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与西方的早期新闻传播异同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中国与西方的早期新闻传播异同及其原因——杨瑢新闻学1502班201530402128
【摘要】
人类诞生以来,信息传播一直都是十分有利的生存工具。

从简单的口耳相传,到书信,到电话,到报纸,再到今天的广播电视互联网,新闻传播也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

中西方对新闻自由观念认识的不同源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源于不同国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源于中西方杰出新闻研究者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文化精神核心特质的差异。

【关键词】:新闻传播中国西方
中国是具有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们,把这些思想融合起来,促成了我们把道德观念与人格价值置于生命之上的观念,这是一种利他的社会观念,即道德礼义至上,强调的是社会的群众意识与社会意识,认为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群众,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则以商业气息为主,西方人多信仰耶稣基督,古希腊指着学派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就体现了他们注重的是,“人”这个个体的文化传播,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分离性与独立性。

总的来说,西方文化所倡导的就是,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他们认为,人的权力是与生俱来的,享受权利是理所应当的。

这就和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文化理念正好相反。

通过对各自传统文化的比较,分析其对各自新闻传播的影响,可以得知我国与西方新闻传播大不相同。

在唐代人的著作和有关史籍中,已经出现“新闻”,“编辑”等名词,至于“报”“状”等名词则出现的次数更多。

唐代是中国最早有报纸的朝代,当时有朝廷发布的“报”,也有来自进奏院的“状”。

但“报”只有文字记载,无实物可考,而“状”则有实物可考。

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的《邸报》条中说明了“邸报字见于史书,盖始于此时”。

宋代的邸报内容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其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升降,战报等。

当时还出现了一种“小报”,所谓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传抄或刻印
流传的报纸。

小报相比于邸报,则更显得自由,一来小报未经官方审查,二来小报的传播者各取所需,因此时常有一些捕风捉影的材料。

然而,小报传播迅速,相比之下,邸报虽然更具权威性,但内容限制也多,时效性也下降。

关于元代的新闻传播,历史记载并不多,但在元代,影响更为广泛的是口头传播的新闻,这个现象的发生其实有更深层的社会经济因素,因为,元朝是一个民族混合的朝代,农牧业,商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人民的交流增多,口头新闻传播就成了主流。

而对于这种口头传播新闻和议论时政,元代统治者采取严令查禁,严厉处置的办法。

明朝后期,农民起义连续不断,出现了旗报,牌报,等引人注目的新闻传播方式,而封建统治者认为其大逆不道,非禁绝不可。

在清朝中后期,地方报刊有所发展,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民间报房。

清朝对于新闻传播的控制是极为严格的,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文字狱最多,刑罚最重的,也是清朝。

在如此严厉的措施下,新闻传播的发展史十分艰难的。

相比同期的中国,西方古代新闻传播则显得更自由。

全面系统的西方新闻自由主义思想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和美国是较早接受新闻自由主义的国家,古罗马的新闻传播对西方的新闻传播业也有着较大的贡献。

公元前59年的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创立了《每日纪闻》,这份报纸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书写在特制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较强政治性。

《每日纪闻》的创设目的是争取舆论的支持,扩大政治影响,其意义在于沟通了统治机构与内部的联系,发挥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大约在《每日纪事》、《每日纪闻》刊行的同时,罗马境内还出现了早期的手书新闻信。

当时的罗马城是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欧洲各地的王公贵族、商人都想探知罗马的各种消息。

于是有人抄录政府公报,分送各地订户,以领取酬金,这就是最早的“新闻信”。

新闻信的发行人通常拥有十几名奴隶,并备有船只,由奴隶将新闻信分送各订户,他们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批“职业新闻工作者”。

除了这些营利性的新闻信外,罗马的一些政界要人、
社会名流也广泛地使用新闻信来传播消息。

例如恺撒于公元前47年征讨本都王国胜利后立即写了一封新闻性很强的信向罗马告捷,其内容是:我到,我见,
我胜。

罗马的另一个著名学者西塞罗一生写了大量的信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向对方报告新闻的。

他描述维苏威火山大爆发详细过程的一封信,不仅是一篇生动的目击记,而且是一篇出色的新闻通讯。

这些新闻信在包括罗马在内的欧洲地区流行了1000多年。

直到15世纪印刷技术的发明,它一直是欧洲新闻传播的主要手段。

封建社会后期,资产阶级报刊逐步诞生。

当时资产阶级还处于无权地位,各国封建统治者对报刊都有严厉的管理措施,他们一方面出版封建官报,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另方面又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以及各种政治制裁手段,压制异已思想和信息的传播。

作为封建秩序叛逆者的资产阶级报刊当时倍受压制,只能在十分困难的处境下,时而合法、时而非法地谋求生存发展。

至于生存空间的大小、发展进程的快慢,则取决于整个社会变革的进程。

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动和进行过程中,资产阶级报刊广泛兴起。

它们举起新闻出版自由的旗帜,冲破封建压制,传播群众运动信息,宣传民主自由观念,积极推进革命进程;而革命的进展又在不同程度上为资产阶级报刊解除了桎梏,开辟了进一步发展的道路。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闻出版自由口号,是资产阶级报刊战斗实践的锐利武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18世纪后期起,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重大变化,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对比中西方的新闻传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报业萌芽产生与官场,而西方的报业却出现于商场。

中国的报业萌芽早于西方,中国在公元,八世纪在唐代就产生了邸报,这主要得益于造纸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领先的科技,造就了中国早期报刊业的出现,而西方萌芽却出现在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的新闻事业相对与西方较早,但在近代却落后于西方。

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200年左右的历史,小报也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邸抄,京报也有近400年的历史,他们从诞生到结束,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但发展不快,形式内容变化不大,在信息量和新闻时效等方面,都难以和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新型报纸相比。

西方资产阶级报业萌芽于15世纪,形成于16~17世纪,资产阶级报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新闻传播事业属于上层基础建筑,其发展变化
只接受社会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与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已超稳定状态长期延续,严重阻碍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并且,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严重受官场制约,官方报纸必须以服从统治阶层利益为标准,而非官方的民间小报,又不具有权威性,内容多样但也存在虚假新闻,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通过对各自文化传统的比较和文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发现中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明显不同,中国的新闻传播主要集中在国家每年所发生的大事、相对于较热点的问题之中,重要性和政治性密切相关,其新闻传播意义的大小与国家的政治性意义成正比。

则西方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是与社会性有着紧密联系的,重要新闻之所以称为“重要”是因为它以个体为出发点,关注人们的生活现状和生活环境,其新闻传播价值与其社会意义成正相关。

总的来说,中国的新闻传播离不开时政要闻和重要人物的关注,而西方的新闻传播侧重于“事件本身”而非“人物本身”的政治意义。

我国新闻传播体制不仅受政治制度(即规定新闻传播事业必须传播那些能够产生正面社会效果维护社会稳定的新闻)的制约,同时也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那就促使我们必须针对新闻传播进行经济体制分析。

媒体作为信息加工与生产的一体化传播机构,就要按照步骤,对完善好的信息产品进行销售以获取盈利。

新闻传播业是已经具备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经营实体,属于信息和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因而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

这就要求它必须要有坚强的经济后盾,为发展整个新闻传播这个产业提供全面的支持。

从中外新闻传播不同的体制也不难看出,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不同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是双面的效应。

中国的公有制体制指导着新闻传播的正面性,指引人们走向积极地方向,但在一定的报道面前缺乏客观性。

而西方的私有制体制促使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报道,但由于缺乏政府的规范监管,可能会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

通过历史、文化和社会体制等方面的简要分析,对比中西方新闻传播的差异性。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新闻传播的表现方法都有其个性化的一面。

新闻
传播事业不管在那个国家,不管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其目都是为了社会整合而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