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PPT31页

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PPT31页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31
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中医中药]病因病机.ppt

[中医中药]病因病机.ppt
• 邪气——是存在于外在环境中的、或人体内部产 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称。
病因的相对性特点
一是不少致病因素与非致病因素具有相对性。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二是病理产物与病因具有相对性。 如痰饮、瘀血,是疾病发展过程中脏腑气血功能 失调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引起新的病理改变而表现为其他不同的病症。
过多、秽臭黏稠;皮肤湿疹破溃,则见流脓渗水。
3.湿性黏滞 “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
邪致病具有黏腻停滞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湿病症状的黏滞性,如湿留大肠,则见大便黏腻 不爽或里急后重、大便脓血、小便涩滞不畅,舌苔多 黏腻。二是湿病病程的缠绵性,如湿痹、湿疹、湿温 等病,均有反复发作,或时有起伏,病程较长、缠绵 难愈。
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性燔灼,升腾上
炎,故属阳邪。火邪伤人,多见壮热恶热、烦渴、汗 出、脉洪数等阳热症状。症见心烦失眠、狂躁妄动、 咽喉红肿疼痛等症。
2.火(热)易伤津耗气 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
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 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 秘结等津液耗伤的症状。
2.寒性凝滞 “凝滞”,即凝结,经脉阻滞不通之意。
如寒凝阳损,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从而 出现各种疼痛症状。例如头项强痛,骨节疼痛;遇寒关节 疼痛加剧烈,因此有“寒主疼痛”之说。
3.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侵袭
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脉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可 见无汗、战栗、肤起粟粒、恶寒、发热等症。
疫疠的致病原因是疠气,疫疠的发生与流行,除 与人群的正气强弱有关,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39页】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39页】

32
[加减应用]
1.火旺者,咳嗽甚、痰黄,加山栀、丹皮、浙贝、杷叶以增清热化 痰。
2.胸闷气逆,加葶苈子、瓜蒌、枳壳、旋复花利气降逆。
3.胸胁痛加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4.痰粘难咳加浮海石、贝母、冬瓜仁清热豁痰;
5. 火郁伤阴者,口咽干燥、咳嗽少痰,日久不愈,加北沙参、百合、 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敛肺。
30
[代表处方]:清金化痰汤 [加减应用]: 1.痰黄而脓有热腥味加鱼腥草、浙贝母、冬瓜仁、生苡仁以清热化
痰解毒。 2.胸满咳逆,痰多,便秘者加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 3.痰热甚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竹茹以清化痰热。 4.痰热伤津,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ppt课件
31
(六).肝火犯肺
[临床表现]:
咳嗽
ppt课件
1
咳嗽
一、定义:
概述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 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主症的疾病。
ppt课件
2
二、源流
(一)病因病机 1、战国时期《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
嗽的病位在肺。 2、《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加重因素: 饮食肥甘、生冷而咳嗽加重者,多属痰湿; 情志郁怒加重者因于气火; 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ppt课件
16
3、辨寒热虚实
寒证:
多有“冷、淡、清、稀、青、白、迟”的特点
热证:
多有“热、渴、稠、秘、红、黄、数”的特点
ppt课件
17
(二)治疗要点
(1)外感咳嗽治宜宣肺散邪为主。

中医病因病机PPT课件

中医病因病机PPT课件

湿邪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常留滞于脏腑经络, 最易阻滞气机;还可损伤人体的阳气
湿性重浊:多具有沉重感或重着不移的特征,常导致人体 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变得秽浊不清
湿性黏滞:可见黏滞不爽的症状,常起病缓慢,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易伤及人体下部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扰心神 (3)火易耗气伤津 (4)火易生风动血 (5)火热易致肿疡
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性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阳 实热证
高热、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脉洪

伤津耗气
口渴喜饮、咽干唇焦、舌质红绛、体倦、乏力少气
炎 症状多见于上部 头昏、头痛、面红、目赤、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阴邪 阻遏气机
湿阻胸膈:胸闷
损伤阳气
湿阻脾胃:脘痞腹胀、大便不爽
脾阳不振:腹泻水肿
重浊 周身困重
湿邪袭表:头重如裹、四肢倦怠 着痹:关节疼痛重着
分 泌 物 排 泄 面垢、眵多、小便混浊、大便溏泻
物秽浊不清 妇女带下多
粘滞 症状粘滞
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 湿滞膀胱:小便涩滞不畅
病程缠绵性 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结石

石 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砂石样 的 的病理产物,称为结石。 概

➢饮食不节 结 石 ➢情志内伤
偏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蕴结肝胆—胆结石 空腹食柿子—胃结石 水质—肾结石
肝胆气郁,胆汁蕴结—胆结石
的 形 ➢药物服用不当 成
长期腹用钙、镁、铋等药物—胃结石 长期服用碱性药物,某些磺胺类药物—肾及膀 胱结石

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PPT课件

(三)湿
湿为阴邪,得温则化,得阳则宣。但湿邪性粘腻而滞, 故不易速去,常反复经久不已。 外湿:与气候环境有关,如阴雨连绵,或久处雾露潮 湿,均易发生湿病;
脾胃素弱,也容易感受外湿。 临床表现多有身重体酸,关节疼痛,甚者屈伸不利,难 以转侧,其痛常限于一处不移,苔白微腻,脉濡缓等。
内湿:内湿之证,皆与脾胃有关, 脾胃症状为主,口淡乏味而腻,食欲不振,或食而不 多,胸脘痞闷,嗳气泄泻,肢软无力,头痛身重,苔白 厚雨腻,脉濡弱等。
内伤之病,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
下,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见劳倦、饮食和情志所伤亦 与气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气病证 候
(1)气虚:劳伤过度,久病失养而耗伤元气者。 表现: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心悸
怔忡,头晕耳鸣,倦怠乏力,食少,小便清或频, 脉虚弱或虚大等。
气虚易下陷,久病阳亦虚,故脱肛及子宫 脱出等,亦属气虚范畴。
气滞、气虚、血热、阴血不足、阳气不振以及外伤等产生。
(七)劳逸太过
劳指劳累,逸指安逸。
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逸包括长期既不劳动,也不运动,致使人体气 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内经》所说“久 卧伤气”就是此意。
(八)外伤
枪弹伤、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 烫伤、冻伤、虫兽伤、食物中毒、药物中毒 等,这些因素不仅能引起外科病证,而且能 使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内科病症。
中医内科学基础 第二节 病 机 学
《伤寒杂病论》提出“六经辨伤寒,脏腑辨杂病” 的方法,开创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先导。
温病学说的发展,提出和完善了卫气营血辨证和 三焦辨证的。
一、脏腑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脏腑病机,是探讨疾病发生演变过程中脏腑功能 活动病理变化的机制。

病因病机PPT课件

病因病机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健康宣教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提 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定期检查
鼓励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疫苗接种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及时接种相应疫 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治则
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03 疾病传变
传变的形式
01
02
03
04
传经
疾病按照一定的经络脏腑顺序 相传。
直中
病邪直接侵犯某一脏腑,不经 过经络而发病。
转属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到另一脏腑 ,以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传。
转由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归到另一脏 腑,以表里关系相传。
传变的规律
脏腑经络先后发病
疾病多从皮毛、肌肤、经脉开始,逐渐深入 脏腑,按照经络脏腑的顺序发病。
等。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等造 成脾胃损伤,影响气血生化。 如食积、泄泻等。
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长期缺乏运动导致 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如 劳倦过度、虚劳等。
痰饮瘀血
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痰饮, 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瘀 互结导致多种病变。如瘿瘤、
瘰疬等。
其他病因
外伤
包括跌打损伤、烫伤、 冻伤等,直接伤害人体
03
暑邪
暑为阳邪,耗气伤津,易致热扰心神。 如中暑、暑湿感冒等。
燥邪
燥为阳邪,易耗伤津液,造成阴津亏 损。如秋燥、温燥等。
05
04
湿邪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ppt课件

气机失常包括哪五个部分?

ppt课件
56
谢谢!
ppt课件
57
虚实转化 虚实真假
虚中夹实
实中夹虚
(脾阳-水肿)(实热-阴伤)
由实转虚 由虚转实
(肝热-脾虚)(气虚-血瘀)
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
(气虚-气滞)(腑实-气虚)
ppt课件
34
(四)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
1 正胜邪退则病势向愈 2 邪胜正衰则病势恶化
正气
ppt课件
邪气
35
(五)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
正邪相持 正虚邪恋 邪去正未复
素体虚弱 久病耗伤 思虑劳倦
主要在脾 中气下陷
ppt课件
52
(四)气闭
气之出入障碍,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
ppt课件
情志剌激 气郁之极 痰浊外邪
壅于心胸 阳气内郁 肺气闭郁 腑气不通
53
(五)气脱
气不内守,向外逸脱,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 正不敌邪 正气骤伤 长期耗损 血出汗脱 脏腑功能衰竭 汗出不止 目闭口开 脉微欲绝
ppt课件
41
(三)阴阳偏衰—阳虚
1、病理状态: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 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
2、病机特点:阳虚,推动温煦不足,阳不制阴, 阴相对偏盛。
3、临床表现:面色晃白,畏寒肢冷、喜静踡卧、 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迟(虚寒证)
ppt课件
42
(三)阴阳偏衰—阴虚
1、病理状态:精、血、津液等阴液亏耗,导致
2、亡阴:机体阴液突然性大量消耗或丢失,全 身机能严重衰竭。
“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ppt课件
46
(六)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中医基础--病因病机学说 ppt课件

中医基础--病因病机学说 ppt课件
湿的科学内涵:季节气候环境、生物致 病因子及机体反应性相结合的综合概念
(五)燥邪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 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 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
(2)燥易伤肺
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 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
(二)过逸 “久卧伤气” 《素问 宣明五气篇》
三、饮食失宜
(一)饥饱失常(不节) 1、过饥------气血化源不足 2、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小儿食积、“疳疾” 成人“肠澼为痣”、或致“食复”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1、五味偏嗜 过食酸---肝盛而乘脾---脘痛、返酸 过食咸--肾盛而乘心--胸闷气短、心痛、心悸 过食甘---脾盛而乘肾---面色黧黑、腰膝酸软 过食苦---心盛而乘肺---皮肤干燥、 过食辛---肺盛而乘肝---爪甲干枯、筋脉拘急 2、寒热偏嗜 3、嗜酒
主要病症 头痛、鼻塞、咽痒。 恶风、发热、汗出。 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
破伤风之四肢抽搐、拘挛、角弓反张。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
(二) 寒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称为寒邪。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伤阳,可致寒遏卫阳的实寒 证,或阳气衰退的虚寒证
舌红、苔黄燥或灰黑
肿疡
角弓反张
唇口生疮——胃热
咽喉红肿——肺热
迫血妄形
性质
致病特点 为阳邪,实热证
炎上, 症状多见于上部
主要病症 高热,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脉洪。
发热,头昏,头痛,面红, 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糜烂。

中医病因病机课件

中医病因病机课件
整理ppt 20
瘀血的形成: (1) 气虚 (2) 气滞 (3)血寒(4) 血热 ( 5) 外伤 ( 6) 出血2.瘀血致病 (病机) 特点:(1) 阻滞气机(2) 瘀阻经脉(3) 伤及内脏
(1) 实性病机n 实 ( 证 ) ——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映或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所表现的证候。(2) 虚性病机n 虚 (证)——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指正气不足,邪不太盛,以正气亏虚为矛盾
整理ppt 26
(三) 劳倦n 劳逸损伤耗伤气血肾精
过劳— 劳力、劳神、房劳过逸
饥饱失常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整理ppt 17
整理ppt 5
v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不同的气候变化v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v 内生五邪—由于气血津液、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寒、化 湿、化燥、化 (热)反应, 临床表现与六淫致病特点和证候相类似
整理ppt 7
令 风为百病之长—寒湿燥热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令 风性主动—症状多见动摇、震颤、抽搐
n 痰饮 、概念以及致病的特点,瘀血的形成原因有 哪些?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n 病机的基本规律有哪些?n 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n 实性病机 、虚性病机如何,气机失常有哪些?何 为气滞 、气逆?
整理ppt 1
由实转虚由虚转实实中夹虚 虚中夹实
整理ppt 27
整理ppt 6
◆ 地区性:多与居住环境有关。◆ 相兼性: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 体而致病。◆ 转化性:可以互相影响,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口鼻 传播途径各异: 肌表
整理ppt
15
情志内伤可以化火 —五志化火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或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脾则清气不升而见泄泻。
内伤之病,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
气下,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见劳倦、饮食和情志所伤
亦与气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16
气病证 候
(1)气虚:劳伤过度,久病失养而耗伤元气者。 表现: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心悸
怔忡,头晕耳鸣,倦怠乏力,食少,小便清或频, 脉虚弱或虚大等。
-
2
(四)内生五邪
即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的统称,是脏 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 (五)痰饮
主要是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变生。
痰粘稠而饮清稀,痰无处不到,症状多端,而饮则易停留 空腔或组织疏松之处。 (六)瘀血
血脉中血液流行不畅、停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称之 瘀血。
(—)风
风有内外之分。
久病失养 肾气亏损 肾不纳气
阳虚
病因
劳倦过度 淫欲不节 肾阴亏虚
肾阳不足 肾虚水泛 肾阴不足 阴虚火旺
阴虚
肾脏疾病常见症状:水肿 淋证 癃闭 腰痛 咳喘 遗精
-
14
附:膀胱
膀胱既有化气行水功能,故病理变化主要 表现为气化无权,癃闭,小便不利、频数、 失禁等。
肾主水液,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不化必 影响膀胱气化,此为膀胱虚证的主要病机。
附:大肠
大肠为“传导之官”,所以大肠的病理主 要表现在大便异常方面,特别是大便秘结。
一切热证,均可灼伤津液而便秘; 肺脏清肃之气不能下降,也能发生便秘; 肾水不足,肠中津液缺乏,所以造成大便 秘结。 脾胃虚弱,运化失健,也可影响大肠,而 致传导功能失常。
-
13
肾病病机如下图示意:
禀赋虚弱
肾气不固
-
9
脾脏发病机制如下图示意:
饮食不节
湿热内蕴
湿浊困脾
实证
病因 外感寒湿
寒湿内停
素体虚弱
中气不足
病后失调 运化无权虚证源自思虑劳倦脾阳虚衰病证范围:临床常见的脾胃病证有泄泻、霍乱、
黄疸、胃脘痛、呕吐、呃逆、水肿、鼓胀、痰饮、
吐血、便血等。
-
10
附:胃
胃为水谷之海,凡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或冷热不适,都能影响胃的功能,发生病变。
至于膀胱实热证,系由他脏移热或本腑湿 热壅结而成。
-
15
二、气血病机、病证基本概念 (-)气
《素问》所谓“百病皆生于气”。气来源于脾肾,升降 出入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统血贯脉而周行于心。
外感疾病,风寒外束,肺气失宣,而为咳嗽;

风热内炽,肺失肃降,见咳黄痰;
热扰心包,心气逆乱,神昏惊厥;

湿浊阻遏,在肺则气机壅塞而喘逆吐涎,
病因寒邪侵袭 寒滞肝脉
经气失宣 肝阴不足
肾阴亏虚 肝失濡养
虚症 虚阳上扰
病证范围:肝与胆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上,主要有中
风、眩晕、头痛、痉、痫、昏厥、积聚、耳鸣、惊恐、
不寐、麻木、震颤等病证。-
8
附:胆
胆因寄附于肝,禀春生之气,其性 刚直,故在病理情况下,多现阳亢火旺 之证。
火热可灼津成痰,故胆病又多兼痰 证。痰火郁遏,常扰心脾,故辨证施治 时,既要泻胆化痰,又要清心安神。
-
6
附:小肠
小肠之病,多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下 传而引起。
小肠与心互为表里;故心亦移热于小肠。 一旦小肠为病,其病理表现主要为浊清不分, 转输障碍,症见小便不利、大便泄泻,临床 上可分为虚寒、实热、气痛三证。
-
7
肝病的病机如下图示意:
肝火上炎
化火上冲 情志所伤 肝气郁结
血行不畅
肝阳妄动 实证 血脉淤阻
血的功能主要是充润营养全身。目之视,足之步, 掌之握,指之摄,皮肤的感觉,五脏六腑功能之协调, 无不赖血之营养。
血液所以能循行脉中,气的功能亦密切相关。因血 属阴,赖阳气以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 脱则血失,故有“血随气行,气为血帅”之说。
血病的表现一般分为- 出血、血瘀、血虚。 18
三、风火湿疫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脏腑病证,是脏腑病机变化反映于临床的不同证 候。
-
5
心之病理机制如下图示意;
病因
禀赋不足 病后失养 劳心过度
心气虚弱 心血亏虚 脾虚湿困
心 阳 虚 心神不足 心阴 虚 停痰留饮 阻遏心阳
虚证
思则气结 痹证日久 内舍于心
化火生痰 血淤
痰火上扰, 蒙蔽心包 血脉淤阻
实证
病证范围:主要有心悸、心痛、健忘、失眠、癫狂、昏迷、舌疮、 等。
-
1
中医内科学基础
第一节 病 因 学
三因学说
(一)六淫
即风、寒、暑、湿、燥、火是外感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当 人体内外环境失调时,感受六淫之邪即能发病。
(二)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过激 可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 生。
(三)饮食
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若饮食不节或不洁、偏嗜等常能 使脾胃纳化失调而致病。
气滞、气虚、血热、阴血不足、阳气不振以及外伤等产生。
-
3
(七)劳逸太过
劳指劳累,逸指安逸。
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逸包括长期既不劳动,也不运动,致使人体气 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内经》所说“久 卧伤气”就是此意。
(八)外伤
枪弹伤、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
烫伤、冻伤、虫兽伤、食物中毒、药物中毒
胃为燥土,故性喜润恶燥,所以一般以食 结郁热、口渴便秘等燥热之证皆属于胃。
胃主受纳,所以临床常以呕吐为胃病之主证。
-
11
肺病病机如下图示意:
劳伤过度 肺气亏虚
病因
痨虫侵袭 外感寒邪 风热上受 感受外邪
阴津亏耗 肺气不宣 肺失清肃 肺不布津 痰浊阻肺
虚证 实证
肺系的疾病,临床上常见者有感冒、咳嗽、哮喘、 肺痈、肺痨、咳血、失音- 、衄血、胸痛等。12
气虚易下陷,久病阳亦虚,故脱肛及子 宫脱出等,亦属气虚范畴。
(2)气实:痰火、食滞、湿热、郁结,外感治 疗不当
表现:胸闷脘痞,痰多喘满,气粗,腹胀, 大便秘结,脉弦滑或弦数等。
气实易化火,故- 有“气有余便是火1”7 之
(二)血
血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注 之于脉,化而为血。
血与肾的关系也极为密切,精血互生,故有“肾为 水脏,主藏精而化血”之说。
等,这些因素不仅能引起外科病证,而且能
使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内科病症。
-
4
中医内科学基础 第二节 病 机 学
《伤寒杂病论》提出“六经辨伤寒,脏腑辨杂病” 的方法,开创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先导。
温病学说的发展,提出和完善了卫气营血辨证和 三焦辨证的。
一、脏腑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脏腑病机,是探讨疾病发生演变过程中脏腑功能 活动病理变化的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