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有什么动物

北极有什么动物

北极有什么动物!

北极熊、北极驯鹿、北极麝牛、鲸、北极黄金鸻北极有北极熊、北极狐、北极狼、海豹、北极海象、北极驯鹿、北极麝牛、格陵兰鲸、黑眉信天翁、旅鼠、

与南极大陆不同,北极的生命活动非常活跃。

成千上万的北美驯鹿、麝牛、北极兔,峰年时每公顷多达1500只的旅鼠。北半球全部鸟类的1/6在北极繁育后代,而且至少有12种鸟类在北极越冬。灰熊、北极狐、北极狼在苔原草甸上巡游,茴鱼、北方狗鱼、灰鳟鱼、鲱鱼、胡瓜鱼、长身鳕鱼、白鱼及北极鲑鱼在河湖中嬉戏。在北冰洋广阔的水域中还有各种海豹、海象、角鲸、白鲸和北极熊和北极兔

初中地理知识点:南、北极的代表动物

初中地理知识点:南、北极的代表动物一、选择题 1.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南极地区被陆地包围,淡水资源丰富②北极地区7~9月有极昼现象,适宜科学考察③南极有“冰雪高原”之称,代表动物是企鹅④北极地区被陆地包围,代表动物是北极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南极地区的象征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 A.企鹅和北极熊B.北极熊和企鹅 C.企鹅和鳞虾D.北极熊和蓝鲸 某科考营地当地时间12月25日17:30左右,科考队员正进行露天足球赛时,有两位“不速之客”毫无畏惧地冲入了比赛场地根据图文资料回答3~5题. 3.据图推断,该科考营地最可能位于 A.赤道地区B.青藏高原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4.据图看出,该地区的气候环境是 A.终年严寒B.终年酷热C.终年湿润D.终年微风5.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地理环境影响明显,最可能的影响是 A.雨林破坏B.水土流失C.冰川融化D.降水增加6.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B.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 C.南极大陆覆盖着巨厚的冰盖 D.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7.南极洲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 A.磷虾和北极熊B.磷虾和北极狐 C.企鹅和北极熊D.企鹅和北极狐 在某科考营地的当地时间为12月25日17:30左右,科考队员正进行露天足球赛时,有两位“不速之客”毫不畏惧地冲入了比赛场地。据图完成8~10题。

8.依图示信息可知,该科考营地应位于 A.格陵兰岛B.北极地区C.南极大陆D.冰岛 9.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常住人口 B.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C.是地球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应大力开采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10.对该地区的和平利用,下面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B.将生活废弃物就地掩埋 C.捕杀企鹅,发展羽绒事业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二、解答题 11.根据材料,答题. 材料一:2017年初夏,应德总理和比利时首相邀请,并经中欧双方商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1日上午离开北京,对两国进行正式访问。在短短50多个小时内,他造访了两个国家,与三方进行对话,出席近30场活动……这场旋风式的访问,为中欧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向世界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 材料二:世界地图

动物介绍

雪狐(北极狐)编辑北极狐,也称为白狐、雪狐,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及北美洲的苔原地带。有良好、敏锐的听力。雄性北极狐体长约55厘米,尾长31厘米,体重3.8公斤;雌性53厘米,尾长30厘米,3.1公斤。肩高在25-30厘米之间。食物包括旅鼠、鱼、鸟类与鸟蛋、浆果和北极兔,有时也会漫游海岸捕捉贝类,但北极狐主食还是旅鼠。成年的北极狐交配后,会组成一个家庭,由公北极狐去找食物,而北极狐被饥饿的北极熊攻击时,失去公狐狸的家庭会另寻居住地或投靠别的北极狐,不少北极狐幼仔往往在这时候冻死。 北极狐(Arctic Fox)(白狐,雪狐)是雪地里最敏捷的动物。这种狐在夏天时呈棕色或灰色,一旦冬季来临,就变成全白,毛量也多长了三倍厚度。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的苔原地带。 北极狐也 雪狐 有可能是赤狐隐性基因突变形成的白化个体,因为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很小,只有万分之一甚至亿分之一,因此北极狐非常稀有。 北极狐拥有圆圆的身躯,短的口鼻与腿,以及短耳,来防止热量从体内散去和少的表面暴露在严寒的天气下。它们有毛柔柔的爪子,可以行走在冰面上。它们有良好、敏锐的听力来仔细辨别猎物藏在雪里的位置,当它发现猎物,它们会用爪子敲打雪来抓取猎物。 平均长度:85.3cm(33.6 in),尾巴平均长度:31cm。 一九三○年代,史瓦巴德充斥着为猎取北极熊及北极狐皮毛而来的欧洲人,北极狐的价值甚至高过北极熊。所幸今日这种滥杀极地动物的现象已不存在,在史瓦巴德博物馆里偶尔可见雪白的狐披肩。

地带在繁殖期,主要是做好母狐发情鉴定,适时配种,确保妊娠正常进行。北极狐为1年1次发情动物,一般为3~5月份发情,多集中在4月份。母狐发情的鉴定方法:一是观察行为。发情母狐常有坐立不安,食欲减退等表现。二是观察外阴部变化。发情母狐阴门肿胀,突起明显,阴道内流出特殊气味的粘稠状白色分泌物。配种方法是,将发情母狐放入公狐笼内,让其自己交配,第2天再复配一次。北极狐妊娠期一般为50~53天,用种期限为4~6年。在母狐怀孕期间,要保持饲养区环境安静,禁止生人进入,严禁在饲养区放鞭炮等。在母狐分娩前2周要清理产箱,并消毒。在箱底铺垫柔软的垫草。这个时期北极狐的饲料以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为主,适宜的饲料配比为:动物性饲料占73.6%、谷物类物饲料占12%、蔬菜类占11.9%、添加剂占2.5%。[1] 哺乳期 母狐一般每胎产6~13头仔狐,仔狐2月龄分窝时平均可成活6.8头。由于仔狐早期残废率较高,所以一定要保证母狐营养,使其有足够的乳汁喂仔狐,并保持饲养环境安静。从仔狐20日龄起要给其补饲易消化的蛋、奶、动物肝脏和新鲜肉类,并要调制成糊状。这一时期母狐适宜的饲料配比为:动物性饲料占73.4%、谷物类饲料占12.2%、蔬菜类占12%、添加剂占2.4%。[1] 育成期 仔狐一般在2月龄断乳分窝。此后其适宜的饲料配比应为:动物性饲料占65%、谷物类饲料占16.1%、蔬菜类占16.4%、添加剂占2.5%。进入9、10月份,要让育成狐自由采食,做好防晒、防雨,防中暑工作,并全群注射犬瘟热及病毒性肠炎等疫苗。进入冬毛生长期,要搞好笼舍卫生,避免出现缠结毛皮、寄生虫病皮,影响皮张质量。育成狐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成熟,这时即可宰杀剥皮。毛皮成熟的标准为:绒毛丰厚、针毛直立、被毛有光泽、尾毛蓬松,当成狐转体时颈和躯体部分的毛间出现一条条“裂缝”,吹开被毛能见到粉红色皮肤。[1]

世界上十大最致命的动物

世界上十大最致命的动物 生命科学网评出了世界上最致命的十种动物,或许你想不到的是排列在首位的居然是蚊子,而大象和水牛也在十大致命动物行列之中。就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十大致命动物: 1.蚊子 很多时候被蚊子叮咬可能只不过让你觉得很痒而已,但如果说致命或许你不大相信,但你可知道有的蚊子能够携带和传播疟疾,导致了世界上每年200多万人的死亡。因此,蚊子被认为是世界上头号致命动物。 2.亚洲眼镜蛇 虽然亚洲眼镜蛇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蛇,但它却是最易致命的蛇,世界上每年50000例因毒蛇而死的人当中,绝大部分要追究于亚洲眼镜蛇,它是世界上咬死人最多的蛇。 3.澳大利亚箱形水母

你可曾想过美丽的水母也是致命的动物,澳大利亚箱形水母,一种淡蓝色的透明水母,形状像个箱子,有4个明显的侧面,每个面都有20厘米长,因此得名。它有一个绰号叫“海洋黄蜂”,因为它像大黄峰一样有毒刺,那就是它的触须。它有60条15英尺长的触须,每条触须上有5000个毒刺细胞,这些毒刺细胞足够杀死60个人。 4.大白鲨 想必你一定看过电影《大白鲨》,对里面的恐怖场景一定还记忆犹新。大白鲨的牙齿曾三角形,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片,它可以用它3000多颗这样的牙齿将任何活动的东西咬碎。 5.非洲狮

非洲狮广泛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被人们誉为"兽中之王",雄性狮非洲狮体长可达5-8英尺,体重达330到550磅。这些巨猫几乎是完美的狩猎者。 6.澳洲咸水鳄 澳洲咸水鳄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爬行动物,当然它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鳄鱼种类。因此你千万小心不要把它当成是水中的圆木,因为澳洲咸水鳄常常会静静的停留在水中等待猎物的经过,然后在一眨眼的功夫就会将猎物拖入水中,并将其肢解掉。 7.大象

加拿大象征动物

加拿大象征动物 【篇一:加拿大象征动物】 最有代表性和象征北极的动物是北极熊。 北极熊也叫白熊,是熊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身躯庞大,体长可 达2.5米以上,行走时肩高1.6米,体重可达半吨,最大的北极熊体 重可达900公斤。北极熊气力和耐力非常惊人,奔跑时速高达60公里,但不能持久。它具有粗壮而又灵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 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用前掌击倒或打死猎物,是它的惯用 手段。掌上长有十分锐利的熊爪子,能紧紧抓住食物。北极熊还具 有异常灵敏的嗅觉,可以嗅到在3.2公里以外烧烤海豹脂肪发出的气味,能在几公里以外凭嗅觉准确判断猎物的位置。在“闻出”气味熟悉 的猎物的方位后,便能以相当快的速度从冰上跳跃奔去捕猎,一步 跳跃奔跑的距离可达5米以上。 北极熊经常栖息在冰盖上,过着水陆两栖生活,通常以海豹、鱼类、鸟类和其它小哺乳动物为食,若能幸运碰到鲸鱼的尸体,则可美美 地饱餐一顿。漫长寒冷的冬天,北极熊一般在巢穴里度过。直到来 年春季二三月才出来活动,3月~5月北极熊活动最频繁。温暖的夏天,北极熊出穴四处寻找猎物。 雌熊和雄熊在暂短的“蜜月”之后,夫妻便各奔东西。雌熊产仔一般 是双胞胎,偶尔为1个或3个,小北极熊出生时像个小耗子。小熊 出生后,要在巢穴中哺乳4个月;然后跟着大熊学习捕猎,跟随母 熊两年后,便出走独立生活。 长大后的子熊与它的父辈一样,单独行动,一般不与同类作伴,以 便独自享用猎食。因此,人们一般只能见到单只北极熊,或者一个 母熊伴着一只或两只小熊在冰上活动。 北极熊最厉害的是熊爪和熊牙,熊爪如铁钩,熊牙赛利刀。冬季海 面封冻时,海豹为了呼吸空气到处打洞。北极熊为了捕捉海豹,它 以惊人的耐力在洞旁一动不动地等候海豹,当海豹稍一露头,便立 刻用利爪把海豹捉住。 目前北极地区的北极熊不超过两万头。 北极驯鹿北极驯鹿与世界其他鹿种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雌鹿同 雄鹿一样都长着树枝般的角;二是驯鹿像候鸟一样,入冬时节,便 开始一群群地往南迁移。早春时节,便开始向北进发,它们常常长

动物与环境

不同地域的动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今年7月份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海洋生态游学活动,我们小组选择海洋极地世界作为考察和研究的对象,在海洋生物专家的带领下我们学到了很多海洋生物知识,观看了不同地域中生活的珍稀动物,还亲自动手制作动物标本,活动非常有意思。游学回来后,我们还上网查了很多资料,补充了不少有关动物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蓬莱海洋极地世界坐落于蓬莱丹崖山下,与著名的蓬莱阁毗邻,是一个集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惊险刺激和反映海洋文化、海洋科技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整个展区分为热带雨林馆、极地馆、鲨鱼馆、海豚海狮表演馆、海龟馆、海豹馆、水下剧场、四维动感影院、多媒体展览馆等14个展馆,汇集了从赤道热带雨林到北冰洋极地世界各地珍稀海洋生物千余种,有北极熊、白鲸、企鹅、海象、海狮、海豚等珍稀海洋生物,它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展示内容最全最丰富的海洋极地世界,被中国海洋学会授予科普教育基地。 在热带雨林馆,我们看到了凶猛的鳄鱼、巨大的岩龟、巨蟒、河马。飞流直下的瀑布、云雾缭绕的丛林以及古藤、溶洞等景观展现了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景象。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物群落,长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无疑是地球赐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由于现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同时由于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地球空气的能力尤为强大,其中仅亚马逊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三分之一,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热带雨林主要的作用是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保证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有序进行。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的电鳗以其高超的放电本领成为当地十分出名的鱼类,它们体型粗圆而长,最大可长达250厘米左右,往往昼伏夜出,喜欢流水、弱光、穴居,具有很强的溯水能力,其潜逃能力也很强。它们以捕食小鱼为主,

北极动物

北极动物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因此也是北极当然的主宰。巨大的北极熊身长可达3米,体重可达800公斤,一次就要吃40公斤的东西。它们个个都是游泳健将,在北冰洋那冰冷刺骨的海水里,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连续畅游四、五十公里。 当然,它们游泳的姿势并不优美,是狗刨式,两条前腿作桨,奋力向前划。 而后腿则并在一起作舵,掌握着前进的方向。北极熊还很点自知之明,在游泳中即使有海豹凑到身边,它们也决不动心。因为,在水里它们决不是海豹的对手,对于这一点它们向来是心中有数的。 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狗熊都有冬眠的习惯,中国东北称此为“蹲仓”,依靠消耗体内储存起来的脂肪,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上几个月,但北极熊却并不冬眠,只在天气最坏的时候,缩起脑袋睡上几个小时,它们身上厚厚的绒毛和体内几乎同样厚的脂肪层起到了极好的隔热作用,任凭大雪纷飞,暴风肆虐,它们可以照睡不误。母熊通常是躲在自己掏的雪洞里面,一睡就是好几天。 北极熊是真正的食谱中找不到任何植物。这也是环境所迫,因为在茫茫的冰原上甚至连苔藓和地衣之类也是无法生长的。夏天,它们的日子要好过一些,可以捕捉鸟类,拣食鸟蛋,捞鱼摸虾。偶然走到陆地时,还可以抓几只旅鼠当点心吃。但这些东西都太小,一时很难吃饱肚子,只是换换口味,吃个新鲜而已。它们的主食是海豹,主要是环海豹,因为这种海豹分布很广,北极点附近也能找到它们的踪迹。北极熊通常都是站在其呼吸孔的下风,以免自己的气味将海豹吓跑。它们总是全神贯注,一动不动地耐心等上几个小时,海豹脑袋一露出来,便会闪电般的一掌拍下去,将其脑壳打碎,并且立刻咬住,使其不致沉下水去,然后再用尽全身力气,将其从几米深的冰洞里拖出,饱餐一顿。由于这种极特殊的捕食方式,北极熊总是单独行动,它们也许是地球上最孤独的动物。它也是生活在最靠北的动物,因为有人在离北极点只有几公里的地方,曾经发现过它们踪迹。 北极狐属犬科,额面狭,吻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

北极野生动物世界

北极野生动物世界-旅游管理 北极野生动物世界 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和格陵兰岛,神秘而纯净,位于地球最北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被冰雪覆盖。相比南极,北极更多彩缤纷一些。随着夏天的充足阳光和适宜温度,冰雪渐渐融化,随而替代的是夏秋两季丰富色彩的植被、幽蓝色的浮冰和冰山、深色调的山脊、五颜六色的极地村庄,还有那神秘莫测、千变万化的北极光。除了色彩,夏天的北极也更充满活力,因为这里有更多陆地哺乳动物和鸟类品种,这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动物自然是北极熊,此外还是髯海豹、环斑海豹、北极狐、海象、鲸鱼、驯鹿以及众多海鸟的家园和乐土。 文·图/徐征泽 这次去是北极邮轮之旅,但和常规意义上大家所了解的邮轮之旅完全不同,因为在北极地带,每天最精华也是最刺激的活动安排就是“全副武装”乘坐登陆艇来到斯瓦尔巴群岛或者格陵兰岛的陆地上,在专业自然向导团队的带领下开始徒步探索北极世界,每一次行程可长可短,根据体力以及天气等情况而改变。因此,北极邮轮之旅真正享受的不是硬件的豪华,而是北极的壮观美景以及精彩的动物世界。 第一次登陆偶遇北极狐 登上邮轮开始北极之旅后的第二天一早,所有团友穿上冲锋衣,戴上防风帽,脚穿橡胶靴,带着长枪短炮准备北极的第一次登陆。来自资深极地探险公司的6名探险队员反复和我们强调一些登陆后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比如如何应对北极熊,如何防备遭到贼鸥攻击,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内容。6名探险队员每人腰里都别着手枪,手持来福长枪,看来这可真是去野外探险,真的

遇到北极熊可不好对付。 在一阵兴奋的期待中,我们终于踏上了斯瓦尔巴群岛的土地,来到了北极第一个登陆点OssianSarsfjellet。上岸后所有团友分成两组,喜欢徒步且体力好的团友们可以走得更远一些,朝着山上方向行进,而另一组爱好摄影的团友们可以在海滩附近平缓的地区探索,更有机会拍摄观赏极地特有的植被和小动物。两个小组在沿途都有机会近距离观赏北极苔原地貌,当时季节已经入秋,但依旧可以看到很多小花。 就在我们一路走一路听着探险队员Phil讲解极地植被的时候,突然远处山坡上出现一个移动的灰白点。“ArcticFox北极狐!”Phil兴奋地压低着声音告诉我们。果然,视线中出现了这个贼头贼脑的家伙,一身灰白毛绒,动作灵敏地在山坡上移动。看来这只北极狐出来是觅食的,只见它不时在一些石头边上残留的动物骨架上嗅着,但总是不满足地离开。北极狐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以抓一些小型动物或者鸟类为生,周边正好有一处悬崖上全是三趾鸥的巢穴,成千上百,这就是为什么北极狐在这片区域觅食的原因。对于游客它并没有丝毫恐惧或者兴趣,依旧低头四处寻觅食物,有时候还会停下脚步“摆好姿势”让团友们尽兴拍摄。这一上来就看到难得一见的北极狐,看来此行起点有点高。 完美接近北极熊 北极熊是斯瓦尔巴群岛的标志,有超过2000头北极熊在此常年生活栖息,其数量甚至超过了整个岛上常住人口,因此斯瓦尔巴群岛也被誉为“北极熊王国”。在斯瓦尔巴岛探索的3天时间内,我们始终没有见到北极熊的踪迹,随着一天一天过去,我们期盼看到北极熊的信心也渐渐被浇灭,这就是大自然。 最后即将离开斯瓦尔巴岛那天的一大清早,睡梦中的我被电话吵醒,是探险队

关于北极的四十大问题

著名的北极探险家巴伦支怎样献身北极? 荷兰人巴伦支为寻找东北航线,自1594~1597年曾5次率领探险队去巴伦支海,并两次沿新地岛西岸和北岸航行,到达了喀拉海峡。1594年,在基利金岛附近,巴伦支带领两艘船向东北航行。7月13日,在雾气弥漫的天气里,他们航行到一片冰原的边缘,经测定,探险队已经到达北纬77度15分,至此,他创造了当时西欧航海家远航到北冰洋的最北记录。7月29日,巴伦支在北纬77度附近又发现了他命名的冰角。8月1日,他在发现了不大的奥兰斯基岛群之后返航。1596年又开始了他最后一次冒险远航的征程,当他航行到北纬74度30分海面时,发现了一个海岛,船员们在岛上发现了一只被打死的北极熊,这个岛因此被命名为熊岛。4天后,他们又调转船头朝北偏西方向驶去,6月19日,船队来到了一群岛面前,岛上重峦迭嶂,山势峥嵘,便被巴伦支称之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8月26日,他们停泊在新地岛北岸,这是西欧人在北极地区的第一个越冬地。巨大的冰山和海冰对船只造成了很大威胁,他们被迫从船上卸下武器、货物和航海器具,在岸上用木浆和船改造成一座小屋,再把木板连接在一起,筑成一圈围墙。异常寒冷的环境和严重营养不良,使几乎所有的探险队员都患了坏血病。在1597年,17个越冬人员中已有5人死去,其中就有巴伦支。直到1871年,人们才在巴伦支住过的那座小屋里发现遗留下来的部分物品。其中有在桌子上放着的一本被打开的书“中国历史”。又过了5年,即1876年,人们又在那座已倒塌小屋的废墟里找到了巴论支写的考察报告。为了纪念这位百折不挠的探险家,从19世纪中叶起,人们就把埋葬他的那个大海命名为巴伦支海。 北极探险家富兰克林如何神秘失踪? 约翰·富兰克林是英国著名的极地探险家,他在加拿大北极区考察了约1200海里的漫长海岸线,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因而在返回英格兰不久就被授予爵士称号。 1843年,英国海军部批准富兰克林率领一支新的探险队,他选用了两艘刚从南极海域回来的探险船“黑暗”号和“恐怖”号,并亲自挑选了128名探险队员。1845年5月26日,富兰克林指挥着探险船从泰晤士河起航,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海上探险活动。两个月后,在格陵兰附近海域,探险船队被一艘巨大的被人们遗弃的捕鲸船挡住了去路,随后便失去了与英国的一切联系。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不见探险队的踪影。1848年初春,海军部派出了3支规模较大的搜寻队。没有多久,这3支搜寻队都失败了。1854年10月,为了寻找这支已失踪多年的探险队,富兰克林太太组织一支搜 寻队,买了一艘177吨的游船“狐狸”号,进行了适应北极航行的改装,并请参加过第一次搜寻活动的舰长马克林特克海军上尉,来指挥这一次的搜寻活动。经过千辛万苦,1859年5月,搜寻队在威廉岛西部沿海找到了富兰克林探险队几名成员的尸体和“黑暗”号上的救生艇和完好无损的航海记录。通过航海记录得知,富兰克林当初试图通过威廉岛西面的维多利亚海峡、由于碰到了巨大的浮冰,被围在这个地区。1847年,他不幸死去。后来在长期的饥寒的拆磨下,一些探险队也相继捐躯。1848年春季,也就是探险队写下这份记录前,已经接替富兰克林职务的克劳齐上校决定,离开探险船,去大鱼河寻求援助,

100个动物冷知识

1、“hoka-hoka”是倭黑猩猩(Pan paniscus)百合时特有的行为,两只倭黑猩猩女生紧紧贴在一起,然后用力摩擦敏感部位。 2、花喜鹊是唯一能从镜子里认出自己的非哺乳动物。 3、树袋熊一天要睡18个小时。 4、达尔文吃过美洲狮的肉,他说味道跟小牛肉一样。 5、气步甲(Brachinus favicollis)喷出的毒液温度可达100℃。 6、蓝鲸的喉咙可以吞下一只沙滩排球。 7、雄蜘蛛没有JJ,它把精液排在一张小蛛网上,用嘴边的触角像灌钢笔水一样吸进去,给雌蜘蛛注射。 8、有一种寄生蝇(Ormia ochracea)的耳朵长在胸前,它对蟋蟀求偶的声音特别敏感,因为它的卵产在蟋蟀体内。 9、涡虫的脑袋和尾巴砍掉都可以再生,而且再生脑袋的速度比再生尾巴快。 10、大王乌贼没有攻击人的可靠记录。 11、母非洲水雉(Actophilornis africana)有后宫,一般由四只公水雉组成,她保卫领地,而他们负责孵蛋。 12、花斑鹟(Ficedula hypoleuca)是一夫一妻的鸟类,但有39%的雄花斑鹟在老婆之外有外遇。 13、母猪前面的奶头比后面的奶多,小猪会为谁吃前面的奶头而打架,母猫后面的奶头比前面的奶多,因而小猫也会为谁吃后面的奶头而打架。 14、兼嘴垂耳鸦(Heteralocha acutirostris)是唯一一种雌雄鸟喙不一样的鸟,雄鸟的喙是直的,雌鸟的喙是弯钩形的,这样两者能吃不同的食物,减少竞争。 15、老鼠有贞操带,ML之后,公老鼠会分泌一种黏液把母老鼠塞上。 16、九带犰狳(Dasypus novemcinctus)每窝都是四胞胎。 17、人类是现存唯一有语法的动物。 18、猫头鹰的耳朵是左右不对称的,这样便于判断老鼠发出声音的位置。 19、模仿章鱼(Thaumoctopus mimicus)可以模仿至少十五种动物,包括海蛇,蓑鲉,比目鱼,海蛇尾,巨蟹,海贝,刺魟,水母,海葵和螳螂虾。 20、鱼鳔是由原始鱼类的肺进化而成。 21、有一种已灭绝甲壳动物叫做“微乳哈尔滨介(Harbinia micropapillosa)”,它的主要奇特之处是,精子长度相当于体长10倍。 22、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bauri)嘴巴一咬仅需时1/3000秒。 23、蚁狮不排便,它没有肛门,这解决了它在沙陷阱里的卫生问题。 24、有一个果蝇基因叫做“刺猬索尼克”(sonic hedgehog)。 25、露脊鲸(Eubalaena australis与Eubalaena glacialis)的睾丸是所有动物中最大的,重达半吨,相比之下,蓝鲸的睾丸仅重20多公斤。 26、如果你把两个不同种的海绵捣碎,混到一起搅匀,同类的海绵细胞会爬到一起去,重新聚合成两个不同种的海绵。 27、母杜鹃有一个类似产卵器的器官,用来把蛋下到树洞深处的鸟窝里。 28、缩头鱼虱(Cymothoa exigua)大概是最变态的一种寄生虫,它住在笛鲷的口腔中,把鱼的舌头吃掉,然后自己取而代之,起到舌头的功能,靠食物残渣为生。 29、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镰刀龙(Therizinosaurus cheloniformis)拥有动物中最大的爪子,75厘米长。 30、雄的北方咕噜舟蛾(Gluphisia septentrionis)可以在三个半小时内喝下超过体重600倍的水,小便4000多次,这是为了提取水中的钠元素,通过精液献给雌蛾,作为生育小宝宝必要的营养。 31、柏氏中喙鲸(Mesoplodon densirostris)的喙骨是所有动物中密度最大的骨头。 32、粗皮蝾螈(T aricha granulosa)的皮肤里含有河豚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