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权运动之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女权运动之启发
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792年,英国女作家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
而此后,女权运动愈发发展得如火如荼。女性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争取平等的努力取得明显的成果,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也在逐渐地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例如,得到选举权,同工同酬、平等就业基本得到保障等等。而其后女权运动的基调则是消除两性的差别。把两性的差别实际上看成是在两性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要求各个领域对公众开放,等等。
西方女权运动的发生旨在解放妇女,而妇女解放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解放。首先,女性的解放是人的解放,实现性别平等。其基本精神是男女在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家庭生活的各种权利、义务和机遇面前是平等的。其次,女性自身的解放。女性应做到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实现自我价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和位置。再是,实现两性的和谐发展。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前提下,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抛弃自己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弱点,缩小性别差异,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树立平等合作意识,使其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创造美好和谐的人类社会。
每一个女权主义的定义都指出,女权主义致力于发动一场社会变革。尽管在适用的范围上有所差别,女权主义通常还是把性别关系和性别结构看作一种社会结构。这就暗含了一个理论假设,即性别关系可以改变,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女权主义也暗示了一种政治上的雄心,它要改变社会中男性占支配地位的情况并消除贬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现象,从古至今所有的已知社会都或多或少以此为特征。
即便遭到强烈反对,女权运动在某些情况还是能够改变法律和人的观念。当妇女组织实现广泛的联合,它就能产生相当的影响,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为数不多,但切实地发生着。比如100年前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倡导自由堕胎的运动,同工同酬以及争取妇女在政治上相同代表权的运动。
女权运动的发生及发展目标明确,许多处于正式政治机构中的女权主义者与一次活跃的并具有批判性的女权运动相结合,就构成了女权运动发挥影响的强大基础。长久以来,在社会上是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她们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战。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平等,改变女性受歧视压迫的现状。
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以及女权主义的理论化、系统化,家庭制度逐步成为了女权主义思想家思考的重点。女权主义都把传统家庭模式视为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重要根源,试图从根本上消解家庭,从而解决男女不平等。在社会公共领域——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女权运动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是没有完成消除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使命——由此产生的迷茫与焦虑把女权运动推向了激进与极端。归根结底,现代女权主义有一个共同点:把社会公共领域的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源追溯到了以家庭为核心的私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