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能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热效应TEF
定义: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所引起的而外 能量消耗。 人体在摄食后,食物中的营养素消化、吸 收一系列活动以及营养素营养素代谢产物 之间相互转化过程所消耗的能量,又称食 物特殊动力作用SDA。
摄食量 摄食越多,能量消耗越多 进食频率 进食快者比进食慢者食物热效应高 生长发育
能量单位
国际上通用能量单位为焦耳(joule ,J)、 千焦耳KJ、兆焦耳MJ。 营养学上使用最多的是卡,千卡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1KJ=0.239kcal,1MJ=239kcal 1kcal=4.184KJ
二、人体的能量消耗
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 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三方面。 理想的平衡状态下,机体的能量需要=能练 消耗。
间接侧热法
通过计算呼吸商RQ,可得到产能营养素在 体内的氧化量。 RQ=CO2产量(mol)/耗氧量(mol) 一般情况下,人体摄取的是混合膳食,呼 吸商平均是0.85左右。
四、能量摄入的调节
人体主要是通过能量的摄入与消耗这个调 节机制来维持能量平衡(energy balance) 目前认为,能量摄入和能量调节机制主要 涉及生理、生化、内分泌、神经、体液因 素以及环境与社会因素的复杂过程。
基础代谢BM
定义: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 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18~25℃),禁食 12h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BMR: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 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千 克体重)的能量消耗。单位KJ/(m2*h)、 kcal/(m2*h)
1.体表面积计算法 体表面积(m2)=0.00659*身高(cm)+0.0126* 体重(kg)-0.1603 BM=体表面积(m2)*BMR {KJ/(m2*h)}*24h
人们的摄食行为部分也依赖于非生物因素 和生物因素,如进食环境和食物特性、饮 食习惯、食物信念和态度以及社会文化因 素等。 维持机体能量平衡是能量调节有关的各种 生理信号、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之间相 互制约和协调的结果。
五、能量供给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居民碳水化合物提供的 能量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占 20%~30%,蛋白质占10%~15%为宜。年龄 越小,蛋白质供给占总量比重越应当增加, 但成人脂肪摄入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 不同生理状态、不同劳动强度人群膳食能 量推荐摄入量见《中国居民膳食能量推荐 摄入量表》
㈤影响能量消耗的蛋白因子
1.解耦连蛋白(UCPS):存在于棕色脂肪 组织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调节之子跨 膜转运作用的蛋白。UCPS通过呼吸链与 ATP产生过程解耦联,破坏质子电化学梯度, 使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促进能量消耗。 2. 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主要参与脂 肪组织的产热、脂肪分解、提高机体代谢 率、调节机体脂恒定等过程。
2.直接计算法
男 BEE=66.47+13.57*体重+5.00*身高6.76*年龄 女 BEE=65.50+9.46*体重+1.85 *身高4.68 *年龄 3.体重计算法……
影响BM的因素
体表面积 生理、病理状况和激素水平 生活和作业环境
体力活动
日常体力活动是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 因素,也是人体控制能量消耗、保持能量 平衡和维持健康的重要部分。 影响体力活动所消耗能量的因素: 肌肉越发达者,活动时消耗能量越多 体重越重者,做相同的运动所消耗的能量 也越多 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工作不熟 练,消耗越多
㈡营养素及其代谢产物对摄食的调节
食物经消化吸收后,血液中营养素及其代 谢产物对摄食信号因子和饱食信号因子也 能进行调控。
㈢中枢系统中肽类信号因子 对摄食的调节
1.调节抑制食欲和能量代谢的主要肽类信号 因子有:瘦素、饱腹因子、胆囊收缩素、 蛙皮素。 2.调节促进食欲和能量代谢的肽类信号因子 有:神经肽Y、增食因子A和B、生长激素 释放肽、胰多肽
第五节 能量
一、概述ຫໍສະໝຸດ Baidu
人体只能利用由食物提供的能量 体内氧化过程中,产能营养素分子中的C-H 键断裂释放化学能,部分化学能转移到ATP 内,供给机体需要,其他部分转为热能, 维持体温。
产能营养素及其生热系数
食物中的营养素不能够全部被消化吸收, 且消化率各不相同。 一般混合膳食中营养素的吸收率分别为: 碳水化合物98%、脂肪95%、蛋白质92%。 在实际应用时营养素的产能量按如下换算: 碳水化合物17.15KJ*98%=16.81KJ…… 营养学上把每克产能营养素体内氧化产生 的能量值称之为生热系数
能量消耗的计算
1985年WHO将其出代谢能耗(按每人每天 计算的数值)和体力活动水平(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 的乘积作为估算成年人 的能量需要量。
膳食调查
健康者在食物供应充足、体重不发生明显 变化时,其能量摄入量基本上可反映出能 量需要量。 因此,要详细记录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 在一段时间中摄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借 助《食物成分表》或食物成分分析软件等 计算出调查对象平均每日摄入事物的总能 量,结合调查的营养状况,间接估算出人 群的能量需要量。
㈠摄食的神经生理调节
食欲和摄食行为主要通过设施系统和饱食 系统来调节。 食物 人体感觉器官 摄食信息 (刺激) (产生) 饥饿感 消化过程 大脑 产生 胃肠蠕动 (启动) 摄食 产生饱腹感 停止摄食
能量平衡法
在普通劳动和生活条件下,健康成年人的 能量消耗量(MJ)=能量摄入量(MJ) 实际工作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日能量消 耗:⑴体重增加/减少:能量消耗量=能量摄 入量+/-平均体重增加量*29/调查天数;
㈣激素和神经递质信号因子等对摄食的长 期调节
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特异结合将激素信号转 化为细胞内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表现出 调节摄食和能量平衡的生物效应。 参与摄食调节的激素有: 甲状腺激素(thyroxine,TH) 5-羟色胺 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 素……
㈥非生理和生物因素对能量摄入的影响
三、人体—日能量需要量的确定
能量需要量(energy requirement)是是维 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能量。 确定人群或个体的能量需要量,常用的方 法 ㈠计算法:⒈能量消耗的计算;⒉膳食调查 ㈡测量法:⒈直接测热法;⒉间接侧热法⒊ 生活观察法;⒋能量平衡法。
食物热效应的高低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中不同产能营养素的食物热效应不同,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消化吸收后,各种产能营养素ATP最高转化 率不同; 食物脂肪消耗能量最少,碳水化合物消耗 的能量稍高一些,食物蛋白质转化为脂肪 时,消耗能量最多。
直接测热法
原理:在直接测热装置中,通过收集机体 在一定时间内散发出所有能量求得能量消 耗量,进而求出机体的能量消耗。 直接测热法原理简单,数据准确,但测定 装置昂贵,实际中很少采用。
生活观察法
对受试者进行24h专人跟踪观察,详细记录 受试者的生活和工作中各种活动及其时间, 然后查日常活动能量消耗表,根据受试者 体表面积的多少,计算出24h的能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