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作者:葛文佳
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04期
摘要:《梁祝》在國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整部协奏曲呈现出纯朴、清逸、幽思并带着浓郁民族风格的泥土芳香和仙乐般的境界,又运用西洋音乐的体裁和技法,成功地塑造出当代小提琴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陈刚;何占豪;民族交响音乐;梁祝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211-01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何占豪1933年生于浙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1959年,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改编过琵琶、古筝、二胡、高胡、革胡及钢琴的五重奏版本。他的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等。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背景
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传说故事
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英台求婚。可是祝英台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山伯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2.该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
1958年初秋,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向全校师生提出了“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口号,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成员都是优秀的在校学生,陈刚和何占豪也在其中,其奋斗目标是要向优秀的古典作品学习、借鉴。《梁祝》协奏曲的最初一稿,写了相爱、抗婚、投坟这几个段落。尾声是投坟之后第一主题“怀念”的再现。校方在审读了初稿之后,把何占豪与陈钢叫到办公室,否定了这样的结束处理。“怀念是必要的,但
给人压抑的感觉。音乐要传神。”建议尾声增加一段“化蝶”:“这是对封建势力最强烈的反抗”。向两位学生讲述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把两位学生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于是,《梁祝》有了现在富有浪漫色彩的“化蝶”,作品因此实现了ABA的曲式结构,作为交响乐的艺术形态,更显完整。要主要的意义,它使协奏曲的主题有了一个升华。
三、《梁祝》的音乐分析
该曲是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曲式结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1.呈示部
(1)引子: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了那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2)主部: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
(3)连接部与副部: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副部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4)结束部: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
(1)“抗婚”:突然,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封建残暴的主题一下子便被音乐有力地表现了出来,紧接着小提琴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此时小提琴在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2)“楼台会”: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又是一个慢板,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乐曲达到最高潮。由大管、圆号、长号、大号和低音弦乐奏出代表封建势力残酷凶暴的主题。
3.再现部
这部分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四、结语
作曲家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2]丁芷诺.新编小提琴基础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3]丁芷诺.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教材[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