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军事思想必攻不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膑军事思想“必攻不守”被误解35年

【提要】自从1975年孙膑兵法出版以来,孙膑的核心军事思想“必攻不守”竟然被误解了35年,令人不解,如此传承经典怎能不误人子弟,有辱圣贤,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者应该有怀疑精神,否则怎能有创新,但创新也要尊重原著,忠于原文,不能自作聪明,随意发挥。

台湾知名军事战略学者钮先钟先生在《战略家》一书中将《孙膑兵法<田忌问>》中的“必攻不守”解释为“必须经常采取积极进取的攻势战略,而不可采取消极无为的守势战略。”并认为“此种观念实为古今中外战略家的共识,一点都不新奇。”

我仔细分析了该篇原文,无论怎么也不能得出这样的解释,更不知这是那些所谓中外战略家的共识,我认为正确理解应该是进攻敌人没有防守的地方,这也是对孙武“避实击虚”,“攻其所不守”,“先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思想的继承。

孙子兵法(孙武)上说:“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文中“攻其所不守”与“必攻不守”含义完全相同,孙膑只是将孙武思想简化表达而已。

孙膑不仅是继承孙武的军事思想,他也很好地将“攻其所不守”应用于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并成为典型战例。

其实,包括钮先钟在内很多人的错误是延续了《孙膑兵法》(根据银雀山竹简本整理,1975年出版)编者在序言中对“必攻不守”的错误解释,编者原文这样解释:“他(孙膑)力主‘必攻不守’”。认为积极主动进攻是取胜的法宝,消极防守难逃厄运。”

其实无论从这四个字的字面意思,还是前后文都得不出这样解释,编者明显是在画蛇添足,曲解原文。

由于该书是孙膑兵法第一次整理出版,所以编者观点对读者影响很大,以至于很多人甚至知名学者不加分析拿来便用,真是遗害不小,钮作为军事战略研究专家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实属不该。

为了验证我的分析,我查阅了相关研究成果,果然发现有人撰文纠正过(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周克庸在《<孙膑兵法·威王问>“必攻不守”解》,(台州学院学报,2010年)一文中解释这一错误是因为对“必攻不守”的句式语法判断错误,实际“必攻不守”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单句,其中有省略,完整句子应该是“(我)必攻(敌之)不守(之处)”,也就是我要进攻敌人没有防守的地方。而编者的错误在于将“必攻不守”

四字误视为一个联合结构的复句,误以为“必攻”、“不守”的主语皆是“我方”,故“必攻”即谓“我必攻”;“不守”即谓“我不守”。

自从1975年孙膑兵法出版以来,孙膑的核心军事思想“必攻不守”竟然被误解了35年,令人不解,如此传承经典怎能不误人子弟,有辱圣贤,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者应该有怀疑精神,否则怎能有创新,但创新也要尊重原著,忠于原文,不能自作聪明,随意发挥。

附文:

1、《孙膑兵法<威王问>》原文节选:

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孙子曰:“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骨也。”田忌问孙子曰:“张军毋战有道?”孙子曰:“有。倅险增垒,净戒毋动,毋可□□,毋可怒。”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

2、钮先钟《大战略》中关于“必攻不守”的解释:

在答田忌问中,孙膑又提出一项曾经惊世骇俗的“新”观念,即为“必攻不守”。有人认为此语似不合理,又有人称誉它是孙膑的独特见解,值得特别重视。事实上,孙膑之言并无任何特殊新意,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真正的问题是大家对它未能作出适当的解释。照字面上看,孙膑似乎是主张在战争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攻击而不防御。这当然是不合理也不可能。事实上,孙膑的原意并非如此浅陋,他所强调者为必须经常采取积极进取的“攻势”战略,而不可采取消极无为的“守势”战略。此种观念实为古今中外战略家的共识,一点都不新奇。此外,也有人提出另一种解释,即为必须进攻敌方缺乏守备的目标,这也是孙子所提出的“攻其所不守”和“攻其无备”的旧观念。不过,此种解释较为狭隘,而且未能达到战略层面,故不如上述攻势战略适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