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街巷趣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臬后街——长沙街巷趣谈
司门口,长沙非常有名气的地方。可是臬后街知道的人不多,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长沙人。臬后街就在司门口附近。在解放西路没有打通之前,司门口的马路是呈“丁”字形,马路南北向是黄兴路,东西向是解放路,而解放路到了黄兴路就成了断头路。在这个“丁”字路口有个警察亭,警察亭后面有条东西向的小巷子,通往太平街,这就是臬后街。
清代,在司门口附近修建了臬台衙门,臬台衙门的主官称为臬司,即按察使。臬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主要负责一省的刑狱诉讼事务,同时对地方官有监察之责。臬台北侧这条小巷就称为臬后街。
晚清时,留洋归国的黄遵宪出任湖南按察使,1898年7月,黄遵宪创建中国最早的警察机构——湖南保卫局,将近代警政从西方引入中国。长沙是中国最早建立警察制
度的城市。臬后街与西学东进还有这样一番联系!
在长沙东郊,湖南警察学院的大门口,竖起了黄遵宪的塑像,纪念这位中国最早创建警察制度的历史人物。
民国时期,清代的臬台衙门成了“省会警察总局”(见地图),并在警察局院内建有“警钟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臬后街南侧的大院成了长沙市公安局,里面有股子森严感。我只进去过一回。七十年代中期,有次我乘六路公交车,车上发现了扒手,失主高声叫唤,司机不动生色地把公交车开进了公安局院内。一个身着警服的中年男人,戴副大眼镜上了车,他双目如鹰眼一样锐利,扫描着车箱内每一个乘客。我当时挎着一个帆布工具袋,劳动布的工作服上粘满白色的汗渍,散发出酸臭气。如鹰的眼光扫到我身上时,心里十分紧张。数分钟后,戴眼镜的警察没讲一句话就下车了,两个年轻小伙子乖乖地
跟在其后,走进了那座森严的大楼。车上乘客窃窃议论,我只听清楚他们在说“熊眼镜,熊眼镜……”
九十年代,长沙拉通了解放西路,臬后街消失。长沙市公安局迁往藩正街,即原清代湖南藩司衙门所在地。
(据说“熊眼镜”是长沙公安著名侦察员)
下一篇想写长沙文庙,可是800字无法容下其内容。想几天再动笔吧。
(1)长沙老地图上标明的臬后街位置
(2)湖南警察学院图书馆前坪塑有黄遵宪半身像
化龙池——长沙街巷趣谈
夫人正要出门扫街(摄影“术语”),问:“化龙祠在哪,怎样搭公交车?”
“长沙冒得化龙祠!”我有点生气地回答。
夫人大惑,她才约好了摄友,说是到化龙祠拍老房子。
我只好告诉她,那不是化龙祠,是化龙池。
长沙方言“祠”与“池”谐音,夫人是东北人,经过我数十年的长沙话“培训”,对于长沙土话她还是有点搞陀不清。
为了加强她对化龙池的印象,免得她在外边被长沙话搞糊涂了,我给她转述了有关化龙池的故事。
我五六岁时,听长辈讲故事:
从前,岳麓山上有条巨龙,它从嘴里吐长长的舌头,跨越湘江,伸到了南门正街,在空中宛如一座血红色的彩虹桥。有些细伢子好奇,攀上这座彩虹桥。结果被巨龙吞进了腹中。南门正街上好多人家的细伢子走失,都是被岳麓山上的巨龙吃掉了。有天,巨龙又伸出腥红色的长舌,一位失去儿子的父亲手持一根烧得通红的铁棒,沿着彩虹桥爬到龙的头部,用滚烫的铁棒猛然刺向龙的眼睛。龙感到剧痛,舌子发颤,到嘴的男子跌下山。他回到南门正街后,找到一家中药铺,告诉药铺老板:过两天会有一个眼睛负伤的人来买药,他就是那条吞服细伢子的巨龙的化身,配几副闹药给他,让他的眼睛发烂。
果然,几天后南门正街这家中药铺来了一位眼睛化脓的男人,药铺老板让他服用了闹药,那个男人痛得在地打滚,跌进了一个池塘中,淹死了。从此,再也没有巨龙吞服细伢子的事情发生了。长辈告诉我,那个池塘就在如今的化龙池边上。
年幼的我,听得全身发抖,生怕自己中了斜,也去攀爬彩虹桥。长大成人后,我看到红色的彩虹桥都有点发怵。
后来,这个故事我听到过N个版本。但是,幼年时第一次听到的版本印象最深刻。
北方人视龙为至尊,皇帝是龙的化身,皇帝的崽称为龙种,北京故宫有九龙壁。而长沙人却不以为然,把龙当成给人带来灾难的动物,编造出这类故事,给龙开了一个大玩笑。如果北方人不相信,长沙有个化龙池,以此为证!
夫人笑着出门扫街去了。相信她再也不会把化龙池说成化龙祠。
教育街——长沙街巷趣谈
儿时,我上的幼儿园在局关祠。父母经常不在长沙,有时候由婶婶接我到她家过星期天。婶婶住在教育厅院子内。从小我就留下了印象:教育厅门前那条路是教育街,教育厅在这条街上,所以称之为教育街。小孩子真是异想天开,直到21世纪初,我纠正自己儿时的臆想。
晚清时湖南教育界人士商议,决定组织临时教育会。1908年1月18日正式改名为省教育总会,会址在长沙肇家坪,继迁至东茅巷。辛亥革命后,湖南教育界各士绅议决对教育总会予以改组,易名为湖南教育会。1912年1月8日,湖南教育会召开成立大会。
1923年5月30日,湖南省议会通过了《湖南教育会法》,教育会的中心任务之一
是设立图书馆、博物馆、公共体育场及各种陈列室等。此时,湖南教育会迁到了教育街这个位置,并大兴土木,建起一个建筑群,包括有湖南省教育会正会场、教育会办公室、教育会图书馆、通俗博物馆、公共理化实验室、弹子房、幻灯场、咖啡馆、健身房、阅报室、淋浴室、盆浴室、网球场等。这样的建筑群,给长沙城吹来了一股西洋风。我保存有教育会图书馆建筑的照片,可以看得出,这是一幢洋楼,据说七十年代才被拆除。
参照1938年长沙地图和1923年绘制的“湖南教育会全部平面图”,湖南教育会建筑群位于现在湖南省农业厅院内。教育街则是当年的“大运动场”的方位。
有关湖南教育会图书馆,我曾经写有一篇关于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文章,详细记述了教育会图书馆演化成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历史,这里就不再重复。只是要说明的是,湖南教育会全部平面图所标明的“图书馆”和“通俗博物馆”均毁于1930年8月的战火。谁放的火,我不能明说。用句网络流行语:“你懂的”。
1926年北伐军攻占长沙,在教育会兴建了中山堂。这张长沙地图上标得很清楚。中山堂毁于八十年代,是谁批准的,至今报刊上没有报道。当年那位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众多热爱这座城市的老长沙都记住了他的姓名!
教育街是源于民国时期湖南教育会才有的街道名称。
(1)长沙地图局部——教育会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