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六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生成与血液运行
血液生成
心血滋养维持脾运
心 主血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
血液运行 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
脾统血——血行脉道之中 病理
脾 主运化
生血
协同
血液运行正常
化源不足、脾不统血、思虑过度——心血亏耗——心脾两虚
位置 腹腔中 形态 中空管腔性器官,呈迂曲回环迭积状
经脉联系 属手太阳小肠经,络手少阴心经,互为表里
《难经·四十二难》: “小肠重二斤十 四两,长三丈二尺。”
主要生理功能
一、受盛化物
小肠具在接受由胃下传的食糜,使之停留一定时 间,以利于进一步消化的作用,把食糜化为精微
受盛——接受,以器盛物 化物——消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第三节 六腑
概说
(一)六腑的生理特性: 1、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六腑主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传化 物而不藏 六腑传化水谷、糟粕,不贮藏精气,只能
被水谷充实,而不被精气充满
六腑的生理特性
2、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六腑中每一腑必经适时排空,宜动不宜
滞,功在走而不守,若腑气不通,气机不 得下降,则导致水谷,糟粕停滞或积聚, 故有“腑病多实”之说
病理上按一定规律相互传变,相互影响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生 理
主血

主血与主气 心血载气并维持肺之呼吸
宗气
肺 主气
肺气助心行血
病理
血行无力
肺气虚弱
血行受阻
肺失宣降
咳喘、气短、胸闷、心悸、唇舌青紫等
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行不畅 心悸、唇舌青紫、咳喘、气短、胸闷等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心与脾
病理方面 大肠传导失常
水液不能再吸收——泄泻 腑气不通——便秘(通下) 肺气虚——便秘(补益)
概论
膀 胱
别名 尿脬,净腑、水府、玉海、 州都之官
位置 小腹中央,大肠之前
形态 大小形态随尿液的充盈度的 变化而改变
连接 上口通于肾,下口接尿道,通前阴溺窍
经脉联系 属足太阳膀胱经,络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
概论

别名 髓海,元神之府
脑与髓的关系:脑居头颅内,由 髓汇聚而成
人脑重约1300~1500g, 占全身重量的 2~5%左右
《灵枢·海论》称“脑为髓海”。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髓 者,皆属于脑”
生理功能
一、主宰生命活动
•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主宰 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元神藏于脑中,为生命之主宰
《素问·五脏别论》:“胃者,水谷 之海” 指胃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作用
胃的生理功能
二、主腐熟水谷
含义
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 ,经胃的通降作用输入小肠
机理
①胃气的推动作用 ②胃阴的滋润(胃喜润恶燥) ③有赖于脾运化的协助
生理方面
临床意义
胃气充足——受纳腐熟正常——气血化源充足
病理方面 胃气不足/和——受纳腐熟异常:纳呆,厌食,呕
因气行则水行,气又依附津液而升降运行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 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各自的生理功能
上焦如雾
形容上焦布散水谷精微的作用,如同自然 界的雾露灌溉植物一样弥漫,营养全身
中焦如沤
形容中焦脾胃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的作用, 犹如以水沤物,形成泡沫浮油的状态
下焦如渎
形容下焦排出尿液和糟粕的作用,如同疏 通的水道,畅通无阻
· 《灵枢 经脉》“人始生,先成
精,精成而脑髓生。”
生理功能
二、主司精神活动
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情志活动等
《素问·脉要精 微论》:头者, 精明之府“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元神之府”
清·汪昂《本 草备要》:人 之记性,皆在 脑中
清·王清任《医林 改错》:“灵机记 性,不在心在脑”
二、主司精神活动
В三焦通行元气。元气由肾中精气化生,是气化活动 的动力源泉,元气以三焦为通道,布散全身
主要生理功能
二、运行水液
三张焦景具岳有所疏说通:水“道上,焦运不行治水,液则的水作泛用高, 是全原身;水中液焦升不降治出,入则的水通流道中脘;下焦不
三治焦,运则行水水乱液二与便通。行三元焦气气是治相则互脉关络联通的。 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吐、嗳腐、矢臭
胃气不降——嗳气,呃逆,呕吐,便秘,脘腹饱胀
胃的生理功能
三、胃主通降
① 含义:胃将食糜下输至小肠、大 肠、并促使糟粕排泄的作用
通,通畅 ; 降,下降 “胃宜降则和”,指胃气的运动特点
胃的生理功能
三、胃主通降
② 表现: 将食糜下传小肠 经小肠的分清别浊,将食物残渣下传至大肠 经大肠的变化传导,将糟粕排出体外
【概论】

别名 中精之府、中清之府
位置 位于右胁之内,与肝相连,内藏胆汁
形态 类似倒梨状,是囊状中空器官 经脉联系 属足少阳胆经,络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
胆的生理功能
一、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又称精汁、清汁
晋·王叔和《脉经》:“肝之余气溢于胆,聚而成精汁” 现代医学:24小时内肝可分泌1000ML胆汁,贮藏于胆中
概论
《医学入门》: “胃号太仓、
俗名曰肚”
别名: 太仓、水谷之海、后天之本
胃 位置: 膈下,腹腔上部
形态: 外形呈横屈状
胃脘
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 中部:称中脘,指胃体 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
经脉联系: 属足阳明胃经,络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
胃的生理功能
一、主受纳水谷
含义
① 胃主受纳水谷——胃能接受由口腔 经食道下传的饮食物
病理方面 肾气亏虚—固摄气化失常—膀胱开合失度
小便不利,癃闭 小便失禁,尿频
《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 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三 焦 一、六腑之三焦:
含义: 大多认为是指腹腔中肠 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
经脉联系:属手少阳三焦经,络 于手厥阴心包经,构成表里关系
二、部位之三焦
涵义::将人之躯干上、中、下三部分段,包括人的整 体,超出六腑的概念。又称之为“孤腑”
主要生理功能
一、贮尿——肾气固摄 尿液由津液所化,在肾的气化作用下输膀胱而形成, 又赖肾气的固摄作用而贮存于膀胱
二、排尿——肾中阳气气化 贮存于膀胱的尿液,经肾的气化作用推动而排出体外
尿液的形成 尿液的排泄 尿液的贮存
肾的气化作用
小便者,水液 余也。
肾的固摄作用
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肾气充足——固摄气化正常——膀胱开合有度——小便排泄正常
《灵枢·平人绝谷篇》:“水谷入胃,胃满 则肠虚,食下,肠满则胃虚,更虚更实,故气得 上下”
胃的生理功能
三、胃主通降
③ 临床表现:
胃主通降—消化,传导正常 恶心、呃逆、嗳气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呕吐、便秘 腹胀满疼痛
胃的生理功能
三、胃主通降
④与脾主升清的关系: 胃主降浊与脾主升清,升降协调,共同促 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⑤主降浊与主受纳的关系: 胃的通降是受纳的前提,不能降浊便不以
受纳。受纳、腐熟、降浊是胃对饮食物消化 作用的三个连续阶段
胃的生理特性
一、人以胃气为本

狭义:胃主受纳腐熟主通降生理功能

广义:中焦脾胃及整个消化生理功能
保胃气:保护和加强胃的生理功能;驱病邪不损伤脾胃功能
关于“胃气”的含义: (1)胃中阳气:腐熟水谷动力 (2)脾胃之气:泛指脾胃消化功能 (3)水谷精气:常以脉象、舌象判断疾病顺逆的依据 (4)一身之气或正气。如张介宾说:“胃者,正气也。”
主要生理功能
二、泌别清浊
食糜在小肠进一步消化后,分别为 “清”——水谷精微 “浊”——食物残渣
吸收精微与津液(小肠主液) 残渣下传大肠 多余水液经肾膀胱成尿
二便生成
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小肠功能正常——消化吸收正常——二便通畅
病理方面
小肠功能失常
浊气在上——呕吐、便秘、脘腹胀 浊气在下——便溏,泄泻,小便短
二、主决断
《素问·灵兰秘典论》“胆 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
作用决定的作用
刚正果决,直而不疑,判断事物,作出决定
1.胆气足:判断正确,当机立断,勇敢胆大 2.胆气虚怯:易惊善恐,胆怯怕事,失眠多梦
胆既是六腑之一 又是奇恆之府
胆形态中空,有贮藏而排泄胆汁, 以助饮食物消化的作用,且与肝有经 脉相互络属,故胆属六腑之一;但胆 并不直接传化水谷,而藏精汁,这又 类似五脏贮藏精气的功能而异于其它 的六腑,故胆又属奇恆之府
解剖形态 外形如倒梨
位置 小腹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
生理功能
一、主持月经
随着肾中精气逐渐充盛和“天癸”的产 生,女子胞发育成熟,便发生正常月经。 月经初潮在14岁左右,为受孕做好准备
生理功能
二、孕育胎儿
胞宫是孕育胎儿的器官,两精相合, 孕卵着床于胞宫发育,直至十月分娩
与脏腑经脉的联系
一、女子胞与肝
脑与五脏的生理联系
一、脑与心 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心脑相通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二、脑与肾
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
三、脑与肝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 肝藏血,血为神之宅
髓为一种膏状物质

骨髓、脊髓、脑髓
生理功能
一、充养脑髓 二、滋养骨骼 三、化生血液
五脏的生理联系
肾中精气,从肾论治

概论


别名 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胞宫
胃的生理特性
三、喜润恶燥
胃为燥土,赖水以济 与脾阴阳互济
胃喜润恶燥,胃气宜降 :胃为阳明燥土,胃之功 能不仅依赖胃阳推动,亦赖胃阴的濡润。胃之病变, 常因燥热为害,灼伤胃阴,故临床上应注意顾护胃阴。
叶天士说:“胃喜柔润”、“太阴湿土,得阳始 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概论 小 肠
别名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主疏泄→调畅气机→血养胞宫 发生月经
主藏血→调节血量→血盈胞宫 孕育胎儿
与脏腑经脉的联系
二、女子胞与肾



产生
天癸
作用于
胞宫
发育成熟 月经正常 孕育胎儿
与脏腑经脉的联系
三、女子胞与脾
主生血
脾 主统血
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月经量少、经闭 脾不统血——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崩漏
与脏腑经脉的联系
六腑的传化过程
七冲门:饮食物自进入人体至变成糟粕排出体外,要通过的七 道关隘
唇为飞门:飞通扉 齿为户门:户把守 会厌为吸门:食管与气管会接处 胃为贲门:贲通奔,胃脘上口,连食管 太仓下口为幽门:幽为屈曲幽隐之意 大肠小肠会为阑门:阑有栅栏之意 下极为魄门:魄通“粕”,又称“谷通” 唐·孙思邈指出“谷道宜常撮”
三、辨证之三焦
•辨证之三焦,是清代温病学家吴瑭提出的温热病 三焦辨证纲领
•上焦、中焦、下焦病变,分别代表温热病不同的 证候类型,标志着温病传变的三个不同阶段
•三焦是温热病变导致相关脏腑病理变化的代名词
第四节奇恒之腑
【学习要求】
奇恒之腑的概念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奇恒之腑的生理特性
概述
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 •形似腑,功似脏 •无五行配属,无表里配合(胆除外) •储藏精气,不贮藏浊物
“孤腑” ——因其为脏腑中最大,与五脏 没有匹配关系,也没有经脉络属
上焦——膈之上,包括心、肺 部位三焦 中焦——膈下脐上,包括脾、胃、肝、胆
下焦——脐以下,包括肾、膀胱、女子胞、大小肠
主要生理功能
1、通行诸气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元气,经历五 脏六腑。”(《难经》)
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А三焦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全身之气通过三焦运 行于上下
故中医有“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一说
大 肠
【概论】 别名: 传导之官 位置: 腹腔中 形态: 中空管腔性器官,呈迂曲回环迭积状
经脉联系:
属于阳明大肠经,络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
【主要生理功能】
传导糟粕
1. 含义
主津
2. 机理
①胃的通降作用的延续 ②肺气的肃降作用 ③肾的气化功能
【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大肠传导正常——水液吸收——大便正常
精神饱满、反应敏锐 脑髓充盈
意识清晰、记忆力强
思维迟钝混乱 脑髓空虚
精神萎顿、甚至呆傻
生理功能
三、主司感觉运动
脑主管感觉运动功能 脑与人的视、听、嗅及肢体的运动功能有关 髓海不足可导致耳鸣,目眩
《灵枢·口问篇》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 满,耳为之苦鸣,头为 之苦倾,目为之眩“
《医林改错》:“两耳通脑, 所闻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 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 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 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 二字”
四、女子胞与心
心藏


主司生理、心理活动→排经、排卵
血脉
与脏腑经脉的联系
五、女子胞与经脉
冲为血海,主月事;任主胞胎,妊养胎儿 若冲任失调——月经错乱,甚至不孕 冲任二脉的功能受肾中精气化生的“天癸”的调节, 故有“肾为冲任之本”之说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生理功能上有着相互制约, 相互依存和相互协同的关系
1. 胆汁来源于肝,贮藏于胆,胆气疏泄,注入肠 中,以促消化
2.贮藏疏泄失常:厌食、腹胀、腹泻
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肝疏泄正常——胆汁分泌贮藏排泄正常——脾胃功能正常
病理方面
肝失疏泄
胁下胀痛饱满,脾胃消化功能 胆汁分泌排泄异常—— 异常,食欲不振,腹胀 胆汁上逆——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胆汁外溢——黄疸
胆的生理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