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从三阴论治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从三阴论治

糖尿病从三阴论治

徐苏中医

今天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分享我三十年来学习中医、感悟中医、实践中医的心得体会。做一名合格的中医师,不光会看好病,而且还能勤奋动笔总结,能讲出来,能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今天晚上我在这里主要是讲从三阴诊治糖尿病。

在讲糖尿病之前,我提两个问题供各位同道思考。第一,对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到底是不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第二,糖尿病是不是需要控制饮食?

西医的糖尿病可以归纳为中医的消渴病范畴。在西医看来,糖尿病是慢性的终身病。很多需胰岛素来维持一生。

近三十年,我一直在研究糖尿病。在接诊的患者中,有半数以上完全可以治愈。而且那是纯中医治疗,我总结有以下几种情况是不能完全治愈的。其一,是1型糖尿病患者;其二,是有家族遗传病史。这两种情况因为我接触的病例尚少,故经验不多。

我认识糖尿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早、中期糖尿病患者一般以胰腺的肿胀为病理基础。此类患者表现火、热、阴虚,同时伴有寒像比较明显,往往是寒热错杂之像。

2.中期的患者大都表现胰腺管的堵塞,不能正常排出胰岛素,此型的患者都表现寒、虚、瘀等症候比较突出。

3.后期的患者表现胰腺的萎缩,这类患者大都于患者长期肌注胰岛素有直接的关系。此型患者都表现消瘦,身体极度亏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掌握一条原则‘’万病不治,求之于肾‘’,以鹿茸、胎盘,大补先天来考虑。

我们的教科书五版、六版、七版的教材都把糖尿病病机归纳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上消,渴而多饮,诊断肺胃之热,以白虎加人参汤。中消,以消谷善饥,胃热比较明显,以清胃散。下消,以渴而小便数,肾虚,六味地黄丸加减。这是我们教科书上所说。近年来,医疗界临床有用大量的黄连来治疗糖尿病的经验,10克黄连不行,加到30克,还不行,60克,不行再加到120克来治疗糖尿病。我想问一下糖尿病的火是实火还是虚火?实火宜清,虚火宜引火归元。所以,我们看到糖尿病,只看到燥热之标,不察及虚损之根本,这个是

治不好糖尿病的。正如《医门法律》所言:“凡治消渴,用寒凉太过,乃致水盛火湮,犹不知反,渐成肿满不救,医之过也”。

对于饮食控制这些说法纯属西医观点。中医虽有肥甘厚味可以致渴的论述,但不能死于句下,更不能囿于西医观点。本病属于虚,虚则补之。如果严格控制饮食,虚弱之体将何以得其营养,疾病何时有转机。按照西医的观点来说,蛋白、糖、脂肪是人体的三大营养元素,相互关联。糖在人体中的代谢紊乱,必然导致蛋白、脂肪不能更好的吸收。控制饮食,易导致虚者更虚,犯了虚虚实实之戒。

认识到这些问题以后,我们下面讲一下糖尿病从三阴入手,如何从三阴入手?三阴是什么?三阴是张仲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我们常说的经方,经方就是以张仲景《伤寒论》为代表的方剂。它的辨证体系就是六经辨证体系。我们说的六经辨证体系包括人体的气血津液的气化过程,其中三阳病,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用六经辨证,不仅仅局限于外感病的诊治,对糖尿病、肿瘤这些疑难病同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糖尿病从古到今很多医书都是从阴虚燥热来论。如《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结,谓之消”。《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古今中医皆认为阴虚热盛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其次,从治疗方面来看,我们张仲景提出来,在《伤寒论》222条和《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指出“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水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从这两个方剂组成来看,白虎加人参汤不外乎是石膏、知母清热滋阴,人参益气养阴之法。肾气丸,以熟地、山药、山萸肉补肾养阴,以附子、肉桂温阳等阴中求阳、补肾养阴。

随着西医降糖药的出现,使血糖控制发生了根本改变。血糖会被胰岛素等药迅速的降低,使三多一少迅速的纠正,而且,很多患者缺少三多一少的症候。阴虚燥热之症已不多见,甚至有的病人,根本无三消症候。而且,体型都以肥胖居多。表现腰酸、乏力、怕冷、便秘等三阴症候。有很多人,并没有临床症状,是通过体检血糖指标升高而就诊。

经方为首

我临证三十年,从大量的临床实践,治疗糖尿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现在的糖尿病,阳证少,阴证多,中医辨证大多从三阴入手。

第二,三阴辨证中,以太阴、少阴、厥阴多见。但大多是太阴少阴兼见。或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出现厥阴症候。

第三,对于血糖不降的问题,可以考虑两个方面。其一,其证比较复杂,大多寒热错杂。其二,大多夹有瘀血症候。

从脉诊来看,早期表现两关弦滑。中期的表现两关不调,后期的表现脉沉弱,特别是尺脉沉弱为多见。

我们近代医家以桑景武为代表的提出:糖尿病的根本病机是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津液,气虚不能化气摄水是糖尿病的根本病机。

其口渴多见于肾阳虚不能化气,水液不能上升所致。心得肾水而神明焕发,肺得肾水,而清肃下行,脾得肾水,精微施布。我的体会是:阳化气则水津四布,水得火,则有升有降。而反之,阳不化气,则水津不布,故口渴。水无火,则有降无升,故多尿。但这种温阳呢,非纯阳之品,应该阴中求阳。我们国内有一部分大夫,崇尚温阳,火神派,来治疗糖尿病,用大量附子,30克,不行60克,还不行,120克来治疗糖尿病。我的理解就是壮火食气,我们应该少火生气。我的常用剂量附子10克、15克、20克,最多30克,一般可以配菟丝子、仙灵脾、鹿茸。这样大剂量附子容易犯易虚虚易实实之忌。小量的附子就阴中求阳,少火生气。少佐活血化瘀之品可以改善胰岛功能,达到去瘀生新之效。

我在2000年之前,钻研糖尿病走了很多弯路。开始呢,套用施今墨先生的糖尿病对药,黄芪配山药,苍术配玄参,生地配麦冬、五味子。察考施今墨老师治疗此病多从脾阴、脾气虚方面考虑。对于八十年代以前的人体质比较适合。对于当下以阳虚为本的患者无明显效果。后来,我应用经方葛根芩连汤、白虎汤等从阳热来治,同样效果不好。

同时,我也用过一段时间大量黄连,30克到60克,干姜、肉桂10克,在辨证方中使用,患者觉得汤药太苦,难以下咽而放弃。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都认为中医中药都不能治疗糖尿病,后来经过反复观察,大多数患者伴有四肢乏力,倦怠,无精打采,疲劳,少气懒言,腰膝酸软等气虚阳虚证候。后来从三阴入手取得很好的疗效。

治疗糖尿病,我们要首辨阴阳。其中,阳证都是少阳合并太阴,其余的皆以三阴病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证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