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表现在电极的催化作用(由电极材 料的性质和它的表面状态体现出来) b.表现在界面区存在电场所引起的 特殊效应。
界面区的假设: a.界面的曲率半径比界面区的厚度大得多 b.界面区与界面平行(视为平板) 4.1.1电极与溶液界面区电位差的组成部分
两相界面区双电层的分类
离子双层 偶极分子取向层 吸附双层
c.零电荷电位:当电极表面剩余电荷为零时 的电极电位。
d.电毛细曲线:描述不同电极 电位下的界面张力的曲线。
4.2.1理想极化电极热力学 1)吸附与吸附现象:由于某组分粒子在两相界面 间受到的力是各向异性的,这使粒子在界面区的 浓度不同于体相内部的总体浓度,即某组分在界 面区中存在着表面剩余量,发生吸附。
§4-4 离子双层的结构模型
§4.2中通过热力学方法求出各种离子的表面剩 余量,因而也就可以得到离子在界面区的剩余面 积电荷,那么离子所形成的电荷是如何分布的? 4.4.1 紧密层与分散层 1)双电层模型的发展史:
19世纪末,亥姆霍兹 (Helmholtz)认为双电层 结构类似于平行电容器 20世纪初,古依(Gouy)和 查坡曼(Chapman)总结出 溶液中电荷具有分散的结构 斯特恩(Stern)建立了GCS (Gouy-Chapman-Stern)模 型,离子双层分两部分:紧密 层和分散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模块
电化学原理
Electrochemistry Theory
第四章 双电层
● 主讲:熊金平 ● 联系:64434908
§4-1 电极与溶液界面区的电位差 界面区的定义:在电极与溶液两相接触时,在界 面附近出现一个性质跟电极和溶液自身均不相同 的三维空间,通常可称为界面区。 界面区特性
(4 — 30)
(式中,E是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相对 于以参比电极电位为零)r: 表面张力 ,σ:面积 电荷, :吸收量) i
上式就是用热力学来处理理想极化界面的基 本公式,它表明界面张力随外加电位差及溶 液成分而变化。
4.2.2李普曼(Lippmann)公式
1)公式定义:描述r,φ与σ三者之间关系的公式。
2)双电层电场强度:
1 10 E 10 10 / m S 10 m
作用: a.在电场强度的数量级超过106 v/m时,几乎 对所有的电解质(绝缘体)都会引起火花放 电而遭破坏。 b.由于有高达1010 v/m的电场,所以使很多 不能发生的电化学反应而发生了。
4.1.4 绝对电位差与相对电位差
4.6.1有机物的可逆吸附
1)有机物吸附遵守朗格密尔公式。
2)有机物分子的吸附总是发生在零电荷点附近的 一段电位范围内。 3)没有其他物质的吸附时,有机物吸附是与水分 子吸附的竞争与取代过程。
4)电极上吸附有机物后,电毛细曲线的最大点不 但降低,且将发生移动。(P157图4-26)
z
4)零电荷电位:表示张力r最大时相对应的电极 电位。用 z 表示。
4.2.3双电层中离子的表面剩余量(不要求掌握) 1)直接给出式(4—40a) 和(4—40b),见p132
2)求σ见p132和图4—12.
§4-3双电层的微分电容
1.表达式: 对于式( ) 来说, a z ,
4.1.2离子双层的形成条件 指出的问题:Zn2+离子在金属锌中的说法是不 科学的。
1)离子双电层的形成过程 2)离子双电层的速度:百万分之一秒 3)极化电极与不极化电极: a.理想极化电极
b.(理想)不极化电极
4.1.3双电层中少量剩余电荷的巨大作用
1)剩余电荷的量:一般情况下较少,计算说明电 极表面上有1%左右的原子具有剩余电荷,即覆 盖度只有0.1左右。
则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 :a.表面剩余电荷与 1的关系 zF 1 zF 1 2 0 cRT [exp ( ) exp ( ) ( ] 4 60) 2 RT 2 RT b.又假设d不随电位差而改变,紧 密层电容C H 也将不随 电位差而变化,则有: zF 1 zF 1 CH ( a 1) 2 0 cRT [exp ( ) exp ( ) ( ] 4 61 ) 2 RT 2 RT 两种情况下: 1 )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很 小和溶液浓度又很低时 , 双层离子与电极间库仑 力作用的能量远远小于 离子热运动的 能量,即在zF 1 RT,则(4 61 )式 2 0 c RT
2)电化学体系电极电位
将电极与溶液间的电位差分为:紧密层电位和分 散层电位所构成以及两者之间的串联。
3)双电层电容:
1 da d(a 1) d 1 1 1 (4 52) Cd d d d CH CG
4.4.2 GCS双电层模型 1)目的:为了定量地描述各种因素对双电层结 构的影响,可以根据溶液中离子与电极表面间 库仑力作用和离子热运动关系导出相应的关系 式,即GCS双电层模型。
ci 则:c d ( z )( ) ci ci 最后可得:c d ln ci 1 ( ) ln (4 49)
5.由积分电容求微分电容
6.微分电容与界面张力的关系
2 c d ( 2 )
7.电毛细曲线与微分电容曲线比较 (1)两者均可求出电极表面的剩余面积电荷,但 是前者对电位微分,后者对电位积分。 (2)对于σ值来说,使用微分电容曲线求可能得 出较精确的结果。 (3)电毛细曲线的直接测量只能用于液态金属(汞, 镓等),微分电容的测量则可不受这个限制。
2)基本假设条件:
a.假设双电层是按直角坐标分布 b.双电层厚度远远小于电极表面的曲率半径 c.与电极平行的每一液层自身都是等电位面 d.电极表面附近液层中的电位只是与电极表面 距离x的函数 e.双电层中所有的离子均处于热运动影响下(不存 在任何将离子固定在电极表面层中的其他作用力) f.双电层离子在电场中的分布也服从波耳兹曼定律 g.离子电荷属于连续分布的
§4-5 零电荷电位
1.概念:零电荷点下的电位就是零电荷电位。 2.零电荷下的双电层:金属与溶液界面区不存在 离子双层,但是偶极双层和吸附双层仍然存在。 3.零电荷电位值的影响因素: 特性离子的吸附;溶液PH值;溶液对金属的润 湿性;气泡在金属上的附着力;金属的力学性 能;电动现象;金属溶液间的光辐射电流等。
a电极电位与剩余电荷的关系:电极电位的变化 对应于电极表面剩余电荷数的变化。 b.剩余电荷与表面张力关系:电极表面出现剩余 电荷时(无论正负),同性电荷的相斥作用呈现 出使界面面积增大的倾向,故界面张力将减小, 表面剩余面积电荷(单位电极表面上)的剩余电 荷量越大,界面张力就越小,与界面带电时相比, 界面上剩余面积电荷为零时的界面能力最大。
§4-6 有机化合物在电极上的吸附
表面活性物质:凡能够强烈降低界面张力,因而 容易吸附于电极表面的物质。
有机物吸附的动力:取决于电极与被吸附物质之 间,电极与溶液之间,被吸附物质与溶剂之间 三种类型的相互作用。
有机物吸附的两种情况: a.可逆的吸附:在电极表面保持着自身的化学 组成和特性不变,吸附粒子与溶液中同一粒 子进行交换。 b.不可逆吸附:能改变有机物的化学结构而形 成表面化合物,使被吸附的有机物在界面与 溶液间的平衡遭到破环。
CH ( a 1)
1 a 1 CH
zF( )或 1 4 62
2 0 c RT
zF( ) 1 4 63
如C很小,可近似得出 a 1,则整个双电层是分散 层 1 RT 0 分散层的当量厚度: l (4 65 ) zF 2C 紧密层电容为 0.18 ~ 0.4 F / m 2 , 而在10 4 m ol/ l 的1 1型电解质中,分散层电 容为0.03F / m 2 (2)电极表面剩余面积电 荷较大和溶液浓度又不 太小 (仍属于较稀溶液)时 ,双层中离子与电极的 库仑力作 用的能量远远大于离子 热运动的能量。即 zF 1 RT , 这时 a 变大, 1当然也随之变大。如果 1 0, 则有: 2 RT 1 1 ln zF CH 2 RT RT 2 0 RT ln a ln C (4 66)如果 zF zF 2 RT RT 2 0 RT ln ( a) ln C zF zF
2 RT 1 1 0, 则有 1 ln zF CH
4.4.3 双电层中负离子的特性吸附
1)现象:电极表面剩余电荷为正时所表现出来的 性质,与表面剩余电荷为负时差别很大。 2)机理: (1)电极表面剩余电荷为正时,溶液中负离子因库 仑力作用在电极表面附近的分布外,受库仑力以 外的非静电力作用引起的离子的吸附,称为特性 吸附或接触吸附。
wk.baidu.com
3.微分电容曲线及微分电容求法:
通常以汞电极为研究电极,采用交流电桥法 进行测量。
(1)测1 , 2、、、 i,以c1 , c 2、、、c i 连成曲线;
(2)确定 z,然后对式( 4 45)c d ( ) 积分, 即 d c d d
0


z
ni ni 2)吸附表达式: i A A
( 而
o
ni
ni
表示在界面区中存在的组分的摩尔数, o 表示双电层形成以前该溶液中的组分数)
3)热力学表达式:
d d ( M S ) i di 恒温恒压下带电界面区 的吉布斯吸附方程式
d dE

zjF
d j i di
§4-2 电毛细现象
1.电毛细现象与定义 a.电极与溶液界面间存在界面张力,力图缩小两 相界面面积的倾向有关,这种倾向越大,界面 张力也越大,在一定条件下界面张力的变化常 常是由物质组成的变化引起的。 b.电极电位的变化也会改变界面张力的大小, 这种现象称为电毛细现象。
2.零电荷电位与电毛细现象
2)公式表达式: ( )
3)判断情况:
0, 则( ) 0, d 0, 则d 0 0, 则( ) 0, d 0, 则d 0
0, 则( ) 0, d 0, 则d 0
(2)水分子是偶极分子:
a. 外紧密层或外亥姆霍兹层,正离子比负离子 更容易构成外紧密层; b.内紧密层或内亥姆霍兹层,由负离子形成

内紧密层比正离子形成的薄; c.电极表面有正的剩余电荷时,微分电容比表面 剩余电荷为负时大得多。
(3)各种水化正离子的半径大小并不一样。
(4)电极表面有正的剩余电荷时,溶液中正离子 的表面剩余量有可能不是负的,而是正的, 此时会出现负离子的超载吸附。 (5)因为特性吸附靠的是库仑力以外的作用力, 不管电极表面有无剩余电荷,特性吸附都 有可能发生。
a 表示离子双电层电位差 z c, d d a d d a (4 42) 由(4 42)可知,只有当 Ci a时,
(4 42)积分式,才能得到抛物 线方程
2.电容
c
cd ( )
积分电容:当 ci与 a 无关时, ci 称 为积分电容 微分电容:双电层电容 与电极电 位关系复杂时,则为微 分电容

z时, 0 ,电极带正电 z时, 0 ,电极带负电
4.积分电容求法 ( 1 ) .以( a )去除式( 4 46 ),求出的,
1 即:ci z z

c d
z

d
2.通过c d 求出ci
对式ci ( , 4 47)式求导, z ci 1 ( ) ( ) 2 z ( z ) 以( z )乘以上式中各项,并将 式(4 45)代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