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高校双创教育理念及其体系构建
![高校双创教育理念及其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7a5331dddd36a32d727581ec.png)
高校双创教育理念及其体系构建作者:杨峰,高建中,杨新娟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4期摘要:与专业教育不同,双创教育要改变单纯的传授知识模式,向注重培养创新意识转变,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开发学生创新潜质。
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必须创设双创教育协作体系,需要充实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改进双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双创教育实践、培养双创师资队伍。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008-04一、引言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是蕴涵在素质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创新型社会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双创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业能力为基本目的,激发受教者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新型教育。
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教育是进入现代社会的三本护照。
2015年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侧重培养学术精英,培养方式强调满足各行各业在社会蓬勃发展中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这种教育战略对促进城乡大众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新时期人才需求的要求,目标转向培养具有双创意识、能够在专业领域创新创业的开拓型高级人才。
这也是高等教育溶入社会、提高高教价值的根本出路。
在当前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单纯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忽视双创教育的传统模式已发生改变。
双创教育不同于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双创知识讲授上,也不能仅仅沿袭传统的教育路径,而应该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实训为平台,开拓体验式教育,提升双创教育的成效[1]。
教育部5+2政策文件原文
![教育部5+2政策文件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7ed23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4.png)
教育部5+2政策文件原文为推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部制定了5+2政策,即“五个一批”和“两个一流”计划。
现将政策文件原文全文摘录如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教育部制定了“五个一批”和“两个一流”计划。
一、实施“五个一批”计划(一)一批课程建设工程。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基础课程和通识教育建设,重视交叉学科和前沿科技,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二)一批名师团队建设工程。
加强名师队伍建设,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推进青年教师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育高水平教师团队。
(三)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工程。
积极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建立优质课程数据库,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提升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四)一批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工程。
推进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五)一批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工程。
推进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加强教育科研,研究教育发展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育高素质人才。
二、实施“两个一流”计划(一)一流学科建设工程。
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育学术领袖和高水平人才,推进学科交叉和前沿科技研究。
(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
加强一流大学建设,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多元化办学,培育高素质人才,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以上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是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将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OBE教学理念下卫生管理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OBE教学理念下卫生管理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a8c34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e.png)
OBE教学理念下卫生管理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作者:楚亚林刘国琴邵珠建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3年第11期[摘要]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人才开发与培养,在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时期,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培养的人才也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而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人才必然需经历系统规范的实践教育,卫生管理人才的实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医疗卫生活动,注重“产出--投入”关系,以目标健康水平决定医疗卫生投入成本,OBE教学理念实质是成果导向理念,根据“期望结局”去设计整个培养过程,因此将OBE教学理念应用于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本研究运用OBE教学理念,针对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建立系统规范的实践培养体系,且在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实践应用能力,遵循循序渐进、分级分类的模式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个人人格品质、基本医学素养、基本管理素养、专业综合素养四个方面,对已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打破课程壁垒,将课程实践教学分级化、条理化,实行阶段目标,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
[关键词] OBE教学理念;卫生管理人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1-0106-04马克思认为一切精神活动都是基于物质生产过程之上的,并反映物质生产过程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的实践过程,同时肯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
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余年歷史,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卫生管理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更需要紧扣时代脉搏和卫生改革发展需求,在“四新”引领下,以人群健康为出发点,以实用、专业、高效为落脚点,以医药卫生领域需求为目标,以先进教学理念推动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优化。
OBE教学理念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集成”。
[2]在医疗卫生领域,医疗卫生服务活动遵循“产出决定投入”的原则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OBE教学理念的“成果导向”有较好的契合度,在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时期,培养优秀的卫生管理新人才是当前面临的迫切需求,而用人单位对当前卫生管理人才能力需求最高的是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3]看重政策与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这些能力需要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与创新化,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各类基本知识的夯实、基本技能的衍生,从而使得卫生管理人才的沟通协作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培育具备智商与情商、知识与技能,且为卫生领域留得住、用得上、靠得上的卫生管理新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19944b2549649b6649d74702.png)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作者:本刊记者来源:《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第8期7 月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其内容如下:一、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要求。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二、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3.突出德育实效。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
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
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
健全创作激励与宣传推介机制,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
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1f320e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0.png)
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6.06.13•【文号】教高[2016]2号•【施行日期】2016.06.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2号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高等学校特别是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以下简称中央高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高校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但一些高校仍存在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机制不够完善、内容方法陈旧单一、实践教学比较薄弱等问题。
经商财政部,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继续推动和支持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主要原则——因校制宜,自主实施。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本校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确定改革重点和领域,按规定自主安排资源和经费。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整体设计改革方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集成度,明确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难点,力争在关键领域尽快取得标志性成果。
——注重绩效,示范引领。
激发改革活力,建立自我评价机制,注重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https://img.taocdn.com/s3/m/5d68c6a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9.png)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正文:----------------------------------------------------------------------------------------------------------------------------------------------------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出以下意见:一、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机制(一)改革学位授权审核机制。
深入推进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
省级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和博士学位授权初审。
稳妥推进部分高校自主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高校,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可不再要求培养年限。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加强授权监管,完善学位授权准入标准,强化专家评审环节,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对于不按照标准和程序办理、不能保证质量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
(二)改进高校本专科专业设置。
除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外,高校自主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的专业,报教育部备案;自主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
![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https://img.taocdn.com/s3/m/5be1830bdd3383c4ba4cd22c.png)
➢1952年,第一个主要资助创业教育的基金会”科尔曼基金会“ ➢1953年,德鲁克在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企业家精神与创新“课程 ➢1958年,麻省理工学院设置创业课程 ➢1963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委员会创办《小企业管理期刊》
➢1967年,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开创现代MBA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2015年5月4日)
•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 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
创新创业的时代特征:
1949—1970:解放初期,私有企业改制为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具有二次创业的特征。1958年前后, 全民大跃进,提出“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村村大炼钢铁,具有草根创业的特征。
1970—1978:“能人草根创业”时代,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1973-1977年,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引 进西方成套机器设备,“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创业风起云涌,出现中国第一次创业高潮。华西村、浙 江万向集团、黄河磨料磨具等都是这一时代的代表。
国
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一、创新驱动发展新战略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并确立 了我国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自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中关
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路径探讨
![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路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e6a951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c.png)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在线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推动优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不同类型高校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应用、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SPOC进行教学改革能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能在英语教学流程重构的基础上发挥英语学科的价值,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SPOC内涵在科技发展的网络时代,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整合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信息技术逐渐介入高等教育,SPOC就是依托信息技术的一种小规模在线课程[1],是继MOOC后的一种在线教学新理念。
SPOC对成员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课程的灵活性较强。
SPOC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视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资源进行学习。
在SPOC的辅助下,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依托平台主动进行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SPOC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一)丰富教学资源SPOC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解决传统英语教学教材陈旧、语言文化环境弱等问题。
高校依托SPOC平台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同时汇总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
SPOC平台开放性强,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能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网络资源的收集,丰富教学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使传统沉闷的课堂教学更生动,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二)强化学生学习效果SPOC与传统的课堂有明显差别,它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对学生人数有所限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SPOC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线上学习任务布置,进而解决传统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短的问题。
学生通过SPOC平台进行学习时,能够认真准备材料,增强学习动力,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f3ec7cc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9.png)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6.08.25•【文号】教师[2016]7号•【施行日期】2016.08.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破除束缚高校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活力,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现就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把握考评总体要求(一)将教师考核评价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考核评价是高校教师选聘、任用、薪酬、奖惩等人事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考核评价政策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指挥棒”,对于新时期高校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正确科研导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开展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影响。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紧迫任务。
(二)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积极探索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在教师分类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机制创新、强化聘期考核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仍然存在教师选聘把关不严、师德考核操作性不强;考核评价缺乏整体设计,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还比较严重;考核评价急功近利,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有待完善等问题。
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三)坚持考核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
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移动学习环境下“案例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效果评价
![移动学习环境下“案例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600990881c758f5f71f67bd.png)
移动学习环境下“案例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效果评价为了更好的了解移动学习环境下,“案例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文章以学生为评价主体,从学生学的态度和期末成绩两方面来评价教学效果,研究分析得出:移动学习环境下“案例驱动-任务导向”教學法能大大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标签:移动学习环境;“案例驱动-任务导向” 教学法;效果评价1 移动学习环境下“案例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实施背景近几年来,教育部陆续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等相关文件中提出要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将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作为2018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因此信息化教学和改革是大势所趋。
而互联网时代,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学生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教学APP的开发应用,通过移动技术开展移动教学和学习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因此各大高校纷纷采用移动APP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了现实[1]。
以安徽省为例,根据超星学习通移动APP使用情况的统计,截止2018年12月,共有将近200多所高校,近3000位老师,10000多个班级正在使用移动APP 进行相关课程教学与学习,每学年大概有4000万人次通过该APP进行学习。
移动教学APP的广泛使用开创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移动学习环境,推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
而移动学习环境下,“案例驱动-任务导向型”教学法(即以案例中要解决的问题为驱动力,结合学习任务导向,分析案例,完成任务。
)正好顺应了变革的需要,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创新。
本文结合当前移动教学APP的使用现状,对已经采用新模式新方法授课的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为高校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校六大专项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
![高校六大专项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a6c85eee06eff9aef807cc.png)
高校六大专项政策解读及案例分析一、六大专项概括中央高校预算拨款体系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
其中,基本支出主要用于高校的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项目支出主要用于高校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
目前项目支出体系包括以下六项:(一)六大专项名称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简称“引导专项”);中央高校捐赠配比专项资金;中央高校管理改革等绩效拨款。
(二)六大专项涵义及由来由来: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财教〔2015〕467号)完善了基本支出体系,将学生资助经费由项目支出转列基本支出,重构项目支出体系,对原13个项目1优化整合成六大专项,形成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1+6”的制度体系。
下面来看看各专项的内涵:1.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
由现行中央高1(教育类项目支出预算拨款共分为六大类:重点引导类,如“211工程”专项经费、“985工程”专项经费、“2011”协同创新计划专项经费等;改善办学条件类,如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绩效引导类,如绩效拨款、捐赠配比专项经费;学生资助类,如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际交流类,如留学生经费、孔子学院拨款;其他类,如本科教学工程专项经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专项经费等)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附属中小学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中央高校发展长效机制补助资金整合而成,支持中央高校及附属中小学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2.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
由现行本科教学工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专项资金整合而成,支持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
在“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及促进内涵式发展资金等基础上整合而成,引导中央高校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特色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创新能力。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深化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直[1992]38号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深化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直[1992]38号](https://img.taocdn.com/s3/m/8493c60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0.png)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深化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正文:----------------------------------------------------------------------------------------------------------------------------------------------------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深化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直[1992]38号1992年8月21日)现印发《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深化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若干意见》,请各校结合本校改革办学体制,转换运行机制的实际组织实施。
文中有关尚需配套实施的一些权限,我委已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将另行部署。
各校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我委。
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深化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体制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改革的重要方面是理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步确立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利益和责任,以利于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主动适应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现根据国务院1986年发布的《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中确定的高校管理权限,结合当前委属高等学校的实际,提出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深化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的意见。
一、学校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在学校现设置的本、专科专业内确定与调整专业方向;在学校现有学科范围和核定的专业总数内,可依据国家教委制定的高校专业目录设置、调整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与学校现有本科专业相近的专科专业。
专业变动报国家教委备案。
二、学校可适当增加调节性的招生计划,可在年度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的25%以内,招收委托培养和自费生,委培生和自费生比例可打通使用。
国家教委不因此减少事业经费拨款。
大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大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ec538d2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2.png)
大学“XX高校教育教学改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XX高校教育教学改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XX高校教育教学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深化教育教学改,用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使用方向包括:深化教育教学改;创新创业教育改;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含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拔尖人才培养;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等。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合理分配。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各项目预算额度。
规范使用。
根据专项资金预算批复额度,在规定范围内规范使用专项资金,不浪费,不闲置。
统筹兼顾。
科学合理使用专项资金,统筹用于支持本科教育教学改、创新创业教育、课内和课外教育教学活动等各个方面。
突出绩效。
强化绩效理念,加强可行性和科学性论证,合理确定预算需求,科学设定绩效目标,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四条在分管教学、财务校领导的领导下,教务处、研究生院、财务处等部门协同对专项资金实施宏观管理,研究制定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等。
第五条学院是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专项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学院应当成立由财务“一支笔”、分管教学院长、联络员等组成的专项资金管理小组,具体负责相关工作。
第六条项目负责人是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目标及方案制定、项目实施等。
第七条学院财务“一支笔”、项目负责人等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
第三章预算管理第八条按照《教育部关于XX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2号)要求,根据学校年度教育教学改规划和人才培养工作任务等,由教务处统筹安排使用或组织学院申报教育教学改项目并编制学院项目实施方案,最终形成学校教育教学改实施方案,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db9a448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c.png)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12.31•【文号】人社部发〔2020〕100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0〕1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人事部门,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以下简称高校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广大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现就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破除束缚高校教师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分类分层,科学评价,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高校教师活力、动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德为先,教书育人。
以师德为先,以教学为要,以育人为本,提升师德师风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突出教书育人实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机制。
多元考核在大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中的应用和探索——以吕梁学院为例
![多元考核在大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中的应用和探索——以吕梁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9a8d78fad6195f312ba6d4.png)
湖 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l 01.39 N O.7 Ju1.20l8
多元考核在大 学生 学 习主 动 性 提 高 中的应 用 和 探 索
以 吕梁学院为例
结合 的形式 ,形成一套 完整 的课程教 学管理 和考核评价 体系
【1]
。
吕梁学院 中国现代史 课程采 用多元考核方式 ,凸显
了学生 的主体性 ,学生的综合素 质与创新 能力得到了较大的
提 高 J。
(二 )学习主动性及相 关研 究
大学 生学 习主 动性是指 大学 生在 学 习过程 中积极和 自
黄友泉和谢美华 _4 的研究 中认为 ,学校和教师应采取切 实可行 的措施 以提高大 学生的学 习主 动性 ,如激 发学 习动 机 ,改革学生评价 ,调整课程结构 ,改善课堂教学 ,让学生 体 验到学 习的意 义、乐趣和成就感 ;改革教 学模 式,融洽师 生关系,增强师生互 动和 生生互动 以促进学 习互动 ;强化规 章制度的建设 ,实现 学生由他控到 自控 ;通过教学 民主改革 及学生主动性人格 的培养 ,实现教学主体的转变 ,变 学生“要 我 学 ” 到 “我要 学”。
发 的表现方式 ,表现为能动的、活跃的心理状态 ,以及在 此
121
推动下克服 困难 ,实现学 习 目标和任务的 自觉 自愿和创造性 的行动力 】。学 习主动性对于激发学生潜能、克服 学习困难 、 推动学 生创新 以及提高学 习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 的前提和根本 。袁贵仁认为 ,要提高高校人才培 养质量 ,就必须 “引导学生转变 学习方式 ,构建更加适 合学 生发展 的 自主学 习、多元学 习模式 ,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 动性 、 积极性 、创造性 ,真正使学生学会学 习”。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846a61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c.png)
基于SPOC 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满鑫垚,张海涛摘要:在“互联网+”时代,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实体教学有机地结合,实现翻转课堂。
将其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破除“教师独角戏”的传播困境,同时有助于提升教学成效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鉴于此,该文构建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进一步反思“有效教学”的原则,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的新路径,以推进“小思政”教育到“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互联网+;SPOC ;翻转课堂;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20)09-0140-05DOI :10.13877/22-1284.2020.09.023收稿日期:2020-01-20作者简介:满鑫垚,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张海涛,吉林白山人,通化市委党校讲师。
(吉林通化134002)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MOOC到SPOC 的转变早在20世纪60年代,“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就已经提出了“要通过点击来操控计算机,通过音频、视频和屏幕共享来沟通,利用超链接来畅游知识海洋”[1]。
进入21世纪以来,这场“未竞的革命”依然在不断向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实践与网络直接挂钩的时代也已经到来。
2016年,《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
混合式教学将会是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2]学者们根据混合式教学发展的现状,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混合式教学的涵义、教学形式以及混合式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上。
美国斯隆联盟提出,混合式教学将在线教学与面对面教学两种独立的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
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政策解读2
![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政策解读2](https://img.taocdn.com/s3/m/63e0507469eae009591bec25.png)
线开放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2016年6月
2
➢ 《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
➢ 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大力推进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2017年
4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
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
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
知》
申报的范围和数量 • 完成至少两期教学活动 • 开课平台与可以得到认可课程的属性
类型
• 类型一:认定(若干门) • 类型二:立项建设( 150门)
解读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组织 与管理
• 高校自主建设
• 2018年可直接认定一批外 • 其余均采取先立项建设、后组织审核的
方式认定
课程特色
• 教学设计应符合在线课程的运行规律 • 强调在线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 体现“大规模共享”与“校内混合式教学” • 在线课程的运行强调生师互动
45 万人次
78门选课人数超过10万人次,占比15.9%
在线开放课等学校
1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
理的意见》
➢ 提出慕课建设要以“高校主
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
为方针。
2016年9月
➢ 《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
3
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
➢ 提出要将学生有组织学习在
• 500门左右
课程特色 • 教学设计应符合在线课程的运行规律 • 强调在线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 体现“大规模共享”与“校内混合式教学”
• 在线课程的运行强调生师互动
内容完整性 • 课程应用情况(本校、其他高校以
及社会学习者应用情况及效果) • 课程建设计划
附件材料 • 学术性评价意见(必须提供) • 课程数据信息表(必须提供)
基于OBE的混合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基于OBE的混合教学模式重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857d0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2.png)
第24期2021年8月No.24August ,2021基于OBE 的混合教学模式重构研究摘要:文章研究了疫情常态化时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受疫情影响,高校教师对混合教学的接受程度普遍上升,因为混合式教学有效地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弥补了不足。
笔者以OBE 理论为研究基础,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课程评价体系三方面入手,重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体系的完善性和系统性,同时,兼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有效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预期成果。
关键词:OBE 理念;结果导向;混合式教学;后疫情时期;教学资源;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赵佳伟(渤海大学教务处,辽宁锦州121013)作者简介:赵佳伟(1993—),女,辽宁锦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引言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在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下,各高校为了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以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任务目标,被迫紧急启动线上教学任务。
如今,疫情发展虽然进入了常态化的阶段,各高校的教学模式也正逐渐从线上恢复到线下,但是在应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模式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以及如何重构混合教学模式,以应对此类突发情况,也成为当下诸多学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自“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入传统教学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目标,受疫情影响,以线下课程为补充,重构新型“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1]。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提出,建设“高质量”也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2]。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https://img.taocdn.com/s3/m/e97db93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4.png)
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动态调 整机制,完善教学标准,创新教学方式,改善实训条件,加 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严格教学管理。大力增强职业 教育服务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 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能力。要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 办学模式。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 策,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职业教育与 经济社会需求对接。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评价和 服务作用,支持行业组织推进校企合作、发布人才需求信 息、参与教育教学、开展人才质量评价。明确企事业单位承 担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的职责义务和鼓励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 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强职教人才培养质量,推 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 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部以 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质量工作纲领性文件,具有重 大的里程碑意义,必将对我国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指
信心,不畏强手,展示出高超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 貌;要专心致志,沉着冷静,把压力变成动力,用平常心来 对待激烈的竞争,集中精力把握好比赛规则和技术要求;要 认真细心,追求完美,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益求精,以好 为先,以安全为重,用质量更好、精度更高、更符合技术规 范的作品或服务获得更好成绩。
据了解,世界技能组织(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成 立于1950年,是非政府国际组织,现有77个国家和地区成 员,其宗旨是通过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职业技能水平 的提高,在世界范围推动职业技能事业发展,主要活动为每 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组织大会和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 大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
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的指导意见
教高〔2016〕2号
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高等学校特别是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以下简称中央高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高校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但一些高校仍存在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机制不够完善、内容方法陈旧单一、实践教学比较薄弱等问题。
经商财政部,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继续推动和支持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主要原则
——因校制宜,自主实施。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本校教育教学薄弱环
节和主要问题,确定改革重点和领域,按规定自主安排资源和经费。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整体设计改革方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集成度,明确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难点,力争在关键领域尽快取得标志性成果。
——注重绩效,示范引领。
激发改革活力,建立自我评价机制,注重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中央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更加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协同育人机制更加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制度化成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制度化、专业化、网络化,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取得新进展,高等教育发展更加协调,涌现出一批社会公认、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科教育高校。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坚持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
牢固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完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允许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
(二)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教师)要更多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不断提高高校教学水平。
完善管理办法,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基本条件,让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
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发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三)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制订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合理布局学科专业。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设置“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亟需相关专业,调减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相符的专业,推动教育资源向服务国家、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集群汇聚。
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更新升级,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综合改革,提高高校优势特色专业集中度。
(四)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建立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管理协同机制,加强高校教师与实务部门专家双向交流。
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共同制定教学、学生管理、安全保障制度,共同推进开放共享,吸纳其他高校到基地进行实践教学。
继续推进国家试点学院改革,运用协同育人等方式,不断创新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加强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兼顾基础与前沿,统筹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
平台。
(五)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高校,要以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致力于以学为本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改革,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创新在线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推动优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不同类型高校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应用、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
高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将教师建设和应用在线课程合理计入教学工作量,将学生有组织学习在线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对课程建设质量、课程运行效果进行监测评价。
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面推进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六)建立完善拔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势基础学科青年英才培养,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五个学科深入探索,完善拔尖学生选拔机制,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发挥“拔尖计划”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各高校转变教学理念,改革学生选拔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办法等,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七)服务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继续实施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促进受援高校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师队伍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显著提升。
重点加强受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为受援高校定向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加强支援高校教师支教、管理干部挂职和受援高校教师进修、管理干部锻炼的双向交流。
三、组织实施
(一)落实责任主体。
各中央高校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和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专题研究、编制本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明确改革举措、资源配置和资金筹集方式,确定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把各项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二)经费统筹使用。
中央财政设立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支持各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各中央高校要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本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三)实施信息公开。
各中央高校要通过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公布改革方案和实施计划、进展情况及标志性成果,推动改革经验与成果的共享,接受社会监督。
(四)改革务求实效。
各中央高校要对照本校改革方案及目标,进行自我绩效考核。
教育部、财政部将密切跟踪工作进展,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加强过程监管和指导咨询,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教育部
2016年6月13日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srcsite/A08/s7056/201607/t20160718_27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