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解析版(高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②④
2 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D、防地震
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1.C 2.D 3.D
解析: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1.难度中等。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对该精密机械设备工厂为何要布局在地下我们开始也不知道,但是通过选项能给出一些线索,①相对于地表,地下受外界影响小,确实温度更加恒定,抓住关键词“精密机械”对外界环境要求高,如温度、湿度、震动等都会影响要机械的精确性,如智能传感器技术、精密仪器等,所以确定①对;②选项很明显地面以上也可以用于存储,而且材料中提到要在地面10米以下,很明显不只是为了存储;③地下生产需要深挖,前期投入成本很高,后期运行成本也大所以不能降低成本;④在地面以下10米深确实可以减少车辆、行人等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地面振动,以减少对精密机械的影响,所以选C ①④。
2.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无论在哪里布局地下工厂都需要考虑防渗水、防噪声、防坍塌,所以ABC排除,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收到地震的影响,因日本正好处于地震带上,所以还要特别考虑防震问题,答案选D
3. 考查综合思维能力。与第一题有很大关联性,A/C在题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精密机械不能等同于军事工业或地下兵工厂,而是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增加市场份额,所以排除A/C;D建在地下确实可以节约一定土地资源,但这只是部分
影响,不是直接目的,结合第1题考虑到精密机械的特殊性,确定其直接目的应是提升产品质量。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答案:4.C 5.D
解析:考点: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4&5.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解答本题最佳的方法是先做第5题,因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差值达到300-400万,这说明这部分人口肯定外出了,而四个直辖市中三个在沿海,只有重庆在内地,才有可能有这么大规模人口流出,所以第5题选D 重庆市。
此时在看第4题,流出人口明显多于流入人口,A排除;人口年龄结构和比重看不出,排除B;人口总数确实在增长,但有可能是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只要为正即可,并不能说明自然增长率在增长,排除D;据图2006年是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距是400万,到2016年,差距约350万,说明很多劳动力回乡,劳动力需求增加,答案选C。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0 B 、T1 C、 T2 D、 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T3形成时期
B、 T2形成时期
C、 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
8 、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 6.A 7.A 8.D
解析:考点:河流阶梯成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6.阶地面积仍在扩大,则说明该地仍然受到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影响,而材料中显示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也就是只有T0现在能受到河流的影响,所以直选A。
7.流速大小可以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原理:沉积物颗粒越大,流速越快,搬运能力最强。四处中T3颗粒物最大,说明此时流速最快,直选A。
8.原理:地壳抬升,落差增大,侵蚀作用增强;地壳下降,落差减小,侵蚀作用减弱。据图发现从T3到T0该河谷不断加深,说明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所在区域在不断抬升中。但出现了明显的阶梯状,说明抬升是间歇性的,因此答案选D。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气多 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9.B 10.B 11.A
解析:考点:中国的地形地貌;太阳方位;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9.首先据图要能判断该区域位于西南山区,车流量明显不大,排除A;雾霾天在北方地区、城市区域较多,该地为山区,雾多可能性大,但雾霾较少,排除C;两侧村庄并不会影响高速通行,排除D。因该地位于山区,坡度较大,桥隧结合,所以要限速,因此选B。
10.据图计算,重庆到遵义需要3小时,遵义到毕节需要约2小时;小明出行方向为先向南偏东,再向西偏南;7月早上日出东北,上午在东南,中午在正南,下午在西南,日落西北;所以要避免被太阳照射,肯定要选择小明前进方向的右侧窗户,所以排除A、C;D虽然靠右,但出发时间晚,12点以后太阳方位为西南方向,而从重庆到遵义需要3小时,3点前都会被太阳照射;所以最终选B。
1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降水、纬度等都有可能。重庆与毕节南北距离不到500公里,纬度相差不到1°,所以排除B;两地据海洋都较远,排除C;两地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大气环流一致,排除D;因为该区域位于山区,重庆位于四川盆地边缘,是著名的火炉;所以只有可能是毕节的地势更高,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