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

合集下载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著,初版于1964年。

该书的中译本入选“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一、作者简介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

他被誉为20世纪的“先知”、“圣人”,以“地球村”、“媒介即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

在“互联网”一词尚未出现时,他已经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

代表作有《机器新娘》(1951)、《谷登堡星汉》(1962)、《理解媒介》(1964)、《媒介定律》(1969)等,其中,麦克卢汉的大部分观点集中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也正因为本书,使其声名鹊起。

1、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他的母亲接受过大学教育,热爱英国文学,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演员。

他的父母从三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发展:①首先是虔诚坚定的宗教信仰。

造成麦克卢汉比较保守;②其次是对英国文学的热爱。

这是他后来会选择从事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③最后是喜欢辩论。

在成名之后,他不再直接写作,而是雇了一堆秘书帮他记录整理谈话。

2、学习经历1911年,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

17岁他考入曼尼托巴大学学习工程专业,后来改学文学,毕业时获得英文和哲学的双学位。

26岁至31岁,在英国剑桥大学重新从本科读到博士,研究方向是英国文学。

此后,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圣麦克尔学院任教。

1946年,麦克卢汉成为多伦多大学的文学教授二、传播学三大学派世界范围内,传播学学界大体分为三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①经验学派。

由拉扎斯菲尔德、勒温、拉斯韦尔与霍夫兰等四位先驱开拓,战后由“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集大成。

②批判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突出代表,对美国传播学产生影响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席勒、本雅明等③媒介环境学派。

该理论学派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出发,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

马歇尔·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人物简介】马歇尔?麦克卢汉,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文学学者,媒介环境学的开山祖师,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他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传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

我们现在常把“地球村”这个说法挂在嘴边,“始作俑者”就是麦克卢汉。

他关于“地球村”“重新部落化”“意识延伸”的论述,无人能出其右。

他对电子时代的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麦氏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为人不解,遭人嫉恨。

然而,即使是他的论敌也不得不对他的那些预言式的怪异思想留有余地:“万一他说的那些是对的呢?”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他的许多预言都一个又一个地实现了,并且成为了我们时代的常识。

【代表作品】《机器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媒介即?息》【代表观点】1.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非它所传递的内容。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指传播媒介对人感官中枢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心灵与社会。

3.冷媒介与热媒介。

媒介有冷热之分,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无需更多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冷媒介相反,信息含量少,但需多种感官联想配合理解。

4.地球村。

麦克卢汉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

1980年麦克卢汉去世后,与其同事合著的《地球村》一书出现。

【经典掠影】凭借分解切割的、机械的技术,西方世界取得了三千年的爆炸性增长,现在它正在经历内爆。

在机械时代,我们完成了身体的空间延伸。

今天,经过一个世纪的电力技术发展以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了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球。

就我们这颗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

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将会在群体中和在总体上得到延伸,并进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一样。

不局限于与大众传播相关的媒介比如广播,媒介是人体的任何延伸(轮子是腿脚的延伸,电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也可能是社会组织和互动的形式(语言、道路、货币)。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麦克卢汉理论(麦卢汉学)是一种由美国社会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克卢汉(Christopher Lasch)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建立的社会理论。

它的核心理论是,美国社会正在从其自身的传统价值观和利益中脱离,转而采用一种新的娱乐文化,这种新文化以消费为中心,以财富和物质财富为目标,而不是以家庭、社会关系和精神价值为目标。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种社会转型的观点,强调了新文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它解释了美国社会如何摆脱传统价值观,以及新文化如何塑造社会的状态。

它还指出,消费文化的崛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对健康、社会关系和家庭的不利影响。

麦克卢汉理论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批判视角,指出了消费文化的政治和社会运动的实质。

它指出,消费文化并不是一种自发的社会进步,而是一种被动的社会变革,它的运动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因素共同推动的。

然而,麦克卢汉理论也存在局限性。

首先,它忽略了消费文化中的正面因素,只看到了它的负面影响。

其次,它忽略了消费文化中的社会正义、社会分层和社会压迫等方面的探讨,而是将其简单地视为一种物质文化。

最后,它忽略了社会变革中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认为消费文化是一种被动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变革。

总的来说,麦克卢汉理论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理论,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指出了消费文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开辟了一条新的社会批判路径。

然而,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继续努力完善和发展。

论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兼与鲍德里亚观点的比较

论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兼与鲍德里亚观点的比较

论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兼与鲍德里亚观点的比较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并与鲍德里亚的观点进行比较,以期在媒介理论的发展脉络中,对两者的理论贡献进行梳理和评价。

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著名的媒介理论家,他的“内爆”理论在媒介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人物,其观点与麦克卢汉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对比两者的理论观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媒介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

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ly explore McLuhan's theory of "implosion" and compare it with Baudrillard's viewpoint, in order to sort out and evaluate th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of the two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theory. As a famous media theorist of the 20th century, McLuhan's theory of "implosion"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in the field of media research. A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postmodern theory, Baudrillard's views have certain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with McLuhan.By comparing the theoretical viewpoints of the two, we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l logic of media theory.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其定义、内涵以及在媒介理论中的地位。

媒介理论

媒介理论

3、英尼斯媒介理论对麦克卢汉的影响
(1)把媒介技术及其发展看作历史进程中的重要
拖动力量
(2)接受了英尼斯关于媒介的偏向性的观点以及 媒介在超越时空方面的力量。 局限: 唯技术决定论
第三节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乔舒亚· 梅罗维兹: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 名的传播学研究者。
1985出版了《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 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提出了他的媒介理 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且突出了媒介技术在社
会历史中的巨大作用。此外,麦克卢汉“媒介是 人的延伸”的观点可以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 理解不同媒介各自的作用机制,他的关于“地球 村”的预言,也已经为社会的发展所证实。
2、麦克卢汉的理论带有很大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主要表现在: (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是社会变革和发 展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 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 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3)其理论立足于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 技术性影响,并试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 也是非常片面的。
它开创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传播媒介与经济 的进程、媒介技术的性质与权利结构的特征、媒介的 形式特性与社会的文化特征等,使经济史研究、文化 研究与新兴的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范畴都得到了拓展。 2、英尼斯的观点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对互联网的认识的启示
他的观点不仅启示我们注意新老媒介间的平衡发 展,其指导意义已远远超越仅仅涉及时空偏向的概念 的范畴,向人们展示了注意协调发挥人际传播手段与 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对于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节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哈罗德•英尼斯(1894-1952)加拿大影响力最深

米歇尔·麦克卢汉名词解释

米歇尔·麦克卢汉名词解释

米歇尔麦克卢汉名词解释篇一米歇尔·麦克卢汉生于1911 年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哇这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年份和地点呢他在那儿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嘿他的教育背景那也是相当厉害在剑桥大学等学府深造过呢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哇他的职业发展历程更是丰富多彩从大学教授到传播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那可真是不简单呐咱再说说他在传播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吧“媒介即讯息”这理论可太有名啦在那个时代这简直就是一颗震撼弹呐这理论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哦在历史的长河中咱能找到好多例子呢就比如说电视的出现吧以前人们获取信息主要靠报纸啥的可电视一出现整个信息传播的方式都变了哇人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各种画面听到各种声音这可不就是媒介本身成了一种强大的讯息嘛还有互联网的兴起那更是让这个理论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哇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讯息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呢麦克卢汉的理论对现代传播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那可太大啦在媒体技术方面它让我们意识到媒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塑造我们生活的力量哇比如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信息和与人交流这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呢在文化传播方面不同的媒介会带来不同的文化传播效果哇电影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文化音乐可以跨越国界传递情感这些都是媒介带来的文化传播的力量呢在人际交往方面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我们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面对面交流的减少但这也让我们更加思考人际交往的本质呢总之米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论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和思考他的理论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哇。

篇二米歇尔·麦克卢汉,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哇!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好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呢。

比如说,他认为媒介即讯息。

啥意思呢?可不是说媒介传递的内容不重要哈,而是媒介本身就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是相当著名的,即媒介即讯息;媒介冷热论;媒介延伸论。

同时,麦克卢汉还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评价:麦克卢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他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发,他的“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

片面性: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其他相关的复杂因素。

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

3.麦克卢汉倡导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

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但他的历史学却缺乏“真正的人民”。

提示:三言两语是很难概括麦克卢汉理论的功过得失的,推荐阅读《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

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

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类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例如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

教科书上批判他说这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一种解释是说按照媒介传达信息的清晰度来评论其“冷”“热”。

清晰度高不需要人们动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即使是“热媒介”,反之则是“冷媒介”。

鉴于人们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冷与热的区分是很难展开的,也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麦克卢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解释

麦克卢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解释

麦克卢汉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

在他的理论中,人类社会发展被分为了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模式。

下面将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详细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狩猎采集阶段狩猎采集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方式非常原始简单。

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简单的工具制作。

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的生活主要依靠自然的赐予。

人们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社会结构以家庭和氏族为组织形式。

这个阶段的社会发展受制于自然条件和资源,更多的是处于原始状态。

二、农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农业革命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使用农业生产方式,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

农业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跨入了文明社会,人们的生活大幅改善。

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分工和财富的不平等。

社会结构开始出现阶级和国家的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得到了较大发展,人类社会逐渐由部落社会转变为了国家社会。

三、工业革命阶段工业革命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这个阶段的核心特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革命性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制度迅速发展,企业家精神和国家竞争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

工业革命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和损坏,人类社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四、信息社会阶段信息社会阶段是麦克卢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特征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通联更加紧密,全球化的经济、文化、政治影响日益增强。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电视:眼睛和耳朵的延伸;广播:耳朵的延伸 轮子:脚的延伸;计算机: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பைடு நூலகம்

媒介都是人的延伸,或者是人体及其功能的延
伸。人类发展的历史图式:部落化(口头媒 介)——非部落化(印刷媒介)——重新部落化
(电子媒介)。在麦氏看来,决定人类历史与社会
形态的关键因素不是别的,而是媒介。
(二)媒介即讯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 (既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 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 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 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相互 交流所用的媒介及其性质,而不是媒介所传播 的内容。每一个新媒介,都创造一种全新的环 境,进而深刻影响人的感知系统。



“电视具有毒品那样的诱惑力。它能够使人上 瘾” “电视造成了儿童与父母、儿童与老师之间的 鸿沟 ” “尼克松在电视上的形象很糟糕,他上电视太 热,上广播好得多,上电影不会差。广播和电 影能够接受形象很热的人物。尼克松上电视就 没有什么希望。”
四、认识和评价


主要学术贡献:
(1)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传递信息的清晰程度来区分。
热媒介——高清晰度,低参与度,意义明确。 如:照片、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等; 冷媒介——低清晰度,高参与度,为读者和观众 留下更大的参与空间。

如:电视、电话、漫画等;

麦氏的这种划分有他个人偏好,也有他所处的时 代局限。
(四)对电视的批评

麦克卢汉名词解释

麦克卢汉名词解释

麦克卢汉名词解释麦克卢汉(McLuhan, Marshall,1911-1980)是加拿大的传媒理论家和学者,被誉为媒介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名词解释主要集中在媒介、媒体和媒介理论等方面。

1. 媒介(Media):麦克卢汉将媒介定义为“任何扩展人的某种能力或器官的事物”。

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对人类感官和意识方式的改变和塑造。

媒介既可以是物质性的,如书籍、电视、互联网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如语言、符号系统等。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信息本身,而是对人类感知、思维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2. 媒体(Media):麦克卢汉将媒体定义为“人类运用技术扩展自身的系统”。

媒体是一种社会技术,通过各种手段将信息和观念传递给大众。

媒体可以是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等形式,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

麦克卢汉认为,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会改变人们的感知和理解,重塑社会和文化的结构。

3. 媒介理论(Media Theory):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人类感知和意识的影响,以及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塑造作用。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一种“扩展人”的技术,它改变了人的感官和思维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媒介理论主要关注媒介与人的关系、媒介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不同媒介之间的差异等问题。

4. 媒介决定论(Media Determinism):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决定论”的概念,即媒介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他认为,媒介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驱动力,媒介的发展会改变人类的感知、思维和社会结构。

媒介决定论强调媒介对人的影响,强调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重塑作用。

5. 全球村(Global Village):麦克卢汉提出了“全球村”的概念,指的是全球化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将世界变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信息共享的地球村。

他认为,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使人们能够轻松跨越地域、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加强了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

延伸麦克卢汉的身体重新理解媒介

延伸麦克卢汉的身体重新理解媒介

延伸麦克卢汉的身体重新理解媒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读并重新理解媒介理论,特别是从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理论出发,探索媒介如何延伸和重塑我们的身体与感知。

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和“媒介是人的延伸”等观点,至今仍对媒介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的加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扩展麦克卢汉的理论,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媒介环境。

本文将首先回顾麦克卢汉的核心理论,分析他如何理解媒介对身体和感知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探讨数字化媒介如何进一步延伸和重塑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影响下。

我们还将讨论媒介对我们认知方式的影响,以及媒介如何成为我们与世界互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以扩展和深化麦克卢汉的理论。

这个框架将强调媒介的多元性和动态性,以及媒介如何与我们的身体、感知和认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通过这一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媒介环境,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介技术改善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二、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概述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的理论主张颠覆了传统对媒介的理解,为媒介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张媒介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类感知、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环境。

他认为,每一种新的媒介技术的出现,都会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媒介所传递的内容上,更体现在媒介本身所带来的新的感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上。

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著名论断,他认为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字、图像或声音,更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所承载的新的感知方式和生活方式。

他进一步指出,媒介技术的发展会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了媒介所传递的具体内容。

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

个人介绍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大师是麦克卢汉,一位著名的加拿大学者,他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终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学者。

主要著作有:1951年《机器新娘》1962年《古登堡群英》1964年《理解媒介》1969年《媒介即讯息》我习惯于用感性来理解一个人,用理性去理解他的思想,因此可以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麦克卢汉。

一生中的前四十年,他默默无闻,用海水一样的沉默来沉淀知识,一生中的后四十年,他厚积薄发,以火焰般灼人的思想烧便了全球,让所有人惊叹于他天才的预言和行吟诗人的浪漫。

然而越是思想逆所有人行之,越是容易被卷入是非的漩涡中,欣赏他的人认为他是“继牛顿、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讨厌他的人称他为“攻击理性的暴君”。

他的很多思想在当时都被看做是荒谬绝伦的,然而很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终于在数字时代复活了(可惜,我们无缘再聆听他的滔滔雄辩,他去世于1980年)。

这是理性的回归,也是历史的必然。

历史是公正的,在学术殿堂里给他留下了神圣的一席。

学界是清醒的,纠正了过去对他的误读。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呢?我们下面就要用今天的技术哲学思想去解读麦克卢汉。

主要思想一.媒介即信息——技术的社会建构意义传统技术观认为, 技术只是一种运载物质或信息的工具, 它并不能决定或改变它所运载的东西。

麦克卢汉认为, 这种技术观遮蔽了技术的本质特征, 忽视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及对人的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人们过分关注技术所带给我们的内容, 而忽略了技术本身, 对技术本身表现出了一种麻木。

麦克卢汉认为技术最重要的方面并不是根植于与文化内容有关的各种问题, 而是在于文化传播的技术。

他认为, 内容夺走了我们的注意力,损害了我们对媒介(技术) 本身的理解, 甚至损害我们对媒介(技术) 的感知。

麦克卢汉媒介观

麦克卢汉媒介观

《麦克卢汉媒介观》
2023-10-26
CATALOGUE
目录
麦克卢汉简介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当代意义总结与反思
麦克卢汉简介
01
个人背景
姓名:马歇尔·麦克卢汉
国籍:加拿大
出生日期:1911年
教育经历: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士、剑桥大学硕士、博士
学术成就
《媒介即讯息》、《理解媒介》、《作为工具的媒体》等
冷热媒介的区分及影响
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当代意义
05
重新定义媒介
01
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定义超越了传统的范畴,他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这种延伸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这种观点对传播学中的媒介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传播学的贡献
重新理解传播
02
麦克卢汉认为,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介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这种对传播的重新理解,为后来的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电视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视觉信息,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娱乐方式。
02
互联网的兴起则带来了海量信息,使人们更加依赖于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媒介。
媒介和讯息是密不可分的,媒介的发展推动了讯息的变革。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和优势,因此传递的信息内容也各有不同。
媒介的变革带来了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媒介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新的科技发明往往伴随着新的媒介形式,而新媒介的出现又会对科技发展产生反作用。
印刷术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高效,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同时,报纸等印刷媒介的出现也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思考。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
麦克卢汉的“部落化”公式是“媒介即讯息”,强调媒介传递的信息不重要,重要的是媒介本身。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要到可以被提升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尺度”的地位来认识。

他把媒介的这种尺度性特征,归结为媒介的三个“似”的特征,也就是三种零度,用以揭示媒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三种零度是:
1. 部落化零度:指媒介把人的需要、认识方式以及行为举止变成人的“第二天性”,使个人变成所属的群体中的一员,进而把个人变成某个“部落”或“文化”的成员。

2. 非部落化零度:指通过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使人的感知范围、知觉类型不再局限于所属的部落文化,使人的行为举止不再局限于所属的部落文化。

3. 全球性零度:指媒介在促成全球性文化的同时,也把个人和群体从其所属的部落文化中解放出来,使个人和群体具有世界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麦克卢汉相关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新批评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文学根源

新批评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文学根源

新批评: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文学根源李昕揆内容提要麦克卢汉青年时代受到以瑞恰兹、利维斯为代表的剑桥新批评派思想的熏陶;20世纪50年代前,麦克卢汉将学到的新批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和批评实践,逐渐成为美国新批评派的核心成员;20世纪50年代后,经由伊尼斯启发而转向媒介研究的麦克卢汉,继续尝试用“实用批评”去唤醒人们的媒介意识,提出了一套注重从媒介本身出发去探讨媒介后果的全新媒介思想:其整个媒介思想根基的“媒介即信息”命题,其把媒介视作语言的核心观念,其注重从媒介本身出发的研究思路,其“不解释、只探索”的媒介方法,其独具新批评风格的媒介理论表述,以及其媒介思想所星现的浓郁人文色彩和文学意味,无不体现着新批评的深刻影响。

新批评是理解麦克卢汉的一个绝佳入口。

关键词新批评麦克卢汉媒介研究文学根源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和麦克卢汉+Mar­sha l McLuhan),前者是颇具影响力的英美现代文学批评流派,后者是实现西方媒介研究范式转型的媒介思想家,将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似乎有些怪异。

人们不禁要问:麦克卢汉何以能和英美新批评产生关联?事实上,麦克卢汉极富原创性的媒介思想,不仅脱胎于新批评派的文学思想,而且很大程度上就是新批评文学思想在媒介领域的转译和应用一其整个媒介思想根基的“媒介即信息”命题,其把媒介视作语言的核心观念,其注重从媒介本身出发的研究思路,其“不解释、只探索”①的媒介方法,其独具新批评风格的媒介理论表述,以及其媒介思想所呈现出的人文色彩和文学意味等,无不与麦克卢汉在剑桥大学所接受的新批评训练密切相关。

新批评思想的熏染:从瑞恰兹的“文学实验”到利维斯的“细察”派20世纪30年代,麦克卢汉不仅在剑桥新批评派奠基人瑞恰兹+I.A.Richards)的“实用批评”课堂上参与过其著名的“文学阅读实验”,而且同以利维斯(F.R.LeaVs)为核丿卜的《细察》撰稿人群体过从甚密。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是一种用于描述城市人口增长的经验模型,也被称为城市规模增长定律。

该公式由经济学家麦克卢汉于1967年提出,用来描述城市人口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可以表示为:C = K * P^θ
其中,C 表示城市的总产出或总经济活动水平,P 表示城市的人口规模,K 和θ 是常数。

根据该公式,当城市的人口规模增加时,城市的总产出也会相应增加,但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

换句话说,城市的经济活动水平不会线性地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长,而是呈现出递增但递减的趋势。

麦克卢汉部落化公式的提出为研究城市发展和规划提供了一种数学模型,对于了解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然而,该公式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如政府政策、地理位置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模型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麦克卢汉其人与理论

麦克卢汉其人与理论

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的简介麦克卢汉于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的一个偏僻小镇,早年在曼托巴大学求学,后来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1911~1980)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他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传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我们现在常把“地球村”这个说法挂在嘴边,但出处未必知晓,“始作俑者”就是麦克卢汉。

他关于“地球村”、“重新部落化”、“意识延伸”的论述,无人能出其右。

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点 麦克卢汉的“三论”一. 媒介即讯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二. “媒介是人的延伸”三. 地球村(Global Village )四. 冷媒介与热媒介(Cool Media /Hot Media)五. 媒介的时空关系 (the Space-Time of Media)六. 内爆(Implosion )媒介即讯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 这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M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964年)一书中提出的影响广泛的媒介观。

他认为:“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 麦克卢汉的思想常常被看作是“媒介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

“媒介即讯息”并非是字面上的含混意思,而是说我们过去认为是讯息(内容)的传播产生了“效果”——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但实际上是媒介形式本身在产生“效果”或影响,媒介形式的变革导致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行为发生变革,乃至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革。

每一种新的媒介都会改变我们过去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加速并扩大人们的功能”,即新的媒介导致我们在感知、思考与行为上引入了新的“尺度”、新的“速度”和新的“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时 代超前性。
二、媒介即讯息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学说的中心论点。他认为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用的 传播工具的性质、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
三、媒介即人的延伸
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真的感觉和 感官的扩展和延伸。文字和印刷 媒介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广播是 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 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 合延伸。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 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 “统合”“分化”“再统合”的 历史,这一观点虽具有重要的启 发意义,但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 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的基 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
作用。
二,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我们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人似乎成了自己所发明的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的对象。
三,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
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触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
的。
人物影响
人物影响40年前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者宣告, 他是继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 是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命思想的先知。贬者骂他是 通俗文化的江湖术士,攻击理性的暴君。
麦克卢汉和媒介环境学
1、伊尼斯 在学术源流上 麦克卢汉深受哈罗德伊尼斯思想的感染,麦克卢汉的 额“媒介即讯息”就是伊尼斯“传播导向论”的发展理论:不管心媒 介的内容,比较关心的是传播的形式可能对传播的影响,这种影响也 就是他所说的“媒介偏向” 两者差异:伊尼斯认为传播技术主要影响社会组织文化,麦克卢汉认 为,传播技术主要影响人的思想和感知系统的组织。
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这本书写于1964年,详细记录了麦克卢汉的大部分经 典学术观点,全书共分为两个板块,总共33个章节,第 一个板块是理论篇,第二板块是应用篇,在第二板块中 麦克卢汉详细的介绍了从古至今的二十六种媒介。 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 1、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大众文化日益成 熟的时代。 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特色最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众媒介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二是大众文化的盛行 ,三是消费社会的普及。 2、写作背景——《理解媒介》的写作与是与同时代的 美国教育和改革有密切的关系。 《理解媒介》的初衷是为11年级的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的 研究项目。他在报告的前言中阐明了一个前提,媒介可 以将自己的预设强加到使用者的身上,这个前提就成为 了后来《理解媒介》一书的主题。之后又将《报告书》 改名为《理解媒介》。 3、主要观点 一、地球村、重新部落化 二、媒介即讯息 三、媒介即人的延伸 四、冷媒介热媒介
2、波斯曼、莱文森 波斯曼的的成名作是《作为颠覆活动的教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 麦克卢汉及其思想理论。 莱文森被称为是“后麦克卢汉主义者”,因出版《数字麦克卢汉》 而又被称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 有趣的是波斯曼作为莱文森的博士生导师,而他两人都成自己是 麦克卢汉的私教弟子。 三人的共同点:都认为一切“第二自然”,一切人干预过的社会 现象都是技术环境和媒介。对他们而言,技术,文化,环境之间 是可以通约的,几乎可以划等号;其次他们都十分关注媒介对人 类的影响,认为媒介的影响超乎人的意识和想象。
历史地客观地评价麦克卢汉
我们对麦克卢汉的学说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虽然麦克卢汉学说中有些理论有机械化、片面化之 处,有些观点偏于模糊。但他的思想、他的研究方 法依然给人以启迪。首先麦克卢汉是媒介技术的倡 导者,是西方全面研究传播媒介的第一个重要的学 者,他对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作了全面系统深入 的研究,其观点有力地证明了媒介技术对传播发展 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展示了媒介技术在整个传播 媒介中的重要地位,其观点具有创新性,打破了传 播媒介研究史旧有的格局。
《理解媒介》

68
输入您的标题
568
输入您的标题
一、地球村
1968年麦克卢汉在他出版的 《地球村里的战争》一书中提 出这个概念,后来又在《地球 村》等论著中阐述了他的“地 球村”思想。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崭新的, 一切皆同时的世界,时间已经 停止了,空间已经消失了,我 们生活在一个世界性的村落 里”。
其次,历史证明麦克卢汉是信息社会、电子时代 的先知,他的地球村,部落化、人的延伸等论述, 一个个都实现了,这些论述在当年不被人理解, 被视为奇谈怪论,而当今社会又备受传媒界的重 视。正好证明其观点的价值所在具有前瞻性。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单礼洋 2019年11月25号
主要作品
《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1951) 《印刷人的诞生》(1962) 《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 《媒介即讯息》(1968) 《地球村里的战争与和平》(1968) 《透过消失点:诗画中的空间》(与帕克合著1968) 《媒介法则:新科学》(与埃里克麦克卢汉合著,1972) 《地球村》(与布鲁斯.鲍威尔合著,1989)
媒介环境学
国内方面:何道宽翻译了大量的媒介环境学派的 理论著作,为国内的媒介环境学研究奠定了重要 基础。 国内的媒介环境学以邵培仁和崔保国为代表,前 者研究的是媒介自身的生存环境,探索媒介如何 良性发展,崔保国研究的是媒介的生存发展环境 。
李明伟《媒介形态理论研究》
张咏华《媒介分析:传播技术深化的解读》
四、冷媒介与热媒介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有冷热之分。但麦克卢汉 本人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后人只是根据 他的叙述来进行推测。 热媒介是指接受者在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 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的媒介。 冷媒介就是指低清晰度。媒介提出的信息少 而模糊,需要在理解时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 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理解的媒介。 冷热媒介的分类 照片,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都是 热媒介 漫画,电影,有声电影,电视都是冷媒介
二、媒介环境学
定义:媒介环境学是研究符号、媒介和文化彼此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 1998年8月4日,媒介环境学会(Media Ecology Association)在纽约宣告成立, 这一年离学会开始酝酿的1992年,已经过去6年,离麦克卢汉去世已经过去18年。 媒介环境学派主要源流是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多伦多学派的代表是哈罗德.伊尼 斯和麦克卢汉,二人合称“多伦多双星”,纽约学派以尼尔波斯曼为旗手,是媒介 环境学派的奠基人。 长期处在传播学边缘的媒介环境学已经成为和经验学派、批判学派三足鼎立的传播 学派。 媒介环境学的基础假设: ①传播媒介不是中性的,毫无立场和价值判断的。 ②每一种媒介都是有偏向的。 ③媒介形态和技术密不可分。
但麦克卢汉的分类常常没有一贯的标准,存 在不少前后逻辑矛盾的地方,后人的推测也 常常不一致,比如无声电影应该比有声电影 更需要推测和联想,但麦克卢汉把无声电影 归纳为热媒介,广播有时候会需要调动比电 视更多的想象力,但麦克卢汉将其归结为热 媒介。 麦克卢汉之所以把媒介分为冷和热,就是为 了有区别的运用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运用 不同的媒体,但是许多传播学者认为,麦克 卢汉这种分类法缺乏严谨的科学界限,没有 实际的意义
生平简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小镇。 1928年,麦克卢汉进入曼尼托巴大学学习,1933年取得学士学位。 1934年取得剑桥大学的1 硕士入学资格,1936年结束剑桥大学的学习成为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英语助教。 1939年8月与科琳.凯勒.刘易斯举行婚礼,接着重返剑桥大学读研究生。 1958年,麦克卢汉参加全美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学会,并在会上提出 “媒介即讯息”。 1963年,创建文化与技术研究中心,目的让学校的各专业之间进行对话 1964年到1967年,名声如日中天,忙于各种学术会议和演讲,并出了出 多著作。 1968年至1979年十年期间,忙于教学和出书,但身体却每况日下。 1980年12月31号去世,研究所不久后关闭,第一次麦克卢汉热潮也渐渐 退却。
理论评价
标内容
意义:
一、麦克卢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 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二、他关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 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 三、他关于地球村的天才遇见也是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的。
极端性和片面性:
一、麦克卢汉把媒介技术是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
麦克卢汉热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时间不长, 目前的麦克卢汉热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到冷落的麦 克卢汉终于在数字时代复活了。这一次热潮不仅范围广,势头 猛,而且已经经历过历史的考验和洗涤,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 崛起、知识经济的到来、虚拟现实的出现才使人们恍然大悟, 原来他是对的,他所谓的意识延伸就是赛博空间,他所谓的地 球村已经到来,他的确是电子时代的先驱和预言家,六十六十 年代读不懂的天书,看上去胡说八道的东西,等到如今都都明 白如和了
麦克卢汉
CONTENT
主要内容
01 生平简介 02 媒介环境学派 03《理解媒介》 04 麦克卢汉的
影响及评价
一、生平简介
加拿大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批评 家,传播学家。传播学环境学派一代 宗师,“多伦多双星之一”,他被誉 为20世纪的先知圣人,他的“地球村 ”,“媒介即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 ,在互联网一词尚未出现时,他就已 经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