

3.1PPO对植物抗病性影响植物在抵御外界病原菌伤害时,首先是天然形态结构的屏障,包括了细胞壁的角质、蜡质、木质素等,其次植物通过组织结构局部坏死,在侵染部位形成枯斑,病原菌得不到营养而死亡;植物体内本身也含有一些物质对病菌有抑制作用。

Steffens.JC[27]为证明PPOs在植物中的抗病性,将马铃薯PPOs基因转移到番茄植株中,对该植株接种PseudomonasSyringaepvtomato的病原菌,试验发现:与对照相比,转化株的抗病性显著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