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新教育运动概述】

第一节 新教育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新教育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在实践上表现为“新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在理论上则表现为具有深厚自由主义色彩的理论的出现。

新教育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特征;“一战”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二战”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新教育运动的社会背景

19世纪末欧洲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教育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重建的重要手段;传统教育的弊端不能适应工业化社会和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培养新的人才的新形势。如教育与社会以及儿童日常生活实际脱节,教育忽视儿童的个性、自主和自由,阻碍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等;儿童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等实验科学的诞生为教育革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基础。

2.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1)兴起时期(1889-1914)

乡村寄宿学校的建立: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阿博茨霍尔姆创办了一所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此后,在比利时、瑞典、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

雷迪对英国现行学校教育、特别是公学的教育状况极为不满,致力于建立一种提供“一种完全现代而又合乎情理特点的适应社会‘领导阶级’需要的全面教育”的新型的学校,强调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重视儿童德个性特点和创造性活动,改造旧学校脱离社会生活、偏重古典语文课程、忽视社会关系及个人关系的传统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雷迪被誉为“新教育运动之父”。

1893年,英国的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贝达尔斯学校;

1898年,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德国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同类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利茨认为教育应包括品格教育、宗教道德教育、身心官能力量的发展、公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使儿童在身体、精神、宗教、道德、知识、情感诸方面都能均衡发展。

1899年,法国的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

1907年,比利时的德可乐利在布鲁塞尔创办“隐修学校”;

1907年,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在罗马创办第一所幼儿之家(或称蒙台梭利学校);

到1913年,共建立了100多所新学校;

(2)发展时期(1914-1944)

①1915年,费利耶耳对新教育运动的基本原则作了初步总结

新学校首先是具有家庭氛围的乡村寄宿学校;儿童的个人经验是教育的基础,智育与手工劳动相联系,德育通过儿童自我管理实现;新学校重视让儿童受到自然界的感化;开设游戏、园艺、手工等方面的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智育着重发展儿童的智力和研究能力。

②组织化趋势的出现

1921年,费利耶耳发起成立了“新教育联谊会”(NEW EDUCATION FELLOWSHIP,简称NEF),创办了《新时代教育》杂志,成为宣传新教育理论的思想阵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新教育联谊会总部组织的国际专题研讨会10余次。定期举行年会,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建立分会。1922年正式颁布联谊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7项基本原则。

③新教育的七项基本原则

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和增进儿童内在的精神力量;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个性,只有解放内在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学校的纪律训练应当是由儿童自己在教师的协助下进行的;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协作;要求儿童尊重他人,并保持个人尊严。

④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新教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932年,“新教育联谊会”修订了章程,在继续重视发展儿童的能力、兴趣和自由基

础上,但突出了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地位:强调通过教育对社会进行改造;要求让儿童理解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复杂性;重视发展儿童的首创性和责任感,号召教师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要求,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主张要引导儿童重视本民族的遗产,把儿童培养成为本国和世界的良好公民。

1942年,新教育联谊会发表《儿童宪章》,提到儿童的6项基本权力:儿童的人格是神圣的,儿童的需要是任何良好教育制度的基础;儿童享有适当的衣食住权利,应是国家财政的首要开支;应对每个儿童提供有效的医疗保健和治疗;一切儿童应有接触本国知识和智慧宝藏的平等机会;应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应对全体儿童进行宗教教育。

(3)衰落期(1944-1966)

新教育运动传入美国后,因与当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相通,从而形成与传统教育对垒的更大势头。二战后,新教育联谊会着重讨论战后教育的改革问题。这标志着新教育联谊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意味着新教育运动本身开始走向衰落。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教育家教育思想教育活动

雷迪(英)全面教育、培养完人创办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利茨(德)全面均衡发展发起乡村之家运动

德莫林(法)重视体育创办罗歇斯学校

蒙台梭利(意)儿童生命力学说、蒙台梭利方法创办儿童之家

德可乐利(比)德可乐力教学法创办生活学校

梅伊曼、拉伊(德)

(一)乡村寄宿学校

1.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1)校址:学校位于城市郊区,校园占地133英亩,附设有农场、牧场、果园、手工工场、运动场,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劳动的基地。

(2)教育目的:提供一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教育,以培养新型的统治人才。

(3)课程设置:课程分为5个主要部分,体育和手工劳动;艺术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社会教育;道德和宗教教育。强调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与全面发展。

(4)学校采用寄宿制,学生每天的生活分为三个部分:上午,学生以学习知识为主;下午,主要从事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晚上则进行娱乐和艺术活动。

(5)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合作、和谐、领导。

(6)作息时间表

6:55 起床,(夏天—起床,6:10,做操,6:30;上课,6:45—7:30);

7:15 军事操练,哑铃操练,或跑步(视天气而定);

7:30 做礼拜;

7:40 早餐——餐后回宿舍料理(整理床铺与漱口、刷牙),和练小提琴;

8:30—10:45 上课(在第一节课,8:30—9:15,孩子们在班长带领下分批参观花园里的小泥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