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验

合集下载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

然而,在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常常是有争议的。

这通常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造成的[1],譬如,静脉阻滞、抗凝剂选择、离心,甚至标本处理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医源性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的价值。

这就要求建立一种灵敏、精确、快速、简便,最好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

关键词:血小板临床应用流式细胞术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

然而,在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常常是有争议的。

这通常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造成的[1],譬如,静脉阻滞、抗凝剂选择、离心,甚至标本处理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医源性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的价值。

这就要求建立一种灵敏、精确、快速、简便,最好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

由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可由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近年来,文献报道利用流式细胞术,特别是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2]。

该技术能灵敏、特异地检测血液中活化血小板,并评价其功能。

现就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及临床应用现状和潜力进行综述。

一、全血法流式细胞术1.方法学:流式细胞仪能快速测定大量个体细胞的特性。

样品中欲分析的细胞预先进行荧光标记,然后由压缩氮经硅管送达标本室,再以5 000~10 000个细胞/秒的速率逐个射入光敏感区。

在适当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被特殊染色的细胞发射出一定量的荧光脉冲讯号。

探测器收集每个细胞的荧光讯号和光散射,然后传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传统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常用的样本是经洗涤的血小板或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由于血小板极易活化激惹,样本经离心、洗涤等步骤,容易人为地导致体外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价值。

为此,Shatti等[2]引入了全血法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及其输血科应用课件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及其输血科应用课件

流式细胞术
一种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的方法
将待测样品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 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 ,可同时对多个抗原进行定量和定性 分析。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一种用于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 试验方法
通过将待测血清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 ,观察淋巴细胞的死亡情况,从而判 断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特定抗原的抗 体。
血小板抗原抗体
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血小板表面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通过与血小板抗原结 合,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
血小板抗原
指血小板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这些抗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通常不会引起免 疫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免疫系统异常、药物作用等,可能会引发免疫反 应,产生血小板抗原抗体。
血小板抗原抗体的分类
02
CATALOGUE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的方法
酶联免疫法
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通过酶与抗体或抗原的结合,将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及数量“放大”,从而 对样品中的抗体或抗原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
固相放射免疫法
01
一种将放射性同位素与免疫反应 相结合的检测方法
02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 抗体或抗原进行标记,通过测量 放射性强度来检测样品中的抗体 或抗原。
04
CATALOGUE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在输血科的应用
交叉配血
血小板交叉配血是输血科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检测受血者和供者之间的血小板抗 原抗体,确保输注的血小板与受血者配型相合,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
交叉配血试验包括主侧配血和次侧配血,主侧配血是将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者的血小 板反应,次侧配血是将供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血小板反应。
感谢观看
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

五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其优化

五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其优化

磊铆戈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5届)五种血小扳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其优化Compalativcstudiesbyfivemethodsandmodificadveapplicalion011dctcctionofplateletantibodies周晓华研究生姓名指导教师捌名申请学位级别专业名称——鱼——垂——堂—一研究方向血液免症论文提交日期2005年10月五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其优化第一部分2.1标本制备实验中所需血小板悬液采用本单位多人份O型献血员机采血小板,经TEN洗涤两次后备用;患者标本及对照标本分离取血浆。

2.2MASPAT法检测MASPAT法也即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实验,其操作如下:调整血小板悬液为不低于O.14×108/L。

向微孔中加入50ul血小板悬液,1000rpm离心5min。

用PBS洗涤6次,每次洗涤时旋转并轻摇微孔板。

加入2滴LISS试剂,再加入50川被检血浆,轻摇10sec,37。

C孵育30min。

用PBS洗涤6次,立即加50lalMASPAT抗人IgG,并加入1滴指示细胞,轻轻震荡,1000rpm离心5min看结果。

如果指示红细胞聚集在微孔中部,表示阴性结果,如果指示红细胞结合到血小板层上,表示阳性结果。

见图1.2所示图1.2MASPAT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指示红细胞聚集在微孔中部,表示阴性结果,指示红细胞结合到血小板层上平铺散开,表示阳性结果。

)23456图2.2两种微柱凝胶法改良方法检Nnmd,板抗体效果比较图(1、2为阴性对照,3、4为改良方法I所得结果,5、6为改良方法II所得结果)结果微柱凝胶法的结果判读:如红细胞凝集在胶表面或凝胶中,则结果为阳性,如红细胞沉降于凝胶管底部,则结果为阴性;MASPAT法结果判读:如果指示红细胞聚集在微孔中部,表示阴性结果,如果指示红细胞结合到血小板层上,表示阳性结果。

微柱凝胶原检测法及两种改良方法与MASPAT法的结果比较见表2.1、表2.2。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荧光法


极高 一般 >2h 荧光显微镜 或流式细胞仪
敏感性高 特异性不足
固相凝集法
√ √
高 较好 <1h 平板离心机,洗板机
血小板交叉配型应用最 为广泛的方法
03 固相法血小板检测
MASPAT试剂盒组成
MASPAT试剂盒 (K1360)
• 96孔板 (12 条 *8 孔) • 微孔上包被有血小板单克隆抗体 • MASPAT LISS液:10 ml • MASPAT 抗人 IgG: 6 ml • 阳性质控(混合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1 ml • 阴性质控(不含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1 ml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风险评估
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抗体是引起临床非溶血性发热输血不良反应的最主 要原因,尤其是有输血史、输血小板史、妊娠史、器官移植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患 者临床输血工作中,输血不良反应约70%. 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为2-6%,输注血小板为20-30%,多次输血患者高达27-63%.
目的
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待输血小板的抗体,或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全血及血小板 的血液制品后产生血小板抗体,这些抗体能够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及输血反应。
临床意义
只有经过血小板筛查和配型,输注与患者相合或基本相合的血小板,才能达到安全有效 输注血小板功效,另外血小板抗体筛查可协助诊断某些血小板减少症。
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抗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非常有意义。
05 血小板抗体检测应用(输血科) 血小板抗体阳性性别比较及发生NHTR比例
吴宇辰,徐笑红,叶宏宇,血小板抗体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影响,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
06 血小板抗体检测应用(输血科) 输血反应与血小板抗体关系

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患者的意义

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患者的意义

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患者的意义发表时间:2016-05-03T16:36:46.5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作者:黄元君[导读]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输血科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输血科 562400)【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或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

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

把多次输注与初次输注患者分为两组做对比。

根据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计数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抗体产生的的治疗效果。

结果多次输血或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抗体阳性率与输注的次数和数量成正比。

结论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多次输注【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111-02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上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治疗不及时或疗效不佳而致死亡的危险性较大,为临床所重视。

血小板作为一种特殊的血液制品,它的输注是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多次输血和血小板的患者可产生血小板抗体,其输注量及输注次数越多,患者体内免疫相关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概率越高,也越容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为了使有限的血小板得到合理的应用,尽量避免输注无效,拟对多次输血血小板的患者预先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

以防其导致的输注无效。

血小板分为浓缩(手工)和机采血小板。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多次输血或血小板的患者共107中多次输注的5次以上(最少也是2次以上),排除发热、脾肿大、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致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因素。

其中男性68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38.5岁。

其中白血病3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22例,全血细胞减少15例,血小板减少21例,再生障碍性白血病14例。

初次输血患者107例。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的应用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的应用

1 . 1 一般 资料
阳 性率
O O 4 5 0 9 O
病患 者作 为实验 组 , 其 中再生 障碍性 贫血 1 O例 , 地 中 海 贫 血
2 1 例, 骨 髓 增 生 异 常 综 合 征 4例 , 骨髓 瘤、 淋 巴 瘤 8例 , 急 性 淋 巴 细 胞 白血 病 1 6例 , 急 性 非 淋 巴 细 胞 白血 病 2 6例 , 慢 性 粒 细 胞 白血 病 1 5例 , 血小 板减少 性紫癜 3 2例 。 同 时 选 择 3 6例 健
检 验 医学 与临 床 2 0 1 3年 第 1 o卷 增 刊 Ⅱ I a b Me d C l i n, 2 0 1 3 , Vo 1 . 1 0 S u p p l I I

・ 83 ・
临床 研 究 ・
微 柱 凝 胶 免 疫 分 析 技 术检 测 血 小 板 抗 体 的 应 用
2 结 果
减 少致 命 性 出 血 。 然 而 , 在 多 次 输 血 的 慢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患 者 中, 3 O ~7 O 可 出现 血 小 板 输 注 无 效 ( P TR ) 和血 小 板 输 血 紫 癜( P ' I 、 P ) ] , 这 主 要 与 免 疫 性 同种 抗 体 或 自身 抗 体 导 致 血 小 板 寿命显著缩短有关 , 导 致 血 小 板 输 注 无 效 。现 应 用 微 柱 凝 胶 免
血 小 板 输 注 对 各 种 恶 性 血 液 病 因 血 小 板 减 少 所 致 的 出 血 症 状 有 明 显 疗 效 。另 外 , 在 肿 瘤 患者 放 、 化疗期 间, 由于 严 重 的
骨 髓 抑 制所 致 的 血 小 板 减 少 可 导 致 出血 而 死 亡 , 输 注 血 小 板 可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二、血栓弹力实验
图1 血栓弹力图描绘的凝块形成的速度和强度曲线
TEG临床应用
• (一)监测凝血功能 • 目前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如:PT, APTT)只
能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反映凝血过程中某 一阶段或某种凝血产物。凝血过程中血小板与凝 血因子相互作用,无血小板参与的凝血检测不能 反应凝血全貌。TEG检测能够全面展现血凝块发 生发展的全过程,从凝血因子的激活到牢固的血 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溶解,展示 患者凝血状况的全貌和血凝块形成的速率、血凝 块的强度,血凝块的纤溶水平。
TEG临床应用
• (二)指导成分输血

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能判断导致出血的具体
原因,检出是凝血因子、纤维蛋白、血小板的原
因还是肝素残留导致的出血,这样就能够指导输
注正确的血液成分进行止血治疗。通过对术后出
血原因进行鉴别,还能够减少二次手术风险。欧
美的许多国家将TEG作为进行血液制品管理的重 要工具,文献表明TEG指导输血有助于节约用血 、降低因过度输血引起的副作用及死亡率。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
•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总原则采血要顺利,不可反复穿刺,采血
不顺利,容易激活凝血因子,或激活血小 板,影响血小板的凝聚力,标本从采集到 操作完成在4小时内完成,放置过久降低血 小板的聚集强度和速度。用凝血蓝帽的抗 凝管采血3ml,立即轻轻颠倒混匀至少5次 ,不可过于剧烈,防治激活血小板。
二、血栓弹力实验
• 标本采集:与凝血常规管分开单独一管, 全血检测不需要离心,但病人抽血需要空 腹,才能减少食物蛋白的干扰。PS:凝血 常规可以与D2聚体同一管。当另作3P实验 建议单独抽一管。
二、血栓弹力实验
• 临床意义: • 血栓弹力图(TEG)是来观察血液凝固的动态和

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及配型应用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及配型应用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95期203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学检验·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及配型应用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窦广刚(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 检验科,江苏 苏州 215000)0 引言血小板输注是当前临床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或者血液性疾病放化疗的重要支持治疗方法,Rh 血型以及ABO 血型同型输注是当前临床常用的血小板输注制品,但是部分患者在骨髓移植、妊娠、输血之后,会产生HPA (人类血小板抗原)、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1]。

临床有研究表明:将近30-70%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接受多次输血之后,会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紫癜等,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出血等,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2]。

由此可知,对于血小板输注患者在输注之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配合性血小板输注,对于提升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的200例输注血小板治疗者,回顾性分析上述病例临床资料,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纳入该时间段内本院接受的200例输注血小板治疗者,将无输血史100例作为甲组,有输血史100例作为乙组。

甲组女性、男性病例数之比分别是42:58,年龄在3-74岁,平均(38.52±6.25)岁。

乙组女性、男性病例数之比分别是44:56,年龄在4-73岁,平均(38.49±6.21)岁。

一般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仪器、试剂:TD5 台式低速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型号:BC6900;生产企业:深圳迈瑞科技有限公司),试剂均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血小板抗体检测:①制备血小板悬液:对冻干血小板稀释处理之后,即可直接使用,浓度在50-150×109,贮于塑料容器中,在20-25℃环境下保存8 h 待检。

五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其优化

五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其优化

磊铆戈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5届)五种血小扳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其优化Compalativcstudiesbyfivemethodsandmodificadveapplicalion011dctcctionofplateletantibodies周晓华研究生姓名指导教师捌名申请学位级别专业名称——鱼——垂——堂—一研究方向血液免症论文提交日期2005年10月五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其优化第一部分2.1标本制备实验中所需血小板悬液采用本单位多人份O型献血员机采血小板,经TEN洗涤两次后备用;患者标本及对照标本分离取血浆。

2.2MASPAT法检测MASPAT法也即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实验,其操作如下:调整血小板悬液为不低于O.14×108/L。

向微孔中加入50ul血小板悬液,1000rpm离心5min。

用PBS洗涤6次,每次洗涤时旋转并轻摇微孔板。

加入2滴LISS试剂,再加入50川被检血浆,轻摇10sec,37。

C孵育30min。

用PBS洗涤6次,立即加50lalMASPAT抗人IgG,并加入1滴指示细胞,轻轻震荡,1000rpm离心5min看结果。

如果指示红细胞聚集在微孔中部,表示阴性结果,如果指示红细胞结合到血小板层上,表示阳性结果。

见图1.2所示图1.2MASPAT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指示红细胞聚集在微孔中部,表示阴性结果,指示红细胞结合到血小板层上平铺散开,表示阳性结果。

)23456图2.2两种微柱凝胶法改良方法检Nnmd,板抗体效果比较图(1、2为阴性对照,3、4为改良方法I所得结果,5、6为改良方法II所得结果)结果微柱凝胶法的结果判读:如红细胞凝集在胶表面或凝胶中,则结果为阳性,如红细胞沉降于凝胶管底部,则结果为阴性;MASPAT法结果判读:如果指示红细胞聚集在微孔中部,表示阴性结果,如果指示红细胞结合到血小板层上,表示阳性结果。

微柱凝胶原检测法及两种改良方法与MASPAT法的结果比较见表2.1、表2.2。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6第七章 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6第七章 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
第六章 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第一节 血清学检测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一节 血清学检测
重点提示
一、 固相红细胞吸附技术 (一)血小板抗体检测 (二)血小板交叉试验 (三)血小板抗原鉴定 (四)方法学评价
SEPSA原理图
二、单克隆抗体特异的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 (一)MAIPA原理
(二)方法学评价
(三)方法学评价
五、微柱凝胶血小板定型试验 (一)原理 (二)方法学评价
微柱凝胶血小板定型试验
六、检测血小板自身抗体的试验 七、检测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试验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重点提示
一、PCR-RFLP 二、PCR-ASO 三、PCR-SSP
HPA基因分型
PCR-SSP方法HPA基因分型
三、改进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一)MACE原理
(二)方法学评价
四、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 (一) FCM法血小板抗原鉴定 (二) FCM法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试验
R1
R1
R1(血小板门)
M1
M1
FCM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R1为血小板设门,中图为血小板抗体阴性,右图为血 小板抗体阳性(实线为二抗的IgG1,κ同型对照管,虚线为测定管)
Thank you !
四、 DNA序列分析法
注意血小板血型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 学检测的关系
本章小结
• 传统研究血小板血型的方法主要依靠血清 学分型。
• 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 发展和各种标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血清学检测方法有了很大进展,一 些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血小 板血型分型。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
中 国实 验 诊 断 学
2 0 1 3年 1 月 第 l 7卷
第 1期
文章编 号 : 1 0 0 7 —4 2 8 7 ( 2 0 1 3 ) 0 1 —0 1 4 3 —0 2
血 小 板抗 体 检 测 及 交 叉 配 型在 血 小 板 输 注无 效 患 者 中的应 用
陈 晓 军 , 孙 景 春 , 段 生 宝。 , 聂 荣 国。
最后一 次洗涤后将反应板倒置于吸水纸上吸干残余液体 。
⑥ 立 即 向 每 个 反 应 孔 中 加 入 2滴 ( 1 0 0 1 ) 低 离 子 强 度 溶 液, 并 分 别 向相 应 孔 中 加 入 1 滴( 5 0 g 1 ) 患者 样本 、 阳性 对 照
及 阴性 对 照 。
我 国血 小 板 输 注 无 效 频 繁 发 生 , 其 中 一 个 重 要 原 因是 患 者 在
CCI = =
R e f r a c t o r i n e s s , P T R) 患者 5 7 例, 其 中男 性 2 4例 , 女性 3 3例 ,
年龄 5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岁 , 平均 4 2岁 。
( 输 注 后 血 小 板 计 数 一输 注 前 血 小 板 计 数 ) ×体 表 面 积 ( m ) 输 注 血 小 板 总 数
( 1 . 长 春市妇产医院 检验科 , 吉林 长 春 1 3 0 0 4 2 ; 2 . 吉 林 大 学 中 日联 谊 医 院 检验 科 ; 3 . 国药 集 团 长春 博 德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血 小 板 输 注 是 治 疗 各 种 因血 小 板 减 少 引 起 的 出 血 性 疾 病 的有 效 治 疗 措 施 。尤 其 是 严 重 出 血 , 危 及生 命时 , 血 小 板 输 注 显 得 尤 为重 要 , 近 年 来 在 临 床 上 的使 用 日益 普 及 。但 是

血小板检查项目

血小板检查项目

血小板检查项目血小板检查项目介绍:血小板检查项目是对血液中的血小板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用于诊断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是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血块回缩。

通过这些功能维持着正常人体的初期止血作用。

由于这些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在有些疾病同时会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数量减少。

血小板检查项目正常值:100×109~300×109/L血小板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PLT-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少:生成减少,如再障、急性白血病等。

破坏过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消耗过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等。

血小板分布异常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如脾大时,血液中可达90%以上的血小板储存在脾脏,导致血液中血小板轻至中度减少。

假性血小板减少:血样采用EDTA抗凝剂可诱导少数人(0。

1%)的血小板显著减低;血液中存在巨大血小板时,由于不能将其计数而假性减少。

这两种病例可见于巨血小板综合症。

注意:静脉血计数血小板结果稳定,干扰因素少。

末梢采血易导致血小板活化、聚集等。

(2)MPV-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脊髓造血功能受损时,MPV和PLT均减低:血小板破坏增多如ITP,MPV可增大;若脾切除,MPV和PLT均可升高。

骨髓造血功能评价:造血功能抑制时,MPV和PLT呈持续减低趋势,功能抑制严重,MPV越小;造血功能恢复时,MPV增高先于PLT升高。

MPV增大:巨血小板综合症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如感染、手术等,MPV正常。

(3)PCT-血小板比容凡是PLT和(或)MPV增高,均可导致PCT增大,如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4)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有意义,血小板体积大小越是不均一,PDW越大。

临床意义待进一步研究。

(5)P-LCR-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可分为小、中、大、巨型四种。

大血小板增多主要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血小板增多见于巨血小板综合症。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关键词:血小板抗体临床输血专家共识2016年7月25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输血医学增设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输血医学的重要职能就是保障和指导临床安全、科学、精准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血小板具有复杂的抗原系统,包括与其它组织或细胞所共有的抗原,如ABO血型系统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与单核/巨噬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共有的GPⅣ/CD36抗原等。

妊娠、输血、器官移植等均可诱导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包括HLA抗体、HPA抗体和CD36抗体等。

这些抗体可以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TR)、输血后紫癜(PTP)等。

红细胞抗体已经成为临床输血前免疫学检测的常规项目,而输血前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未得到临床充分重视。

目前,血小板输注的策略主要采用随机输注方式,反复输血及多次妊娠者容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PTR、FNAIT等疾病,以及NHTR、PTP等输血不良反应。

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和疗效,预防PTR和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液资源,诊断血小板抗体相关免疫性疾病,现形成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内容如下。

1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1.1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诊断:血小板抗体是免疫性PTR的主要原因。

一般患者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为8.2%~60.0%,肿瘤患者和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2.6%~ 66.0%[8-10],这些抗体是导致免疫性PTR的主要因素。

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鉴定,可以诊断免疫性PTR。

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血小板交叉配合的血小板,可有效预防免疫性PTR。

1.2 HLA抗体导致NHTR诊断:NHTR在输血反应中占比最大,输注红细胞的NHTR的发生率约为0.08%~6.0%,输注血小板NHTR的发生率可高达20.3%~70.0%。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
•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总原则采血要顺利,不可反复穿刺,采血
不顺利,轻易激活凝血因子,或激活血小 板,影响血小板旳凝聚力,标本从采集到 操作完毕在4小时内完毕,放置过久降低血 小板旳汇集强度和速度。用凝血蓝帽旳抗 凝管采血3ml,立即轻轻颠倒混匀至少5次 ,不可过于剧烈,防治激活血小板。
TEG临床应用
• (四)判断肝素旳效果 • 血栓弹力图旳肝素酶对比检测常用于围
手术期判断肝素抵抗情况、监测肝素化情 况和评价鱼精蛋白对肝素旳中和效果。 • (五)诊疗纤溶亢进 • 血栓弹力图不但能够诊疗纤溶亢进,还 能够对纤溶亢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另 外,TEG能够精确判断急救中DIC旳高凝、 低凝和纤溶亢进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
一、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 标本采集:EDTA-K2真空采血管即血常规 管,提议与血常规分开抽血,如若多种项 目一起时,血常规能够和血小板抗体绑定 同一管,糖化血红蛋白(Hb)单独,BNP 单独一管。PS:Hb一定要和BNP分开。
• 临床意义:血小板抗体含量阳性可见于急 性型和慢性ITP( 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 ),可作为ITP旳诊疗指标之一。
• 2.血小板异常性疾病:r值k值明显延长, ma、mε值降低,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 板降低症,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
二、血栓弹力试验
• 3.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血友病类出血性疾 病r值k值明显延长,ma、mε值降低。尤其 对XIII因子缺乏症旳诊疗具有特殊旳意义。
• 4.纤溶亢进性疾病:原发及继发性纤溶在血 液凝固后忽然发生纤维蛋白溶解现象, TEG不但能体现出纤维蛋白旳溶解现象, 还可表达纤溶旳强度和速度,TEG还可做 为抗凝疗法旳一种监测手段。

两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的方法学比较

两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的方法学比较

两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的方法学比较胡宁克;陆欢平【摘要】目的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和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10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SEPSA法和MGIA法分别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采用SEPSA法在100例血液病患者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8例,阳性率为8.0%;MGIA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9.0%.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有关(SEPSA:x2=23.66,P<0.01;x2=20.02,P<0.01).结论SEPSA法血小板抗体检出率与MGIA法基本一致,但MGIA法具有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等特点,更适合于批量标本的临床初筛试验.【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2(014)003【总页数】3页(P239-241)【关键词】血小板抗体;SEPSA;MGIA;血小板减少症【作者】胡宁克;陆欢平【作者单位】200011 上海变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200011 上海变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1+43;R558+.2血小板输注对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随着成分输血技术的发展、机采血小板的普及、联合化疗及骨髓移植等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需要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日益增多。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接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出血的危险,但反复输注血小板后,有可能被血小板同种免疫致敏,容易产生血小板抗体而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RPT),随着输注次数增多,RPT发生率将会升高[1]。

因此,对反复输血和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相当重要。

血小板抗原血清学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抗原血清学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抗原血清学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血小板血型抗原是一种通过同种免疫抗体检测而来的血小板表面抗原,一种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和血小板非特异性抗原。

血清学定型方法要求抗血清对待抗原要有活性。

目前,在许多实验室中,抗体检测相关抗原的表型定型方法是较实用的血清学方法[1]。

使用整个血小板进行实验比较易于操作。

但是,当HLA类抗原在血小板定型时出现强表达时,要用氯喹或酸进行预处理,去除血小板上的HLA抗原。

此方法操作简易、方便、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强,下面以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为例介绍血清学检测方法。

1.原理SEPSA试验在U型孔微量反应板上进行,将血小板抗原固定在U型孔壁上,与被检血清反应后洗净,以抗IgG(或抗IgM)细胞指示反应结果。

如果血小板上结合了抗血小板抗体,则致敏在指示细胞上的抗IgG(抗IgM)与血小板抗体结合,指示细胞向孔底移动被阻滞,广泛覆盖在固定的血小板单层上,为阳性结果[2]。

如果血小板上无抗体,则指示细胞向孔底移动不受阻,聚集在孔底中央,呈扣状,为阴性结果。

2.操作2.1直接测定法:即测定血小板表面结合的血小板抗体。

受检者血小板固定于反应孔底。

各孔加入25μl抗IgG致敏红细胞。

反应板置于湿盒内,室温静置3h以上或次日观察结果。

2.2间接测定法:即测定受检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

弃去受检者血小板孔内的生理盐水,各孔加入pH7.2、0.05%吐温-PBS 25μl。

各孔加入受检血清25μl,并加入LISS(低离子溶液)、pH6.7、25μl,置湿盒37℃孵育30min,再用pH7.2、0.05%吐温-PBS洗涤5次。

各孔加入pH7.2、0.05%吐温-PBS,25μl及抗IgG指示细胞25μl,室温湿盒静置3 h以上或次日观察结果[3]。

2.3交叉配血试验:用以选择配合的血小板供体。

将所需筛选的献血者血小板分别再反应板孔中固定后,把受检者血清25μl加入各孔中,并加入LISS(低离子溶液),pH6.7、25μl,置湿盒37℃孵育30min,然后用pH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验
发表时间:2010-08-11T15:57:41.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年第21期供稿作者:孙晓春李娟(黑龙江省虎林市人民医院158400)[导读] 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存在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可破坏自体血小板,这些抗体主要是。

IgG,另有少数IgM和IgA,可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流式细胞术等进行检测。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验
孙晓春李娟(黑龙江省虎林市人民医院 158400)【中图分类号】R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212-01【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近年来我科进行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报告。

结论 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判断疗效. 【关键词】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验
1.原理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存在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可破坏自体血小板,这些抗体主要是。

IgG,另有少数IgM和IgA,可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流式细胞术等进行检测。

2.标本采集EDTA抗凝静脉血,特殊处理后(详见操作方法)收集血小板。

3.试剂以Elisa法PAlgG测定为例,也可以试剂盒说明书为准。

(1)抗凝剂67 mmol/L EDTA-Na2。

(2)洗涤液0.01 mol/L PBS-67 mmol/L EDTA-Na2,pH 6.5。

(3)缓冲液0.01 mol/L PBS缓冲液,pH 7.4。

(4)包被液0.05 mol/L碳酸盐缓冲液,pH 9.6。

(5)反应液0.02 mol/L Tris-盐酸缓冲液,pH 7.4。

(6)显色液0.1 mol/L枸橼酸-枸橼酸钠液100 ml,加邻苯二胺40mg和30%过氧化氢溶液12μl。

(7)终止液:3mol/L硫酸。

(8)其他
①抗人IgG抗体。

②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

③参比血清。

4.操作方法仍以Elisa法PAIgG测定为例,也可以操作说明书为准。

(1)标本制备静脉血4.5 ml与67 mmol/L EDTA-Na2 0.5 ml混合,以252 g,离心8分钟,取上层PRP,以2 264 g,离心20分钟,弃去上清液,用洗涤液洗血小板3次。

悬浮血小板于少量缓冲液中,将血小板数调整为100×109/L,以1:100(V/V)加入NP-40(终浓度为1%),使血小板溶解。

置4℃30分钟,以2 264 g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供测定用,也可贮存在-20℃1周内测定。

(2)抗体包被用0.05 mol/L碳酸盐缓冲液稀释抗人IgG抗体至5 mg/L,加入酶标反应板孔中,每孔0.1 ml。

加盖置37℃ 3小时,再移至4℃过夜,次日用0.02 mol/L Tris-盐酸缓冲液、洗涤液洗板3次,甩干,室温晾干,密封4℃储存,可保存6个月以上。

(3)反应每孔加0.1 ml被检标本的血小板溶解液,置37℃温育l小时后,用洗涤液洗涤3次。

甩干后加0.1 ml酶标记的抗人 IgG抗体,置37%温育1小时。

取出后,同上洗涤3次,甩干,加显色液0.1 ml,37℃反应20分钟,再加3 mol/L硫酸50μl中止反应。

(4)测量在酶标仪中测定各孔吸光度(A值)。

(5)校正曲线制作每块反应板均应做相应的校正曲线。

将参考血清稀释成10个浓度的参照品(IgG为20~10 000 ng/ml),以替代血小板溶解液,操作过程同上,做双孔测定。

以参照品管内抗体量的对数为横坐标,相对应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在对数纸上绘制校正曲线。

(6)计算
从校正曲线中可查出被检样本吸光度所对应的抗体浓度,结果以ng/107血小板表示。

5.参考值
(1)PAIgG
0~78.8 ng/107血小板。

(2)PAIgA
0~2.0 ng/107血小板。

(3)PAIgM
0~7.0 ng/107血小板。

6.临床意义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约90%以上出现 PAIgG增高,若同时测定PAIgM、PAIgA、PAC3则阳性率可达100%。

PAIgG为阴性时,ITP可能性较小,以慢性ITP时PAIgG增高更为明显。

(2)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可见PAIgG增高,但程度较ITP低。

(3)恶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如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可见PAIgG增高。

(4)其他疾病如Evans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多次反复输血者等均可见 PAIgG增高。

(5)PAIgG测定还可用于ITP治疗后随访指标。

治疗有效者 PAIgG下降;复发者则升高;PAIgG在治疗两周内下降者表示预后良好。

7.影响因素
(1)皮质激素可影响结果,故应停药两周以上才能抽血检测。

(2)取血的试管必须充分硅化或用塑料试管。

(3)操作过程中血小板计数力求准确。

参考文献
[1]李卓江,廖若男,杨爱云.血小板表面相关IgG检测的临床评价—91例血小板减少症前瞻性研究 [期刊论文] -贵州医药1993(03).
[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学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几种出血性疾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修订 199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