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一、前言部分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现象,使得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水库和河流,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肥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雨水冲刷和渗透,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多,以上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减少了水体由贫营养向富营养过渡所需要的时间。国内外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影响。我国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呈发展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41%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77%,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也较严重,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30.8%和11.2%。总体而言,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呈发展趋势,城市湖泊及邻近城镇的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湖泊和水库等相对静止的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重于河流,但河流富营养化问题也不容轻视,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水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主题部分
2.1水体富营养化
2.1.1富营养化的定义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1.2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近二十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湖泊目前都已处于重富营养或异常营养状态,绝大部分大中型湖泊均已具备发生富营养化的条件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以
太湖梅梁湾等为代表的重污染湖湾,其水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仍呈加重的趋势;以洱海为代表的富营养化初期湖泊面临着水质恶化的加大压力;白洋淀等草型湖泊面临沼泽化威胁;以巢湖东端湖区等为代表的饮用水源地局部湖区已经殃及周边居民健康,并带来社会安定问题;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过水型湖泊水生生态面临严重的生态退化;受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影响的湖区,其水动力学和水文学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受到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巨大变化。另外,城市湖泊,特别是大城市周边湖泊富营养化仍未摆脱逐年加重趋势。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水华暴发频繁发生,将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
图例1 洱海富营养化污染图
当前我国水污染呈现全面、复杂和严重化的特点,致使我国饮用水水源地面临严重水污染威胁。湖泊是许多周边城市及农村地区居民的饮用水源,其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是周边城镇与农村居民生活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命脉,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组的调查结果,湖泊型饮用水源地水质最差。根据200 多个湖泊的调查结果,其中80 %已经发生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生长,影响饮用水水质,已成为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近年来湖泊水华频发,对野生动物、家畜及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也给水域生态环境、旅游观光及水产养殖造成了严重危害。再加上近年来湖泊及其流域政府积极实施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战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生活污染源使污染负荷迅速增加。如何保障湖泊流域人民喝上健康的水成为该区域十分迫切的问题。
2.1.3富营养化的成因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
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2.1.4富营养化的影响和危害
1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
在富营养状态的水体中生长着很多藻类,其中有一些藻类能够散发出腥味异臭。藻类散发出这种腥臭,向湖泊四周的空气扩散,直接影响、烦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给人以不舒适感觉,同时,这种腥臭味也使水味难闻,大大降低了水质质量。
2降低水体的透明度
在富营养水体中,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类的大量水藻。这些水藻浮在湖水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使水质变得浑浊,透明度明显降低,富营养严重的水质透明度仅有0.12 米,湖水感官性状大大下降。
3影响水体的溶解氧
富营养湖泊的表层,藻类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从空气中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气,因此表层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但是,在富营养湖泊深层,情况就不同,首先是表层的密集藻类使阳光难以透射入湖泊深层,而且阳光在穿射过程中被藻类吸收而衰减,所以深层水体的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限制而减弱,使溶解氧来源减少。其次,湖泊藻类死亡后不断向湖底沉积,不断地腐烂分解,也会消耗深层水体大量的溶解氧,严重时可能使深层水体的溶解氧消耗殆尽而呈厌氧状态,使得需氧生物难以生存。这种厌氧状态,可以触发或者加速底泥积累的营养物