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辛亥革命(1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于 革 命 与 改 良 的 辩 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来自百度文库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 于 革 命 与 改 良 的 辩 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民 报 发 刊 词
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改良派说,革命会引起 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 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 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革命派针锋相 对地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 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 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一、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结果:攻下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3.革命后的形势:各省响应,宣布独立 思考:
你认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及清 政府的土崩瓦解是偶然的吗?
革命的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 1、必要性: 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经济: 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后登上历史 的舞台。 4、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5、组织: 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6、军事: 7、时机:
孙中山的共和理想是 以美国模式为张本, 又想避免这一制度的 某些不足,提出将来 五权分立,即立法、 行政、司法、考选、 监察权的分权制衡。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 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 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 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 论武器。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至 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 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 了一场大论战。投入这场论战的还有其他十几种报刊。
临时大总统孙 中山,在南京 总统府门前接 受卫兵的致敬
孙中山签字 的大总统誓 词
三、建立政权: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内阁会议
五色旗(五色即代表汉、 满、蒙、回、藏五个民族, 象征“五族共和” )
四、巩固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归属有
何特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从中找出 能体现民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 主社会特 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 征的两个 自由平等 宗教信仰等自由。 关键词? 体现了什么政 行政、立法、司法分立。 治原则? 三权分立 内阁总理由多数党产生,总 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 统颁布命令由总理副署才能 生效。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 光复汉族的主权国家。
具有狭隘的大 汉民族主义情 绪,没有明确 反帝。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它的革命纲领
看有何不足之处?
核定地价, 土地原价归地主, 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没有彻底废除 封建地主私有 制。
平均地权
三、建立政权:中华民国
孙中山发布的就 职宣言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 于 革 命 与 改 良 的 辩 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 不是“国民恶劣”,而是 “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 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 之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 只有“兴民权,改民主”, 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 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 立民主共和的能力(法国革 命)。
要不要社会革命
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 下”,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如果实 行,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梁启超甚至宣称,“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 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只有劝告 清政府主动实行开明专制,并进而推行君主立 宪,才是中国政治的现实出路(日本明治维 新)。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 “创立民国”,即推 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这就是孙中山 所说的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 “平均地权”,也就是孙 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核 心主张是核定全国土地的 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 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 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即“举政治革命、社会革 命毕其功于一役”。
思考:孙中山所指“世界潮流”指什么?
满清与革命势力对比图
民族危机加深
满清
“新政”和“预备立宪”的 骗局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新式学堂、留学教育发展
必然
革命
革命势力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革命团体、政党的不断建立
思考:武昌起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知识链接
名 称 时间 1894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团体。 入会誓词或革 命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 府。”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 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主讲内容:
一、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二、观点对撞:三次论战 三、建立政权:中华民国
四、巩固政权:《临时约法》 五、政治评价:丰功伟绩
思考题:
•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 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 2. 分析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指出三民主 义的局限性? • 3.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为什么仍说 它是失败的? • 4、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 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 于 革 命 与 改 良 的 辩 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 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 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 方面的弱点。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 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兴中会
同盟会
1905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 的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
连接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孙 中 山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 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 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 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 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日常 工作。同盟会以《民报》为 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这是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 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 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蔡 元 培 组 织 光 复 会
宋 教 仁
黄 兴 组 织 华 兴 会
连接
三民主义学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孙中山像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 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 被称为三民主义。
• 四川保路运动
• 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朝廷在盛宣怀的强力推 进下,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强收川汉、粤汉铁路 为“国有”,由中央借外债修筑铁路。这引发四川、湖北、 湖南、广东各地的反对声浪。其中四川省的运动最为激烈。 • 原来四川铁路公司总共募集1400万两的股款(平均摊派)。 其中约700万两用于宜万铁路的建设,可以用来换取政府 的股票。剩余700万两中的300万两,被该公司一位名叫施 典章的经理,在上海橡皮股票风潮中投机亏空。 • 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竟下令清兵当场枪杀请愿群众三十 余人,制造“成都血案”。 9月10日将赵尔丰免职,命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部分湖 北新军立刻入川镇压,是时全国革命党人加紧活动,革命 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湖北空虚,从而导发了武昌起义。
观 点 碰 撞
• 面对同样的问题:中国国民的程度不高。人们可 以有两种不同的选择:
• 一是努力帮助国民提高程度,以获得应有的自由 和民主权利; • 二是以国民程度不高为由,拒绝给予国民应有的 权利。慈禧太后、袁世凯以及杨度等人显然属于 后者,而五四新文化阵营则属于前者。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 于 革 命 与 改 良 的 辩 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
• 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 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 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
• 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改 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 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 政”。
为了限制袁世 凯巩固共和制孙 中山等人采用了 责任内阁制 什么办法,实行 了什么制度?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其统
三权分立
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
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加重了危机。 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 统治。正如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在回国后的奏折中所说 的,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 乱可弭”。这正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 1911年5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 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皇族内 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 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总之,不论是“新政”措施还是预备立宪,推行的结果却 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这是清政 府始料未及的。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 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
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一、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结果: 攻下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3.革命后的形势: 各省响应,宣布独立
自由平等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
责任内阁
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观 点 碰 撞
• 回顾那场争论,考察这个分歧,似乎应该承认,保守派的 认识不算大错,中国人的素质的确不高。当年革命派为中 国人作的辩护,尤其是认为中国自古就有民主自由的精神 等,大概是经不住检验的。 • 这里的问题不在于国民素质高低的认定,而在于究竟想往 哪个方向走。也就是想要什么样的制度,想要什么样的生 活。 • 在这里,倒真需要一点眼下一些人拼命反对的“意图伦 理”。问题很简单,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革命的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 1、必要性: 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经济: 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后登上历史 的舞台。 4、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5、组织: 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6、军事: 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7、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孙 中 山 三 民 主 义 手 稿
民族主义
三 民 主 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两 项内容。一是要以革 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 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 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 策;二是追求独立, 建立“民族独立的国 家”,民族革命。 但是,同盟会 纲领中的民族主义 没有从正面鲜明地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的主张。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民报》第三号号外 发表《〈民报〉与〈新民 丛报〉辩驳之纲领》,同 改良派展开激烈论战。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 反对平均地权。认为中国社 会经济组织优良,土地问题 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不存在 社会革命的可能。社会革命 只会导致大动乱。
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 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地权失平” 的现象,而“救治之法,惟有实行土 地国有之政策”。必须通过平均地权 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 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 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