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导之谜

超导现象及其主要特性

一、什么是超导体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发现某些金属(包括合金)、有机材料、陶瓷材料在一定的温度T c 以下,会出现零电阻的现象,我们称这些材料为超导体。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强磁场能破坏超导状态。每一种超导材料除了有一定的临界温度T c 外,还有一个临界磁场强度H c ,当外界磁场超过H c 时,即使用低于T c 的温度也不可能获得超导态。此外,在生物体中也发现有超导现象存在。 超导现象首先是由荷兰Leiden 大学学者Kamerlingh Onnes (卡末林·昂尼斯)在1911年发现的。早在1908年,Leiden 实验室就掌握了He (氦)气的液化技术,He 在一个大气压下液化时,温度为4.2K ,Onnes 将这一低温技术成果用来研究Hg (水银)导线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他测得样品在温度为4.2K 时,电阻骤降为零。当时,所有的理论都无法圆满地解释金属导体这种非零温下的零电阻效应。几乎经历了半个世纪,这个谜

才得到解答。 二、超导的主要特性 超导现象有许多特性,其中最主要的有五个,即零电阻效应,完全抗磁性效应(Meissner 效应),二级相变效应,单电子隧道效应,约瑟夫森(Josephson )效应。下面,将分别加以介绍。 1. 零电阻效应 零电阻是超导体的一个最基本的特性。图3-1是金属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在T >T c 时,R 与T 成直线关系。当温度降低时,这种线性关系会失去,从而出现偏离线性的情况。当T 达到临界温度T c 时,电阻R 突然变为零。由经典理论可知,金属中的电阻是由晶格热振动对自由电

子定向漂移的散射所引起的。金属原子容易失去其外层电子而变成带正电的离子,这些离子在金属中有规则地呈周期性排列,形成晶格。在晶格中,正离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热振动。当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进行定向运动时,自由电子各向同性的热运动与沿电场力方向的定向运动就叠加在一起,称为定向漂移。定向漂移的电子将和作热振动的正离子发生碰撞。碰撞中,产生两个结果:一是自由电子在碰撞时把定向漂移的能量传给正离子,使正离子的热振动加剧;二是自由电子在碰撞中,改变了原运动方向,被称为散射。我们可以用日常观察到的碰撞来说明这种散射及能量交换效果。当你观察台球运动时,常会看到图3-2所示的情况:球A 与球B 碰撞后,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运动方向。

O T

图3-1 在T c 处,R 陡降为0

'B '

B 碰撞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图3-2

球A 将它全部的动能交给球B 图3-3

C

如果A 、B 两球的质量相等,且B 球开始静止不动,则当A 与B 正碰时,球A 将变为静止,球B 则以A 球的入射速度前进,如图3-3所示,球A 将自己的运动能全部交给了球B 。在金属中,正是类似的效果使自由电子的定向漂移受到阻碍,通常讲的金属中的电阻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什么时候电阻才可能为零呢?按照经典理论,只有当温度T=0K ,即为绝对零度时晶格才停止热振动,不再散射电子,电阻才为零,我们称此理论为零温零电阻论。在较高温度时,电阻与温度成直线关系,于是由经典理论应得到图3-4所示的R -T 直线。显然用这条直线是无法解释超导的非零温零电阻现象的。

再看看量子理论能否解释。根据谐振子的量子理论,即使T=0K ,晶格仍有零点振动能。因此,电阻不能为零。图3-5是按量子理论得到的R -T 关系曲线,其中T =0K 时R ≠0;在T 较小时,R T ∝5。由此可见,量子理论也无法解释超导的非零温零电阻效应。

2. 完全抗磁性效应(Meissner 效应) 1933年,德国学者Meissner (迈斯纳)和Ochsenfeld (奥奇森菲尔德)观察到,磁场中的锡样品冷却为超导体时,能排斥磁场进入样品内部,这一现象称为完全抗磁性效应或Meissner 效应。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根本的特性。早期曾有人认为超导体是一种导电率σ等于无穷大的导体,即用纯电学的观点去看超导体。实际上,这种观点认为超导体与普通导体没有本质区别,其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电导率的大小存在着差异而已,实验证明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电学中有一个欧姆定律,它反映了电压V ,电流I 和电阻R 之间的关系:V =IR 。如果用场的观点来表示,则欧姆定律有一定微分形式 E j ρρσ=

其中,j 是电流密度矢量,E 是电场强度,σ是电导率。此外,由电磁学 的麦克斯韦方程

可知,若将超导看成是

σB 应满足方程 始条件决定。即超导体内,如果t =0时,有磁场B ,则以后磁场B 的大小和方向皆不改变;如果t =0时,超导体内无磁场,则以后恒无磁场。根据以上的结论,我们可以设计两个实验,如图3-6所示,如果认为超导志体是σ→

∞的普通导体,则应出现图3-6(a )的结果,即超导体内有无磁场,完全取决于初始条件,先冷却,后加磁场则超导体内无磁场;先加磁场,后冷却则超导体内有磁场。

图3-4 经典理论的R-T 直线

但实验结果表明图3-6(a )的情况并未出现。相反,实验结果是图3-6(b)所示的情况。无论是先冷却,后加磁场;还是先加磁场,后冷却,超导体内部最后均无磁场。超导体总是完全排斥磁场的,这是它不同于普通导体的本质特性。磁悬浮现象就是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的证明,见图3-7。

依据超导体的零电阻和迈斯纳效应,可以把超导体分成两类,即第I 类超导体和第II 类超导体。零电阻和迈斯纳效应同时出现的超导体,只具

有一个临界磁场,称之为第I 类超导体,见图3-8(I );具有两个临界磁场的超导体,其体内能出现超导相和正常相的界面,我们称它为第II 类超导体,见图3-8(II )和图3-9。

3. 二级相变效应 1932年,荷兰学者Keesom 和Kok 发现,在超导转变的临界温度T C 处,比热出现了突变。Keesom-Kok 实验表明,在超导态,电子对比热的贡献约为正常态的3倍(见图3-10)。在水变成冰的相变中,体积改变了,同时伴有相变潜热,这类相变称为一级相

变。如果发生相变时,体积不变化,也无相变潜热,而比热、膨胀系数等物理量却发生变化,则称这种相变为二级相变。正常导体向超导体的转

变是一个二级相变。后面将会讨论这一相变的微观过程。

σ→∞,导体内磁场

超导体抗磁性

与过程有关 与过程无关

图3-6 (a) 图3-6 (b)

H

图3-8 第I ,II 类超导体 正 常 相 图3-9 混合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