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发酵罐放大与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罐、中试罐应与生产罐有相似的几何形状,以利于放大
二、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
1. 放大的目的和任务
2. 放大准则
3. 放大方法
1.放大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实现生物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化
生物技术产品产业研发的三个阶段:



实验室规模: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中试规模:确定放大规律及最佳操作条件 工厂规模:通过产业化实验评价经济效益
第三节
发酵罐的结构
1. 外形、结构及几何尺寸要求 2. 搅拌装置 3. 挡板 4. 消泡器 5. 空气分布器 6. 换热装置

H/D=1.7-3 HL/D=2-2.5 HL按照装料VL=70%V总计算 d/D=1/3-1/2


W/D=1/12-1/8
取0.1 ,并留1—2cm间隙, 以防死角
竖式列管(排管):传热系数较蛇管低,但冷却水流速较 蛇管大,适用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的地区。

第四节 通用式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
一、发酵罐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二、发酵罐设计与放大
一、发酵罐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1.发酵罐设计的基本原则

能否适合于生产工艺的放大要求 能否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2.发酵罐最大生产能力的确定
气流量、搅拌转速和搅拌功率消耗等三个问题, 即操作参数的放大设计。常用的放大方法有:

几何尺寸放大
操作参数的放大
1、空气流量放大( VVM相等、 Ws相等、 KLa相等) 2、搅拌功率相等放大(P/V=常数、Pg/V=常数)
几何尺寸放大

放大倍数m指罐的体积增加倍数,即
H1 H 2 ∵几何相似,∴ D1 D2

一、发酵罐
• 发酵罐:是为一个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操作提供 良好而满意的环境的容器 • 对于某些工艺来说,发酵罐是个密闭容器,同时 附带精密控制系统;而对于另一些简单的工艺来 说,发酵罐只是个开口容器,有时甚至简单到只 要有一个开口的坑。
二、发酵罐系统
一个优良的发酵罐装置和组成:
(1)应具有严密的结构
以KLa相等的原则放大
K La Qg 2 H L /3 VL
( K La ) 2 VL 1 2 Qg ( K La )1 ( )1 ( H L )1 3 VL
Qg ( Q ( g VL VL )2 )1 ( H L )1 (H L ) 2
2 3 3
Fra Baidu bibliotekQ ( g
第三节
发酵罐的基本条件
发酵罐的结构
(1)发酵罐应具有适宜的径高比。罐身越高,氧的利用 率较高。 (2)发酵罐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3)要保证发酵液必须的溶解氧。 (4)发酵罐应具有足够的冷却面积。 (5)发酵罐内应尽量减少死角,避免藏垢积污,灭菌能 彻底,避免染菌。 (6)搅拌器的轴封应严密,防病量减少泄漏。
2. 搅拌装置(续)

搅拌的效果
原生流→圆周运动(径向运动):层流及漩涡, 原生流速V原∝n 挡板作用:次生流→轴向运动、翻动,决定混合 好坏,V次∝n2 搅拌效果评价:传质,传热及混合效果
效果的改善:转速,搅拌器(桨)的形式和数量
2. 搅拌装置(续)

搅拌器的形式
通用式发酵罐大多采用涡轮式搅拌器 ,而又以圆盘涡轮
以Ws(空气直线流速)相等的原则放大 ∵ ∴
WS 2 (VVM ) 2 P1 D12 VL 2 1 2 WS 1 (VVM )1 P2 D2 VL1
2 VVM 2 P2 D2 VL1 P2 D1 2 VVM 1 P1 D1 VL 2 P1 D2
操作参数的放大(续)
V2 m V1


V2 D2 3 4 4 ( ) m 2 2 V1 D1 D1 H 1 D1 D1 4 4
D2 H 2
2

D2 D2
2
H 2 D2 3 m ∴ H1 D1
操作参数的放大
1、空气流量放大 以VVM(单位培养液体积中空气流量)相等的原则放大 ∵ ∴
WS (VVM ) V2 (VVM ) D 2 P PD (WS ) 2 D2 P1 (WS )1 D1 P2
任务:力求保持所有规模的发酵过程中有最佳的 外部条件,确保“发酵单位相似”
2.放大准则
通常根据实际发酵中主要影响因素来确定,
如:KLa、 P/V、nd等等。
3.放大方法
经验放大法
几何相似法
非几何相似法
量纲(因次)分析法 时间常数法 数学模型法
几何相似法
在发酵罐的放大中,主要解决放大后生产罐的空
3. 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
顶搅拌 通用式搅拌罐(满足供氧、通气、搅拌 ) 底搅拌 气鼓式(鼓泡式) 气升式发酵罐 内循环 循环式 外循环
管道式反应器:流动代替搅拌 固定化发酵罐
轴封 磁传动
填充床(液体循环) 流化床(同通气搅拌)
自吸式发酵罐 :不需要空气压缩机,在搅拌过程中自吸入空气
伍式发酵罐 :多用于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酵母

两方面因素的比较
微生物生长率、产物转化率
发酵罐的操作因素(传递性能)
传质效率(KLa、传氧效率) 传热效率 混合效率

改善发酵罐的传递性能(传质、传热、混合)是发酵
罐设计的首要任务
2.发酵罐最大生产能力的确定(续)

传质工程
随规模扩大, α ↓,KLa ↓ ,同等条件下传氧效率↓

传热工程
全档板条件:指在一定的搅拌转速下,在搅拌罐中增
加档板或其它附件时,搅拌功率不再增加,而旋涡基
本消失, 即要满足下式: (W/D)•Z =0.4 Z—档板数
3. 挡板(续)

说明
竖立的蛇管、列管、排管,可起档板作用,此外不 另加档板。故一般装4块档板,可满足全档板条件。 档板长度:自液面起,至罐底封头上部(圆柱底)

四、发酵罐的特点
(1)发酵罐与其他工业设备的突出差别是对纯种培 养的要求之高,几乎达到十分苛刻的程度。因此, 发酵罐的严密性,运行的高度可靠性是发酵工业的 显著特点。
(2)现代发酵工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发酵 罐更加趋向大型化和自动化发展。
在发酵罐的自动化方面,作为参数检测的眼睛如pH电极、 溶解氧电极、溶解二氧化碳电极等的在线检测在国外巳相当 成熟。国内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发酵检测参数还只限于温 度、压力、空气流量等一些最常规的参数。
5. 空气分布器

作用:吹入无菌空气,并使其分布均匀 型式: 单孔管:开口朝下,防止堵塞;管口距罐底 约40 mm 环形管:适用于细度极小且易溶于水的固体 发酵原料)
6. 换热装置

夹套式:5T以下用外夹套式,K传热系数=400-600kJ/m2 hr•℃

竖式蛇管:5T以上;K传热系数=1200-1890kJ/m2•hr•℃

传质效果好(传氧性能好,KLa大)


有足够的冷却面积(传热性能好,冷却能力强)
功耗低(传递效率高,节能)
采用不锈钢,耐腐蚀及可以高温灭菌
3.发酵罐设计的基本要求(续)

应有基本控制系统(如T、pH、甚至DO2) 具有消泡功能(机械消泡或补消泡剂) 具有取样装置和冷却装置(防止水分损失) 要求放料、清洗、维修等操作简便,劳动消耗低
第二节
发酵罐的类型
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

好气:抗生素、酶制剂、酵母、氨基酸,维生素等 产品是在好气发酵罐中进行的;需要强烈的通风搅 拌,目的是提高氧在发酵液中的传质系数 厌气:丙酮丁醇、酒精、啤酒、乳酸等采用厌气发 酵罐。不需要通气

2.按容积分类: 一般认为500 L以下的是实验室发酵罐; 500-5000 L是中试发酵罐; 5000 L以上是生产规模的发酵罐。
搅拌器为主 。 桨叶型式:有平叶式、弯叶式、箭叶式三种。 叶片数量:至少三个,通常六个,多至八个。
K La
PG α β k ( ) WS V
α :弯>平>箭 ;β:弯 >箭>平
在相同的搅拌功率PG下, 粉碎气泡能力:平>弯>箭 翻动流体能力:箭>弯>平
综合传质+混合, 弯叶最好(对于KLa)。
五、典型发酵设备

种子制备设备、主发酵设备、辅助设备(无菌空气
和培养基的制备),发酵液预处理设备,粗产品的
提取设备、产品精制与干燥设备、流出物回收、 利用和处理设备等
六、发酵罐工艺操作条件
1.温度:25~40℃。 2.压力:0~1 kg/cm3(表压)。 3.灭菌条件;温度100~140℃,压力0~3 kg/ cm3 (表压). 4.pH:2~11。 5.需氧量:0.05~0.3 kmol/m3 · h。 6.通气量:0.3~2 VVM。 7.功率消耗:0.5~4 kW/m3。 8. 发酵热量:5 000~20 000 kcal/m3 .h。
(2)良好的液体混合特性
(3)好的传质与传热速率
(4)具有配套而又可靠的检测、控制仪表
三、发酵罐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900年以前,是现代发酵罐的雏形, 它带有简单的温度和热交换仪器

第二阶段:1900-1940年,出现了200 m3 的钢 制发酵罐,在面包酵母发酵罐中开始使用空气分
布器,机械搅拌开始用在小型的发酵罐中
为止。
档板与罐壁间留缝隙,距离为(0.2-0.4)W,目 的是去除死角。
4. 消泡器

作用:破碎气泡,改善供氧,防止污染。 消泡桨形式
内部
慢速:锯齿,梳状,孔板式(孔径10-20 mm)。 快速:对于底搅拌,可在罐顶装半封闭涡轮消沫器,
单用电机。
外部
旋风分离
叶轮离心式
适于不易染菌的工艺
消泡桨直径:L=(0.3-0.5)D(罐径),以不妨碍旋转为原则 与消泡剂合用

第三阶段:1940-1960年,机械搅拌、通风,无 菌操作和纯种培养等一系列技术开始完善,发酵 工艺过程的参数检测和控制方面已出现,耐蒸汽 灭菌的在线连续测定的pH电极和溶氧电极,计算 机开始进行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产品的分离和 纯化设备逐步实现商品化

第四阶段:1960-1979年,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 容积增大到80-150 m3。由于大规模生产单细胞蛋 白的需要,又出现了压力循环和压力喷射型的发酵 罐,它可以克服—些气体交换和热交换问题。计算 机开始在发酵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第五阶段:1979年至今。生物工程和技术的迅猛发 展,给发酵工业提出了新的课题。于是,大规模细 胞培养发酵罐应运而生,胰岛素,干扰素等基因工 程的产品走上商品化
第八章 发酵罐放大与设计
第一节 发酵设备概述
第二节 发酵罐的类型
第三节 发酵罐的结构
第四节 通用式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
第一节

发酵设备概述
发酵主要设备为发酵罐和种子罐,它们各自都附有 原料(培养基)调制、蒸煮、灭菌和冷却设备,通气 调节和除菌设备,以及搅拌器等。 种子罐:以确保发酵罐培养所必需的菌体量为目的。 发酵罐:承担产物的生产任务。 它必须能够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和代谢所要求 的条件,并便于操作和控制,保证工艺条件的实现, 从而获得高产。
产热 Q1
V罐体积
传热 Q2 A罐表面积
A 1 V↑, = ↓ V R
∴除了筛选耐高温菌株外,改善发酵罐的传热性能十 分关键。
3.发酵罐设计的基本要求

发酵罐能在无杂菌污染条件下,长期运转。搅拌器轴封严 密,减少泄漏;结构紧凑,附件少;无死角,内壁光滑;
管道等尽可能焊接,少用法兰;可维持一定正压;取样口 易于灭菌,各部分能单独灭菌


B/D=0.8-1.0
(s/d)2=1.5-2.5

(s/d)3=1-2
可以取相同值,1.5 ≤s/d≤ 2
2. 搅拌装置

搅拌的目的
打碎气泡,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即a↑ 产生涡流,延长气泡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 造成湍流,减小气泡外滞流液膜的厚度,KL↑
动量传递(N、Ws),有利于混合及固体物料保 持悬浮状态
2. 搅拌装置(续)

搅拌桨的层数
根据 H/D及(s/d)n 的要求进行计算。一般3-4层, 底层搅拌最重要,占轴功率的40% ,所具叶片数最多 (6-8片)
3. 挡板

挡板的作用:改变液流方向,由径向流→轴向流,促 使流体翻动,增加传质和混合


档板宽 :W/D= 1/12-1/8 (取0.1)
) 2 (H L ) 2
2
3
2
操作参数的放大(续)
以KLa相等的原则放大 ∵ ∴
Q g WS D 2
V D3
HL D
1 WS 2 D2 ( ) 3 D1 WS 1
(VVM ) V L (VVM ) D 又∵ WS 2 P PD (VVM ) 2 WS 2 P2 D1 P2 D1 WS 2 P2 D1 2 3 ( ) ∴ (VVM )1 WS 1 P D 2 P D2 W P D2 1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