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电梯安全管理讲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业公司电梯安全工作讲座
一、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绝大多数事故都是因忽视安全造成的。
(一)人的良知需求。
(二)政府加大安全事故的追责力度。
一是加大打击力度。
开展打非治违行动。
二是加大处罚力度。
(2003年条例最高处罚20万;2009年修改后最高处罚50万;2013年全国人大在讨论《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提出要加大违法处罚数额)。
三是扩大安全工作责任范围,建立一岗双责的制度。
四是加强事故的刑事追究(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公安、检察院参与事故调查,追究重大安全事故罪)
(三)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数额巨大。
二、电梯事故的危害性
电梯作为一种特种设备,在使用运行中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一旦本体质量不好、维护不好(设备本质因素),管理不善、操作不当(人为因素)极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特种设备:国家认为具有较大危险性,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必需进行监管的设备。
2013年5月14日到19日3天连续发生4起电梯事故,死亡4人:5月14日,湖北宜昌沃尔玛超市,电梯缺少梯板仍“带病”运行,致一名女士坠亡;5月14日,西安红庙坡幸福家园小区,一名女士因为乘电梯踏空,从15层跌落当场死亡;5月15日,深圳市罗湖区长虹大厦1号电梯发生事故,一医院实习生走出电梯时电梯门关闭,被挤压身亡;5
月16日,一名61岁老人坠入云南玉溪市中医院住院部大楼电梯里,被救出时已停止呼吸。
2012年全国共发生电梯事故42起,死亡28人,受伤15人。
电梯事故原因:管理不善、安全附件或保护装置失灵。
其中,15起为作业人员违章作业,9起为乘客违章或家长监护不当,4起为与三角钥匙保管不善有关联,3起为救援逃生方法不当,2起为安全保护装置失灵。
三、国家对电梯的监管模式
四、电梯使用中存在的危险
电梯存在的主要危险:坠落、挤压、剪切等。
坠落:轿厢、人员坠入井道底坑。
挤压:人员被夹在机械间或机械与建筑间。
剪切:人员被运行的轿厢与楼层建筑剪切。
主要危险发生在门系统故障和困人自救。
五、物业公司如何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
(一)建机构,配人员。
即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机构进入企业管理架构中,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更能体现企业对安全的重视。
管理部门人员可以不多,但应直接对老总负责。
安全管理机构职责应涉及生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消防安全等有关安全的方面。
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主要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进行策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建立档案。
重点要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设备的检查维护检验、有关工作监督落实。
一切事故的原因都可归结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的。
(二)建制度,抓落实。
建立以安全责任和一岗双责为核心的责任管理体系。
一岗双责:即经营部门不仅有生产责任也应有安全管理责任。
建立与安全有关的管理制度,包括各岗位职责、各项工作制度和记录、
操作规程等。
操作规程包括:电梯操作规程(对需要操作人员操作电梯的情况);盘车放人操作规程(电梯困人时)。
主要的工作制度和记录包括:(八项)
1.档案管理制度和记录;
2.运行检查制度和记录;
每天投用前试运行和检查(或在固定时间段内)。
3.维护保养制度和记录;
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应与电梯厂家指定或委拖的维保公司签订维保合同,监督维保公司严格按厂家的《电梯保养维修作业指导书》进行维保。
使用单位应派人监督,并签名确认维保情况记录。
维保的重要性:
晃动、夹人、困人、急停、停靠不到位……诸如此类的电梯安全隐患,多是由于对电梯疏于日常维修保养所致。
因此维保不规范、不到位是造成电梯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
恶性竟争造成维保价格低廉,维保公司为降低成本,平时并没有对电梯进行定期检查保养,有些只是偶尔去加加润滑油,清理一下电梯内的杂物,有的甚至等电梯出了故障,动不了的时候才到现场,难于保证维保质量。
(经测算,一般情况下10层10站的电梯维保价格应至少每月350元。
)
4.定期检验制度和记录;
5.值班制度和记录;
一是保证电梯警铃、对讲系统、监控系统功能正常。
(应联到值班室)。
二是加强值班制度,落实24小时值守人员。
6.人员培训制度和记录;
7.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记录。
定期开展隐患的排查,对发现的隐患落实整改。
如:排查各项安全工作制度落实情况、人员工作情况(在岗不在状态)、电梯维保情况、检验情况、问题整改情况等。
8.电梯三角钥匙管理制度和运行故障、事故记录。
电梯三角钥匙管理的重要性:三角钥匙管理不严是造成电梯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2年全国共发生电梯事故42起,其中4起为与三角钥匙保管不善有关联。
我省也常有此类事故发生。
三角钥匙只能由经过培训持证的人员管理和使用。
(三)建档案,存记录。
技术档案资料的重要性:
(1)自我财产管理;(2)安全管理的要求;(3)事故调查的要求;(4)明确区分责任的要求。
技术档案主要包括:电梯制造、安装、改造资料;检验报告;有关安全工作记录等。
收集资料、做好登记。
记录的重要性:
一是管理的需求(便于追踪和检查工作落实情况);二是在设备损坏或发生事故时,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详实的记录能证明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无记录只能认定未开展工作。
(四)人员持证和培训。
从业人员100%培训,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
培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持证上岗是为了保证作业人员基本掌握安全作业的知识和安全操作的技能。
(五)设备持证和检验
一是使用合格电梯: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梯。
电梯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相关文件。
要求使用单位检查移交的文件,查验是否合格设备(如制造许可证、制造合格证、安装监检报告等)
二是使用登记:电梯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办理使用登记。
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电梯的显著位置。
使用登记是为了让政府部门帮助企业审查电梯是否属具备安全使用的条件,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企业悬挂登记标志是为了向有关部门、单位和有关人员明示设备合格。
电梯的检验合格标志牌不是使用登记标志。
三是定期检验:电梯每年检验1次。
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任何设备在使用中都会因磨损、疲劳等情况而损坏。
定期检验是为了帮助使用单位及时发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隐患(如磨损、断裂、老化等),以及设备在制造、安装、维保中出现的缺陷、质量等问题,避免事故发生。
(六)采用信息技术监护电梯安全运行。
省锅炉压力容器与特种设备检验所建立了电梯远程监控平台,一旦电梯出现故障,用户、维保单位、监管部门同时收到故障信息。
用户应安装使用电梯远程监控终端,对电梯运行情况进行监护。
(七)加强宣传,安全使用电梯。
电梯是一种“娇气”的机电设备。
即有机械特性又有电子元器件特性,是机械和电子器件的组合体。
机械特性:磨损、断裂、运转、疲劳老化等,影响机械性能。
电子元器件特性:温度、湿度、使用寿命等,影响电子性能。
如电梯机房降温、防水;井道防进水、垃圾等要求。
以下行为会造成电梯故障停运:
轿厢内蹦跳打闹。
(轿厢是用钢丝绳柔性连接,蹦跳会产生自身体重2倍以上的冲击力)
轿厢内乱丢垃圾。
(进入井道,影响门系统功能)
装修搬运时超载和轿厢内大量灰尘垃圾。
宠物在轿厢内撒尿。
(进入井道,影响门系统功能)
撬、扒开电梯门。
(门系统出现故障信息,电梯停运)
以下行为可能造成伤害:
打闹玩耍、儿童独自乘电梯。
未看清便进出电梯。
依靠在电梯门。
带儿童、宠物进出未加注意。
乘座不正常电梯。
(故障开门运行)
强制电梯不关门。
(应按开门键或上下键)
扒开电梯门自救。
(只能打开下层厅门,坠落井道底坑)
六、电梯困人的处理方法
(一)及时发现电梯困人;(值班、警铃、对讲系统、监控系统)(二)确认被困楼层。
(三)安抚被困人员;(稳定情绪,等待救援)
(四)专业人员盘车平层。
注意钢丝绳上的楼层标记
(五)用三角钥匙开门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