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3单元
名词解释:
1.糖:是一类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2.必须脂肪酸:维持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而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接摄取满足营养的脂肪酸。

3.必须氨基酸: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8种氨基酸。

4.酶:是生物的催化剂。

由生物细胞产生,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5.酸碱平衡:体内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维持一定的含量和比例,使体液PH值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维持恒定。

填空题:
1.糖的分类是单糖、低聚糖、多糖。

其中淀粉是多糖。

运动饮料中通常添加的是低聚糖。

2.脂类的分类是脂肪、复合脂、类脂。

胆固醇属于类脂。

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4.无机盐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5.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前者包括维生素B族(B1 B2 B6 B12 PP 叶酸生物素等)和维生素C。

后者包括维生素A D E K。

6.酶的特点极高的催化效率(高效性)、专一性、不稳定性、可调控性。

简答题:
1.糖的功能:1.提供机体所需能量。

2.促进脂肪分解供能。

3.糖氧化可节约利用蛋白质。

2.脂肪的功能:
一般功能:1.脂类是机体组织的组成部分。

2.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和最大储能库。

3.防震和隔热保温作用。

4.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运动中的生物学功能:1.脂肪提供长时间低强度供能(马拉松、铁人三项)时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2.脂肪氧化供能具有降低蛋白质和糖消耗的作用。

3.运动员为什么重视补水: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排汗成为调节体热的主要途径。

一次大强度,大排量的排汗可达到2000-7000毫升,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将会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明显降低,严重时还会危害到运动员的身体。

所以运动员要重视补水。

4.血清酶的来源,为什么运动会引起血清酶增高:血清酶的来源:机体各组织细胞(肝脏、心肌、骨骼肌等)
血清酶增高原理:运动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是血清中组织酶升高的主
要原因。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磷酸原:ATP和CP的合称。

2.糖原负荷法:采用膳食与运动配合以导致糖原储备量大大增加的方法。

3.糖异生:体内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

4.脂肪动员:脂肪组织的脂肪在脂肪酶的催化下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随血液循环供给给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

5.酮体:脂肪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主要在肝脏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

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填空题:
1.人体可利用的糖包括肌糖原、肝糖原、血糖。

2.三大供能途径是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其中输出功率最大的是磷酸原系统。

最小的是有氧氧化系统。

3.糖酵解代谢的终产物是乳酸。

4.糖异生的原料是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5.酮体在肝脏部位生成。

在心肌、骨骼肌、肾脏、神经系统中氧化利用。

简答题:
1.血糖的生物学功能:1.是中枢神经的主要功能物质。

2.是红细胞的唯一来源。

3.是运动肌的肌外能源物质。

2.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量多的原因:1.肌肉量增大的需求。

2.含蛋白质的功能性物质增加。

3.耐力训练中蛋白质参与供能增加。

3.长时间耐力运动后肌糖原恢复特点?应用?
特点:运动后肌糖原明显下降,其后恢复过程明显受膳食种类影响:
高糖膳食:在恢复期10小时尤其是2小时内恢复最快,46小时完全恢复。

饥饿或糖饥饿:5天后仍不能恢复。

应用:注意补充高高糖膳食
4.大强度间歇运动后肌糖原恢复特点?应用?
特点:在恢复期开始后5小时肌糖原恢复最快,24小时完全恢复。

高糖膳食与普通膳食对恢复速率差异不大。

应用:磷酸原供能系统。

5.乳酸消除的途径:
1.在心肌和骨骼肌等组织中直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能量供机体使

2.在肝脏、肾脏,乳酸经糖异生合成糖,维持糖稳定
3.乳酸转变成脂肪酸、氨基酸等
4.少量随汗液、尿液排出。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预定强度。

2.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训练所造成的血红蛋白浓度和/或红细胞数和/或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状态。

3.运动性尿蛋白:由体育运动引起尿中蛋白含量增多的现象。

4.乳酸阈:在递增运动负荷时,人体主要以有氧代谢供能向主要以无氧代谢供能过度的临界点或转折点。

多数运动员无氧阈时血乳酸浓度是4mmol/L的乳酸值所对应的强度或跑速来表示。

填空题:
1.运动性疲劳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

2.提高磷酸原代谢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可称为无氧——低乳酸训练法。

其训练的原理是①运动强度最大、②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10s、③休息间接不超过30s、④组休息时间4-5min。

3.提高400m跑的能力可采用最大乳酸训练方法。

提高1500m跑的能力可采用耐乳酸训练方法。

乳酸阈训练法是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

乳酸阈曲线右移或跑速提高说明训练效果好。

简答题:
1.如何用血尿素指标评价训练负荷?
①一次运动后血尿素8mmol/L,说明训练负荷过大。

②在一个训练周期中,血尿素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A:先上升、后下降,说明训练负荷适宜。

B:始终上升,说明训练负荷多大。

C:始终不变,说明训练负荷过小。

2.常见的运动员膳食营养问题有哪些?
①糖摄入不足②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③部分维生素不足④三餐摄食量分配不合理⑤钙摄入不足⑥运动中忽视水盐的及时补充。

3.最高乳酸训练和耐乳酸训练的训练目的,训练原则?
训练目的: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的最大供能能力。

训练原则:①全力运动时间为30秒-1分钟;②间歇时间为4-5分钟;③重复3-5次。

论述题:
分析100m、400m、马拉松项目的①代谢能力特点。

②疲劳特点。

③训练方法。

④营养措施。

100m:
代谢能力特点:因为100m跑距离短,持续时间短,属于短时间大强度和高爆发力的运动,所以在100m跑项目中,供能物质主要是CP,供能系统是磷酸原系统以及糖酵解系统。

主要供能系统是磷酸原供能系统。

该系统输出功率最大;持续时间很短,约为6-8秒;参与供能的数量与运动的强度有关;恢复较为快速。

疲劳特点:由于100m跑属于磷酸原系统供能所以会造成磷酸原大量消耗并且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会造成乳酸堆积。

训练方法:磷酸原代谢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是供能时间短、速度快、恢复快。

所以在日常训练中,采用无氧——低乳酸训练法进行100m跑的训练可有效提高成绩。

该训练法要求运动强度最大;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10s;休息时间不超过20s;组休息时间为4-5min。

营养措施:因为100m跑主要靠磷酸原供能系统进行供能,所以在训练时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由于肌酸可以有效提高最大肌肉力量及输出功率又不属于违禁药物且短期使用不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所以在训练期间适量补充肌酸也是必要的。

400m
代谢能力特点:400m跑的持续时间约为50-70秒,需要快速、稳定的能量输出。

所以400m跑的主要功能物质是肌糖原,功能系统有磷酸原、糖酵解供能。

主要供能系统是糖酵解供能系统。

糖酵解供能系统可维持无氧状态下对磷酸原系统供能不足的补充,最大功率输出约为磷酸原系统的1/2;运动后30-60s 达到最大值;可维持2-3min的运动时间;恢复时间较长;运动期间会产生大量乳酸。

疲劳特点:由于400m跑是以糖酵解供能系统为主要供能系统,且运动期间会产生大量乳酸所以容易乳酸和血乳酸堆积造成酸化。

随着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运动,血氨浓度会上升。

训练方法:由于400m跑的主要供能系统是糖酵解系统,所以可采用最大乳酸训练法来发展糖酵解系统的最大供能能力。

该训练方法要求全力运动时间为30-
60s;间歇时间4-5min;重复次数为3-5次。

营养措施:由于400m跑的主要供暖系统是糖酵解系统,供能物质是肌糖原,所以在训练期间补充高糖膳食可快速提高肌糖原的恢复速度。

由于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乳酸,所以补充碱性食物和饮品也是十分必要的。

马拉松
代谢能力特点:马拉松运动属于典型的长时间的耐力性运动。

所以该运动的供能物质主要依靠糖和脂肪供能,在运动的前期以肌糖原供能为主,后期以脂肪供能为主。

供能系统有磷酸原、糖酵解以及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以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为主。

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以及脂肪酸的代谢产物——酮体。

疲劳特点:马拉松运动属于中等强度的长时间运动,因此会造成肌糖原大量消耗以及血糖下降。

长时间运动会造成脱水、体温增高和无机盐丢失
训练方法:根据马拉松持续时间长、耐力要求高的特点,通常采用乳酸阈强度训练法进行训练。

当训练过程中产生乳酸功率曲线右移或跑速增加的情况时,说明训练效果良好。

除此之外,持续性耐力训练法、高原耐力训练法、最大乳酸稳态训练法也是比较好的训练方法。

营养措施:因为马拉松运动需要的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原和脂肪,所以丰富的糖、铁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

糖原负荷法是采用膳食与运动配合以导致糖原储备量大大增加的方法。

在补充糖原的同时,增加含铁类食物如瘦肉、蛋类的补充也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