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特点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特式建筑特点赏析
文明的脚步时而轻盈,时而蹒跚,古老的城邦分分合合,几经易主,留下来的多是些远古的传说、史诗的记载和建筑的遗迹。
这其中,建筑对文明的记录较之前两类更加直观,更加准确,也更权威。
像古希腊城邦的柱式建筑;古罗马原始的混凝土和拱券结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和中世纪欧洲的各类宗教建筑;以及近代欧洲客厅里、园林外的巴洛克艺术等等。
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的尖塔、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这就是哥特式建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中世纪欧洲在12至15世纪达到鼎盛,其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思想、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通常被称为哥特式风格。
它乃“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
哥特式建筑在不同国家也有各自的特点。
(一)法国哥特式建筑: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在法国首先出现。
法国哥特式教堂建筑模式为: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
教堂内部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窗,采光神秘幽暗。
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
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一般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
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
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窗,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后期的亚眠主教堂、博韦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同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天主教教堂。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斯德岛上。
1163年兴建,1345年完工,是哥特式建筑的早期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采用拉丁字母式型制,全长130米,宽48米。
大厅由4排列柱划分为1个中厅和4个侧厅,约可容纳9000人。
教堂用石材建造,结构采用二圆心的肋架式拱券,中厅高约35米。
两侧的飞券跨越侧厅上方;横翼很短,只略略凸出于侧立面上。
正门朝西,左右有一对钟塔,高约68米。
大门上面正中是直径约为10米的玫瑰窗,形如光环,是天国的象征;左右各有1对窗门,前面立有亚当﹑夏娃的雕像。
这一层上面是列王像廊,排列着28座犹太和以色列国王的雕像。
底层3座大门呈尖拱形,中间门上是《最后审判》浮雕,南北两门上为圣母子浮雕。
教堂的窗子都用彩色玻璃镶成,图案精美,色彩辉煌。
中厅与横翼交叉点顶上竖起一高达90余米的尖塔,是19世纪大修时所建。
巴黎圣母院是第1个成熟的哥特式天主教教堂,它的样式﹑结构为后来法国各地的天主教堂所仿效。
法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数量很大,特别体现在城堡建筑中。
由于连年战争和防卫的需要,13世纪的城市一般都建有两层厚城墙,有圆形塔楼、护城河、吊桥等防卫措施。
但城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市民住所紧贴狭窄的街道两旁。
二层开始出挑以扩大空间,一层通常
是作坊或店铺。
富人邸宅、市政厅、同业公会等则多用砖石建造,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许多装饰手法。
领主都住在自己的城堡里。
城堡多建于高地上,石墙厚实,碉堡林立,外形森严。
后来的许多神秘的故事都以这种封闭的城堡为背景来展开。
(二)德国哥特式建筑:
13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影响到了德国建筑。
1248年,北欧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动工修建,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为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风格,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
西面双塔高152米,极为壮观。
德国建筑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
和一般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很不一样,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
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
1283年建成的圣伊丽莎白教堂是这种教堂的代表。
德国还有一种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的哥特式教堂。
1492年建成的乌尔姆主教堂钟塔高达161米,在中世纪教堂建筑中是很少见的。
德国哥特式教堂建筑多以砖造,技术达到了令人叹服的水平。
现在德国北部仍保留有不少砖造的哥特式教堂。
15世纪后,德国的石作技巧达到了高峰,石雕窗棂精致华美,有时两层图案不同的石刻窗花重叠在一起,玲珑剔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意大利哥特式建筑:
12世纪时,哥特式建筑传入意大利北部地区。
但意大利有自己异常丰富完美的建筑传统,所以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而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在哥特建筑时期的意大利并未形成真正的哥特式教堂。
比如,意大利教堂不强调高度和垂直感,没有高钟塔,而是采用屏幕式的山墙构图。
屋顶窗户不大,尖券和半圆券并用,飞扶壁极为少见,装饰则有明显的罗马古典风格。
相反,哥特式建筑对意大利的世俗建筑却产生了很大影响,建造了许多有名的市政建筑和府邸。
市政厅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广场,粗石墙面,严肃厚重;配有瘦高的钟塔,建筑构图丰富,成为广场的标志。
这一时期的意大利城市里一般都建有许多高塔。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府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
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色彩明快。
威尼斯还有很多带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临水而立,最有名的是黄金府邸。
可以看出哥特风对世俗建筑的微妙影响和与意大利民族建筑融合的痕迹。
建筑成为了艺术,在改变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给精神世界美的享受。
在现代建筑学界,常常把建筑喻作“凝固的音乐”,那么,对于古代的建筑,则应该可以称为“凝固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