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理论及途径城市生态调控的目标有二:一是高效,即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二是和谐,即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稳定性。
经济高效与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正反馈过程,强调发展的速度;后者是负反馈过程,强调发展的稳定。
二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城市生态调控的目的,在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充分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使系统风险最小,而综合效益最高,从而使社会、经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一)城市生态系统调控的原则1. 协调共生原则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各元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在调控中要保证它们的共生关系,达到综合平衡。
共生可以节约能源、资源和运输,带来更高的效益。
如采煤和火力电厂的配置、公共交通网的配置等。
2。
循环再生原则注重综合利用物质,建立生态工艺、生态工厂、废品处理厂等,把废物变为能够被再次利用的资源。
如再生纸、垃圾焚烧发电、污水的净化处理和再利用等。
3。
持续自生原则在考虑到城市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状况的条件下,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使系统保持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稳定的机制,或者说使人能够控制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控制主要是人为的,而不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那样,依靠负反馈机制。
其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信息反馈的准确和迅速程度,以及管理决策部门判断的水平。
如果信息失真或不通畅,决策跟不上,就会造成失误。
(二)城市生态控制论德国Vester教授(1976)的《在危机中的城市系统》提出了城市生态控制论的8条原则,即:①负反馈超过正反馈;②系统演替的目标在于功能的完善,而不是组分的增长;③系统生产的目标在于产品的服务功效,而不是产品的数量;④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甚至对抗性的力量,为系统服务;⑤产品的多重利用原则;⑥物质再生循环原则;⑦共生原则;⑧生物设计原则.生态系统的优化原理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条:一是高效,即物质能量的高效利用,使系统生态效益最高,其生态工艺原理包括再生原理、机巧原理和共生原理。
规划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
规划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
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规划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一、综合考虑城市布局和水资源分布规划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布局和水资源分布。
城市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的建设。
应该根据城市的地理特点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和功能分区,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保护水源地和水体环境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设计必须注重保护水源地和水体环境。
水源地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应该加强保护,禁止污染和破坏。
同时,对于城市内的水体环境,也要加强管理和保护,避免污染和水质恶化。
可以通过建设湿地公园、人工湖泊等方式,改善城市水体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三、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城市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但在传统城市规划中往往被忽视。
规划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雨水的利用。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等方式,将雨水纳入城市水循环系统,实现雨水的集中利用和再利用,减轻城市排水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推广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是规划城市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原则。
应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企业的水资源意识,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实现水资源的最大程度节约和循环利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水处理设施、水资源回收系统等方式,实现废水的净化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五、加强城市水环境监测和管理规划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设计还需要加强城市水环境监测和管理。
应该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城市水体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城市水环境的管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城市水环境的质量和安全。
六、促进城市水生态与城市生态的融合规划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设计还需要促进城市水生态与城市生态的融合。
城市生态规划中原则及相关问题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中原则及相关问题分析摘要:城市生态规划就是以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对城市的结构功能、资源利用、生态关系进行社会、经济和自然的整体协调发展的调控。
生态规划的目的在于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文章主要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内容,阐述了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从而针对城市生态规划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城市生态规划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原则;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 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生态城市作为未来的人类聚居地,它的实现有个发展建设的过程,也就离不开规划的指导。
以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当今城市的生态建设,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基础。
城市生态规划就是以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对城市的结构功能、资源利用、生态关系进行社会经济和自然的整体协调发展的调控,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
它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
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论和模式,即生态城市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人类住区。
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
2 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和智力条件。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及对策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及对策摘要: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提出了四项原则,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行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法制建设,并针对每个原则提出相应的对策。
这些对策包括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节能减排、加强污水治理、鼓励新能源利用、提高公共交通比重、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关键词:生态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城市生态;原则及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旨在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城市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原则和对策,以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参考,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1我国城市生态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加强了对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污染治理,建立了相关监测体系和治理标准,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
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建设了一批城市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绿地,开展了城市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绿地面积不足,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治理效果不够明显。
部分城市的环境治理仍然存在困难,如PM2.5污染等问题。
环境监管不到位,有些地方环境监管不力,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一些城市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甚至存在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和保护,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原则与方法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原则与方法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城市规划作为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需要依据一系列生态保护原则与方法来指导。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原则与方法,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供参考。
一、生态保护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原则之一。
它强调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确保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平衡与协调,以实现长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城市时,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提升社会的生活质量,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市规划师应通过保留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推广绿色基础设施等方法,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规划过程中,应考虑到各类生物的栖息地需求,增加绿地面积和种植绿色植被,以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3.节约资源原则节约资源是城市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城市规划师需要考虑到城市资源的有限性与珍贵性,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例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减少交通拥堵,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
二、生态保护方法1.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关键举措,旨在通过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湿地恢复、河流生态修复等手段,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布局绿地和湿地,使其成为城市的“肺部”和“水源”,提供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功能,改善城市环境。
2.生态廊道的建设生态廊道是连接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绿色通道,有助于促进野生动植物的迁移和遗传流动,维护生物多样性。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和保留生态廊道,减少城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保持生态连续性。
同时,生态廊道还可以成为市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城市的供水、排水、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四、简答(3×5分)1、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⑴城市拥挤⑵住房紧张⑶城市基础设施滞后(4)环境污染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⑴环境污染引起中毒⑵环境污染致癌⑶环境污染引起突变和畸变③对人的心理影响2、试述城市生态系物质代谢的特征进入城市物质有天然输入和人工输入。
其中一部分在市内不发生变化,仅作为流通物质或商品保持原形在输出城市或保留城市中,另一部分很快被使用而改变其形态。
3、城市生态规则应遵行那些原则?①整体优化②协调共生③功能高效④趋适开拓⑤生态平衡⑥保护多样性⑦区域分异4、什么是“生境”?试述城市生境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联系。
答:生境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种群或群落)占据的空间范围内全部环境条件的总称。
城市中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不仅改变了土地的性质,同时对他的环境条件,包括小气候、土壤、水文等产生影响,加强了城市生境的分化。
5、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答:①城市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群,人口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他生物的发展②人是城市的操纵者和生产者,有事顶级消费者③是调节者有事被调节者6、试述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答: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从数量和组成上反映了城市人口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前者反映城市规模的主要标志之一;后者表明城市人口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7、我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特征有哪些?(1)以城市功能布局为基础形成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基本构架(2)功能混合的旧城区或规模较小的城市形成一种混合的社会空间结构(3)单位的空间格局决定我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布局8、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有哪些?(1)多种效益的统一(2)生态合理性与生产可行性的统一(3)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组合(4)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视多样性9、城市地质再累的主要类型有哪些?(1)地震灾害(2)崩滑流灾害(3)地面变形灾害(4)风沙尘暴灾害(5)地下水污染灾害(6)海平面上升灾害10、城市景观规划工作一般分哪几个景观层次?(1)城市总体景观(2)城市区域景观(3)城市局部景观11、发展城市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合理调整农业结构(2)综合整治农业环境工程(3)生态农业基地建设(4)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1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城市生态系统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城市生态系统需要有一个人工管理完善的物质输送系统,以维持其正常机能。
城市生态管理三个效益统一原则
城市生态管理三个效益统一原则摘要:一、引言二、城市生态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三、城市生态管理的三个效益统一原则1.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原则2.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原则3.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统一原则四、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生态管理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旨在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关系,以实现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生态管理的三个效益统一原则入手,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二、城市生态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城市生态管理是指在城市范围内,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技术手段,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管理,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城市生态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障居民健康。
2.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3.维护城市社会稳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三个效益统一原则1.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原则在城市生态管理过程中,应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这意味着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绿色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实施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监管。
2.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原则城市生态管理应同时考虑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在保障人类基本需求的同时,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生态景观;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实施生态补偿,促进社会公平。
3.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统一原则在城市生态管理中,要兼顾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
既要解决当前紧迫的环境问题,又要考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长期规划,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监测,预防环境风险;鼓励创新,推动城市生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结论城市生态管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生态学概论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调控对策的一门学科..3、城市生态位:是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4、生态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5、城市环境: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6、城市人口:居住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内;从事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所有人口7、城市人口容量: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8、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是由运行中交通工具、各种工业设备产品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噪声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而产生9、城市环境容量:指城市环境对于城市的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总称..11、城市生态评价: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及法定的生态环境标准;对拟评价城市的生态与环境状况进行单要素与综合要素评价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过程..12、生态足迹:生产特定人口消费的所有资源及吸纳这些人口产生的所有废弃物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15、生态系统16、城市热岛:17、环境承载力:19、噪声污染:20.土壤污染:21.城市环境问题:22.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23.环境容量:24.空气污染:25.环境自净能力:26.生态平衡:27.城市植被:28.城市环境效应:是指城市中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综合效果29.城市固体废物:30.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城市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及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31.城市生态调控:根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流进行调节;使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实现城市高效、和谐的发展目标..32、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33、多型:在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现型;这种现象叫做多型..34、种群动态: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35、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组成成分..36、城市人群结构:指城市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征的人群个体数占城市总人群个体数的比例;一般可分为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37、城市自然结构:组成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部分、各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和联系称为城市自然结构38、净化作用:指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浓度的增加..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39、城市化水平: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最主要的指标;由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40.大气污染: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大气中某些成分超过正常含量或排入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生物和物体造成危害的现象..41、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42.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43.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二、选择题1、在城市生态位原理中;城市生态位可为分ABC..A、生产生态位B、生活生态位C、工作生态位D、还原生态位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口结构包括ABCD..A、性别结构B、年龄结构C、职业结构D、智力结构3、在城市用地结构中;城市用地包括AD..A、建设用地B、耕地C、林地D、非建设用地4、按用地类型、规模及位置;城市绿地可分为ABCD..A、公共绿地;居住地绿地B、单位附属绿地;C、防护绿地D、风景林绿地;生产绿地5、按使用性质和功能特征;城市绿地可分为ABCD..A、防护绿地、观赏绿地B、保健绿地C、科普绿地、生产绿地D、文史绿地6、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包括ACD..A、自然物质流B、太阳能流C、人工产品流D、废物流7、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包括ABC人口流及货币流..A、物质流B、能量流C、信息流D、泥石流8、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ABD;能源主要依靠煤炭..A、富煤B、贫油C、富油D、少气9、城市的人口组成包括BCD和流动人口;A、新增人口B、服务人口C、基本人口D、被抚养人口10、在生态承载力原理中;生态承载力包括ABC;A、资源生态承载力B、污染承载力C、技术生态承载力D、生态平衡11、对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的叙术正确的是ABC;A、生态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B、生态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C、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D、当城市活动强度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12、在生态平衡原理中;生态平衡的自我调节主要通过系统的ABCD来实现..A、抵抗力B、恢复力C、自治力D、内稳态机制13、根据城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对城市食物网D的措施来减轻和控制城市环境的污染;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A、加链B、长链C、短链D、减链14、生态平衡原理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包括ABD..A、生态要素的子规划B、产业结构的安排与布局C、减轻和控制城市环境的污染D、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15、城市化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正确的是ABCDE..A、地表径流超过渗透;增加洪水风险B、城市化提高;人类取用了更多的水C、取水量超高蓄水层补给量;城市沉降D、各种污染;致病与有毒物;被注入水中E、各种影响一起减少了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与丰富度16、城市人口容量主要包括ABC和现实条件人口容量..A、环境人口容量B、生物生理人口容量C、经济人口容量D、现实条件人口容量17、城市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结构中由AD构成..A、一条主链B、二条主链C、二条副链D、一条副链18、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AC..A、城市居民位于食物链的顶端B、城市居民位于食物链的始端C、有两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D、有三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19、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AC..A、生物性生产B、劳动生产C、非生物性生产D、非劳动生产20、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包括ABD..A、城市植物B、城市微生物C、城市环境D、城市动物2、人口增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ABC..A、住房拥挤B、交通堵塞C、就业困难D、交通流畅22、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特点有ABCD..A、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是以二氧化硫;颗粒物质为主的煤烟污染..B、北方比南方严重C、大城市最严重工业、交通稠密城市D、综合性城市、旅游城市、经济欠发达城市较轻23、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AC..A、资金匮乏B、资金充足C、管理不善;执法不严D、执法严格24、在城市地质灾害中;崩滑流灾害指的是ABD..A、崩塌B、泥石流C物质流D、滑坡、25、城市交通事故灾害包括BC..A、火灾B、车祸C、航空灾难D、洪灾26、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BCD和酸雨呈发展态势;A、大气SO2B、水土有机污染加剧;饮用水源质量下降;C、固体废物量逐年增加;有毒有害物质构成环境的主要隐患之一;D、噪声污染严重..27、城市环境容量的以下几种类型ABCD..A、城市人口容量B、城市自然环境容量C、城市工业容量D、城市交通容量28、城市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有ABCD..A、水桶理论、城市首位度理论B、贝吉曼的中心地理论C、城市顺序-规模分布理论D、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29、城市土壤类型包括BCD..A、黑土B、农田土C、自然土壤D、填充土30、城市噪声可分为以下几类ABCD..A、交通噪声B、工业噪声C、建筑施工噪声D、社会生活噪声31、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ABC..A、城市自然条件B、城市要素条件C、城市经济技术条件D、城市人口32、城市灾害主要有ABCD..A、地质灾害B、气象灾害、火灾C、各种交通灾害D、各种传染病和环境污染33、下列属于城市地质灾害的是AC..A、地震灾害B、火灾C、水土流失灾害D、水灾34、生态足迹的应用ACD..A、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分析B、城市灾害分析C、区域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分析35、城市生态评价是城市BCD的基础和依据..A、环境保护B、生态规划C、生态建设D、生态管理36、城市景观生态元可分为AB..A、自然景观生态元B、社会经济景观生态元C、土壤景观生态元D、大气景观生态元37、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的结构、BC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宏观生态学分支学科..A、组成B、功能C、动态特征D、分布38、城市道路网络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ABCA、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B、利于环境;美化城市C、结合现状;节约用地D、交通流畅、随意占用土地39、景观元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D..A、拼块B、廊道C、结构D、模地40、城市生态调控的目标ABCD..A、经济目标高效B、社会目标和谐C、环境目标优美D、综合目标协调41、城市生态调控的原则正确的是ABD..A、三生原则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B、保持和扩大多样性、最低限制因子C、废物最大化D、废物最小化42.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类活动;b、物质循环;c、乔木树种;d、草本植物;e、树木43.城市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a、自然b、人类c、人工d、非4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级转移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约为..a、90%;b、80%;c、10%;d、12.4%;e、11.7%45.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最主要、最高级的消费者..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人类46.城市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a、居住地b、消费c、生存环境d、生产47.大气中污染物是种物质的混合体..a、两种b、三种c、四种d、多种48.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基点是合理利用..a、环境容量b、光照c、土地d、资源49.生态系统调控的根本目的是达到生态系统的..a、利用b、延续c、发展d、优化50.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生物量最大的植被类型..a、森林资源b、草原c、农田d、水域51.我国的生活垃圾每年以的速度增加..a、8%b、10%c、15%d、8%~10%生态系统的组成空气污染类型煤烟型、化学型、混合型城市噪声类型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城市环境污染源环境承载力的内容类型林德曼效率生态平衡的调节途径五大环境危机城市环境自净城市污染环境效应的类型人为的空气污染源城市灾害的分类城市地质灾害类型、城市环境污染效应按照污染物引起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气体状态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SOx和硫酸雾、氮氧化物NOx、碳氧化物、碳氢有机化合物、光化学烟雾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A、执行计划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C、我们的共同未来D、21世纪议程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电力B、石油C、煤气D、柴油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C.估算分区用水量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A湖水B地下水C降水D江水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A、人文环境B、半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五指山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A.120B.100 C.80D.50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A、10~50%B、25~30%C、10~30%D、50~60%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13、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C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A城市B乡村C群落D物种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C.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D.城市生态学是研究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发生和发展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学科17、次级生产是除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A初级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初级消费者D生产者18、下列不属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的是..A架空线B重力自流管线C地铺管线D地埋管线19、平面弯道视距界限内必须清除高于m的障碍物..A1.0B1.2 C1.4D1.520、下列不属于城市固体废物的是..A城市生活垃圾B.城市建筑垃圾C.农业固体废物D.危险固体废物21、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即是城市生态系统在满足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游憩、交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A生产功能B物质循环功能C空间转换功能D信息传递功能E环境保护功能22、不属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内容及深度的是..A估算规划范围内固体废物产量B进行可能的技术经济方案比较C确定垃圾收运方式D 选择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E提出规划区的环境卫生控制要求23、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表现在..A物质、能量、人口等的高度集中性B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C城市生态系统的高层次性D.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层次性E城市生态系统的严密性24、一般情况下;城市的地理要素包括..A位置B气候C距离D人口E结构25、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网络大多是具有的网络..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26、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上看有很大区别B.项目建议书阶段所做的只是对建设项目的一个总体设想;主要是从宏观上考察项目的必要性和主要建设条件是否具备;确定是否要推荐此项目;有没有价值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以防盲目建设C.项目建议书是建设程序的最初阶段;主要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以及行业、地区规定、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等宏观的信息D.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研究目的是推荐项目;建议是否进一步做可行性研究;而可行性研究阶段;则是要通过分析比较;择优提出详细工程方案;详细计算项目投入的资金和产出的效益等;它是项目立项的决策文件27、关于叠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栅格和栅格的叠合是最简单的叠合B在叠合的同时可加入栅格之间的算术运算C可用于对社会、经济的分析中和资源、环境指标的评价中D.矢量和矢量的叠合是在相同的矢量数据“层"之间进行的几何合并计算28、下列属于城市电话局所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A.研究规划期内局所的分区范围、局所位置和数目、装设交换机械设备的容量以及大致建设年限的考虑B.注意用户密度;以合理安排局所数目C.研究整个市话网路近期至规划期的中继方式和其发展过程D.确定市话线路网在各个时期中的用户线路、局间中继线以及长市中继线等各段落;应分配的线路传输衰减限值E.确定近、远期城市邮政局所数量、规模29、人的活动有其规律性;饮食起居、居家出行;都有大致相同的时间;这使得人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呈变化..A.周期性B.间歇性C.区域性D.空间性30、GIS软件的几何量计算功能有..A计算不规则曲线的长度B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面积C计算不规则地形的设计填挖方D以上皆正确31、雅典卫城的中心是..A帕提农神庙B伊瑞克先神庙C胜利神庙D雅典娜铜像32、我们把各种研究系统的思路;统称为系统研究思路;下面不包括的一种是CA、白箱B、黑箱C、红箱D、灰箱33、生态型就植物来说;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不同分为三种;下列不属于的是DA、土壤生态型B、气候生态型C、生物生态型D、水体生态型34、根据信息产生、传输和接收方式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的所有信息分为三类;下列不属于的是CA、自然非生物环境信息B、生物信息C、化学信息D、经营信息35、从目前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各种基建工程来看;各种元素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氧、硅A、钙、铝A、铁B、碳C、镁D、钠36、污水的二级处理中主要是处理CA、固体污染物B、有毒有害物质C、有机质D、氮37、正常的环境中;一般AdB被认为是噪声的卫生标准;超过的便是有害噪声A、40B、60C、80D、9038、下列哪一种消烟除尘技术是利用重力和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BA、旋风式除尘器B、沉降除尘室C、袋式滤尘器D、静电除尘器39、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的是DA、共同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多样性原则D、境外责任原则40、生态城市应该是A复合的开放的巨大系统A、社会—经济—环境B、社会—环境C、经济—环境D、环境—社会—经济41、生物入侵有可能会使入侵种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土着种类濒临灭绝;并引发其他的危害;下列不属于入侵种的是DA、飞机草B、非洲大蜗牛C、薇甘菊D、扬子鳄42、是城市生态农业的模式有ABA日本体验农业模式B新加坡农业科技园模式C观光农业模式D旅游农业模式43、城市生态学以C为研究对象..A城市B人C城市生态系统D群体44、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是什么A人口增长过快B能源不足C粮食短缺D自然资源遭到破坏E环境污染4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A综合作用B主导因子作用C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D因子作用的阶段性E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46、城市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A自然生态系统B经济生态系统年C人为生态系统D社会生态系统47、城市地质灾害主要包括A地震灾害、B崩滑流灾害、C海平面上升D酸雨48、从宏观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到微观的细部环境设计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层次A城市总体景观B城市区域景观C城市局部景观D城市微观景观49、是城市生态农业的模式有A日本体验农业模式B新加坡农业科技园模式C观光农业模式D旅游农业模式50、城市生态系统缺乏是导致系统脆弱性的根源A统一性B多样性C系统性D条理性51、之后;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A工业革命B蒸汽时代C农业革命D二战之后5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在于是A人为生态系统B自然生态系统C社会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53、是城市的生命线;它既是食物又是原料;还是传递物质和能量的载体..A小麦B水C空气D粮食54、在中国;根据劳动职工按国民经济部门统计的分类;可将城市人口分为哪些类型A生产性劳动人口B非生产型劳动人口C无业D非劳动人口55、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主要部分变为人工的环境;城市居民为了生产、生活等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文教和体育等城市设施..A交通、B通讯、C供排水、D医疗56、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它包括城市里的、医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拥有的森林、灌丛、绿篱、花坛、草地、树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总称..A公园、B校园、C寺庙、D广场、E球场F泳池57、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C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三、填空1、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多样;越容易维持其稳定性..3、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顶端是人..4、生态承载力包括资源生态承载力、技术生态承载力和污染承载力;5、霍华德首次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city理论.6、城市生态调控的基本原理是生态控制论原理原理..7、城市生态系统在结构组成包括三大部分:社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8、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包括同心圆状结构、扇形辐射结构、带状结构、结构及多中心镶嵌状结构等9、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中类及73小类..11、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0%-32%..12、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0%-25%..13、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用地结构中;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8-15%..14、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包括物流、能流、信息流、人口流及货币流来维持的..15、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能源主要依靠化石燃料..16、城市的人口组成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基本人口、服务人口流动人口无固定户口和被抚养人口..17、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关系..18、2011年10月12日;“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做好准备”;20、城市生态评价的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协调度的评价..20、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还原功能..。
城市生态规划
2 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本项工作为生态规划中区域与城市污染物的 总量排放控制、城市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方案 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容量:容纳环境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生态适宜度: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 生态因素的影响程度(或生态因素对给定的土地 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和程度),是土地开发适宜 程度的度量
成功案例
美国加州伯克莱生态城市计划(1992)、 日本北九洲生态城市计划(1993)和澳大 利亚生态城市建设计划(1994)、巴西库 里蒂巴(2000)等。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城 市计划从1994年开始,由澳大利亚城市生 态委员会(UEA)组织实施,在南澳大利 亚阿德莱德城(Adelaide)中进行了生态城的 规划与建设实践,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生态适宜度分析是在网格调查的基础上,对 所有网格进行生态分析和分类,将生态状况相 近的作为一类,计算每种类型的网格数以及在 总网格中所占的百分比
生态适宜度分析只针对某种特定用途才有意义 ,即区分何种地块(网格)的生态适宜度;地块 对何种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度。例如地势低洼 ,终年积水,对城建来说可能是生态适宜度较 低的土地,而对水产养殖来说却是适宜的土地
– 登记内容: 气象、水文、地形、土地利用、 人口与经济密度、产业结构与布局、建筑密 度、能耗密度、水耗密度、环境质量等
McHarg(1969)提出了生态系统间的图层 叠加理论
算术与逻辑上的叠加是所有GIS软件包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Aronoff 1991)
GIS的这种图层叠加功能使它成为环境影响 评价中显示环境影响空间属性的一个重要 工具
生态规划的理论发展
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茨基( O.Yanistky,1981)曾将城市生态规划设计 与实施分成:
城市生态管理三个效益统一原则
城市生态管理的三个效益统一原则城市生态管理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措施。
城市生态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生态管理中,有三个主要的效益统一原则,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下面将逐个解释这三个原则。
1.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指在城市生态管理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增加城市财富的效果。
城市生态管理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生态管理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改善能源利用和推广节能技术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b.生态服务市场发展:城市生态管理可以促进生态服务市场的发展,例如城市绿化和湿地保护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吸引游客和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城市收入。
c.增加城市竞争力:城市生态管理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吸引企业和人才流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2.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在城市生态管理中,通过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的效果。
城市生态管理的社会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增强居民健康:城市生态管理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降低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b.提升居住环境:城市生态管理可以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增强居民的社交联系和社区凝聚力。
c.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城市生态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市民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3. 环境效益环境效益是指在城市生态管理中,通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
城市生态管理的环境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生态系统保护:城市生态管理可以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灭绝和生态破坏,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城市生态学的概念1. 定义: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关注城市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 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具体包括:- 生物成分:植物(如城市绿地、公园)、动物(如宠物、野生动物)、微生物(如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
- 非生物成分: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如城市土壤特性和污染)、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建筑)。
3. 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
- 城市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如何影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 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提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二、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代表性事件:关注城市卫生条件、绿化和公共健康问题。
2. 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帕克和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 成果: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特点: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如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 重要著作: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了生态规划的理念。
4. 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趋势: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融合。
- 焦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及其路径解析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及其路径解析【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加速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效率和质量是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关键工作内容。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涉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众多方面,对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作用。
因此,为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助力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与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及其路径,并以此为相关生态环境管理人员与环境保护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路径1.引言城市生态环境是保障人们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基础条件,也是现代化城市管理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开展需要依托于健全的政策法规和充足的资金技术投入,并根据生态环境特定原则逐步进行。
因此,本文以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和管理途径为切入点,解析与讨论城市生态环境具体管理路径。
2.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分析2.1先进性原则我国城市化建设伴随高新技术、民族文化、政策法规以及战略规划等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与革新,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亦是如此,受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也会发生调整和变化,这便需要遵循先进性原则。
具体来说,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需要持续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广泛应用,进而有效优化生态环境资源配置,促进新型清洁能源推广与应用,同时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特色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2.2法治性原则法治化管理是保障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相关举措的落实与推进也必须遵循法治化原则,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等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进而有目的性、条理性、阶段性的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因此,相关部门需不断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强化相关政策的指导性,同时要制定全面的规范惩罚机制,对存在威胁和破坏城市生态环境行为的企业或个人进行约束和惩戒管理,严厉打击生态化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工业生产行为,进而以法治条例管理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管理高质量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并改善人居环境,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
本文将从原则和措施两个方面,全面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和标准,以下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注重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2. 生态保护原则生态保护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保留和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生态破坏。
3. 资源循环利用原则资源循环利用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要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再利用。
通过循环利用水、能源等资源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提高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4. 低碳减排原则低碳减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措施,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碳的排放。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能源管理、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等,以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在实际的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落实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 建设低能耗建筑通过采用节能材料、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采光系统,减少建筑的能耗。
此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2. 推广可持续交通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这样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并促进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3. 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如城市绿地、湿地保护区等,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还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
4. 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城市空间的生态设计原则
城市空间的生态设计原则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城市空间的设计不仅仅关乎美观和功能,更需要考虑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
生态设计原则的融入,能够让城市空间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为居民提供更健康、舒适和富有活力的生活环境。
一、尊重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空间的生态设计首先要尊重和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意味着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评估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
例如,对于有湿地、河流、湖泊等水域的区域,应尽量保留其自然形态和功能,避免过度填埋和改造。
同时,对于山地和丘陵地区,要避免大规模的山体开挖和破坏,而是顺应地形进行建筑和道路的布局。
在城市中,树木和植被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设计中要保护和保留现有的树木,特别是那些具有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的古树名木。
此外,还应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通过植树造林、建设公园和绿地等方式,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二、资源的高效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城市空间生态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这包括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方面。
在能源利用方面,应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通过在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板、利用风力发电设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同时,采用节能的建筑设计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布局,采用隔热保温材料,安装节能灯具和电器等。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样重要。
通过建立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用水等,减少对市政供水的需求。
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在设计中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
避免过度开发和土地闲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采用紧凑的城市布局,发展多层和高层建筑,减少城市的蔓延,保护周边的农田和生态用地。
三、循环与再生循环与再生原则强调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在城市空间中,这一原则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原则与措施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原则与措施城市规划是设计和组织城市发展的过程,旨在创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生态原则和措施在城市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实现城市生态良好的基础,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原则与措施。
一、遵循生态原则1. 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平衡原则是城市规划的基石之一。
城市规划需要建立在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保护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绿地和水资源的利用,避免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自然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应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资源,尤其是自然生态系统。
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评估和保护天然湿地、森林、山地等自然环境,保留和增加生物多样性,避免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3.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之一。
城市规划必须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寻求平衡,确保城市发展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能源和废物管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措施的应用1. 绿地系统建设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绿地系统的建设。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水循环和空气质量。
在规划中应合理划定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保护城市中的野生动植物。
2. 高效能源利用城市规划应推动能源高效利用,采用清洁能源供应和低碳技术。
通过规划绿色建筑、优化建筑布局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可持续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应注重发展可持续的交通系统,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
规划中应合理布局交通枢纽和交通路网,提供骑行道和步行系统,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
4. 生态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确保可持续供水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水源涵养区和河流湖泊保护区等措施,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二元水循环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与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过程一样,也具有循环性特点。
社会水循环通过取用水、排水与自然水循环相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矛盾着的统一体—水循环的整体,即二元水循环系统3、什么是城市的雨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中高楼大厦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
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4、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①城市化导致不透水面积增加②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改变了局部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出现“雨岛效应”现象。
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④下凹式立交桥等设施增加⑤城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善5、什么是LID?LID实现的措施。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
①保护和修复城市天然河湖:划定河湖蓝线,立法禁止围填河湖及天然湿地。
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②修建生物滞留池:一般修建于流域上游,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化学、生物及物理特性储蓄水量并清除污染物,从而达到水量和水质调控目的。
③湿滞带:是一种狭长的渠道,对来自于停车场、人行道、街道以及其它不透水性表面的径流进行过滤和入渗,与传统渠道区别的是其表面铺设有植被。
分为湿滞水池、干滞水池、人造湿地④植被覆盖:在不透水性建筑的顶层覆盖一层植被,是由植被层、介质层、过滤层以及排水层等构成一个小型的排水系统。
⑤透水性地面:表面由透水结构铺装,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能够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6、核心思想“一片天对一片地”,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措施的目的、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2. 原则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 绿色发展原则: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循环利用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 生态平衡原则: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并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 社会公平原则:确保所有居民享受到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服务。
3. 具体措施3.1 绿色交通目的:减少交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交通效率。
步骤: 1. 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轻轨、公交等,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 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便捷的非机动车出行环境。
3. 限制汽车数量,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和共享汽车。
效果: - 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 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
3.2 生态景观目的: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步骤: 1. 建设公园、绿地和湿地等自然景观,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2. 种植多样性植物,打造丰富的植被景观,吸收有害气体和噪音。
3. 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湿地、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
效果: -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 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降低噪音污染。
-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3 能源管理目的: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步骤: 1. 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加强建筑节能措施,提高建筑外墙和屋顶的保温性能。
3. 优化供热、供冷系统,采用高效设备和技术。
效果: - 减少碳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 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费用。
3.4 城市水管理目的: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和水灾害。
简述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简述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保障城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2. 综合协调原则: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整体,通过协调各部门和利益方的关系,达到资源、能源、环境等的协调发展。
3. 适度发展原则: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规划和政策,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资源。
4. 环保节能原则:促进城市清洁、低碳、节能的发展模式,推广环保技术和设施,降低城市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5. 公众参与原则:尊重市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合作,让市民参与城市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共建共治的局面。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不仅在于为城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有效管理等措施,将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贯穿其中,才能实现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 1 -。
城市生态学试题
城市生态学试题(共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选择题(20×2分)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A、《执行计划》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C、《我们的共同未来》D、《21世纪议程》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 B.统计分析 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 D.统计描述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
A政治 B经济 C科学 D文化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电力B、石油C、煤气D、柴油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C.估算分区用水量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 B地下水 C降水 D 江水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A、人文环境B、半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A干扰斑块 B残余斑块 C环境资源斑块 D陆地斑块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五指山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A、10~50%B、25~30%C、10~30%D、50~60%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 B.门槛人口 C.中心度 D.K值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理论及途径城市生态调控的目标有二:一是高效,即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二是和谐,即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稳定性。
经济高效与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正反馈过程,强调发展的速度;后者是负反馈过程,强调发展的稳定。
二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城市生态调控的目的,在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充分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使系统风险最小,而综合效益最高,从而使社会、经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一)城市生态系统调控的原则
1. 协调共生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各元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在调控中要保证它们的共生关系,达到综合平衡。
共生可以节约能源、资源和运输,带来更高的效益。
如采煤和火力电厂的配置、公共交通网的配置等。
2. 循环再生原则
注重综合利用物质,建立生态工艺、生态工厂、废品处理厂等,把废物变为能够被再次利用的资源。
如再生纸、垃圾焚烧发电、污水的净化处理和再利用等。
3. 持续自生原则
在考虑到城市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状况的条件下,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使系统保持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稳定的机制,或者说使人能够控制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控制主要是人为的,而不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那样,依靠负反馈机制。
其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信息反馈的准确和迅速程度,以及管理决策部门判断的水平。
如果信息失真或不通畅,决策跟不上,就会造成失误。
(二)城市生态控制论
德国Vester教授(1976)的《在危机中的城市系统》提出了城市生态控制论的8条原则,即:①负反馈超过正反馈;②系统演替的目标在于功能的完善,而不是组分的增长;③系统生产的目标在于产品的服务功效,而不是产品的数量;④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甚至对抗性的力量,为系统服务;⑤产品的多重利用原则;⑥物质再生循环原则;⑦共生原则;
⑧生物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优化原理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条:一是高效,即物质能量的高效利用,使系统生态效益最高,其生态工艺原理包括再生原理、机巧原理和共生原理。
二是和谐,即各组分间关系的平衡融洽,使系统演替的机会最大而风险最小。
其生态协调原理包括相生相克原理、最适功能原理和最小风险原理。
城市生态控制论的任务,就是要依据这两条基本原理去调控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流、信息流和货币流(王如松 1988)。
生态系统功能正常与否的关键在于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
自然生态系统靠竞争、共生、自然选择来自我调控各种生态关系,达到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
以市场经济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以价格、利润为杠杆,通过竞争、吞并等各种手段,自我实现系统功能的平衡和稳定。
而以计划经济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则是靠计划和决策部门的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对各子系统进行等级递阶控制。
其成败的关键,在于其各个等级子系统的人工信息反馈的灵敏度和决策部门的决策手段。
当反馈信息失真,反馈强度不够,反馈相位延滞或决策手段跟不上时,就起不到自我调节作用,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三)城市生态系统调控的途径
城市生态调控的途径有3种:
1. 生态工艺的设计与改造
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工艺流程,疏浚物质、能量流通渠道,开拓未被有效占用的生态位,以提高系统的经济、生态效益。
其基本内容包括:能源结构的改造,生物资源的利用,物质循环与再生,共生结构的设计,资源开发管理对策,化学生态工艺以及景观生态设计等。
2. 生态关系的规划与协调
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计算机工具和专家的经验知识,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优势与劣势、问题与潜力,进行辨识、模拟和调控,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的一种软科学研究过程。
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有统计分析法、模型模拟法、数学规划法等传统
硬方法及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软方法,如系统动力学法、层次分析法、环分析和专家系统等。
生态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要调整、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增强和完善城市共生功能并改善城市决策手段,建立灵敏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
3. 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城市系统受人的行为所支配,而人的行为又受其观念、意识所支配。
因此,在城市管理部门及市民中普及和提高生态意识(包括系统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持续发展的意识等),倡导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最终克服决策、经营及管理行为的短期性、盲目性、片面性及主观性,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是城市生态调控最迫切、最重要的一环。
以上三方面的难点都在于面对城市这个综合体怎样进行综合。
人与生物圈委员会(MAB)于1984年Suzdal会议纪要中就指出,“综合”二字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组织上的综合,研究的组织自始至终都要有决策者、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及公众等多学科人员参加;二是方法上的综合,要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吸取营养,从系统的横向关系、过程(流)及网络结构入手进行深入全面地探讨;三是成果上的综合,在方法上、技术上要有普遍性、可比性和可行性,要促进各类城市课题之间的情报交流和信息共享,相互了解怎样确定问题和解释结果。
在内容上,MAB的报告还建议开展以下11个方面的综合研究:
①将城区、近郊和农村作为一个复合系统,研究大范围内的城市分布格局;
②必须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研究城市问题;
③应把环境数据纳入经济决策方程;
④应建立一套可行、可比的评价社会、经济和自然价值的生态指标体系;
⑤应将一些无形的、难以定量的生态因子综合进去;
⑥不能只根据现状作静态研究,要考虑5~20年的中长期尺度作动态研究;
⑦应开展跨行业、跨部门的子系统间相互关系及相互冲突目标的研究;
⑧规划及执行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将社会、经济和自然变量综合考虑,进行全局性判断,而不是偏向某一具体部门;
⑨系统分析和模拟,是决策者不通过实际试验就能预测发展趋势的有力工具,应大力提倡;
⑩研究结果应向决策者提供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并将其向公众宣传,以发动群众参加决策咨询;
⑾应将人的价值观、创造性、直觉等主观因素综合进去。
(四)走向生态城
生态城是俄罗斯生态学家Yanitsky于1987年提出的一种理想城模式,旨在建设一种理想的居住环境。
其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换句话说,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王如松 1990)。
生态城的“生态”,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两层含义。
生态城的“城”指的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共生系统。
MAB报告(1984)中提出生态城规划的5项原则是:①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
②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③居民的生活标准;④文化历史的保护;⑤将自然融入城市。
Yanitsky将生态城的设计与实施分成3种知识层次和5种行动阶段,即时-空层次、社会-功能层次、文化层次,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设计规划、建设实施和有机组织结构的形成5个阶段。
生态城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应为自然地理层。
这一层次是城市人类活动的自发层次,是城市生态位的趋适、开拓,竞争和平衡过程,最后达到地尽其能,物尽其用;第二层次是社会-功能层,重在调整城市的组织结构及功能,改善系统之间的冲突关系,增强城市这个有机体的共生能力;第三层次即文化-意识层,旨在增强人的生态意识,变外在控制为内在调节,变自发为自为。
生态城的衡量指标:一是生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物质能量的流畅程度;二是生态协调系数,
测度城市的组织合理程度;三是自我调节能力,测度城市的生态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