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论文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218353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c.png)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主观幸福感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其主观幸福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涵盖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
个人因素方面,大学生的性格特质、自我认知、自尊水平等都会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的积极情绪和乐观态度能够增强主观幸福感。
个人的目标设定和成就动机也会对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当大学生能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往往会得到提升。
家庭因素方面,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例如,研究表明,来自支持性和睦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民主型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学校因素方面,校园环境、师生关系、教学质量以及课外活动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同时,高质量的教学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也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社会因素方面,社会支持、文化价值观、就业压力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支持网络的广泛和稳定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物质帮助,从而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同时,积极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也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综合干预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如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等),也可以开展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以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心理概念,主要描述个体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平衡状态。
大学生恋爱心理成熟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论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成熟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808fb16529647d272852c3.png)
大学生恋爱心理成熟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论文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对于爱情的需求主要出现于成年早期,即大学期间[1]。
黄希庭将大学生恋爱心理定义为:大学生由于受到生理、心理能量以及环境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对异性的求知、接近、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包括同时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2]。
Knox和Zusman的研究显示了在高校中恋爱是常见的,研究中未结过婚的大学生处于恋爱期间的高达83%;此外有2/3的人认同爱情十分重要,并且爱情是一个幸福而美好婚姻的根基[3]。
在国内,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恋爱观有比较多的研究,但多集中在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和描述等方面。
如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的研究中耿步健[4]的研究结果如下:“非婚姻取向性突出、责任感和义务感薄弱、且不愿去承担责任和义务;主动性强、过于理想化;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情感发展速度快、所建立的感情极其脆弱、在相处中双方易嫉妒、猜疑;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薄弱”等方面.胡春贞[5]描述了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如“恋爱的动机失去纯真性、恋爱中的道德有失规范、恋爱中行为不得当”。
李晓红[6]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扰的描述,“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多元化动因而直接导致了在恋爱中双方会有的自卑心理,爱慕虚荣且关系不稳定、脆弱,甚至造成大学生性心理上的困扰以及悲观面对恋情的状况。
”这些对于大学恋爱心理的特征,偏差以及困扰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虽然生理上已进入性成熟阶段,但是由于所处的环境—学校的特殊性,大学生这个群体相对于社会整个圈子显得单纯稚嫩。
那么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成熟度是什么样的水平呢?这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Diener将主观幸福感(SubjectWell-being,SWB)定义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满意的程度以及自我情绪状态的一种整合性评价,是衡量个体及其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9]。
主观幸福感分别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维度构成。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2442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6.png)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幸福感是人们对于自身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和内心感受的总体评价,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就业、社交以及内心状态都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入探讨大学生的幸福感。
一、学习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对于幸福感的形成和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习能够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增长知识,拓宽思维。
通过学习,大学生能够逐渐实现自我价值的认知和提升,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强幸福感。
其次,学习还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促使大学生不断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从而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和坚持能力。
这种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过程,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二、就业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就业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成功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来源,更是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
首先,理想的工作能够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
当一个人从事自己感兴趣、擅长的工作时,工作本身就会成为一种乐趣,从而增加幸福感。
其次,稳定的职业发展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获得稳定的职业发展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些都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此外,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也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情感支持,增加幸福感。
三、社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大学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同学、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
社交交往不仅能够满足人的社会需求,还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认同感,从而增强幸福感。
在学校中,与同学的友谊和互助关系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归属感和支持感。
共同努力学习、一起度过难忘时光,能够减轻学业压力,增加幸福感。
同时,与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和合作,能够拓宽视野,增加人际关系资源,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进而提升幸福感。
课题研究论文: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思想教育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文: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思想教育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dba1e63e53a580217fcfe8f.png)
76766 教育理论论文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思想教育策略研究1 前言从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发展特点来看,大学生群体幸福感水平的形成是融入在日常的交往和生活过程中,幸福感和心理因素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综合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社会交往能力和老年时期的生活水平,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个性方向,改善其生活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综合提高了大学生群体的幸福感水平。
因此,研究大学生幸福感水平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幸福感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幸福感水平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
2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与特点2.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根据当前的研究,主观幸福感可以被定义为评价者自身或者群体个人根据自身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情感、生活状态进行主观的认知和整体性的评价。
在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中,包含了多个内涵因素,包括评价者个人对自己生活的情感认识、期待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界定,是一种主观式和期待式的评价体系,是将自身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与个人的期望值进行对照,评价自身的生活方式与期望价值的吻合程度。
在实际的生活中,大部分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评价都使用了主观幸福感的方式,利用自己的主观性概括和认定,确定自身的幸福感水平和生活评价。
2.2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1、主观性在主观幸福感的评价体系中,主要是根据评价者本人设定的认为标准,而不是依靠他人或者外界的判断标准,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方式具有主观性和个人倾向,包括对于自身的看法和自我意识的整体了解。
2、综合性主观幸福感的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的心理衡量标准,包括生活水平的评价、社会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生活方式的考察,其内容和衡量方法具有综合意义。
3、稳定性对于主观幸福感而言,长期来看其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但是从主观幸福感的产生过程、评价方法和作用因素来看,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我的幸福观大学生思修论文
![我的幸福观大学生思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a7f7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6.png)
我的幸福观——大学生思修论文引言幸福是人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幸福观更是与他们的心灵状态密切相关。
在大学生活中,他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如何培养并塑造积极的幸福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积极心态、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构建自己的幸福观。
积极心态与幸福观拥有积极的心态是构建幸福观的基石。
大学生面临着课业压力、就业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如何保持心态积极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调整心态。
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组织、参与体育运动或者学习一门新的技能,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放松和快乐的方式,从而转移注意力,调整情绪。
其次,大学生需要学会正面思考。
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寻求帮助,并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巴尔扎克曾说:“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大学生才能更加坚定地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适应能力与幸福观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构建幸福观的重要能力之一。
大学生步入大学阶段,面临着环境的改变、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调整等一系列挑战,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成为了一项必备的能力。
首先,大学生需要主动适应学校生活。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逐渐适应新的学习节奏。
同时,大学生还需要与新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
其次,大学生需要学会适应挫折与失败。
大学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大学生应该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适应能力,提升自我幸福感。
人际关系与幸福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幸福观的重要保障。
大学是一个人际交往频繁的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个人成长与幸福感的提升。
首先,大学生需要主动与同学建立友谊。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2e944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a.png)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社会心理学和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标准,对生活的整体满意程度以及情感上的积极与消极体验。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业、人际、职业、自我认同等多重挑战,因此,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框架。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际数据,分析其与学业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因素的关系。
结合个案研究和质性分析,深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制,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揭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主观幸福感通常指的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整体评价。
它主要包括两个维度: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
情感平衡是指个体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平衡状态,而生活满意度则是个体对自己生活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
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等。
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
个体因素包括人格特质、自尊、自我控制等,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a76d0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8.png)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幸福感也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与满足,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健康与稳定。
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的形式,深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幸福感提升建议,旨在为大学生的幸福生活提供参考和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
本研究也旨在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幸福感的认识,引导他们更加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平衡和快乐。
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应的幸福感提升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自我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以为心理学领域和教育管理领域提供丰富的实证数据,为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实践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
![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8807c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3.png)
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本人是否有创新1、选题意义幸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自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幸福。
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为什么幸福感却越来越少?幸福本来就是主观的,影响个体主观的因素很多,现代社会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
个体主观幸福对人们身心状况,生活质量都有影响,甚至对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所以研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1)国内研究情况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方向从老年群体扩展到向全体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
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验。
(2)国外研究情况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
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第三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测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3)本人创新主观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本人觉得应该重视对主观幸福感的全面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应该扩大研究人群的范围,大到,小到农民工人都应有所研究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我的幸福观论文大学1500字
![我的幸福观论文大学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c38dc8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f.png)
我的幸福观论文大学1500字篇一:我的幸福观论文**一、引言:幸福是什么?**幸福,这个词就像一阵温暖的风,轻轻拂过每个人的心间,但当我们想要紧紧抓住它,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时,却发现它像水中月、镜中花,难以捉摸。
在大学这个充满知识与思想碰撞的舞台上,我也一直在思考属于自己的幸福观。
**二、幸福的多元维度**(一)物质基础:不可或缺的基石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谈幸福就谈物质很俗,但我觉得吧,物质就像一座房子的地基,没有它,幸福的大厦就摇摇欲坠。
咱就说吧,每天饿着肚子,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还谈啥幸福呢?就像杜甫诗里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那个时候,对于那些寒士来说,有一间屋子那就是一种幸福的憧憬。
现在的我们也一样,要是每个月的生活费都紧巴巴的,还得为了买一本书或者一件衣服而发愁,幸福的感觉肯定会大打折扣。
但是呢,物质也不是幸福的全部,它只是一个基础,要是把物质当作幸福的唯一追求,那就有点像守财奴了,只知道数钱,却忘了生活的其他乐趣。
(二)精神富足:幸福的灵魂所在我觉得精神上的富足才是幸福真正的灵魂。
想象一下,你坐在图书馆里,周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你就像一个贪婪的小书虫,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和古往今来的智者对话,你的思想在不断地碰撞、融合、升华。
或者是当你参加一场充满激情的辩论赛,和队友们唇枪舌剑,为了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不管输赢,你都能感受到自己思维的活跃和成长。
这时候的幸福,就像一朵盛开在内心深处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再比如说,当你帮助了别人,看到别人因为你的帮助而露出感激的笑容时,你内心那种满足感,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这就是精神上的幸福,它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支撑,却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人际关系:幸福的情感纽带人是社会性动物,要是没有人际关系,就像鱼离开了水一样,那肯定是不幸福的。
好朋友就像冬日里的暖阳,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dc63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1.png)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情感体验,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它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拥有着许多能够带来幸福感的机会和资源。
本文将从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探讨大学生的幸福感,并提出一些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首先,学业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好成绩、获得老师认可和同学尊重,是带给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也会让大学生感到满足和快乐。
因此,建议大学生要积极投入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争取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其次,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家人、同学、老师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可以给大学生带来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从而提升幸福感。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大学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沟通有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身处在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交环境中。
与他人分享快乐和烦恼、互相支持和鼓励,可以让大学生的幸福感得到充分满足。
再次,自我认知也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包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从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大学生需要学会设定合理的目标、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条理和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认知和提升,大学生才能在内心深处找到真正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幸福感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验。
通过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大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快乐和有意义。
希望大家都能在大学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过上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范文精选
![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588197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d.png)
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范文精选大学生的幸福心理是大学生对幸福的根本观点与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篇一:《沙哈尔环境作用及自我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思考》摘要:文章在分析沙哈尔积极环境及外界、自我因素对幸福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沙哈尔的理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性,指出大学生应运用这些理论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
关键词:积极环境;准许为人;心理健康一直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大一时看了网易公开课视频: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主讲人沙哈尔教授的观点让我感悟颇深;最近又看了一遍,还是有很多收获。
大学与高中的不同,有一部分是环境的改变。
毫无疑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着人们的发展,但人们不应仅仅被动的适应环境,而应当作为一个环境的创造者;不应该压抑人性,而应准许为人,悦纳自己。
一.沙哈尔积极环境及自我因素的作用1.关注人类积极的力量——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基本知识积极心理学是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997年Seligman 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并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1]积极心理学的迫切需要。
“我了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儿童和成年人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
”本-沙哈尔介绍说,“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
在当今社会中,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积极心理学能带给人们什么呢?“当我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后,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彻底改变。
我发现原来幸福就在于能掌握的积极心理力量;原来人有无限的潜能,却自己不知;原来每天可以体验幸福,却常常视而不见;原来心理的力量可以‘练习’,而很多人却习惯于无助……”2.人类网络的指数本质人若想在世间有所为,真正实现改变,面对的最显著障碍之一是他们低估自己实现改变的能力。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https://img.taocdn.com/s3/m/af9736c6bb4cf7ec4afed0a2.png)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培养论文摘要:根据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人格特征、自尊、归因倾向、自我价值感等主观因素和学生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及生活事件等客观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几点对策。
当前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并不是一个十分新鲜的课题。
但是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并没有达到需要的层次和水平。
目前的研究和成果多是从心理学学科的角度界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利用心理技术手段测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很少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本文旨在借助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已有的成果,来探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手段,寻求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措施,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幸福观,并通过提高主观幸福感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进而成为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主观幸福感概述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关于SWB的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目前,有一种新的观点,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合并成一个维度—情感平衡度,指与消极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积极情感体验。
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2)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既包括认知评价也包括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3)相对稳定性:尽管人的心境会受新事件的影响,但瞬间快乐的心境不一定能够导致长期的幸福感。
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现有研究表明,整体上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
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c735d8b14e852458fb5724.png)
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受性别角色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心身健康要面临多方面的考验。
本研究随机选取不同年级的本科女大学生3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旨在为提高女大学生的幸福感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女大学生;人格;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1 引言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受性别角色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心身健康要面临多方面的考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2研究设计2.1 研究目的本研究了解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考察不同人口学特点的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差异,为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分析适合在宏观层面对被试进行统计调查,可以通过一定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2.3 研究被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于2012年10月选取广东省三所院校的本科女大学生320名,筛查后得到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达94.08%。
其中,年级分布为:一年级79人,二年级75人,三年级75人;专业分布为:文科153人,理科149人;城乡分布为:城市143人,农村159人;共计有效被试302人。
2.4 研究工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共四个部分,总体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感两个分量表均包含5个问项,正性情感量表包含6个问项,负性情感包含8个问项。
四个分量表均为7点评分,1为非常不快乐或者强烈反对,7为非常快乐或者很赞成。
整个量表累计分值越高,表示其主观幸福感越高。
人口学变量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专业、年级、独生与否、家庭归属地等基本情况。
2.5施测采用团体施测,由经过培训的主试在公共课的课堂上用统一指导语组织问卷填写,匿名完成。
2.6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录入电脑,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统计分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8a1dce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b.png)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一、本文概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1、研究背景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年轻力量,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基于自身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它涵盖了情感反应、生活满意度以及认知评价等多个维度。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有助于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还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为他们创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也是对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心理学理论。
2、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积极情感的体验。
因此,深入探索和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全面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以及探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研究还将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政策和社会支持措施,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中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与研究报告
![中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与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6036e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f.png)
摘要: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旳主题之一, 伴随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规定旳提高, 幸福成为人们日益关怀旳话题。
在心理学界伴伴随积极心理学旳兴起与发展, 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旳课题, 研究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改善与增进人类旳生活质量。
本汇报在对240名在校大学生旳幸福感调查旳基础上, 考察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生活满意感和情感维度上旳现实状况, 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旳幸福感模型、对幸福旳归因及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旳原因, 为此后深入深入研究主观幸福感提供必要旳参照。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生活满意感幸福感模型情感归因一、引言长期以来, 心理学对抑郁、焦急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多, 而对幸福、快乐、满意、乐观等积极旳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少。
近些年来伴随健康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旳不停发展尤其是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旳兴起, 心理学家逐渐意识到怎样使人们感到幸福快乐并不等同于对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旳研究, 心理学不仅应着眼于心理疾病旳矫治, 并且应研究与培养积极旳品质。
越来越多旳心理学研究发现: 幸福、快乐、满意、发展是人类旳重要成就动机, 人类旳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旳关键要素, 心理学需要研究人旳光明面, 需要研究人旳长处与价值。
因此, 研究人员开始试图通过对人类理想心理机能和状态, 如幸福、满足、乐观、快乐等旳研究, 发现增进个体和社会良好发展旳原因, 从而增进人类旳健康和幸福, 增进个体自由健康地发展和社会旳进步与繁华。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作为积极心理学旳最重要旳一种研究领域格外受到关注。
对主观幸福感旳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 80年代后来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旳视野。
目前, 国外学者有关主观幸福感旳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要是简朴描述与主观幸福感有关旳人口记录学变量;第二个阶段重要是建构有关旳理论框架, 探讨获得幸福旳多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第三个阶段重要是将研究措施、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旳理论进行整合。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aebb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4.png)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这是一个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内心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情绪状态,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如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心理辅导、社会环境优化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为提升大学生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领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主题,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日益受到关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紧密相关,也与其学业成就、社交关系、未来规划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人们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消极情绪的缺乏等多个方面。
衡量主观幸福感的方法主要包括自我报告法、心理测验法等。
其中,自我报告法因其简便易行、结果直观而被广泛应用。
多数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这可能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拥有较多的机会和资源有关。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由于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e2034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6.png)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观评价,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学业、社交、未来规划等多重压力,其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将首先界定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和衡量标准,并阐述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
随后,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探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本文还将关注不同性别、年龄、专业、地域等背景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不同群体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独特性和共性,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基础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所作出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探讨和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心理学领域中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解主观幸福感提供了重要视角。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幸福观论文
![大学生幸福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82992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6.png)
大学生幸福观论文大学生幸福观幸福,是每个人心中最向往的状态。
对于大学生而言,幸福观更是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息息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幸福观,从多个角度剖析幸福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一、幸福的内涵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它难以用简单的定义来界定。
对于大学生而言,幸福可以分为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两个层面。
物质幸福包括拥有足够的经济保障、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
而精神幸福则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心理健康的平衡以及对生活的满足感。
二、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1.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来自学业的压力,包括学业成绩、就业前景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焦虑,从而影响其幸福观。
2.人际关系:大学期间,大学生与同学、室友、老师等有着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幸福感的提升,而冲突和矛盾则可能对幸福感造成负面影响。
3.社会支持:大学生是否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也是影响幸福观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4.个人发展:大学期间,大学生面临着自我成长和个人发展的机会,他们的追求、目标和成就感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幸福观。
三、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途径1.积极态度:培养积极的心态,正向思考问题,以充满希望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
2.树立适度的目标:在追求目标时,要合理设定自己的期望值,避免过高的要求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压力。
3.关注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提升身心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强幸福感。
4.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多参加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幸福感的提升。
5.寻求心理支持:如遇到困难和挫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朋友的帮助,分享自己的心理压力,获取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幸福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以及个人发展等。
为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态度、设定适度的目标、关注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积极寻求心理支持等方式来增强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论文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归因和社会支持对其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但在研究方法上,方法单一造成研究深度的不够,今后要注重研究方法的质与量的结合,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1相关概念的界定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
这是Die ner(1984)提出来的概念,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成分。
Sarason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
归因是指根据行为和事件的结果通过感知、思维、推理等内部加工过程而确定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特点和归因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潍坊某高校221名学生,发放问卷221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05%。
被试年龄范围18-23岁。
22研究方法
221总体幸福感量表
总体幸福感量表(Fazio,1977)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
本次研究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进行施测计算总分。
22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
采用肖水源编制量表,共10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
本研究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其进行适当的修改。
223归因风格问卷
采用Lefcourt等人编制的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
2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形成问卷在班级进行集体匿名施测。
施测前,由主试向各班学生被试宣读指导语,要求独立做答。
将所有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结果
31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主观幸福感总分和社会支持得分及各因子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发现: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32归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大学生在归因方式得分、学业成就方面、学业成就-背景、学业成就-运气、人际关系方面、人际关系-努力、人际关系-运气、人际关系-能力、学业成就-能力、外部归因以及内部归因得分上表现出相关。
33社会支持和归因风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本研究以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共解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方差的360%。
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学业成就-能力归因,学业成就-努力归因这4个自变量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见表
4讨论
大学生在事件进行正确归因时,可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而在对事件进行错误归因时可能降低其主观幸福感。
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回归方程显示,主观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高于其他维度。
大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归因于能力、努力在回归方程中均具有显著性,原因可能是大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他们的重要生活方面,对其影响较大。
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归因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方差的360%,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重要预测作用,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5研究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归因和社会支持对其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但在研究方法上,方法单一造成研究深度的不够,今后要注重研究方法的质与量的结合,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Weiss R,he provision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Rubin
Z,edDoing unto othersEnglewood CIiffsNJ;Prentice Hall1974:17-26
[2]Sarason B R,Pierce G R,Shearin E N,Sarason I G,waltz J A,&PoppeL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working models of self other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0:273—287
[3]Cullen F TSocial support as an organizing concept for criminology:Presidential address to the academy of criminal sciences[J]Justice Quarterly,19941l:527—559
[4]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
[5]许怀祥,李建伟,簿世杰,王飞艺术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
[6]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
[7]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14-116
[8]余鹏宿淑华,李丽大学生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