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外建史论文、德国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广州中西古建筑局部比较观测_专业_____建筑学_____________ 年级班别_____11建筑学1班______ 学号_____3111009929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李元昌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王瑜_________
2014年5 月8 日
广州中西古建筑局部比较观测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运用所学的中国建筑史及外国建筑史的知识,通过对广州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及广州近代西式建筑进行调查、比较观测及分析,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的特色。
二、实验方案
选择广州圣心大教堂(石室),代表性的近代西式建筑如沙面建筑群,以及骑楼建筑,学生进行现场的调研考察。
通过观测、速写、照片以及测绘等方法,收集指定的被观测比较建筑的原始资料。
三、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四、结论
五、问题与讨论
1.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2.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
3.广州近代建筑的特点。
4.广州西方风格建筑的特点。
5.广州近代建筑是否受到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
六、完成论文
要求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拟定论文题目,文字3000字以上,结合手绘图、照片等,图文并茂,规格A4,打印、手写均可。
摘要
去过德国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觉:整个城市建筑整齐、市容美观。市中心一带以楼房为主,鲜有美国式的摩天大楼;古迹名胜,特别是古建筑主要分布在内城。
这正是德国特有的建筑风情,表现出高度的规划性、精确性和特有的工业美感。
同样的在广州这个近代中国面向西方文化的首要中枢,无处没有体现德国特有的建筑风格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和景观,为青岛的近代的世界化生活带了自己的一份色彩和凝重。
同样的,虽然近代以来德国建筑风格的案例在青岛并不多存,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确实占有不可忽视的比例。研究德国建筑和在青岛的建筑文化发展演进过程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到青岛的自身文化内涵和德国的一些文化精神。于是也就有了现在这样的开篇说明摘要了。
随处可见的清晰的转角、相对简洁的造型、精确的比例、功能的强调以及良好的施工品质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光洁而严谨。
不对称的平面、粗重的花岗岩、高坡度的楼顶、厚实的砖石墙、窄小的窗口、半圆形的拱卷、轻盈剔透的飞扶壁、彩色玻璃镶嵌的修长花窗都是德国风情的建筑元素。
还有造型柔和、运用曲线曲面、追求动态、喜好华丽的装饰和雕刻的教堂和宫殿建筑。
关键词:德国近代建筑、中国近代建筑、工业美感、秩序、
目录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
摘要 (3)
关键词: (3)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建筑语言和符号元素 (2)
第三章.建筑特点解析 (2)
第四章.国内案例:青岛 (5)
第五章.结语 (7)
参考文献 (7)
第一章.绪论
德国建筑历史起源
关键词:罗曼式;哥特式;巴罗克式;
古典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建筑地方性很强,有着很明显的地区差异:
南德巴伐利亚地区---- 清新明快的巴罗克式建筑;
北德---- 多是庄重严谨哥特式建筑。
以至16世纪初,迟迟不能形成有影响的风格。
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有明显不同,可分为罗曼式的、哥特式的、巴罗克式的、古典主义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风格。、
罗曼式的建筑风格:
又叫罗马式,是从9到13世纪初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卷、拱而得名。
外表轮廓分明,厚实的砖石墙、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高大的塔楼,门窗和拱卷采用半圆型、桶型或交叉拱顶,给人一种厚实、坚固、稳重的感觉。
代表作:沃尔姆斯大教堂、施佩耶尔的纪念教堂
哥特式建筑风格: 13到16世纪流行的建筑风格。它最先在法国出现,随后传入德国并发扬光大。哥特式建筑大部分是教堂,也有市政厅等世俗建筑。它的特点是:广泛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卷,造形挺拔的尖塔,轻盈剔透的飞扶壁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修长花窗。另外,北德各地还建有不少砖砌的哥特式教堂。
代表作:弗赖堡大教堂、科隆的圣·彼得大教堂
巴罗克式建筑
艺术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德国建筑师把意大利巴洛克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
为欧洲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这主要用于教堂和宫殿廷建筑。
建筑特点是造型柔和,运用曲线曲面,追求动态,喜好华丽的装饰和雕刻。巴洛克风格有于教堂有德国建筑表现神秘宗教气氛的
作用,用于宫殿府邸则给人以富丽堂皇的豪华感。
在巴洛克式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一种纤巧玲
珑的建筑和装饰风格叫洛可可。洛可可式主要特点是大量运用半抽象题材的装饰。
古典主义:
流行于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在建筑上以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庙宇、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效法的榜样。采用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代表作:柏林的勃兰登堡门
文艺复兴式
随着人文主义思潮出现的建筑风格,最先在
意大利兴起,从16世纪初开始,在德国流
行了百十年左右。
建筑轮廓上讲究整齐、统一、合比例与条理
性,构图中间突出,两帝对称,窗间有时设
壁龛、雕像。在德国文艺复兴式主要用于世
俗建筑,如市政厅、宫邸和富商宅第。
第二章.建筑语言和符号元素
关键词:工业美感;风格元素;空间营
造
工业美感:德式建筑表现出高度的规划性、
精确性和特有的工业美感。
风格元素:
清晰的转角、简洁的造型、精确的比例、功
能的强调以及良好的施工品质给人光洁而
严谨的整体感觉。
不对称的平面、粗重的花岗岩、高坡度的楼
顶、厚实的砖石墙、窄小的窗口、半圆
形的拱卷、轻盈剔透的飞扶壁、彩色玻璃镶
嵌的修长花窗都是德式建筑的风格元素。
空间营造:
德式建筑简洁大气,非常注重人的活动空间,
无论内外部都通过有层次的空间营造(走廊、
中庭、院落等)来满足人的需要。
追求工业设计的工艺和艺术高度,对精确、
尺寸性的到位有极高的要求。
第三章.建筑特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