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神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脑、脊神经内均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一般把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三部分:
副交感神经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一)在中枢部 1、 灰质和白质 2、 皮质和髓质 3、神经核和纤维束
(二)在周围部
1、神经节 2、神经 3、神经纤维:习惯上,人们把神经元较长的突起
连同其外表所包被的结构。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单一神经元的活动
1、传导的特征
生理完整性
绝缘性
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
不衰减性
2、传导的速度
直径
直径大传导快
有无髓鞘 有髓比无髓快
温度
高则快
3、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1.两种作用 功能性作用:借助于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
后膜,改变所支配组织的功能。
4、突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突触延搁 后发放 剌激停止后,传出神经在一定时间内仍可
发放神经冲动,使反射活动持续一段时间的现象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5、中枢抑制
突触后抑制 突触前抑制
三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身体反射、内脏反射
2)脊髓丘脑束
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及粗触觉
脊髓丘脑束
2.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
1)皮质脊髓束: a皮质脊髓前束
起于大脑皮质,止于脊髓前角,调节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b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 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 ③在锥体交叉处约75~90%的纤维 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 行于脊髓外侧索终止于脊髓前角, 支配四肢肌
3、神经递质 1.定义: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其末梢释放,经 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的受体, 导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2.神经递质的分类 部位:外周递质、中枢递质 效应: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3.神经递质与调质 递质: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可作用于特殊 受体,传递信息。 调质:神经元产生,作用于特定受体,不传递信息而 是调节信息的传递,起增强或削弱递质效应的作用。
第八章 神 经 系 统
第一节 概 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脊髓以及 附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经组成。
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的活动 功能 维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
作为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人脑
根据不同的分布对象
躯体神经: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
周围神经
内脏神经:内脏、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后索 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 前索
1、上行纤维束:感觉传导束
1)薄束和楔束
传导同侧 躯干核
楔束
薄束
四肢的意识性本体
感觉和精细触觉或
辨别性触觉。
后索病变,深感觉的信息 不能上传到大脑皮质,闭 目时不能确定患侧肢体 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方向, 出现站立不稳,走路如踩 棉花状。精细触觉也 丧失。
薄束—胸4以上感觉 楔束—胸4以下感觉
交感神经核:在侧角内(T1-L3段),与内脏运动有 关(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出纤维随前根走出。
副交感神经核心:位于骶2-4段,与内脏 运动有关(副交感的节前神经元)。
3、后角-感觉神经元
传导痛温觉的重要核团,接受后根纤 维,发出纤维至丘脑——脊髓丘脑束。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二)白质 包括前、后、外侧索和白质前连合
营养性作用:通过末梢释放某些物质,持 续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 其持久性结构、生化和生理功能。
2.支持神经的营养性营子 支配组织对神经的支持和营养作用。
二、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1、经典的突触概念
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部位。 2、突触的功能性分类 兴奋性 抑制性
④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为 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对侧前角, 支配躯干肌
三、脊髓的功能
(一)传导 通过上、下行纤维束传导神经冲动。
(二)反射 通过脊髓内部的神经元联系,完成反 射,如腱反射等
区分
1.节段的区分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 经根相连的一段脊髓为一个节段,因此, 脊髓共有31个节段。
颈段
8节(C1~8)
胸段 12节(T1~12)
腰段 骶段 尾段
5节(L1~5) 5节(S1~5)
1节(Co1)
2.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 的位置高于同序数椎骨。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一) 位置:
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 处续于延髓,下端至第1腰椎 体下缘。
整体呈前后略扁粗细不等的细 长圆柱状
(二) 外形: 呈前后略扁粗细不等的圆柱状。 两个膨大:颈膨大、腰膨大 脊髓圆椎: 马尾和终丝:
六条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三) 脊髓的节段性
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 液中,临床上在此穿刺 比较安全。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在横切面上可见中央管,灰质在中央呈蝴蝶状,白质在周围。 后角(后柱)
(一)灰质 侧角(侧柱) 前角(前柱)
1、前角: 由运动神经元组成。
1)内侧群: 支配躯干肌 2)外侧群: 支配四肢肌 前角外侧群
前角内侧群
2、侧角 仅见于胸段和骶段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分感受器、传入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二、 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
1.适宜刺激 2.最后公路 3.中枢兴奋状态和中枢抑制状态 4.反射的习惯化(减弱)和反射反应敏感化
反射活动的形式虽然是固定的,但不排除可被修 改性。 5.反射活动的反馈性调节 负反馈;正反馈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平对同序椎骨
同序上1节椎骨(-1) 同序上2节椎骨(-2) 同序上3节椎骨(-3) 对第11、12胸椎 对第1腰椎
脊髓节段高于同序数椎骨,而脊神经根仍然 从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以致腰、骶、尾部 的脊神经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围绕终丝 形成马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